界面新闻记者|戈振伟
界面新闻编辑|许悦
为了进一步推动与深圳的产业协同创新,上海连续第三年来到深圳举办投资合作推介会。
8月31日,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在当天的推介会上了解到,上海普陀区、杨浦区、奉贤区共与18家大湾区相关企业签约,总投资146亿元。同日,三区驻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点揭牌,投资上海·沪深商协会战略合作启动。
协同创新“双子星”
上海和深圳同为中国一线城市,城市GDP排行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上海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不仅涌现了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龙头企业,更是形成了广为称道的“6个90%”创新密码。二者共同肩负着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的重任,成为协同创新的“双子星”。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表示,沪深两地创新协同既是美谈佳话,也是标杆典范。特别是众多深圳的优秀企业,已率先在上海找到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方向。
比如,华为公司投资100多亿元在上海建设全球研发中心,明年将导入终端芯片、无线网络、物联网等领域的3万名科技研发人才。腾讯公司积极抓住G60科创走廊和滨江更新发展契机,在上海布局华东总部,建设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推介会上,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杜玉涛分享沪深两地双向布局经验。她以华大基因与上海政府机构、中科院上海神经所、复旦中山医院的合作为例,着重说明了上海作为科研高地带给研发型企业的智力资源优势。
事实上,在为企业厚植创新沃土上,上海一直在夯实基础。目前,上海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先后启动建设了李政道研究所、量子科学研究中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一批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的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了以百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的创新网络。
据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东介绍,推动上海和深圳跨域合作可以实现“三个互补”:
首先是产业互补,深圳新兴产业发展强劲,而上海的产业特点是大而全,推动两地产业互补合作,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补链、延链、固链、强链;
其次是资源互补,通过推动企业合理双向布局,将充分激发创新要素的潜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再次是结构互补,上海有众多央企总部和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深圳97%的企业是民营企业,两地协作可推动央企、国企和民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培育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十四五期间,上海城市空间的总体格局是“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而上海的黄浦江和苏州河,这“一江一河”就位于整个空间格局黄金轴线上,也流经参与本次推介的普陀、杨浦、奉贤三个区。
记者在推介会现场看到,普陀、杨浦、奉贤的一些优势产业、相关政策等展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观看、了解。
普陀:聚焦“中华武数”
普陀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区域面积55.53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科创资源集聚、产业厚积薄发。
目前,普陀正全力打造“中华武数”科创格局,“中”就是中以(上海)创新园、“华”就是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就是武宁创新共同体、“数”就是海纳小镇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通过集聚创新要素,带动产业布局升级换档。
普陀区副区长肖立介绍,普陀有着强大的交通优势,区内有内中外三条环线、9条轨道交通、北横通道;近10平方公里的土地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科创资源集聚,区内有17家知名科研院所、2家双一流高校、近百家市级以上科创平台。肖立强调,深圳是一个鼓励创新的城市,这与普陀坚持科创引领的理念不谋而合。
活动上,普陀与6家企业签约,签约金额40亿元。项目涵盖科技金融、咨询服务、生命健康等领域。
杨浦:构建“1+2+3+4”产业体系
杨浦位于上海东北部,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黄浦江滨江岸线最长的上海中心城区。杨浦也是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据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介绍,杨浦创新策源能力突出,区域内集聚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10所知名高校,还有70位两院院士、18万永远年轻的大学生以及100余所科研机构、12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很多原创性基础研究都跻身全国前列。区内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达7000家,集聚了抖音、美团、B站、小红书、京东达达等一批新生代数字经济领军企业,产业迭代升级动能强劲。
近期,杨浦提出打造“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即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发挥“智能+”“互联网+”基础支撑作用,着力打造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四大新兴领域,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主导产业集聚区。
活动现场,杨浦区与6个项目签约,投资意向金额63亿元,项目涉及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
奉贤:享受四个红利
奉贤地处上海市南部,拥有733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4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实有人口近130万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以后,奉贤有439平方公里被纳入了自贸区新片区。
奉贤区副区长厉蕾表示,奉贤正着力推动美丽大健康、新能源汽配、数智新经济、化学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全国唯一的“化妆品产业之都”,奉贤打造的“东方美谷”品牌价值超过287亿元,集聚了一批世界知名的化妆品企业,集群效应正在不断释放。
厉蕾强调,时代给奉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奉贤可以享受临港新片区、奉贤新城、土地空间和人才政策的“四个红利”。
在活动现场,奉贤区与6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总签约金额超43亿元,项目涉及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基金等多个领域,显示出奉贤日益多元的产业生态布局。
上海推进两地产业协同创新,不仅凸显产业优势,也注重方式方法,靠“熟人”引路,扩大“朋友圈”,把握发展机遇,收获合作硕果。
普陀举例称,深圳有一批高新科技企业陆续入驻了区域内的上海生物芯片开放式创新中心;杨浦强调,视觉科技独角兽——力方集团将总部设立在该区后,已逐步成长为全球颇具实力的文创科技集团;奉贤近年着力打造东方美谷品牌,深圳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和美丽健康的头部企业选择在此落户深耕。
推介会举办当天,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与上海市静安区投资促进办公室在深圳联合主办了重点载体“月月推”活动深圳专场推介会,有8家深圳企业与静安区政府成功签约,涉及大数据、时尚消费品、金融服务等领域。
据了解,就在深圳推介会前一天,“相粤湾区,沪你同行” 2023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推介会在广州举行。活动中,上海长宁区、嘉定区、青浦区驻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点揭牌,投资上海·沪穗商协会战略合作启动。
粤港澳大湾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有着类似的地理人文氛围和经济产业发展。不仅是两地的主动联合,外界也一直有期盼“两地区携手发展”的呼声。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教授毛艳华就曾表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两大区域强强联手,不仅有利于攻克“卡脖子”的产业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而且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