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娱乐资本论 尖椒
“几个月前,要是有人说,我们家亮亮会出演一部电影,打死我都不相信。这个不合逻辑,不可想象,但这个就是奇妙的现实。”
在《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后称《热血沸腾》)杀青宴的一段视频里,主演岳亮的妈妈发表了一段动人的演讲。她的儿子是自闭症患者,难以理解故事,也很难与人交流,但却在之前的八个月里,完成了一部电影的拍摄。
《热血沸腾》是一部喜剧片,讲述了一位因为球场事故被革职的教练魏国铮(魏翔饰),被调到一家名为仁爱之家的公益组织,教授一群心智障碍人士打篮球的故事。仁爱篮球队的八位队员中,包括岳亮在内,一共有三位真正的心青年(心智障碍人士)成为主演,还有上百位心青年作为群演,拿到自己人生中第一份工资。
拍摄的困难可想而知。心青年无法理解“拍戏”的含义,只能由副导演在一旁将动作重复上几十遍,让其模仿。一开始,岳亮甚至“不会笑”,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笑,但很难表演出笑这个表情。为了缓解他们被众人注视时的紧张情绪,拍摄现场必须清场,然后让专业演员与他们进行日常对话。
虽然困难重重,但有意外之喜,在拍摄关键桥段时,岳亮的临场发挥反而比专业演员更加真实,让自诩“铮铮铁汉”的监制邢文雄坐在监视器后泪流满面。
以往关注心智障碍人群的电影,都有着较为沉重的色彩,但《热血沸腾》显然不同,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表现出心青年可爱的一面,传递出“尊重与平视”的价值观。
这也是邢文雄一贯的创作原则,用喜剧的方式消解真实生活中的苦难,“比起苦大仇深的现实主义,我更想为他们造一个童话般的乌托邦。”
他们也可以胜任演员这份工作
“拍心智障碍人群,就一定要让他们来演。”抱着这样的想法,邢文雄在筹备阶段就决定启用心青年演员。
为了找到合适的演员,选角团队先联系各地社会机构送选,主创又现场面见了几十位心青年。实际上,在前期他们并没有做数量上的预判,“当时觉得只要能有符合拍摄条件的,我们就用。”在面见完所有心青年后,确定了最适合的三个人。
邢文雄记得,决定让岳亮来演主角,是因为机构发了一段他边弹吉他边唱《你笑起来真好看》的视频,无论歌声还是唱歌的神态都很动人,“我第一次看视频的时候都哭了,他那种认真和执着的劲,是演员永远无法达到的,当时就决定要找他来演。”
在仁爱篮球队中,乐亮的戏份最重,有完整的人物成长线。邢文雄透露,关于乐亮的故事是原先剧本中比较明确的部分,而另两人的故事则是根据演员本身进行修改。
刘斯博是纪录片《一切都会有的》中的主角之一,但邢文雄之前并未看过这部纪录片,选中他是因为面试的即时表现,“见面交流的时候觉得这人说话很有意思,也很可爱,最重要的是他口齿非常清晰,很适合演戏,而且他说话的声音和语调与他的外形有特别强烈的反差”。刘斯博在现实生活中喜欢别人叫他“帅哥”,邢文雄就将这种生活细节都写进剧本中。
而身患唐氏综合征的刘沐琪,则是因为笑起来可爱,还擅长绘画和跳舞,被主创团队选中。原来的剧本中没有女性角色,而刘沐琪本身也不会打篮球,邢文雄就给她设计了类似《灌篮高手》中“赤木晴子”的人设,只在场边加油,但并未上场。“其实特奥篮球是不分男女的,我也拍了她上场打球,但是我怕观众有理解成本,而且需要去跟观众解释为什么男子比赛上女生,所以就算了。”
心青年的学习和日常自理能力都显著低于同龄人,拍摄的困难可想而知。一般电影的拍摄时长在3个月左右,但《热血沸腾》连训练带拍摄一共八个月。
训练期间,心青年需要提前两个月开始背台词。在篮球训练期间,更重要的是让扮演心青年的专业演员能与心青年一起生活,熟悉彼此,以便拍摄顺利进行。
在具体拍摄中,心青年无法理解“演戏”,更不可能读完剧本后按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所以导演只能采取“笨办法”:把所有的表演要求告诉副导演,然后让副导演在他们面前不断重复表演,让心青年去模仿。
最开始,这种模仿需要重复几十遍,拍摄进度也非常慢,从早上七八点到晚上五点,等到所有天光都消失,一整天可能只拍两三个镜头,“不能给他逻辑性特别强的提示,不能让他演表情,也不能演情绪。”具体来说,岳亮在生活中会经常笑,但很难表演笑。以往一天能拍完的部分,心青年演员需要花上三天才能完成。
另外,在周围环境都安静下来,获得所有人的注视时,心青年可能会觉得紧张不安。所以导演会让工作人员清场,留下少量的人,不喊开机,在监视器后小声沟通,让演员和心青年正常对词和交流,以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与紧张感。
邢文雄不确定心青年能否理解“拍电影”的含义,但到了拍摄后半段,还是能感觉他们对自己正在工作有了明确认知,知道哪些是剧组的人,能叫出大家的名字,也明白要听从指挥。
转折点出现在年初疫情期间,剧组停工了一个月。复工后邢文雄发现,这些心青年似乎都进入状态了,“有的时候他们会自己说一些台词,你会觉得非常惊艳。亮亮说那句叶子落了,特别让人感动,剧本上没有,我们也留下来放影片里了。”
影片中有一场关键戏份,魏教练问亮亮为什么一定要单打,得知是因为姐姐乐光之后,跟他约定,让他的单打成为“秘密武器”。这时,岳亮加了一句台词:“真的吗”,声音微微颤抖,伸出手主动与魏翔拉钩。这些都是剧本里没有的部分,而岳亮在那一刻切身体会到角色的心境,以最真诚的表达打动了所有人,这是意外之喜,也是让邢文雄确认,这些心青年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原因。
苦难没有尽头,我想展示他们可爱的一面
《热血沸腾》的创作团队是《杀手》的原班人马,只是在《杀手》里担任导演的邢文雄,这次只担任了编剧和监制。问及缘由,他给出有些意外的回答:“我不喜欢导演偏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但我喜欢这个故事”。
《杀手》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小镇里,很有童话感,而《热血沸腾》虽然在探讨现实问题,其中也有偏梦幻的部分,比如篮球场外的幼儿园就总闪着金灿灿的光芒,像一个乌托邦。邢文雄解释,现实主义对他来说是一个视觉影像呈现的问题,“我们未来可能拍一些架空的世界观,但是情感都是真实的,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我只是不想让现实生活的这套视觉逻辑影响我的想象力。”
因此,比起之前关注心智障碍人群的电影沉重的现实色彩,《热血沸腾》采取了更为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
在前期,导演高虎也曾与邢文雄有过争论,前者不想以如此喜剧的方式呈现,害怕别人觉得是在消费这一群体。但邢文雄有不同意见:“苦难是没有边界的,我把他们最苦最难的一面拍成电影了,然后呢?能解决问题吗?能号召大家捐款吗?既然不能,那我就希望把他们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对他们多点尊重和平视,多点耐心。”
邢文雄举了一个例子,主角是一位参与过面试的心青年。他的智商低于同年龄段的人,因为老师觉得他耽误了班级的平均成绩,就问家长,能否让孩子退学,去特殊教育学校。家长不同意,认为孩子年龄太小,如果从小就不在普通学校学习生活,以后永远也没办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群体。老师拗不过,同意了,但转头就去告诉全班同学,“我跟你们宣布个事,咱们班某某是智障,智商水平低,大家以后别跟他一般见识,多让着点他。”
邢文雄知道,这种事只是这一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冰山一角”,“智力障碍这四个字,比起是一种病,更多时候是一个标签,如果被贴上这个标签,这辈子就要被人歧视。”
最终,影片确认了“尊重、平视心智障碍人群”的主题,用喜剧的方式呈现,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给予心青年更多关注与耐心。
实际上,在影片中,除了岳亮、刘斯博、刘沐琪三人,还有众多心青年参演。除了仁爱队的几位演员,在比赛时,对面球队的人都是心青年。决赛时,分别坐在双方加油方阵的一百个人,也都是心青年,他们和群演一样拿工资,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
或许让真正的心青年出现在电影中,更大的意义,是让他们“被看见”。目前,我国约有1200万至2000万名心智障碍者,就业率不足5%,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很少见到。斯博的妈妈就在采访中说,单位的同事一直都不知道她的孩子是自闭症,当别人问起孩子的工作和婚姻情况,她都会避开。但这次选择拍摄电影成为一个契机,她决定放下这种压力,坦然面对一切询问。
喜剧向现实主义的一次转航
上映前半个月,《热血沸腾》开启了点映和全国路演,主创走进的每一个影厅,现场观众总有人感动落泪。
这让邢文雄感到意外,“说实话,我之前一直没觉得心青年这个事后劲这么大。但事实是,观众对于这个东西的感知和认同度是超过喜剧部分的。”
深耕喜剧多年的邢文雄认为,喜剧最重要的就是好笑,通过预期违背制造笑点,即使有一个苦大仇深的前提,最后也要打破它,用笑点来兜住。从创作角度来说,比起可以被统一感知的笑点,泪点更多来自于自身生活的共鸣,“我们只是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当中哪一段让你感动了,那是你自己的事。”
邢文雄自己最为感动的,是孩子们给魏国铮搭“人梯”扣篮,以及最后给他颁奖两场戏。但即使是“搭人梯”这场戏,从剧情发展来看,也是为了达到“如何让魏教练回心转意,重新回到仁爱之家执教”的目的,核心逻辑是打动魏国铮,而不是打动观众。
截至今日,《热血沸腾》上映5天票房还未过亿,豆瓣开分7.2,在国庆档五部影片中与《志愿军》并列第一。口碑不错,但票房远低于预期,从观众评价来看,阻力主要集中在对于喜剧的不信任,以及对于改编的争议。
《杀手》改编自日本电影《魔幻时刻》,《热血沸腾》改编自西班牙电影《篮球冠军》,主导的两部电影都是改编,但邢文雄认为,“改编不是抄袭,我们买了版权,再进行本土化改编,也是一次再创作。”
邢文雄以《热血沸腾》为例,虽然故事的开始都是“一个落魄篮球教练带领一群心智障碍者打篮球。”但同一出发点却延伸出两条不同的线,《篮球冠军》的核心是展现一位没有做父亲责任感的男人,通过与心青年的接触有了责任感,聚焦于主角的成长。而《热血沸腾》更聚焦于心青年,想要传递“尊重和平视”的价值观。虽然主角都是落魄篮球教练,人设仍有所差别,前者是一位中年妈宝男,而后者是一个用求胜心理来掩盖自卑的残疾人。“所以我们是根据不同创作思路,创作的不同故事,从根上就不一样。”
但谈及以后会不会继续改编,邢文雄还是摇了摇头,“改编的帽子太难摘了。”
而观众对于喜剧的“敌意”,也让邢文雄感到无奈。《热血沸腾》原本打着“中秋国庆唯一喜剧”的slogan,提前半月全国路演和点映,说明主创团队对影片质量有着足够的信心,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国庆档期间,每日排片不足6%。
今年暑期档以来,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占据主流,《八角笼中》《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都以社会议题获得高关注度与高票房,而喜剧却“销声匿迹”。实际上,今年上映的喜剧中,只有《人生路不熟》票房超过10亿,其他喜剧电影不是口碑滑坡,就是声量渐小。
《热血沸腾》可以看作是一次喜剧与现实题材结合的尝试,也是残障人士题材电影的一次突破。
当“心青年”出现在喜剧电影中时,也许有观众纠结,不知道该不该笑,担心伤害他们。主创团队也有过“消费残障人士”的担心,但邢文雄渐渐想明白了:既然这是一部喜剧,那就不应该被区别对待,“既然他们这么努力让你笑,那你笑了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正如影片想传达的主题:平视他们,把他们当作和你一样的人。
整个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都和残联保持密切沟通,有的笑点即使残联觉得没问题了,只要有一个工作人员觉得不舒服也会拿掉。影片中大多数笑点包袱都集中在教练魏国铮身上,观众从他的视角切入到故事中,看他在求胜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而心青年更多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孩”,信奉“打篮球是为了运动和交流”,与教练“打球就是为了赢”的观念形成冲突。
在拍摄《热血沸腾》期间,邢文雄渐渐有了让心青年继续参演自己后两部电影的想法,不仅当演员,还能胜任剧组相关的工作,比如邀请有绘画能力的心青年来画海报,拓展心青年的职业可能性,“给他们提供一个工作机会,对我来讲也是很值得珍惜的一段回忆。”
一部喜剧,有着现实主义的内核,在轻松愉悦的同时还能引起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关注,让心智障碍人群的形象从以往的模糊具象到可爱,或许就是《热血沸腾》最大的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