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专访】陆洋: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要从“硬联通”到“软联通”| 对话“一带一路”十周年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陆洋: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要从“硬联通”到“软联通”| 对话“一带一路”十周年②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陆洋表示,未来可持续、惠民生、绿色环保以及“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3年7月28日,浙江金华,铁路义乌西站货场里,大型吊机在进行中欧班列装箱作业。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共建“一带一路”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陆洋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将从“硬联通”逐步过渡到以“软联通”、“心联通”为重点发展方向。可持续、惠民生、绿色环保以及“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她指出,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比如,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主要内容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在政策沟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在多边层面被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有关决议或文件纳入。

相比之下,“一带一路”倡议在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一些项目因为调查研究和前期规划准备不够扎实,对技术先进性、综合配套性、社会效益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等重视不够,导致建设质量及目标效益不够高,或者管理不善受到国外媒体的诟病和责难。”陆洋指出。

她还提到,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外,我国还发起设立了多只对外投融资基金,如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然而过去几年,沿线东道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资金明显偏少,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财团、第三方企业等参与度不高,在此背景下还是要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投资参与度,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现阶段相对薄弱,与金融相关的制度、准则尚未建立完善,发展中国家也在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公平的国际金融秩序,新旧制度的交替和转换也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冲突和金融秩序的动荡。由此‘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不只是简单地提供资金,更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金融标准和制度规范。”陆洋说。

以下是界面新闻整理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您在文章中曾提到,“一带一路”在渡过立柱架梁、提质增效这两个阶段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请问“高质量”具体体现在何处?

陆洋:高质量发展就是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的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是综合性的发展,包括发展理念、发展动力、经济结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并且要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高质量发展要把政治共识和理念转化为能够带来务实成果的具体行动。

在具体的方向上,可持续、惠民生、绿色发展等都是衡量的指标。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科学规划决策水平,拓宽人文交流渠道,加强创新力度,通过政策创新、项目创新、交流方式创新等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质增效,提高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认知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使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获得发展机遇和实惠。

界面新闻:您认为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有哪些亮眼的表现?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陆洋:在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促进跨大陆互联互通的宏伟举措,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地区经济环境水平,从而大幅降低贸易成本,产生积极溢出效应,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主要内容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经过十年来不同场合、不同国家、以及各个层面的推介,“一带一路”建设充分传播了互联互通的理念,“联通”的重要性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一带一路”倡议在多边层面被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有关决议或文件纳入。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表现。中国与共建国家间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签署或升级改善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从而大幅降低贸易成本,推动了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区域经济治理的改善,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一年多来,带动了更多货物、服务和要素的流动,中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融合互补。

然而,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些项目因为调查研究和前期规划准备不够扎实,对技术先进性、综合配套性、社会效益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等重视不够,导致建设质量及目标效益不够高,或者管理不善受到国外媒体的诟病和责难。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建设尚不到位,突发风险和危机应对机制及能力建设亟待提升等。对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有必要根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判断和衡量标准,从而在项目规划和实施上提质增效。

界面新闻:“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时,金融合作就被提上重要日程。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多数都涵盖金融合作的内容。而这些国家里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此同时,三年新冠疫情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在金融合作方面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陆洋: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金融部门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支持。除亚投行外,我国还发起设立了多只对外投融资基金,如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然而过去几年,沿线东道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资金明显偏少,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财团、第三方企业等参与度不高,在此背景下还是要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投资参与度,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此外,跨境支付,本币结算、货币互换、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也是“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

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至2022年,我国已与2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与10余个共建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机制,并与近40个共建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合作文件,金融服务共建国家企业能力持续提升,然而在现实中,这些远远还是不够的,在国外旅行、开展业务就能够感觉到金融服务仍然无法满足需求,这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有关系。

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现阶段相对薄弱,与金融相关的制度、准则尚未建立完善,发展中国家也在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公平的国际金融秩序,新旧制度的交替和转换也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冲突和金融秩序的动荡。由此“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不只是简单地提供资金,更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金融标准和制度规范。

界面新闻:展望下一个十年,您对共建“一带一路”有何期待和展望?

陆洋:“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它提出了以“互联互通”为导向的国际合作范式,在此基础上提倡开放包容,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全球化推动模式。近几年来,国际形势出现了很多新的变数、比如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链、能源危机等,使原有的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面临着“脱钩”的风险和挑战。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等方面仍然取得不凡成就。

此外,中国领导人还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并整合进“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中,为“一带一路”在理念和内涵方面提供了新的支撑点。原有的全球化道路,使全球的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相比之下,中国提倡的基础设施、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国际互联互通提供了一种有形的公共产品,对于可持续的发展和联通具有重要价值,所提倡的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新型全球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将从“硬联通”逐步发展到以“软联通”、“心联通”为重点发展方向。对于具体的共建项目和发展合作实践,可持续、惠民生、绿色环保、以及“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会得到更多的提倡,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陆洋: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要从“硬联通”到“软联通”| 对话“一带一路”十周年②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陆洋表示,未来可持续、惠民生、绿色环保以及“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3年7月28日,浙江金华,铁路义乌西站货场里,大型吊机在进行中欧班列装箱作业。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共建“一带一路”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陆洋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将从“硬联通”逐步过渡到以“软联通”、“心联通”为重点发展方向。可持续、惠民生、绿色环保以及“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她指出,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比如,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主要内容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在政策沟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在多边层面被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有关决议或文件纳入。

相比之下,“一带一路”倡议在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一些项目因为调查研究和前期规划准备不够扎实,对技术先进性、综合配套性、社会效益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等重视不够,导致建设质量及目标效益不够高,或者管理不善受到国外媒体的诟病和责难。”陆洋指出。

她还提到,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外,我国还发起设立了多只对外投融资基金,如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然而过去几年,沿线东道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资金明显偏少,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财团、第三方企业等参与度不高,在此背景下还是要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投资参与度,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现阶段相对薄弱,与金融相关的制度、准则尚未建立完善,发展中国家也在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公平的国际金融秩序,新旧制度的交替和转换也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冲突和金融秩序的动荡。由此‘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不只是简单地提供资金,更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金融标准和制度规范。”陆洋说。

以下是界面新闻整理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您在文章中曾提到,“一带一路”在渡过立柱架梁、提质增效这两个阶段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请问“高质量”具体体现在何处?

陆洋:高质量发展就是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的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是综合性的发展,包括发展理念、发展动力、经济结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并且要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高质量发展要把政治共识和理念转化为能够带来务实成果的具体行动。

在具体的方向上,可持续、惠民生、绿色发展等都是衡量的指标。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科学规划决策水平,拓宽人文交流渠道,加强创新力度,通过政策创新、项目创新、交流方式创新等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质增效,提高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认知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使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获得发展机遇和实惠。

界面新闻:您认为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有哪些亮眼的表现?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陆洋:在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促进跨大陆互联互通的宏伟举措,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地区经济环境水平,从而大幅降低贸易成本,产生积极溢出效应,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主要内容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经过十年来不同场合、不同国家、以及各个层面的推介,“一带一路”建设充分传播了互联互通的理念,“联通”的重要性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一带一路”倡议在多边层面被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有关决议或文件纳入。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表现。中国与共建国家间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签署或升级改善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从而大幅降低贸易成本,推动了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区域经济治理的改善,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一年多来,带动了更多货物、服务和要素的流动,中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融合互补。

然而,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些项目因为调查研究和前期规划准备不够扎实,对技术先进性、综合配套性、社会效益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等重视不够,导致建设质量及目标效益不够高,或者管理不善受到国外媒体的诟病和责难。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建设尚不到位,突发风险和危机应对机制及能力建设亟待提升等。对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有必要根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判断和衡量标准,从而在项目规划和实施上提质增效。

界面新闻:“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时,金融合作就被提上重要日程。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多数都涵盖金融合作的内容。而这些国家里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此同时,三年新冠疫情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在金融合作方面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陆洋: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金融部门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支持。除亚投行外,我国还发起设立了多只对外投融资基金,如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然而过去几年,沿线东道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资金明显偏少,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财团、第三方企业等参与度不高,在此背景下还是要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投资参与度,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此外,跨境支付,本币结算、货币互换、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也是“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

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至2022年,我国已与2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与10余个共建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机制,并与近40个共建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合作文件,金融服务共建国家企业能力持续提升,然而在现实中,这些远远还是不够的,在国外旅行、开展业务就能够感觉到金融服务仍然无法满足需求,这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有关系。

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现阶段相对薄弱,与金融相关的制度、准则尚未建立完善,发展中国家也在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公平的国际金融秩序,新旧制度的交替和转换也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冲突和金融秩序的动荡。由此“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不只是简单地提供资金,更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金融标准和制度规范。

界面新闻:展望下一个十年,您对共建“一带一路”有何期待和展望?

陆洋:“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它提出了以“互联互通”为导向的国际合作范式,在此基础上提倡开放包容,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全球化推动模式。近几年来,国际形势出现了很多新的变数、比如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链、能源危机等,使原有的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面临着“脱钩”的风险和挑战。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等方面仍然取得不凡成就。

此外,中国领导人还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并整合进“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中,为“一带一路”在理念和内涵方面提供了新的支撑点。原有的全球化道路,使全球的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相比之下,中国提倡的基础设施、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国际互联互通提供了一种有形的公共产品,对于可持续的发展和联通具有重要价值,所提倡的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新型全球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将从“硬联通”逐步发展到以“软联通”、“心联通”为重点发展方向。对于具体的共建项目和发展合作实践,可持续、惠民生、绿色环保、以及“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会得到更多的提倡,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