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珍
周四,在《经济观察报》举办的民营企业创新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鼓励民营企业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包括破除制约民企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发展更有利于小微型创业企业的融资体系,同时政府也要减少对科学家或企业研究的干预。
近年来,民营企业持续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是我国技术创造、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度报告》,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名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7席。
7月1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到,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指出,以平台经济为例,当前平台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国家多次提出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引领发展。
“平台性经济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实际发挥着重要的市场开辟、拓展和壮大作用,有助真正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在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许可建议,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在支持范围上,不但要加快提高政策支持的普惠性、公平性和一致性,还要评估既有监管规则的有效性、合理性,根据新形势、新需求的变化,开展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指出,一个国家的创新来源于千千万万个企业不断试错的结果,好的创新环境就是要鼓励并且逼迫企业家敢于试错。科学技术是技术创新的基础,而科学知识本身作为公共品,不能靠市场来提供,因此政府必须担当起促进科学繁荣的责任,既要鼓励创新,又不能过度保护甚至阻挠新的技术创新。
“政府要掏钱,但又不能干预科学家或企业研究的自主性。”他强调。
黄少卿还表示,支持民营企业创新,需要让资金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相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经营和融资更容易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融资难、融资贵越来越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海军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提到,在2022年中国的社会融资存量中,国有企业获得了138.9万亿元,占40.4%;而民营企业获得了70.2万亿元,仅占20.3%,获得的资金仅为国有企业的50.5%。从融资成本看,国有企业获取的贷款年化利率平均为3.8%,而民营企业则高达5.6%,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国有企业高47.4%。这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地位严重不匹配。
因此,黄少卿建议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来解决民营企业的困难,发展更加有利于小微型创业企业的融资体系,帮助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顺利获得贷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