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在太二酸菜鱼和杨国福麻辣烫之后,又有内地连锁餐饮品牌将在香港开店。
社交平台上,有用户晒出呷哺呷哺位于香港尖沙咀的店铺围挡,围挡上写着“香港首店”“全球连锁小火锅第一品牌”等字样。
呷哺呷哺向界面新闻证实开店信息属实,并表示香港首家呷哺呷哺试营业时间为10月25日,门店位于弥敦道The ONE商场内。此外,进入香港后,呷哺呷哺依然主打“一人一锅”的套餐模式,并主推“火锅+茶饮”,目标消费人群为大学生和公司上班人群。
呷哺呷哺中国香港门店与新加坡门店类似,客单价为180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68元),门店相对较小、并加入茶饮。在供应链方面,呷哺呷哺香港门店的核心产品由内地供应链体系供应,新鲜食材则是当地地采。
呷哺呷哺背后的呷哺集团在加紧向中国内地之外的市场扩张业务。
加速国际市场的扩张和国际化转型是呷哺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贺光启在2021年启动的战略,2022年开始陆续落地。
首先走出内地市场的是凑凑,早在2019年8月,凑凑就开出了香港首店。
随后,在2021年贺光启还表示,“未来三年内,湊湊每年计划新开80至100家门店,深耕沿海城市市场的同时进军西南、香港等国内市场,同时加速进军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洲等国际华人聚集区。”2022年1月,凑凑于新加坡开设首店,正式出海。
呷哺集团曾向界面新闻透露品牌扩张思路,团队首先要在非内地市场进行测试,比如湊湊就是在香港市场获取不错的市场反响后,再在新加坡开店。而经过凑凑的阵前尝试,在有了一定的运营和管理经验后,呷哺呷哺也走出了中国内地市场。
该公司2023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呷哺集团在全球共运营1094家餐厅,港澳台及其他市场的餐厅共14家,其中12家凑凑餐厅中有9家位于中国香港,另外3家位于新加坡;2家呷哺呷哺门店则分别位于中国台湾和新加坡。
在境外市场,这些门店的表现还不错。
根据目前呷哺集团披露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这两个餐饮品牌在包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的翻坐率和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相似,分别为2.9倍和2.4倍。其中,凑凑的翻坐率同比提升了0.5倍。
而前述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呷哺集团在港澳台和海外市场的扩张已有4年,平均每年都获得千万级水平的盈利。
此外,这家公司称,除了持续开拓呷哺呷哺以及凑凑在海外市场的门店之外,呷哺集团还计划将刚刚成立的新品牌“趁烧”开出内地市场。
走出内地市场呷哺集团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大的市场机会。
中国内地火锅市场的竞争眼下已更为激烈。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火锅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显示,国内火锅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将从2019年的10%降为2025年的4.3%。
呷哺集团也注意到了火锅行业的这一变化。在2023年半年报中它指出,随着消费进入弱复苏时代,餐饮品牌都将面临着在存量市场中抢占更大份额的挑战,重视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高品质产品将成为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这一背景之下,将目光转出内地市场的火锅品牌并不少。除了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大龙燚、谭鸭血、炊二哥、朱光玉等火锅品牌今年都相继公布了出海计划。
但由于海外市场各方面与内地差异较大,如何在本土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特色成为这些品牌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你可以看到,呷哺呷哺、海底捞会首先在饮食口味接近内地的新加坡试水,进而往其他国家地区扩张。
但若想要在境外市场站稳脚跟,呷哺呷哺将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呷哺呷哺的性价比优势可能会被削弱,2023年半年报显示,呷哺呷哺在内地市场人均消费额为58.2元,是新加坡门店的三分之一。实际上,呷哺呷哺和凑凑这两个品牌在境外市场的人均消费均为内地市场的近3倍。另一方面,呷哺呷哺也需要这些市场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认知,已经不算新颖的“一人食”火锅能否成为亮点则有待市场进步一验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