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车市物语
“问界新M7订单超过6万辆,我们给供应链又投了十个亿。”10月13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出现在赛力斯的直播间,这次直播距离余承东在朋友圈宣布问界M7大定破5万仅仅过去了一周,距离9月12号问界新M7的发布,仅过去了一个月。
一个月新车订单量突破6万辆,这份特斯拉巅峰期都不曾有过的战绩不知会让对手作何感想。今年6月,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
虽然预定量不代表最终销量,但理想已经无法忽视这一对手。有媒体报道称理想汽车管理层在近日的内部战略会议上达成共识“短期避开华为锋芒”。
李想曾透露,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于是和管理层达成共识:全面学习华为,学习最先进的企业,尽快升级为矩阵型组织。如今,余承东口中“起死回生”的问界,会再度把理想“打残”?
01 选对方向,野心家的新机遇
今年以来,理想汽车已经连续五个月蝉联中国30万元以上SUV市场的销量冠军。事实上,SUV市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合资车企还是中国车企都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一杯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型、中大型SUV市场一直被外资品牌车型占据核心地位。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险量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国内SUV市场(含进口车)新能源渗透率为4.16%,而到了今年的二季度,这个数值变为26.04%。这无疑为抢先布局新能源赛道的车企带来机会窗口。
另一方面,国内SUV市场的容量并没有随着整体乘用车市场的增长而扩容,小型、紧凑型SUV市场不断萎缩,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中型与中大型SUV在整个国内SUV市场的占比不断提高。最近两年的上险量数据显示,中型SUV的市占率由2021年一季度的24.42%提高至今年二季度的28.96%,而中大型SUV则由5.94%提升至10.60%。
不难看出,随着消费升级与能源形式的切换,中型及以上的SUV市场格局正因为新能源汽车而被改写。理想汽车率先在这一细分市场布局增程车型,抢占了一席之地。
过去,中大型SUV销量前十的排行榜中很少有中国品牌的身影,在乘联会统计的9月零售量中,理想L7、理想L8、问界M7、坦克500新能源、岚图FREE跻身销量前十。可以说,理想靠着精准的产品定位在中大型SUV市场撕开了一道豁口,也让更多中国品牌看到这一细分市场的更多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因为理想、问界等玩家的加入,SUV市场的格局已经被改写。上险量数据显示,在中型以上(包括中型)的SUV市场,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中,纯电与插混(包括增程)的销量比例已经接近1:1。今年二季度的上险量数据显示,在中型以上SUV市场,纯电动与插混车型销量15.9万与14.8万。而在2021年一季度,这个数值分别为,4.6万与2.3万。
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难说是理想提前布局挖掘出了新能源汽车在中大型SUV市场的机遇,还是它“带火”了这一市场从而吸引更多新玩家加入。
“产品定义能力对车企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只是通过与竞品对标打用低价的方式竞争,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品类创新。只有以用户群体为核心去重新定义产品,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类。在这一点上,传统车企比较欠缺,但正是理想、问界这类野心家的新机会。”就职于一家传统车企的资深产品经理说道。
02 智能驾驶,选修还是必修?
10月8日,余承东在社交媒体公布最新订单“战报”时提到:问界M7五座Max版本ADS高阶包选装率为70%,六座Max版本ADS高阶包选装率为68%。
发布会现场,余承东宣称:“华为在问界新M7上重金投入五个亿,用了扎实的材料、最好的技术,让它不仅成为‘智能座舱天花板’,还是‘智能驾驶天花板’,更是‘智能安全天花板’”.
在智能驾驶方面,问界新M7搭载了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可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余承东还宣布,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城区NCA)预计将在2023年12月覆盖全国城区。汽车博主孙少军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问界门店的用户对于智驾的关注度明显超出预期。很多用户认为智驾比人更安全,认可度快速爬升。
此外,孙少军还指出,问界新M7吸引了很多的家庭用户,其中,多胎家庭更倾向于6座车型。在配置选择上,有60%的用户选择了智驾max版本。
过去几年一直有声音说,智能驾驶是锦上添花,在消费者购车决策中不会起决定性作用。如今看来,智能驾驶对购车决策的影响已经“初见端倪”。除了问界新M7之外,公开数据显示,小鹏G6的Max版本选装率超80%,小鹏G9的Max版本选装率超80%。当智驾功能日益完善,它是否会成为消费者离不开的刚需,车企的护城河所在?
在近期的战略会议上,理想汽车内部也提到了,理想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在业内是公认的事实。2021年,李想曾在社交平台上放出豪言,理想智驾技术能在2022年达到和华为、特斯拉正面较量的水平。两年过去了,理想只能坦言,严控成本是把双刃剑,投入不足拖慢理想智驾前进步伐。当年的“正面较量”也转变为如今的“避其锋芒”。
在避开华为锋芒的同时,理想还强调"扬长避短",继续加强在家庭市场的优势。李想曾说,2023年-2025年将是智能电动车的淘汰赛,技术、产品和交付三大综合能力不能有任何短板,缺一不可。那么,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驾驶属性持续向智驾演进,理想在产品定义上的优势会不会被华为攻破?
03 最大的挑战是交付?
正如李想所说,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好比木桶理论缺一不可。小鹏、理想都曾因新老车型交替,产能爬坡影响了交付量。
“供应链新增两万人,我们正在加班加点,几个班次连续开工生产,让大家尽快把新车开回家!”在近日现身赛力斯工厂直播时,余承东说道。过去,余承东形容问界M7时称,它的缺点是价格太低,如今,他烦恼的是不够卖。不过,一位来自合资车企的技术人士对于余承东所说的新增供应链人数产生了质疑,他指出,“一家年产80万-90万辆的车企,工人数量也就2万人左右。”
近日有 媒体报道称,赛力斯工厂的生产线已经由单班转为白班加晚班的双班生产,日产量将提高到600辆左右。有问界销售人员表示,目前问界新 M7 Plus 版和问界新 M7 Max 版的交付周期预计为4-6周。10月17日,问界官方表示,如用户超出约定的等待周期未提到车,将获取相应的补贴金额。
此前,余承东曾公开表示,“我认为2025年可能会做到100万辆,这也是自己主动给公司提的目标,希望2025年能够盈利。”李想也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理想汽车需要在2025年前实现全球销量达到160万辆的目标,才能在牌桌上留下位置。
而在近期的战略会议上,理想方面指出,202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90%,如果行业只会留下四五家企业,而理想汽车要留在“牌桌”上,至少要卖出超300万辆。而这需要更多的车型来支撑。在理想汽车的规划中,2025年将形成“1款超级旗舰+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矩阵。
狭路相逢勇者胜,理想与问界两位野心家势必要正面较量一番。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形容新能源车企之间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手。“从存量的角度来讲,中国将近3亿辆车,电动车的比例还是非常少的,所以怎样让更多用户能够考虑电动汽车,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就谈不上什么特别的竞争。”
而比理想更慌的或许是基本盘仍在燃油车的企业,当两家新能源车企火拼销量,分的是谁的蛋糕?李想近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本月将挑战4万辆的交付量,似乎销量并不受问界的影响。真正被打残的似乎是“友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