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数见消费
预制菜是什么?
事实上,预制菜并非新事物,它早已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首先我们要了解预制菜食什么——“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像平时常见的包装食品如:八宝粥、火腿肠、榨菜、速冻水饺等都属于预制菜,只是“预制菜”这种说法是近几年才有的,所以大众对其认知没那么清晰。
据调查,2023年国内预制菜分类消费中,即热类(如速冻食品)消费占比69.6%,占比最大。占比顺位为:即热类>及时类>即烹类>即配类。
预制菜市场正快速发展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背景下,预制菜已是餐饮行业的大势所趋。
现如今不仅仅是外卖行业预制菜使用率高,连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如麦当劳、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也在使用预制菜制作菜肴。根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部分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在85%以上。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有6.4万家。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目前,国内预制菜市场格局:面米/蔬菜类占半壁江山,肉禽类和水产类潜力大。以产品类型来看,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类型——肉禽类 : 水产类 : 面米/蔬菜类占比约为3 : 2.5 : 4.5,面米/蔬菜类占据了近五成份额,但由于速冻面米制品产业起点较早,现已处于行业成熟阶段,预计未来增速将减缓;同时由于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饮食水平提升,肉禽类和水产类需求量增速将快于面米/蔬菜类。
与预制菜和解的打工人
预制菜市场的发展正是当下消费者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追求便捷生活,物欲下降的缩影。一批又一批的“996”打工人,加入了“预制菜大军”,从质疑预制菜到爱上预制菜带来的轻松便捷的快乐,与预制菜逐渐和解。
在抖音平台上,新一线与二线城市的人群是预制菜消费的主力军,占比73.04%,且消费意愿强;在受众年龄分布中,31-40岁人群占比50%,这部分的中青年群体也是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主力军。购买预制菜能够在消费者工作及家庭生活的冲突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节省了消费者在工作之余解决温饱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预制菜能不能洗白?
一直以来,消费者对预制菜多有担忧与误解。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者对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担忧中,68.55%消费者担心非法添加剂问题;61.29%消费者担心使用劣质或变质的食材、原料;58.06%消费者担心食品卫生问题,担心食材原料处理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占比50.81%,加工环节的操作规范占比46.77%。由此可见,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疑虑是大量存在的,预制菜企业不得不重视这些问题。
如何恢复消费者的信任是预制菜市场发展的关键。
由于这几年的疫情,C端预制菜站到了风口上,进入者众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大量小企业不具备菜品研发能力、冷链物流能力,生产出的预制菜很难保证口味。所以消费者吃到口味差的预制菜的概率太高了。
预制菜行业目前没有准入门槛,企业生产过程中执行的是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这个新生行业还需要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包括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生产标准,以此来规范企业、打消市场疑虑。
其实,消费者应更理性看到预制菜,不能一刀切,以偏概全。纵然网络上曝光了许多外卖料理包,但其和连锁品牌制作的预制菜区别非常大。多数连锁餐饮产品品质安全、口味、营养健康,是有保证的。
未来的预制菜方向应往更加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做到食品安全标准化、口味标准化。
尽管现在反对的声音巨大,但预制菜已然成为高度城市化时代背景下一种无法逃避的选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