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深度】手机业务全面回归,华为过去四年经历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手机业务全面回归,华为过去四年经历了什么?

当一家规模堪称巨大的制造企业供应体系被突然切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快速自我造血?

图片来源:界面

界面新闻记者 | 陆柯言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方远

9月25日,孟晚舟回国两周年当天,华为举办了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

在这场发布会上,Mate60系列手机仍像它发售时那样神秘。华为没有为手机留出讲解时间,而是介绍了平板、手表、智慧屏、耳机、智能眼镜等新品。

但无论是举办日期、开场与结束时特意设计的合唱环节,还是现场此起彼伏的“遥遥领先”口号,都让人意识到这场发布会的与众不同。

每次手机厂商举办发布会时,来自全国各省的经销商都会在现场拉起横幅,为即将开始的发售打气。但最终的销售成绩到底如何,所有经销商心里都没底。

而在这场发布会前,不止一位来到现场的经销商告诉界面新闻:近几年没有哪一代产品像这次这样,办不办发布会都充满信心、供不应求。

Mate60仍有挑战——比如供应是否能够满足需求。但无论如何,华为需要借其来告诉外界,自己已经做好回归的准备。

在此之前,华为已经蛰伏四年。

紧急补胎

2019年5月,华为首次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此后所有受《美国出口管理条例》管辖的物品,向华为出口、再出口或进行境内转让都必须获得许可。

负面影响接踵而至。谷歌宣布停止与华为合作,华为手机也无法再使用与安卓系统深度集成的谷歌移动服务(GMS),这直接砍断了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可能性。第二轮制裁也很快降临,台积电无法再为华为代工芯片,麒麟芯片成为绝版。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华为只能尽力节省台积电在限期前赶工的芯片库存。 

海外被限后,华为手机将战略重心转回国内。 根据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华为(含荣耀)在2020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中国市场占据半壁江山,并首度登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但由于供应链难以支撑,华为很快从顶峰跌落,滑入“Others(其他)”。

华为人对此早有预感。时任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说:“市场份额第一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第一,因为方向盘不在自己手中,一被制裁就下滑了。”他向任正非建议,华为用户规模增长后,根基不握在手中会十分危险。因此,华为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统,更要有自己的生态。

谷歌的断供加速了这个进程。2019年10月,华为开展了一场公司史上最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最具挑战性的紧急“补漏”项目——“松湖会战”。超过2000名华为工程师汇聚在东莞,攻坚HMS(华为移动云服务)与鸿蒙操作系统,以替代安卓的统治。时任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的张平安回忆,这是一场但凡参与过的人提起都会落泪的战役。

鸿蒙问世时并不被看好。华为在2020年拿出鸿蒙1.0版本时,外界形容它是“PPT”。即使一年后发布了更完善的2.0版本,鸿蒙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安卓翻版。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这却是必须迈出的一步:华为需要尽可能地优化鸿蒙体验来留住用户。

而在硬件层面,有限的芯片库存正在一点点耗尽。华为及荣耀两大品牌几乎陷入出货停滞,渠道商和供应链均无米可炊。有专卖华为的渠道商表示,一旦断血超过三个月,现金流就有可能断掉,这也威胁着一家经销公司的生命。无奈之下,剥离资产成为当时唯一的选择。 

2020年11月,华为宣布将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出售给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不再持有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独立后的荣耀重新修复了供应链与渠道,而华为也通过出售荣耀的利润获得了短暂的喘息空间。任正非在送别宴上告诉荣耀员工,一旦“离婚”就不要藕断丝连,不要心疼华为,甚至可以喊“打倒华为”。

瘦身与补漏是华为被制裁期间的关键词。也正是在被制裁之初,华为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达7亿元人民币的子公司哈勃投资,重点投资芯片制造、汽车电子及5G产业链等核心业务。

过去两年间,华为研发费用也达到历史高位,并且对根技术保持几乎无上限的投入。例如华为芯片设计部门海思,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称:“只要我们养得起,我们就能养着他们继续向前。他们可以不断做开发,为未来做些准备。“

夹缝中生存

在供应链受限的情况下,华为用了两种妥协手段来解决芯片问题:一是通过不断优化软硬件来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比如延伸芯片的可用性,用面积、堆叠方式换性能,用不那么先进的工艺保障未来产品的竞争力。

另一种妥协的手段是,在高通4G芯片解禁后,重启4G手机生产。2021年春节前夕,供应商接到了华为采购4G手机相关零件的订单。Mate50系列、P50、P60系列手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 

余承东曾对央视回忆,在做Mate50之前,很多人告诉他不可能成功。压力最大的时候,他半夜一个人到外面走,走到天亮时再回来。最后的市场热情证明,Mate50这一仗华为还是打赢了,但团队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庆功:“都到绝地求生的地步了,哪还有时间狂喜?”

在艰难时刻,Mate50的确帮助华为守住了部分市场,但由于高通供应仍然有限,渠道端的缺货情况始终没有缓解。

长期与华为合作的渠道商告诉界面新闻,艰难时期的华为只能够选择保住各地区的堡垒客户(出货量大、华为产品占比高的经销商)上,每个城市商圈基本只留住一家门店即可。而在县城或者乡镇,则有大约三四成的门店因为分不到货而关门或者转型。

一面是供应链与渠道的枯竭,一面是养活整个终端事业群的压力,华为开始使尽浑身解数造血。华为推出了智选手机策略,包括Hi Nova、优畅享、NZONE、麦芒、鼎桥等品牌,智选同样卖各种合作伙伴的消费电子产品,甚至包含背包和雨伞。当时内部还在规划进军游戏行业,但后来这个项目不了了之。

最危急的时刻,华为想到了卖车。余承东在对外宣布这个决定时表示,美国四轮制裁后,华为手机这种高频、刚需、海量的产品业务遇到巨大的困难。智能电动汽车销量虽然没有手机那么大,但是单价高,能够弥补手机的销量和利润缺失。 

汽车市场并不如华为预想中的那样简单,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品牌也出现了一段时间销量低潮。但对渠道商而言,保住与华为的合作尤其重要,这决定了华为5G手机回归时能否成为优先级更高的经销商。“这几年很难熬,只有华为5G手机回归,我们才会有翻盘的机会。” 

2020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被问到次年计划时,他的答案是“争取明年还能发财报”。这句话成为了华为每年公布财报时的一个经典梗。尽管有些夸张,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这家焦点公司过去四年的困境:核心业务增长遇阻,新兴业务需要追赶时间,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但当被问及是否会放弃手机业务时,徐直军给出了明显否定的答案:“我们不会放弃,而是努力让它在适当的时候重回正轨。否则我们辛辛苦苦打造了一个品牌,说没了就没了,这么努力生存,还有什么价值呢?” 

企业业务“供血”

终端业务淡退的几年间,To B(面向企业)业务成为了华为新的增长引擎。

华为云的成长尤其快速。这个2017年才成立的部门,已经在短短几年之间跻身中国前二、世界前五。2021年,华为云在金融、制造业、互联网等领域均保持20%以上增速,在一片公有云巨头失速的背景下,成为唯一高速增长的头部厂商。 

数字能源同样是华为近年的明星业务。2021年,华为成立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与华为云、车BU、三大BG并列的一级部门,营收增速高达30%。

但这仍然不够。华为企业BG副总裁陈帮华告诉界面新闻,尽管2021年,华为在云、数字能源等领域都实现了营收30%的增长,但国内的增长并不符合预期。因此,华为希望将To B业务进一步聚焦子行业,通过军团的模式更贴近客户,来带动收入增长。

从2021年至今,华为接连组建了二十余批军团,囊括煤炭、港口、数字能源、金融等各个细分行业。各大军团与华为三大业务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BG属于同一级别,军团组织由任正非亲自制定并督导。

每届军团成立时,华为都为其举办至高规格的出征仪式。任正非在首批军团成立时的讲话,也揭示了军团在华为当下背景下的使命:“我认为和平是打出来的,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我们在为自己,也在为国家。” 

华为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分析,煤炭、港口、光伏这几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是可以高度复制的,这是华为最擅长的事。先大量投人、投钱到一个行业中,然后快速复制,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打下行业山头,从而实现高速增长。

如今,军团已是华为当前最重要的作战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华为贡献了新的增长。2022年,华为云收入45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5%;数字能源业务收入甚至更高,达到508亿元。同期,整个企业BG收入为1331.5亿元,增速超过30%,成为毫无疑问的增长引擎。

而相比起华为过去处处都要争第一的风格,军团的目标也更为实际。正如任正非所说,市场部门要逐渐从销售收入导向,转向加大利润的考核权重。各产品线、各地区部不要盲目地争夺什么第一,要创造价值、合理利润,关注生存。 

全面回归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华为员工都认为,公司从来没有对“从实体清单中出来”抱有任何幻想。如何在制裁常态化下维持正常运营,才是核心问题。

但人们仍然感受到了华为放出来的积极信号。在今年年初的新年问候中,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写道:“当方向盘突然回到手中,短暂的茫然之后一定有大胆前行的欣喜。”

此后不断有好消息传来。4月,华为宣布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并完成对旧ERP系统的替换。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企业级IT应用,也是华为企业经营最核心的系统。在此之前,国内公司还没有研发出能够满足如此大规模跨国企业使用的ERP系统。 

这只是华为这三年来在基础软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之一。在基础软件开发工具方面,华为三年间完成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阶段性克服美国政府断供带来的生存问题。其中,华为联合国内EDA企业共同打造了14nm以上工艺所需的芯片设计工具EDA,基本实现了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不同于此前的高调官宣,备受关注的手机业务回归反而采取了一种最低调的姿态。Mate60在没有任何提前预告的情况下发售,甚至没有写明芯片配置信息,但却收获了史上最高的关注度。大量拆机与测速视频似乎已经说明,Mate60实际体验已经超出消费者预期。

从数码博主的拆机视频来看,华为Mate 30系列的国产零部件比例仅为30% ,Mate50系列超过60%,到了Mate 60系列,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至少有46家供应商、一万多种零部件来自中国,也是目前国产化率最高的手机。 

华为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确认,华为手机从今年秋天开始启动全面回归战略。国内渠道与供应链已经为此做好十足准备,此前因营收下滑流失的员工也正在回流。而在海外,华为终端发布会的节奏也更为密集。上述人士称,海外回归也只是时间问题。

撇去当下面临的赞誉与争议,过去四年的华为仍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商业样本——当一家规模堪称巨大的制造企业供应体系被突然切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快速自我造血。

摆在华为与整个国产供应链面前的挑战仍然艰巨,现在也远远未到最终的庆功时刻。但可以确认的是,华为在封锁中活了下来,并且又站回了熟悉的起跑线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华为

7.7k
  • 盘前机会前瞻| 华为每年投入超60亿激励开发者,鸿蒙系统迎来快速释放期,这几家鸿蒙产业链企业有望持续受益(附概念股)
  • 9月11日投资早报|延迟退休决定草案提请审议,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今日一只新股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手机业务全面回归,华为过去四年经历了什么?

当一家规模堪称巨大的制造企业供应体系被突然切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快速自我造血?

图片来源:界面

界面新闻记者 | 陆柯言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方远

9月25日,孟晚舟回国两周年当天,华为举办了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

在这场发布会上,Mate60系列手机仍像它发售时那样神秘。华为没有为手机留出讲解时间,而是介绍了平板、手表、智慧屏、耳机、智能眼镜等新品。

但无论是举办日期、开场与结束时特意设计的合唱环节,还是现场此起彼伏的“遥遥领先”口号,都让人意识到这场发布会的与众不同。

每次手机厂商举办发布会时,来自全国各省的经销商都会在现场拉起横幅,为即将开始的发售打气。但最终的销售成绩到底如何,所有经销商心里都没底。

而在这场发布会前,不止一位来到现场的经销商告诉界面新闻:近几年没有哪一代产品像这次这样,办不办发布会都充满信心、供不应求。

Mate60仍有挑战——比如供应是否能够满足需求。但无论如何,华为需要借其来告诉外界,自己已经做好回归的准备。

在此之前,华为已经蛰伏四年。

紧急补胎

2019年5月,华为首次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此后所有受《美国出口管理条例》管辖的物品,向华为出口、再出口或进行境内转让都必须获得许可。

负面影响接踵而至。谷歌宣布停止与华为合作,华为手机也无法再使用与安卓系统深度集成的谷歌移动服务(GMS),这直接砍断了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可能性。第二轮制裁也很快降临,台积电无法再为华为代工芯片,麒麟芯片成为绝版。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华为只能尽力节省台积电在限期前赶工的芯片库存。 

海外被限后,华为手机将战略重心转回国内。 根据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华为(含荣耀)在2020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中国市场占据半壁江山,并首度登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但由于供应链难以支撑,华为很快从顶峰跌落,滑入“Others(其他)”。

华为人对此早有预感。时任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说:“市场份额第一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第一,因为方向盘不在自己手中,一被制裁就下滑了。”他向任正非建议,华为用户规模增长后,根基不握在手中会十分危险。因此,华为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统,更要有自己的生态。

谷歌的断供加速了这个进程。2019年10月,华为开展了一场公司史上最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最具挑战性的紧急“补漏”项目——“松湖会战”。超过2000名华为工程师汇聚在东莞,攻坚HMS(华为移动云服务)与鸿蒙操作系统,以替代安卓的统治。时任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的张平安回忆,这是一场但凡参与过的人提起都会落泪的战役。

鸿蒙问世时并不被看好。华为在2020年拿出鸿蒙1.0版本时,外界形容它是“PPT”。即使一年后发布了更完善的2.0版本,鸿蒙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安卓翻版。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这却是必须迈出的一步:华为需要尽可能地优化鸿蒙体验来留住用户。

而在硬件层面,有限的芯片库存正在一点点耗尽。华为及荣耀两大品牌几乎陷入出货停滞,渠道商和供应链均无米可炊。有专卖华为的渠道商表示,一旦断血超过三个月,现金流就有可能断掉,这也威胁着一家经销公司的生命。无奈之下,剥离资产成为当时唯一的选择。 

2020年11月,华为宣布将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出售给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不再持有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独立后的荣耀重新修复了供应链与渠道,而华为也通过出售荣耀的利润获得了短暂的喘息空间。任正非在送别宴上告诉荣耀员工,一旦“离婚”就不要藕断丝连,不要心疼华为,甚至可以喊“打倒华为”。

瘦身与补漏是华为被制裁期间的关键词。也正是在被制裁之初,华为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达7亿元人民币的子公司哈勃投资,重点投资芯片制造、汽车电子及5G产业链等核心业务。

过去两年间,华为研发费用也达到历史高位,并且对根技术保持几乎无上限的投入。例如华为芯片设计部门海思,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称:“只要我们养得起,我们就能养着他们继续向前。他们可以不断做开发,为未来做些准备。“

夹缝中生存

在供应链受限的情况下,华为用了两种妥协手段来解决芯片问题:一是通过不断优化软硬件来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比如延伸芯片的可用性,用面积、堆叠方式换性能,用不那么先进的工艺保障未来产品的竞争力。

另一种妥协的手段是,在高通4G芯片解禁后,重启4G手机生产。2021年春节前夕,供应商接到了华为采购4G手机相关零件的订单。Mate50系列、P50、P60系列手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 

余承东曾对央视回忆,在做Mate50之前,很多人告诉他不可能成功。压力最大的时候,他半夜一个人到外面走,走到天亮时再回来。最后的市场热情证明,Mate50这一仗华为还是打赢了,但团队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庆功:“都到绝地求生的地步了,哪还有时间狂喜?”

在艰难时刻,Mate50的确帮助华为守住了部分市场,但由于高通供应仍然有限,渠道端的缺货情况始终没有缓解。

长期与华为合作的渠道商告诉界面新闻,艰难时期的华为只能够选择保住各地区的堡垒客户(出货量大、华为产品占比高的经销商)上,每个城市商圈基本只留住一家门店即可。而在县城或者乡镇,则有大约三四成的门店因为分不到货而关门或者转型。

一面是供应链与渠道的枯竭,一面是养活整个终端事业群的压力,华为开始使尽浑身解数造血。华为推出了智选手机策略,包括Hi Nova、优畅享、NZONE、麦芒、鼎桥等品牌,智选同样卖各种合作伙伴的消费电子产品,甚至包含背包和雨伞。当时内部还在规划进军游戏行业,但后来这个项目不了了之。

最危急的时刻,华为想到了卖车。余承东在对外宣布这个决定时表示,美国四轮制裁后,华为手机这种高频、刚需、海量的产品业务遇到巨大的困难。智能电动汽车销量虽然没有手机那么大,但是单价高,能够弥补手机的销量和利润缺失。 

汽车市场并不如华为预想中的那样简单,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品牌也出现了一段时间销量低潮。但对渠道商而言,保住与华为的合作尤其重要,这决定了华为5G手机回归时能否成为优先级更高的经销商。“这几年很难熬,只有华为5G手机回归,我们才会有翻盘的机会。” 

2020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被问到次年计划时,他的答案是“争取明年还能发财报”。这句话成为了华为每年公布财报时的一个经典梗。尽管有些夸张,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这家焦点公司过去四年的困境:核心业务增长遇阻,新兴业务需要追赶时间,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但当被问及是否会放弃手机业务时,徐直军给出了明显否定的答案:“我们不会放弃,而是努力让它在适当的时候重回正轨。否则我们辛辛苦苦打造了一个品牌,说没了就没了,这么努力生存,还有什么价值呢?” 

企业业务“供血”

终端业务淡退的几年间,To B(面向企业)业务成为了华为新的增长引擎。

华为云的成长尤其快速。这个2017年才成立的部门,已经在短短几年之间跻身中国前二、世界前五。2021年,华为云在金融、制造业、互联网等领域均保持20%以上增速,在一片公有云巨头失速的背景下,成为唯一高速增长的头部厂商。 

数字能源同样是华为近年的明星业务。2021年,华为成立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与华为云、车BU、三大BG并列的一级部门,营收增速高达30%。

但这仍然不够。华为企业BG副总裁陈帮华告诉界面新闻,尽管2021年,华为在云、数字能源等领域都实现了营收30%的增长,但国内的增长并不符合预期。因此,华为希望将To B业务进一步聚焦子行业,通过军团的模式更贴近客户,来带动收入增长。

从2021年至今,华为接连组建了二十余批军团,囊括煤炭、港口、数字能源、金融等各个细分行业。各大军团与华为三大业务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BG属于同一级别,军团组织由任正非亲自制定并督导。

每届军团成立时,华为都为其举办至高规格的出征仪式。任正非在首批军团成立时的讲话,也揭示了军团在华为当下背景下的使命:“我认为和平是打出来的,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我们在为自己,也在为国家。” 

华为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分析,煤炭、港口、光伏这几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是可以高度复制的,这是华为最擅长的事。先大量投人、投钱到一个行业中,然后快速复制,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打下行业山头,从而实现高速增长。

如今,军团已是华为当前最重要的作战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华为贡献了新的增长。2022年,华为云收入45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5%;数字能源业务收入甚至更高,达到508亿元。同期,整个企业BG收入为1331.5亿元,增速超过30%,成为毫无疑问的增长引擎。

而相比起华为过去处处都要争第一的风格,军团的目标也更为实际。正如任正非所说,市场部门要逐渐从销售收入导向,转向加大利润的考核权重。各产品线、各地区部不要盲目地争夺什么第一,要创造价值、合理利润,关注生存。 

全面回归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华为员工都认为,公司从来没有对“从实体清单中出来”抱有任何幻想。如何在制裁常态化下维持正常运营,才是核心问题。

但人们仍然感受到了华为放出来的积极信号。在今年年初的新年问候中,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写道:“当方向盘突然回到手中,短暂的茫然之后一定有大胆前行的欣喜。”

此后不断有好消息传来。4月,华为宣布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并完成对旧ERP系统的替换。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企业级IT应用,也是华为企业经营最核心的系统。在此之前,国内公司还没有研发出能够满足如此大规模跨国企业使用的ERP系统。 

这只是华为这三年来在基础软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之一。在基础软件开发工具方面,华为三年间完成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阶段性克服美国政府断供带来的生存问题。其中,华为联合国内EDA企业共同打造了14nm以上工艺所需的芯片设计工具EDA,基本实现了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不同于此前的高调官宣,备受关注的手机业务回归反而采取了一种最低调的姿态。Mate60在没有任何提前预告的情况下发售,甚至没有写明芯片配置信息,但却收获了史上最高的关注度。大量拆机与测速视频似乎已经说明,Mate60实际体验已经超出消费者预期。

从数码博主的拆机视频来看,华为Mate 30系列的国产零部件比例仅为30% ,Mate50系列超过60%,到了Mate 60系列,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至少有46家供应商、一万多种零部件来自中国,也是目前国产化率最高的手机。 

华为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确认,华为手机从今年秋天开始启动全面回归战略。国内渠道与供应链已经为此做好十足准备,此前因营收下滑流失的员工也正在回流。而在海外,华为终端发布会的节奏也更为密集。上述人士称,海外回归也只是时间问题。

撇去当下面临的赞誉与争议,过去四年的华为仍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商业样本——当一家规模堪称巨大的制造企业供应体系被突然切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快速自我造血。

摆在华为与整个国产供应链面前的挑战仍然艰巨,现在也远远未到最终的庆功时刻。但可以确认的是,华为在封锁中活了下来,并且又站回了熟悉的起跑线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