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国产都市剧,何时打破“悬浮”魔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产都市剧,何时打破“悬浮”魔咒?

从“代入感”的体验来看,国产都市剧要走的路,可能还很长远。

文|深瞳商业 沈拂衣

编辑|楚青舟

2023年快要过去四分之三,国产都市剧仿佛就要焕然一新。

开年有清新田园治愈风的《去有风的地方》,为无数都市疲惫心灵营造乌托邦;

紧接着,吴磊弟弟化身阳光小奶狗“宋三川”和“梁友安”谈了场不油腻的姐弟恋;

暑期档的惊喜也不少,有刘涛和“中国赵寅成”刘宇宁的养眼励志cp《做自己的光》,也有另类霸总王阳和微笑女孩李兰迪的《一路朝阳》;

9月开学季,白百何肖战的《骄阳伴我》爆火,青涩广告界打工男孩和文青女导演的相互治愈也很好磕。

种种痕迹似乎在告诉我们:一直被骂却一直“悬浮”的国产都市剧,似乎要开始打破这个魔咒?国产都市剧“悬浮”的问题,由来已久:

剧情悬浮、场景搭建悬浮、人物性格行为悬浮,而作为观众观剧动力的情感线,同样完全不接地气:不是演中产职场和生活的那些无病呻吟;就是虚假社畜们借着光鲜外表、高档住宅上演一出出小资情仇。

观众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有恰到好处的“真实感”。

影视剧的真实,是一种艺术真实,是对社会生活的折射,并不是100%还原生活场景就是好剧,只要让观众产生现实代入感即可。

而从这种“代入感”的体验来看,国产都市剧要走的路,可能还很长远。

一、面目模糊的地域:当你看不进去剧时,没有一块背景板是无辜的

地域环境,也即影视作品的发生背景。

当下都市剧的地域环境,逐渐缩小到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如《三十而已》在上海,《一路朝阳》《我在他乡挺好的》在北京,《星辰大海》在广州,《爱情而已》在深圳。

但是呢,对于这些地域环境的影像表达却很贫瘠,航拍中一闪而过的几个地标建筑、地铁站拥挤的早高峰、CBD十字路口蚁群一般上下班的人潮、清一水的咖啡店和商场......

传递的是一种拼贴的地域真实,是“都市”这个名词的符号化想象——它繁华忙碌得千篇一律,面目模糊得十分空洞。

这严重影响了主题的传达:都市剧有别于仙侠、古偶、玄幻等等类别,正在于它的现实主义根基。

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则是多重的:

城市化的进程也是城市资本化的过程,城市外观、功能趋于相近,同质化严重;

主创人员团队缺乏工业化思维,不能扎根做好实地调研;

依托流量和话题度侥幸出圈的心理,创作态度虚浮;

大数据时代的盲从,复制粘贴的作品大行其道……什么是都市?

它满布着消费主义的诱惑和陷阱使人迷茫。

它将传统的社会关系分解,使人成为一个个飘零的原子个体。

它是都市,也是一座活生生的城,装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幻境、生活与未来。

地域真实,为整个影视作品奠定了足够厚重、真诚的基调。

早年一些影视剧在这方面处理得较好的。

例如《情满珠江》(1994年)里的广州,《孽债》(1994年)里的上海,《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年)里的北京。

近年,《都挺好》(2019年)中的苏州,《我在他乡挺好的》(2021年)中的北京,《狂飙》(2022年)中的取景地广东江门,真实性也都不错。

《都挺好》对于苏州巷弄的景观聚焦《狂飙》取景地广东江门的老街区

要做到地域真实,关键就在于两个字——生活。

而生活味的来源,则是由地理气候特点、地域建筑景观、方言、城市生活方式、美食、城市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等要素构成。

我们拍都市,要看到寻常巷弄中早餐摊子的白烟,臊子面热干面云吞面猪脚面的各不相同;要看到广东潮热夏季横行的蟑螂、北方春秋两季被干燥的风吹裂的嘴唇,要听到市井里的吆喝声和地方口音,一方水土一方人;也要看到深夜小吃摊醉酒的中年失业者,超市里逮着折价时间大抢购的社畜和大妈,坐最后一班空荡荡地铁险些睡着的年轻人,寒冷冬夜收废品压罐头的老人....

放眼2023年猫眼热度排名TOP15的国产都市剧,地域场景有特色的,要数《去有风的地方》和《一路朝阳》。

前者展现云南大理的美丽田园风貌,芒果TV播放量累计已破36亿次,其中抖音话题播放量152.80亿,上榜微博热搜2901条,通过社媒讨论引起全民关注而出圈。

后者则聚焦北京城从2007年到2019年的城市变迁,通过主人公租房、搬到郊区、凑首付等情节来表现房地产行业10余年的面貌。

而以“姐狗恋”获得网民热议的《爱情而已》,虽然地域设定上有深圳、上海、成都,但都市景观面貌的展现却较为片面,例如深圳的场景较为集中在欢乐港湾,男主宋三川的父亲开的理发店则是城中村。

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但触及人心的生活记忆则是共通的。足够鲜活、饱满的地域生活细节,才能让观众找寻到观剧共鸣的触点。

二、消失的普通人:激起观众“人间怒火”的主人公

在地域环境的基础上,就是主人公们发挥的舞台了。而当下,都市剧的主人公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家庭剧里,《小欢喜》《小舍得》《小别离》都是中产养育儿女的日常写照,随随便便卖套房400万就可以度过“财政危机”,孩子一年补习费12万眼都不眨,他们的育儿焦虑来自于恐惧阶层滑落,而不是普通人的“孩子毕业之后能不能找到工作”;

职场剧里,《精英律师》《完美关系》《人间至味是清欢》等大多覆盖高收入人群,翻译官、CEO、新闻主播、部门经理、公关、医生......

学历名校起步,海归镀金,可是语言表达和业务能力却丝毫展现不出他们的职业素养。

都市青春剧里,《欢乐颂3》《梦回》等主人公脱离生活实际,无论什么家庭背景,一律妆容精致、穿搭体面,住着明亮整洁大house。

如果说地域的悬浮,让整个影视作品有如空中楼阁的话,人物设置的悬浮,就让后续的困境如同没事找事的儿戏。

当下观众都具备一定的阅片量,很容易察觉这是编剧为了营造戏剧冲突刻意为之,无法与角色命运产生共鸣。

更悲剧的是,当社畜们观赏完他们的生活秀之后,回过头看看自己的生活,发现那才是切切实实的一地鸡毛,又怎么会对这样的作品投入真实的共鸣和感情呢?

就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也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并不是说影视作品不能聚焦于精英阶层,也并不是说只要拍了“穷人”的剧就是接地气的剧。真正需要的,是众生万象的人物真实。

《红楼梦》洋洋洒洒,既有钟鸣鼎食的贵族,也有侍从丫鬟、花匠、伶人、农民,无一不足,是真真切切的众生相。

贾宝玉林黛玉让人一眼代入,刘姥姥难道就不让人心生感触么?

可以拍富人,但不能用贫瘠的视野和想象去拍,更不应该用“仰望”的目光去拍。

国产剧的富人,往往富得就像个消费主义的符号,只剩“82年的拉菲”“富太太的下午茶和名牌包”之类的刻板印象;获取财富路上的搏杀看不见了,物质欲望极大满足之后的灵魂迷思,或者更高的追求,也看不见了。

就像冯小刚的《北辙南辕》,豆瓣评分5.0,将有钱人刻画成“人傻钱多”投机主义的形象,财富来源更是夸大其词的模糊处理——像王珞丹饰演的天才投资人那样,怎么投资怎么赚钱,被评价为翻版《小时代》,还是“顾里乘以5”的版,一点都不冤。

应该拍普通人的生活,但不应用机械复刻的手法去表现,忽视人世的浮沉和生存里的挣扎。

否则,连正午阳光也难免拍出《欢迎光临》这样的“穷人悬浮剧”。黄轩饰演的酒店门童张光正,本应作为底层劳动者而忙碌,居然能闲得发慌去追空姐、成日陪“丈母娘”跳广场舞。

决定人物真实感的,不是出身、身份、地位、职业,而是透过这些“外壳”主创者想要表达的内核——是这个角色自身真切流淌的情绪情感,是无论处于何种身份地位都会面临的生存困境,是有同理心地注视不同阶层的人物和生活。

不能用命运决定性格,人设好坏按财富分配,就像影评人毛尖总结的——

“左翼电影千辛万苦把清白和良心还给了底层,然后一百年不到,我们的影视剧又把心机和穷人,又把天真和富人进行了链接。”

1993年上映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社会切面多样化,退休老干部、文艺工作者、机关工作人员、小老板、二混子、小保姆......

剧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集体观照,对人性真实的挖掘,是这部剧长盛不衰,至今仍能贡献“葛优瘫”等热梗的重要原因。

三、打开电视,我们到底想看什么样的故事?

而剧情之走向,则是国产都市剧悬浮的另一大重要成因。都市剧的主人公在忙什么呢?大概十有八九是在谈恋爱。

并不是说言情戏码没有存在的必要,都市剧承担的“造梦”功能,自然也包括营造美好的爱情幻梦。

“磕cp”是当下观众追剧的一大动力,但是,都市剧却因男女主的奇葩言行、离谱情节而让人“磕不动”。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今年杨洋、王楚然出演的《我的人间烟火》,利用消防队小队长职权来高调示爱、送救生锤买地铁卡当礼物、挤地铁会受伤等等情节都被网友嘲上了天。

值得一提的是,短视频冲击,也对都市剧情节提出更高要求。

早年间都市剧还能靠“发糖撒糖”来留住观众,如今一段短视频可以密集地剪辑3-5个发糖场景,长视频需要有更具吸引力的情节才能突围。

而都市剧惯用的另一大招“撒狗血”,是加大戏剧冲突的工具,最能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引发二创、造梗等传播行为,一众热门剧的走红也和“狗血”浓度脱离不了关系——《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乔家的儿女》里的“渣爹”,《欢乐颂》里的“扶弟魔”樊胜美。

但如今的观众似乎也能欣赏“平淡如水”“自然而然”的故事了。一众狗血离谱之中,真正优秀的现实主义情节,在国产剧里正悄然复苏。

还是以2023年颇受好评的几部剧为例(豆瓣评分在7.7-8.7分之间)——

《去有风的地方》(刘亦菲、李现)男女主人公的相处和恋综很像,注重环境场景的氛围美,用日常相处的细节来发酵情感。

《装腔启示录》(韩东君、蔡文静)探索了一种新颖的情感表现手法,重在恋爱进程中的心理变化,优化深化台词,让男女主的恋爱更能与观众产生心理共鸣。

《骄阳伴我》(白百何、肖战)《做自己的光》( 刘涛、刘宇宁)《爱情而已》(吴磊、周雨彤)这三部都是讲述“姐狗恋”的作品。

共同点是男女主都有较完整丰满的生活线、事业线,不刻意营造男女主的交集,不为感情线的推进牺牲职场线,而且主角能够在精神层面互相理解支持。

观众爱看的,是逻辑自洽、情感铺垫自然、感情线贴合生活线事业线的故事。真诚,最终还是必杀技。

除了恋爱外,其他情节要素同样重要。

都市剧惯用的叙事逻辑是“陷入困境观众共鸣——借助外力及自身力量解脱困境——观众收获心理能量”。

为主人公营造必要的生存困境,从而显化主人公及周围人物的性格特质和品格,是都市剧的内核。

都市剧少不了职场困境、原生家庭矛盾、育儿难题(生育入学考学升学就业)、出轨小三、买房置业……

不少热门都市剧也是从这些常规的困境入手,如《三十而已》的“小三林有有”、《一路朝阳》里买了三套房艰难周转的田蓉、《小欢喜》等“小系列”探讨的育儿困境。

但是,恋爱戏码之外,其他情节往往呈现出两大弊病:其一,大乱炖。其二,一地鸡毛。

一是“网络话题大乱炖”的面貌,编剧看起来就像是在微博热搜上摘了几个标签话题,在数据库里挑出了几个套路化的桥段,把它们生硬地穿插在男女主的情感线之外,以求获得讨论热度。

情节呈现的真实性,要把握一个怎样的尺度?这是值得思考的。

有时,过于真实的书写和呈现,也会带来反效果,受众叫嚷着“传播焦虑”“看了心累”。

例如《亲爱的小孩》传递的育儿焦虑,《我在他乡挺好的》真实的社畜生活被说太沉重,《理想之城》专业术语、职场真相又让观众承受不来。

换句话说,太苦、太难的主线情节可能会抬高受众门槛,让剧作局限在圈层中“圈地自萌”。情节的真实,是为了展现人物真实困境,但重心不在“困”,而在“破”:如何走出困境?

沉迷于拍摄一地鸡毛,本质上是一种“苦难审美”,但现在观众对此早已免疫。苦难本身没有意义,如何在苦难中寻求光芒,才是更有意义的现实主义。

在这方面,处理好苦与乐的情节配比,用其他角色注入安慰剂,对主人公改变心理历程做更细腻的刻画等等……都是实际可行的办法。

但遗憾的是,当前国产剧能在地域环境、人物塑造、情节逻辑三方面下工夫的,仍然只是少数。那种“温暖而有力”的现实主义,仍然只存在于少量优秀的作品之中。

但996的社畜们,并不想看虚假职场,不想看一地鸡毛的家庭伦理大乱战,也不想看居高临下的傲慢情感戏,只希望能有人用温暖有力的手,搀他们一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产都市剧,何时打破“悬浮”魔咒?

从“代入感”的体验来看,国产都市剧要走的路,可能还很长远。

文|深瞳商业 沈拂衣

编辑|楚青舟

2023年快要过去四分之三,国产都市剧仿佛就要焕然一新。

开年有清新田园治愈风的《去有风的地方》,为无数都市疲惫心灵营造乌托邦;

紧接着,吴磊弟弟化身阳光小奶狗“宋三川”和“梁友安”谈了场不油腻的姐弟恋;

暑期档的惊喜也不少,有刘涛和“中国赵寅成”刘宇宁的养眼励志cp《做自己的光》,也有另类霸总王阳和微笑女孩李兰迪的《一路朝阳》;

9月开学季,白百何肖战的《骄阳伴我》爆火,青涩广告界打工男孩和文青女导演的相互治愈也很好磕。

种种痕迹似乎在告诉我们:一直被骂却一直“悬浮”的国产都市剧,似乎要开始打破这个魔咒?国产都市剧“悬浮”的问题,由来已久:

剧情悬浮、场景搭建悬浮、人物性格行为悬浮,而作为观众观剧动力的情感线,同样完全不接地气:不是演中产职场和生活的那些无病呻吟;就是虚假社畜们借着光鲜外表、高档住宅上演一出出小资情仇。

观众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有恰到好处的“真实感”。

影视剧的真实,是一种艺术真实,是对社会生活的折射,并不是100%还原生活场景就是好剧,只要让观众产生现实代入感即可。

而从这种“代入感”的体验来看,国产都市剧要走的路,可能还很长远。

一、面目模糊的地域:当你看不进去剧时,没有一块背景板是无辜的

地域环境,也即影视作品的发生背景。

当下都市剧的地域环境,逐渐缩小到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如《三十而已》在上海,《一路朝阳》《我在他乡挺好的》在北京,《星辰大海》在广州,《爱情而已》在深圳。

但是呢,对于这些地域环境的影像表达却很贫瘠,航拍中一闪而过的几个地标建筑、地铁站拥挤的早高峰、CBD十字路口蚁群一般上下班的人潮、清一水的咖啡店和商场......

传递的是一种拼贴的地域真实,是“都市”这个名词的符号化想象——它繁华忙碌得千篇一律,面目模糊得十分空洞。

这严重影响了主题的传达:都市剧有别于仙侠、古偶、玄幻等等类别,正在于它的现实主义根基。

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则是多重的:

城市化的进程也是城市资本化的过程,城市外观、功能趋于相近,同质化严重;

主创人员团队缺乏工业化思维,不能扎根做好实地调研;

依托流量和话题度侥幸出圈的心理,创作态度虚浮;

大数据时代的盲从,复制粘贴的作品大行其道……什么是都市?

它满布着消费主义的诱惑和陷阱使人迷茫。

它将传统的社会关系分解,使人成为一个个飘零的原子个体。

它是都市,也是一座活生生的城,装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幻境、生活与未来。

地域真实,为整个影视作品奠定了足够厚重、真诚的基调。

早年一些影视剧在这方面处理得较好的。

例如《情满珠江》(1994年)里的广州,《孽债》(1994年)里的上海,《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年)里的北京。

近年,《都挺好》(2019年)中的苏州,《我在他乡挺好的》(2021年)中的北京,《狂飙》(2022年)中的取景地广东江门,真实性也都不错。

《都挺好》对于苏州巷弄的景观聚焦《狂飙》取景地广东江门的老街区

要做到地域真实,关键就在于两个字——生活。

而生活味的来源,则是由地理气候特点、地域建筑景观、方言、城市生活方式、美食、城市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等要素构成。

我们拍都市,要看到寻常巷弄中早餐摊子的白烟,臊子面热干面云吞面猪脚面的各不相同;要看到广东潮热夏季横行的蟑螂、北方春秋两季被干燥的风吹裂的嘴唇,要听到市井里的吆喝声和地方口音,一方水土一方人;也要看到深夜小吃摊醉酒的中年失业者,超市里逮着折价时间大抢购的社畜和大妈,坐最后一班空荡荡地铁险些睡着的年轻人,寒冷冬夜收废品压罐头的老人....

放眼2023年猫眼热度排名TOP15的国产都市剧,地域场景有特色的,要数《去有风的地方》和《一路朝阳》。

前者展现云南大理的美丽田园风貌,芒果TV播放量累计已破36亿次,其中抖音话题播放量152.80亿,上榜微博热搜2901条,通过社媒讨论引起全民关注而出圈。

后者则聚焦北京城从2007年到2019年的城市变迁,通过主人公租房、搬到郊区、凑首付等情节来表现房地产行业10余年的面貌。

而以“姐狗恋”获得网民热议的《爱情而已》,虽然地域设定上有深圳、上海、成都,但都市景观面貌的展现却较为片面,例如深圳的场景较为集中在欢乐港湾,男主宋三川的父亲开的理发店则是城中村。

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但触及人心的生活记忆则是共通的。足够鲜活、饱满的地域生活细节,才能让观众找寻到观剧共鸣的触点。

二、消失的普通人:激起观众“人间怒火”的主人公

在地域环境的基础上,就是主人公们发挥的舞台了。而当下,都市剧的主人公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家庭剧里,《小欢喜》《小舍得》《小别离》都是中产养育儿女的日常写照,随随便便卖套房400万就可以度过“财政危机”,孩子一年补习费12万眼都不眨,他们的育儿焦虑来自于恐惧阶层滑落,而不是普通人的“孩子毕业之后能不能找到工作”;

职场剧里,《精英律师》《完美关系》《人间至味是清欢》等大多覆盖高收入人群,翻译官、CEO、新闻主播、部门经理、公关、医生......

学历名校起步,海归镀金,可是语言表达和业务能力却丝毫展现不出他们的职业素养。

都市青春剧里,《欢乐颂3》《梦回》等主人公脱离生活实际,无论什么家庭背景,一律妆容精致、穿搭体面,住着明亮整洁大house。

如果说地域的悬浮,让整个影视作品有如空中楼阁的话,人物设置的悬浮,就让后续的困境如同没事找事的儿戏。

当下观众都具备一定的阅片量,很容易察觉这是编剧为了营造戏剧冲突刻意为之,无法与角色命运产生共鸣。

更悲剧的是,当社畜们观赏完他们的生活秀之后,回过头看看自己的生活,发现那才是切切实实的一地鸡毛,又怎么会对这样的作品投入真实的共鸣和感情呢?

就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也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并不是说影视作品不能聚焦于精英阶层,也并不是说只要拍了“穷人”的剧就是接地气的剧。真正需要的,是众生万象的人物真实。

《红楼梦》洋洋洒洒,既有钟鸣鼎食的贵族,也有侍从丫鬟、花匠、伶人、农民,无一不足,是真真切切的众生相。

贾宝玉林黛玉让人一眼代入,刘姥姥难道就不让人心生感触么?

可以拍富人,但不能用贫瘠的视野和想象去拍,更不应该用“仰望”的目光去拍。

国产剧的富人,往往富得就像个消费主义的符号,只剩“82年的拉菲”“富太太的下午茶和名牌包”之类的刻板印象;获取财富路上的搏杀看不见了,物质欲望极大满足之后的灵魂迷思,或者更高的追求,也看不见了。

就像冯小刚的《北辙南辕》,豆瓣评分5.0,将有钱人刻画成“人傻钱多”投机主义的形象,财富来源更是夸大其词的模糊处理——像王珞丹饰演的天才投资人那样,怎么投资怎么赚钱,被评价为翻版《小时代》,还是“顾里乘以5”的版,一点都不冤。

应该拍普通人的生活,但不应用机械复刻的手法去表现,忽视人世的浮沉和生存里的挣扎。

否则,连正午阳光也难免拍出《欢迎光临》这样的“穷人悬浮剧”。黄轩饰演的酒店门童张光正,本应作为底层劳动者而忙碌,居然能闲得发慌去追空姐、成日陪“丈母娘”跳广场舞。

决定人物真实感的,不是出身、身份、地位、职业,而是透过这些“外壳”主创者想要表达的内核——是这个角色自身真切流淌的情绪情感,是无论处于何种身份地位都会面临的生存困境,是有同理心地注视不同阶层的人物和生活。

不能用命运决定性格,人设好坏按财富分配,就像影评人毛尖总结的——

“左翼电影千辛万苦把清白和良心还给了底层,然后一百年不到,我们的影视剧又把心机和穷人,又把天真和富人进行了链接。”

1993年上映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社会切面多样化,退休老干部、文艺工作者、机关工作人员、小老板、二混子、小保姆......

剧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集体观照,对人性真实的挖掘,是这部剧长盛不衰,至今仍能贡献“葛优瘫”等热梗的重要原因。

三、打开电视,我们到底想看什么样的故事?

而剧情之走向,则是国产都市剧悬浮的另一大重要成因。都市剧的主人公在忙什么呢?大概十有八九是在谈恋爱。

并不是说言情戏码没有存在的必要,都市剧承担的“造梦”功能,自然也包括营造美好的爱情幻梦。

“磕cp”是当下观众追剧的一大动力,但是,都市剧却因男女主的奇葩言行、离谱情节而让人“磕不动”。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今年杨洋、王楚然出演的《我的人间烟火》,利用消防队小队长职权来高调示爱、送救生锤买地铁卡当礼物、挤地铁会受伤等等情节都被网友嘲上了天。

值得一提的是,短视频冲击,也对都市剧情节提出更高要求。

早年间都市剧还能靠“发糖撒糖”来留住观众,如今一段短视频可以密集地剪辑3-5个发糖场景,长视频需要有更具吸引力的情节才能突围。

而都市剧惯用的另一大招“撒狗血”,是加大戏剧冲突的工具,最能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引发二创、造梗等传播行为,一众热门剧的走红也和“狗血”浓度脱离不了关系——《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乔家的儿女》里的“渣爹”,《欢乐颂》里的“扶弟魔”樊胜美。

但如今的观众似乎也能欣赏“平淡如水”“自然而然”的故事了。一众狗血离谱之中,真正优秀的现实主义情节,在国产剧里正悄然复苏。

还是以2023年颇受好评的几部剧为例(豆瓣评分在7.7-8.7分之间)——

《去有风的地方》(刘亦菲、李现)男女主人公的相处和恋综很像,注重环境场景的氛围美,用日常相处的细节来发酵情感。

《装腔启示录》(韩东君、蔡文静)探索了一种新颖的情感表现手法,重在恋爱进程中的心理变化,优化深化台词,让男女主的恋爱更能与观众产生心理共鸣。

《骄阳伴我》(白百何、肖战)《做自己的光》( 刘涛、刘宇宁)《爱情而已》(吴磊、周雨彤)这三部都是讲述“姐狗恋”的作品。

共同点是男女主都有较完整丰满的生活线、事业线,不刻意营造男女主的交集,不为感情线的推进牺牲职场线,而且主角能够在精神层面互相理解支持。

观众爱看的,是逻辑自洽、情感铺垫自然、感情线贴合生活线事业线的故事。真诚,最终还是必杀技。

除了恋爱外,其他情节要素同样重要。

都市剧惯用的叙事逻辑是“陷入困境观众共鸣——借助外力及自身力量解脱困境——观众收获心理能量”。

为主人公营造必要的生存困境,从而显化主人公及周围人物的性格特质和品格,是都市剧的内核。

都市剧少不了职场困境、原生家庭矛盾、育儿难题(生育入学考学升学就业)、出轨小三、买房置业……

不少热门都市剧也是从这些常规的困境入手,如《三十而已》的“小三林有有”、《一路朝阳》里买了三套房艰难周转的田蓉、《小欢喜》等“小系列”探讨的育儿困境。

但是,恋爱戏码之外,其他情节往往呈现出两大弊病:其一,大乱炖。其二,一地鸡毛。

一是“网络话题大乱炖”的面貌,编剧看起来就像是在微博热搜上摘了几个标签话题,在数据库里挑出了几个套路化的桥段,把它们生硬地穿插在男女主的情感线之外,以求获得讨论热度。

情节呈现的真实性,要把握一个怎样的尺度?这是值得思考的。

有时,过于真实的书写和呈现,也会带来反效果,受众叫嚷着“传播焦虑”“看了心累”。

例如《亲爱的小孩》传递的育儿焦虑,《我在他乡挺好的》真实的社畜生活被说太沉重,《理想之城》专业术语、职场真相又让观众承受不来。

换句话说,太苦、太难的主线情节可能会抬高受众门槛,让剧作局限在圈层中“圈地自萌”。情节的真实,是为了展现人物真实困境,但重心不在“困”,而在“破”:如何走出困境?

沉迷于拍摄一地鸡毛,本质上是一种“苦难审美”,但现在观众对此早已免疫。苦难本身没有意义,如何在苦难中寻求光芒,才是更有意义的现实主义。

在这方面,处理好苦与乐的情节配比,用其他角色注入安慰剂,对主人公改变心理历程做更细腻的刻画等等……都是实际可行的办法。

但遗憾的是,当前国产剧能在地域环境、人物塑造、情节逻辑三方面下工夫的,仍然只是少数。那种“温暖而有力”的现实主义,仍然只存在于少量优秀的作品之中。

但996的社畜们,并不想看虚假职场,不想看一地鸡毛的家庭伦理大乱战,也不想看居高临下的傲慢情感戏,只希望能有人用温暖有力的手,搀他们一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