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产业评论 逍遥客
编辑|半岛
在暑期档开始之前,没人能想到暑期档会有今天的成绩。总票房大幅打破影史纪录背后,是《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等影片的票房远超业内预期。到底什么样的电影能卖座?它们呈现出何种共同的特点?后续影片是否可以复刻它们的成功?曾经的票房巨头为何没有号召力?暑期档的秘密,都在这。
早在6月份,笔者就预测,今年暑期档将打破影史记录,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暑期档。
果不其然,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总票房206.18亿,总人次5.04亿,总场次3461.8万场。
不管是总票房,还是总人次、总场次,都属于影史第一,不是只有票房而无人次,全凭高票价拉升的虚高。
图源:猫眼研究院&抖音
疫情三年来,电影市场都很疲软,远不如2019年同期。
今年暑期档凭什么重新唤醒观众的观影热情?在票房盛况背后,又有着何种隐忧?文化产业评论进行了全面梳理。
今年暑期档与往年相比,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比如数量供应充足。
累计超过100部影片,分属动作、犯罪、悬疑、喜剧、爱情、动画等不同类型,几乎能满足所有观众的观影口味。
暑期档票房前三名
比如宣发内卷。从首映礼到规模不等的点映,从线上直播卖票到线下传统路演,各个电影的主创们经常一天跑三家影院,三天跑四个城市,为了引发话题、助力票房,不可谓不努力。
比如“国产电影保护月”消失。
环球的《变形金刚7》,派拉蒙的《碟中谍7》,华纳的《芭比》,这些或传统或新潮的好莱坞影片,尽管在内地市场不再卖座,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市场类型,唤醒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并提供了20亿左右的票房。
全球卖了13.5亿美元的《芭比》,国内票房一般
但今年的暑期档之所以可以领先2019年29亿票房(2019年暑期档票房176.96亿),并大幅打破影史纪录,依靠的则是不可忽视的独特之处。
强相关=高票房
历数往年暑期档,卖座的电影无不是高口碑之作。
2017年的《战狼2》,吴京将军事动作片带到新高度,主打大国自信;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徐峥化身“药神”,缓解白血病人看病难的问题;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烟熏妆哪吒,把传统故事开出新花。
但今年的暑期档最强的两部电影,却是在观众的骂声中度过的。
不论是以微弱优势成为档期冠军的《孤注一掷》,还是以35亿票房稳居第二的《消失的她》,豆瓣评分均未过7分,《消失的她》更是一路跌到了6.4分。
在一向宽容的猫眼等购票平台上,这两部电影的评分也不如《封神》《八角笼中》等票房稍低的影片。
在骂声中何以票房腾飞?
答曰:今天的观众,首先需要的是强相关。当强相关与高口碑不能兼得时,前者更加重要。
这与我们日常思维并不相同,毕竟谁看电影不想看更好看的呢?
问题的关键恰恰在此。好看与否要看了才知道,而与观众是不是强相关,观众有没有买票的欲望,才决定一部电影的票房。
《消失的她》宣发最初藏藏掖掖,主打“陈思诚悬疑”,关注到观众的兴趣之后,立马开足马力闯向了“恋爱脑”。
从“消灭恋爱脑”到“张东升带你去爬山何非带你去看海”,《消失的她》在抖音、微博和小红书等平台的热度飞涨,且明显更吸引女性用户的注意力,吸引了女性用户也便吸引了男性用户。
虽然剧情无脑、无效反转、人设崩塌等硬伤没满足资深影迷的趣味,但很遗憾,最卖座的电影一定要吸收最广大观众的趣味。
两个月之前,笔者曾在该文中总结(陈思诚主控的电影票房达170亿,陈式悬疑财富密码在这),陈思诚式悬疑片的财富密码,在于明星加持、强类型叙事、背景设置在东南亚,并预测拥有相同元素的《孤注一掷》将成为大黑马。
一个月后,《孤注一掷》果然票房大爆炸,从映前媒体预测的8000万,一路飞奔至暑期档冠军。
如果说《消失的她》瞄准的是人们对于“恋爱脑”的警醒,对于另一半的不自信,对于东南亚的恐惧,那么《孤注一掷》在“强相关”上无疑更胜一筹。
因为“恋爱脑”与年轻情侣最强相关,而“电信诈骗”则属于全民话题,与全民都息息相关。
在一些社交平台的发帖与评论区中,也不难发现前者大多是情侣观影,而后者往往是全家观影。
不难预料,往后片方一定会倾向于此类题材,下一位模仿者与下一部爆款,都在赶来的路上。
比《孤注一掷》和《消失的她》拍得都要早,但却符合“强相关”的国庆档影片《坚如磐石》,就要吃到下一个螃蟹了。
“心疼”电影成为主流
观众喜欢强相关电影,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喜欢高口碑电影,喜欢后者并为后者充当自来水,是市场不变的铁律。
但自来水观众的心理,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果说《美人鱼》时期的自来水观众,还属于“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是还债者。
那今天的自来水观众则将自己部分代入了主创视角,开始心疼:辛辛苦苦拍了这么久又这么好看的电影,竟然票房不好?
观众的此种心理状况与饭圈思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即心疼哥哥、我即哥哥、我与哥哥共进退、哥哥没有了我可怎么办啊?
这种将“心疼”或者说担忧的情绪转化为票房的最有力证明,莫过于《封神》。
由于一再延期和北京文化众所周知的财务状况,它在上映前并不被业内所看好。观众们经历了《图兰朵》等多部魔幻烂片的冲击,对《封神》的期望也不高。
上映之初,《封神》的票房也的确如大家所料:首周4天票房不足4亿,预测总票房不足12亿,出品方北京文化一度跌停。
但在口碑发酵一周后,封神质子团、白月光伯邑考、商务殷语相继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担心看不到《封神2&3》的观众们,自发为《封神》打call,号召亲朋好友和路人网友去影院观影。
自来水们在网上自主宣发,替片方想宣传话题之余,又紧盯其它片方,紧盯各大影院,紧盯自己手中的票根,怀疑任何可能存在的“偷票房”情况。
观众对《封神》的支持
虽然“如果封神亏本乌尔善要拍十年电影还债”等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部分观众的逆反心理,但成功出圈的《封神》还是一再实现了票房逆跌,并最终斩获了25亿票房,成为档期第三,北京文化也一度一雪前耻,出现涨停。
追光动画的《长安三万里》,以及小众动画片《茶啊二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心疼”消费的特点。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对自己质量自信却又缺少宣发经费的片方,或许都可以学学《封神》。
即先是用各种粗糙的预告拉低观众预期,吸引骂声,而后用成片惊艳观众,从而将“心疼”转化为消费。
但,这种营销手段风险极大......问题的关键是,影片到底有没有过硬的质量?
能不能像姬发跳城、上马、回头、拉弓射箭一样,狠狠击中观众的心?又或者说,营销认为可以击中的和观众真实的,并不一致。
三大巨头神话不再?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暑期档票房超过200亿的盛况背后,也有着许多令人唏嘘之处。
最典型,莫过于票房三巨头神话不再。
吴京、沈腾、黄渤,三位演员主演的电影票房累计超过800亿,但在这个暑期档,他们主演的电影票房却齐齐哑火,不符合业内预期。
8亿票房虽然不低,但也只是相对而言。这一数字对于拥有好莱坞大片、中美合拍、吴京和杰森·斯坦森联袂主演等众多buff的《巨齿鲨2》来说,绝对算不上出色。
毕竟吴京在过去几年里,主演的都是《流浪地球1&2》《长津湖&水门桥》等票房动辄几十亿的影片。
沈腾主演的《超能一家人》,首周末收获2亿票房,但总票房却堪堪只有3亿,是今年暑期档声势最响又票房最差的一部,没有之一。
《超能一家人》的票房“一日游”
暑期档最高产的黄渤,有《封神》《热烈》和《学爸》三部电影。
但他在票房最高的《封神》中,戏份并不多,最多只能算是男四号,且使用的喜剧演法与电影本身的基调并不相融,有明显的割裂感。
《热烈》9亿票房,黄渤、大鹏、王一博三人的声量难分伯仲,而黄渤领衔主演的《学爸》只有不到5亿。
我们当然可以为三位演员提炼出一些不再卖座的理由。
比如《巨齿鲨2》豆瓣评分5.4,鲨鱼咬人不出血,是特供版本;《超能一家人》是积压老片,质量过分低劣,本土化不够,含腾量不足,是一部打着“沈腾主演”旗号的诈骗电影;小成片影片《学爸》已经斩获5亿票房,最终票房能有7亿,已经算是成功之作。
对于他们很快就能在明年的电影里再次证明自己的票房号召力,笔者丝毫不怀疑。
但从今日三位票房巨头的票房“惨况”,到周润发主演的《别叫我“赌神”》票房不足5000万,再到朱一龙、于适、王传君等后辈影人的猪突猛进,我们不难得出一个事实。
即演员所谓的票房号召力,越来越与影片质量、题材、阵容息息相关,一日游电影越来越多,且观众的注意力有限,“票房之王”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图片来源于猫眼专业版
今日之小甜甜,未必不是明日之牛夫人。
是以,要想长久把握观众欢心,还是得靠硬实力,靠别人无法替代的特点。
结语
暑期档破纪录当然是好事,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隐忧。
比如暑期档观影总人次5.04亿,其实只比2019年增长了200万,之所以能有29亿的票房增长,平均票价上升了5.5元这一原因不可不谓重要。
比如一部电影从创作立项,到拍摄剪辑,再到送审上映,往往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今日立项时的强相关,到了上映时未必适用。
且以观众注意力转移之快,强相关这一财富密码本身,过两年也很可能成为鸡肋。
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这样,才能不论市场风向如何,都能以强口碑吸引最广大观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