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城阳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城阳区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城阳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吴茂锋,城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晓燕,城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职业能力评鉴科科长于继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城阳区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指引,聚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机遇,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养评定工作,促进企业职工技能素养和就业能力高效提升,打造更具活力、更高层次的“工匠型”技能人才队伍。通过探索新路径、创建新示范、树立新标杆,让“技能成就梦想、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产业工人享受政策“红利”,充分激发技能人才活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今年以来,全区新增齐鲁首席技师4人(总数达19人)、青岛技能类拔尖人才2人(总数达8人)、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1人(总数达4人)。
为深入放管服改革,自2020年起,省市全面推开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向用人主体放权,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城阳区坚持协同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相继出台了《城阳区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城阳区新取得高级技师、高级职称人员奖励实施细则》《城阳区加快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实施细则》等文件。与此同时,为支持不同行业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城阳区成立了由行业技能专家、协会技能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行业主管部门专家等人员组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委员会,负责开发制订本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理论研究、技术指导、评价流程设计、提供咨询服务等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把握“三个全面、两个灵活、一个结合”,即企业范围全面放开、人员范围全面放开、工种等级全面放开、评价方式相对灵活、评价内容相对灵活、评价结果与待遇相结合,既发挥了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指挥棒”作用,又把企业需求和政府赋能尽量做到同步并行,用心用力为企业自主评价工作保驾护航。
目前,城阳区申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企业达到83家,开展评价的职业工种110多个,累计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1500人次,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200人本。2022年为新晋升的60名高级技师发放补贴30万元,为9名首席技师发放补贴9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86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686万元。2023年1-9月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300人,累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85万余元。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新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人员499人,技师以上13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3.8%,预计今年10月底将完成800名以上高级工评定工作,为12名高级技师发放补贴6万元。当前,我区正在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这一总遵循,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总要求,突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一总抓手,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这都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大军做支撑。在这一背景下,举办城阳区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赛提技,以赛选才具有特殊的意义。下一步,城阳区将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基础上,在全区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的带动下,紧密结合“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深入企业调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点对点送服务、面对面讲政策,努力推动我区高技能人才培养评定工作开创新局面。
记者提问
大众网记者:城阳区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都有哪些比赛的工种,有什么特点?
于继东 城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职业能力评鉴科科长
本届大赛以“怀工匠之心,精能工之术”为主题,由城阳区委组织部、城阳区人社局、城阳区教体局、城阳区财政局、城阳区广播电视中心、城阳区总工会、共青团城阳区委、城阳区妇女联合会主办,青岛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是全市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的通知》以来我区承办全市首届二类赛事。职工组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行政办事员(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餐厅服务员、加工中心操作工、养老护理员5个比赛工种。
大赛紧紧围绕全区产业布局特点和群众生活需求,紧密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先选择通用性强、就业面广、社会影响大、发展较迅速的职业(工种)开展竞赛。竞赛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参照全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或者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编制技术工作文件,主要包括技术描述、竞赛方式、评判标准、安全规定、赛题或者样题、设施设备安排及清单等内容。
设置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赛项,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三级(高级工)命题,其他赛项竞赛内容由各赛区组委会提出方案,报区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审核后实施。
在竞赛规则上,将行业与生产实践中的操作标准充分融入到比赛规则、比赛技术,引领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在赛项组织上我们主要是强化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一是加强赛事组织。坚持“服务发展、突出实效”的理念,加强系统思维、整合思维,统筹协调推进。成立大赛组委会,组建了一支稳定高效的策划、运行和管理团队。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明确阶段工作和具体要求,形成任务路线图、时间表。协调相关单位,合理规划赛事活动场地,提供一流服务保障,做好“赛、展、会”的有机衔接,营造全方位、多维度的大赛热度。
■ 二是规范技术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有关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专家制定大赛指南、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使竞赛活动全过程做到有章可循。邀请来自行业、企业、院校、社会组织机构的专家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负责大赛评审工作,确保竞赛科学规范有序进行。
■ 三是抓好舆论宣传。坚持以“怀工匠之心,精能工之术”为主题,全方位搭建宣传平台,营造“以赛促学、以赛引才、以赛提技”的时代风尚。大赛报名前期,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积极做好相关宣传推广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形成持续热度。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发布大赛活动信息,及时与企业及人才沟通大赛的各环节及参赛报名条件,指导申报相应赛项;二是立足重点企业摸排调研,鼓励企业将技能竞赛活动与岗位培训、技术练兵、等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并结合不同企业优势为其介绍申报注意事项,动员企业人才及团队积极参赛。
接下来,赛会将结合大赛进展和技能大奖评选情况,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技能竞赛活动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大赛的社会影响力。
半岛都市报记者:通过举办城阳区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要健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我想了解一下城阳区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都有哪些政策?
刘晓燕 城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区战略,打造技能人才集聚高地,为城阳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城阳区制定了《城阳区加快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实施细则》
这些人才奖励范围主要是指城阳区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引进符合条件的人才,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录用或调入手续,或者签订 3 年以上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在城阳区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
其中这几类人才:一是对全职引进的国家级、省级技能领军人才,按照市级补贴的50%分别给予个人15万元和10万元安家补贴。二是对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的全国技术能手和世界技能大赛铜牌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世界技能大赛银牌获得者、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分别 按照市级奖励的50%给予30万元、4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三是对首次从青岛市外来城阳工作的高级技师、技师分别给予每人 0.5 万元、0.2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四是对新获得高级技师资格人才,给予每人 0.5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通过高级技师资格享受过其他区级财政补贴的不再重复享受。今年上半年已有12人高技能人才领取补贴6万元整。
城阳融媒记者:举办城阳区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将在全区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为技能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如何利用本次大赛有利契机,进一步优化我区技能人才发展环境?
刘晓燕 城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这次全区职业技能大赛,既为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艺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我们加快技能城阳建设、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难得契机。
下步,城阳区将以此次大赛为动力,持续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生态,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进青岛式现代化城阳实践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深化开展企业自主评价工作,到今年11月份前完成800名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工作。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效。二是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上持续发力。积极探索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以技能人才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落实“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拓展技能人才成长空间。加大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开发力度,引导技能人才发展“小技能”“微技能”,满足新业态新技术、区域特色产业和技艺传承的评价需求。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贯通评价通道,促进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三是在发挥竞赛引领作用上持续发力。高质量办好城阳区职业技能大赛,围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开展引领性职业技能竞赛,对获奖选手给予奖励,打造职业技能竞赛的城阳品牌。四是在完善技能使用制度上持续发力。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岗位管理体系,组建“技师+工程师”团队,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革新攻关项目。倡导“产业链”内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采取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交流共享,充分发挥作用。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综合考虑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让一流的技能人才,获得一流的薪酬待遇。发布分职业、分技能等级的技能岗位工资价位信息,指导企业合理评价技能要素贡献,让技能真正“物有所值”。
来源:城阳融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