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上汽大众总经理:要么go big要么go home,市场只留给合资企业两年时间(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汽大众总经理:要么go big要么go home,市场只留给合资企业两年时间(下)

在具体的产品层面,上汽大众是怎样布局的?

文|商业范儿 

今年3月,45岁的贾健旭被任命为新一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彼时的上汽大众正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销量已连续四年出现下滑,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正在被持续压缩。因此,市场期待他能带领上汽大众尽快走出低谷,走出一条新时期合资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上篇文章重点介绍了,在过去的8个月中,贾健旭融入上汽大众,带领团队应对当前经营压力的一些布局和长期思考,并对合资公司进行了新的架构调整,但也主要集中在偏短期的营销行为和偏战略层面。

那么,在具体的产品层面,上汽大众是怎样布局的?在后合资时代,贾健旭又将如何把上汽大众变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公司?这些也正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为此,「商业范儿」摘录了贾健旭在媒体问答环节的部分内容,一同来看看上汽大众这位“少帅”后续的动作与规划。看他如何调兵遣将,利用双方股东的资源,在2028年将电动化产品的销售比例提升至75%以上,并保持不低于当下的销售体量。

Q&A

一、媒体:上半年ID.3进行了大降价,为什么上汽大众用这么大魄力来做这波动作?

贾健旭:那个时候我说我们不能打4和6,一定要是打3,这辆车是非常可爱、有亮点的车。

我们要给客户带来更大的客户价值。

我们最大的诟病就是基础版的ID.3里面没有独立空调。2024年,我们将在ID.3上推出三区空调:主驾、副驾、后座,消费者的声音我们都在听。

在降本的时候也要满足消费者需求,明年三个选装包投放市场,白包已经有了,马上会推出智能包和特殊配置包,让消费者来选。我说过ID.3是辨识度很高、很有标志性的,很大一部分选择ID.3的用户是有个性的,有很强的改装意愿和要求。

我们的售后要把最好的、还没有上车的一些创新和设计作为选装包上车,但是要确保整车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在我们厂内完成装配,交付消费者的时候就是一个完整的新的配置。

德方也觉得选装包好,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响应中国消费者需求。选装包到底是降本还是带来用户价值,是用户选的,绝对是价值,等选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必须变成标配,满足我们所有消费者需求。

以最好的技术、最安全的产品,增加更多的客户价值,把产品进一步的导入消费者。

让消费者一听到电车就想到ID.3,同时等消费者最后做采买决定的时候,会发现ID.3里面还有那么多选装项,可以让这辆车变得更漂亮。

我看到在今天ID. Festival现场就有很多改装ID.3,那些彰显个性的产品,更多的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说,接下来我们的产品会更有特色,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这个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我们非常有信心。

二、媒体:PHEV怎样保证成本?

贾健旭:现在PHEV平均在油车版本的成本上要增加2万块钱,但是在增加2万块钱上面,我们有两个想法。

第一,要立足我们现有车型,加快速度转型,加速把我们新的PHEV推向市场。

第二,长远考虑在一个BEV的架构上做PHEV和EREV,这个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且要有成本竞争优势。

我曾经说过TSI+DSG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将研发最新的发动机满足PHEV和EREV。相信我们最新的1.5T针对PHEV和EREV的发动机将是最好的。就跟电车一样,我们在做很多的测试,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同样做PHEV,我们要发挥传统主机厂在动力总成上面的核心优势,做到最简单。

整车电子架构决定将来的成果,我们将选择一个最精密的电子架构来满足所有平台特性的需求,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三、媒体:关于电动车和燃油车,上汽大众未来的产品结构是什么样的?

贾健旭:第一,关于新途观与新帕萨特

明年会推出新途观Pro,而且会打一个从15万-25万的矩阵,完全不一样的车进入市场。更具性价比竞争力的,同时还能满足性能要求;还有好玩的,大众车非但好开,而且油车也会变得更好玩。

好的种子要找到正确的土壤。不仅电车要智能化,油车也搞,这样我们整个智能化电动化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们的产业是要有规模量的,因为一定要有规模量才能分摊现在所有的研发成本,所以量一定要起来。电车还没有完全起来的时候,油车要上。

明年还有新的帕萨特上市,帕萨特还有新的特点出来。同样叫“帕萨特”,但会给大家4张脸,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

中国所有人都能开上帕萨特,所有人都能开上途观PRO,都有不同的配置线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也改变整体油车的策略,原来是“上新放弃老”,现在“上新不放老”,拉大价格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同一品牌车辆的要求。

第二,关于未来产品结构

除了燃油车外,同时也会加快电车投入,加快智能化投入,加快PHEV转型。我们有个目标——到2028年,整体的BEV要占总量的75%。这样,我们在中国市场上才能胜,才能走对正确的赛道。

将来的ICE市场,我认为全球整体市场的1/3就是700万辆左右。700万辆,一半是BBA。举例子,豪华表一定是买机械的,跟开油车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未来BBA会占到350万台,剩下来350万台什么?

但是700万上面还有一个大市场,电动化的大市场,我们要以更快的速度进入这个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媒体:对于整个上汽大众体系、产品体系、研发体系有很大的改变,怎么能把目标实现落地?未来怎么做?

贾健旭:先讲VLE,我们现在有4个VLE 就是车型组的总经理。

目前设立大众MEB、大众中/大型车、大众小型/紧凑型车、奥迪4个VLE。VLE具备两大特征:一是高效率,可以打破传统条线区分,实现跨部门协同,有效提升企业的执行与应变效率;二是关注中国消费者需求,与中国消费者共同定义产品。

我把1个人的事变成4个人的事,要把这4个人的事落实,对我们的体系是很大挑战。

内部体系发生变化。原来上汽大众每一条柱,只要把自己的守住,把自己的门守住就可以了。我们现在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的柱子推倒,把所有的柱子打通,VLE就是我要把这个东西打穿,因为我背负着企业转型的重要使命。

首先,我们的人要思想变通,组织机构变化,流程体系发生变化,然后他们要提出所有电动化转型,根据公司目标有自己车型组的行动计划。

第二,合资企业叫“拿来主义”,我现在叫“拿来say no主义”。我们车型做型谱的时候,内部叫绿云和白云,绿云车已经选对车型,我在下面加了两个数字,一个叫成本,一个叫售价。

我说你这朵云是绿的,如果不结合这两个数字,你这朵云就是乌云,这个乌云是要打雷、闪电和下雨的。你给我的所有车型要达到我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售价要求,否则这个车是卖不掉的,这个要牢牢记住。

我们凭什么say no?有很多原因,但是成本跟售价是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针对油车。我们作为主机厂,在油车上是不是还要持续投入?每个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不可能两个赛道同时加大投入。

我对油车说,既然油车是保有市场,不能失去,我要通过怎么样的战略来延长保有战线。

第三,全面电动化转型的时候,当一边股东方没有产品时,另一边是不是可以给我一点?为什么我们不能拿来主义,对不对?把大众的USP加上去,是不是就是大众车?

五、媒体:合资公司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将来要在新的后合资时代把上汽大众做到更有竞争力,我们如何去实现?

贾健旭:关于合资公司的优劣势:

我们今天是要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拿来主义”是合资企业最大的优势。千万不要误解了合资企业,其实合资企业可以反向讲,也可以从很正面的讲“拿来主义”,双方都要有责任导入技术平台,让合资企业得以发展。

我问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自豪到中国的汽车产业不需要合作了吗?我们依然需要合作,而且我们需要跟强者合作,即便是今天可能在某些方面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应对貌似有些弱,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资本手段在,是有可能以很快的速度至少成为我们的fast follow者的。这个很重要,我们依然有很多地方要学习,我们要humble(谦逊)。

同时,我们有2700万基盘用户,我们怎么样服务好这2700万基盘用户,我们有1200多家经销商,我们怎么样对待我们的经销商,让他们真正成为我们的伙伴,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再问一个问题:能不能离开中国市场?我们内部在讨论车型规划时自问“你能不能离开A级车市场?”离开A级车市场就不叫大众了!所以市场份额对大众来说至关重要,A级车的电动化转型必须完成。

我们有几百个工程师已经抽出去做VLE的工作了。所有到那个地方去的上汽大众人都是干苦活累活,自己从头开始设计汽车。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不能吃苦不具备全能力,竞争力是有缺失的。

为什么要in China for China?很多中国ecosystem和中国芯片解决方案跟全世界都会不一样,我们必须要把这些能力建立起来,最快的响应速度就是“不求人”。求人,你就要等,就要看别人脸色,就不能讲他做的好与坏。既然不求人,我们就要自己鞭策自己,自己跟自己提要求。

关于后合资时代的竞争优势:

后合资时代,合资企业要建立全面的研发能力。现在我们就是要自己干,把能力培养起来,而且中国已经有这个土壤了,人力资源丰富,中国品牌已经占到半壁江山,这都是靠人做出来的。我们只要有这些人,有一个属于我们的平台,活就干成了。

另外,后合资时代是一个debate system(辩论体系),我们中外方是“竞合”的关系。独资一般都是一方说了算,效率很高,但很容易犯错。跟合作方的每一次辩论,都在磨砺观点和概念,这样能更少犯错,当有一个debate system存在的时候,可以避免犯错,至少可以避免犯大错误。

后合资时代,融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包括文化融合、产品融合以及品牌融合。B to B是没有品牌的,但是我们今天是有品牌的,大众和奥迪这两个品牌在中国已深入人心。这是我们合资企业的优势,也是我的外方伙伴在中国的优势。

我们能不能借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借力而成功,而不是说完全靠自己,合资企业就是最好的借力方法。深耕国内市场40年,我们朝着一个方向使力,那40年后,我们也能朝着一个方向使力,这也是合资企业的优势。所以说,现在唱衰合资企业为时过早,当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后,德方也表示要加速,要快点行动起来。

六、媒体:面对在合资品牌比较艰难时期,您也曾经谈过合资企业不好干,在进入上汽大众之后您的想法有无改变?另外,在今年很短的时间之内,ID.3已经迎来了销量增长,您是如何做好销售这一块内容的?

贾健旭:当你坐到这个位置时,就已经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因为抱怨不能改变,而是要积极面对。

总经理要做好3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选对、用对人,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好好的经营他;销售我要了解,但我不需要成为专家,我们有懂营销服务的团队,有优秀的网络伙伴,“一个人很难,一群人很燃”,让他们发挥所长,能发挥所长,这是我要做的;

第二件事情是战略,公司战略、产品战略,这是我最主要的事情;

第三件事情是负责做好3个关系的沟通:一是股东方合作沟通;二是政府沟通,政府很支持企业的发展;三是媒体沟通,要坦诚交流,多沟通,减少误解,消除陌生。

一旦人才用对了,产品战略选对了,3个关系沟通顺畅,就没什么要担心的了。

七、媒体:研发方面,中方在里面的角色,参与的方式和作出的贡献是怎样的?

贾健旭:我是边说边干,我从来不会因为还没跟你谈成就停手。老外已经跟我说了,你跟我讨论的事情你已经决定了,我跟他说几百个人我已经拉到外面去干了,不干我们没希望,老外也很支持,他说你快点办。

在合资公司里面,我们的定位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方给合资企业带来技术和产品,中方负责市场和政府沟通。其实将来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中方在合资企业里面的角色,将是加大技术和客户关系以及政府沟通。

除此之外,就是品牌和相应的USP(卖点),每一个品牌一定会有它的USP。品牌DNA基于中国的基础上,做出一个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有先天优势,电动化产品的所有供应链在中国已经成熟。

电的成本中国最便宜,有两项电的技术中国最强,第一光伏,第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推动电的运用是国家战略。

供应链优势也很明显,软件开发流程现在也是最强的,中国人今天不光能够掌控软件,还有开发工具,这个比软件还重要,这是一个高度。

八、媒体:在A级车市场,大众怎么才能和比亚迪这些崛起的自主品牌一战,拿回以前大众在A级车的份额?

贾健旭:首先,我们觉得,车只有开过才知道,对于德系工艺、德系品质,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其次,零部件的技术是不断飞跃和革新的。现在电子行业也出现了零整博弈的现象,那么自身的零部件体系能不能补得起来,这也是关键。

最后,汽车的落地场景很重要,无论新能源汽车或者自动驾驶,消费者都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

我们新的PHEV要到2025年底才能推出,已经是目前最快的速度了。当然,未来新的PHEV车型肯定不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的,而是完整的、全新的。我们会主导75%的研发,同时可以培养起一批人才。

欧洲人也非常清楚中国人的勤奋和努力,也非常认可这一品质,所以合资企业要有这样的文化,向各方积极学习,拥抱变革,聚焦市场服务用户。中国人的勤奋和德国人的严谨,我们企业具备这样的特质,这也是我们的追求。

回到上汽大众的定位,我们做不到把自己定义为“四个轮子上的电脑”,我们一定要成为“可靠的出行伙伴”。我们的优势,一是可靠,二是有电车、有油车、有PHEV,现在同时有这三张牌的企业并不多。无论短途、中途、长途,上汽大众都有可靠的出行方案提供给用户。

如今市场产品非常多元化,竞争激烈,“一招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有这种深刻的认知。但我们会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重视驾驶体验,重视出行,这也是大众和奥迪logo背后所蕴含的深意。相信也会有支持这种理念的消费者选择我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大众

5.3k
  • 传大众汽车中国高管被驱逐出境
  • 善百年获中国甘油二酯食用油开创者认证,连续3年全国销量第一!

上汽集团

4.2k
  • 上汽总裁贾健旭年中讲话:强调降本,最大的浪费是时间
  • 上汽集团原副总裁陈德美涉嫌受贿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被提起公诉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汽大众总经理:要么go big要么go home,市场只留给合资企业两年时间(下)

在具体的产品层面,上汽大众是怎样布局的?

文|商业范儿 

今年3月,45岁的贾健旭被任命为新一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彼时的上汽大众正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销量已连续四年出现下滑,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正在被持续压缩。因此,市场期待他能带领上汽大众尽快走出低谷,走出一条新时期合资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上篇文章重点介绍了,在过去的8个月中,贾健旭融入上汽大众,带领团队应对当前经营压力的一些布局和长期思考,并对合资公司进行了新的架构调整,但也主要集中在偏短期的营销行为和偏战略层面。

那么,在具体的产品层面,上汽大众是怎样布局的?在后合资时代,贾健旭又将如何把上汽大众变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公司?这些也正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为此,「商业范儿」摘录了贾健旭在媒体问答环节的部分内容,一同来看看上汽大众这位“少帅”后续的动作与规划。看他如何调兵遣将,利用双方股东的资源,在2028年将电动化产品的销售比例提升至75%以上,并保持不低于当下的销售体量。

Q&A

一、媒体:上半年ID.3进行了大降价,为什么上汽大众用这么大魄力来做这波动作?

贾健旭:那个时候我说我们不能打4和6,一定要是打3,这辆车是非常可爱、有亮点的车。

我们要给客户带来更大的客户价值。

我们最大的诟病就是基础版的ID.3里面没有独立空调。2024年,我们将在ID.3上推出三区空调:主驾、副驾、后座,消费者的声音我们都在听。

在降本的时候也要满足消费者需求,明年三个选装包投放市场,白包已经有了,马上会推出智能包和特殊配置包,让消费者来选。我说过ID.3是辨识度很高、很有标志性的,很大一部分选择ID.3的用户是有个性的,有很强的改装意愿和要求。

我们的售后要把最好的、还没有上车的一些创新和设计作为选装包上车,但是要确保整车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在我们厂内完成装配,交付消费者的时候就是一个完整的新的配置。

德方也觉得选装包好,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响应中国消费者需求。选装包到底是降本还是带来用户价值,是用户选的,绝对是价值,等选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必须变成标配,满足我们所有消费者需求。

以最好的技术、最安全的产品,增加更多的客户价值,把产品进一步的导入消费者。

让消费者一听到电车就想到ID.3,同时等消费者最后做采买决定的时候,会发现ID.3里面还有那么多选装项,可以让这辆车变得更漂亮。

我看到在今天ID. Festival现场就有很多改装ID.3,那些彰显个性的产品,更多的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说,接下来我们的产品会更有特色,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这个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我们非常有信心。

二、媒体:PHEV怎样保证成本?

贾健旭:现在PHEV平均在油车版本的成本上要增加2万块钱,但是在增加2万块钱上面,我们有两个想法。

第一,要立足我们现有车型,加快速度转型,加速把我们新的PHEV推向市场。

第二,长远考虑在一个BEV的架构上做PHEV和EREV,这个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且要有成本竞争优势。

我曾经说过TSI+DSG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将研发最新的发动机满足PHEV和EREV。相信我们最新的1.5T针对PHEV和EREV的发动机将是最好的。就跟电车一样,我们在做很多的测试,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同样做PHEV,我们要发挥传统主机厂在动力总成上面的核心优势,做到最简单。

整车电子架构决定将来的成果,我们将选择一个最精密的电子架构来满足所有平台特性的需求,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三、媒体:关于电动车和燃油车,上汽大众未来的产品结构是什么样的?

贾健旭:第一,关于新途观与新帕萨特

明年会推出新途观Pro,而且会打一个从15万-25万的矩阵,完全不一样的车进入市场。更具性价比竞争力的,同时还能满足性能要求;还有好玩的,大众车非但好开,而且油车也会变得更好玩。

好的种子要找到正确的土壤。不仅电车要智能化,油车也搞,这样我们整个智能化电动化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们的产业是要有规模量的,因为一定要有规模量才能分摊现在所有的研发成本,所以量一定要起来。电车还没有完全起来的时候,油车要上。

明年还有新的帕萨特上市,帕萨特还有新的特点出来。同样叫“帕萨特”,但会给大家4张脸,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

中国所有人都能开上帕萨特,所有人都能开上途观PRO,都有不同的配置线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也改变整体油车的策略,原来是“上新放弃老”,现在“上新不放老”,拉大价格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同一品牌车辆的要求。

第二,关于未来产品结构

除了燃油车外,同时也会加快电车投入,加快智能化投入,加快PHEV转型。我们有个目标——到2028年,整体的BEV要占总量的75%。这样,我们在中国市场上才能胜,才能走对正确的赛道。

将来的ICE市场,我认为全球整体市场的1/3就是700万辆左右。700万辆,一半是BBA。举例子,豪华表一定是买机械的,跟开油车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未来BBA会占到350万台,剩下来350万台什么?

但是700万上面还有一个大市场,电动化的大市场,我们要以更快的速度进入这个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媒体:对于整个上汽大众体系、产品体系、研发体系有很大的改变,怎么能把目标实现落地?未来怎么做?

贾健旭:先讲VLE,我们现在有4个VLE 就是车型组的总经理。

目前设立大众MEB、大众中/大型车、大众小型/紧凑型车、奥迪4个VLE。VLE具备两大特征:一是高效率,可以打破传统条线区分,实现跨部门协同,有效提升企业的执行与应变效率;二是关注中国消费者需求,与中国消费者共同定义产品。

我把1个人的事变成4个人的事,要把这4个人的事落实,对我们的体系是很大挑战。

内部体系发生变化。原来上汽大众每一条柱,只要把自己的守住,把自己的门守住就可以了。我们现在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的柱子推倒,把所有的柱子打通,VLE就是我要把这个东西打穿,因为我背负着企业转型的重要使命。

首先,我们的人要思想变通,组织机构变化,流程体系发生变化,然后他们要提出所有电动化转型,根据公司目标有自己车型组的行动计划。

第二,合资企业叫“拿来主义”,我现在叫“拿来say no主义”。我们车型做型谱的时候,内部叫绿云和白云,绿云车已经选对车型,我在下面加了两个数字,一个叫成本,一个叫售价。

我说你这朵云是绿的,如果不结合这两个数字,你这朵云就是乌云,这个乌云是要打雷、闪电和下雨的。你给我的所有车型要达到我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售价要求,否则这个车是卖不掉的,这个要牢牢记住。

我们凭什么say no?有很多原因,但是成本跟售价是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针对油车。我们作为主机厂,在油车上是不是还要持续投入?每个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不可能两个赛道同时加大投入。

我对油车说,既然油车是保有市场,不能失去,我要通过怎么样的战略来延长保有战线。

第三,全面电动化转型的时候,当一边股东方没有产品时,另一边是不是可以给我一点?为什么我们不能拿来主义,对不对?把大众的USP加上去,是不是就是大众车?

五、媒体:合资公司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将来要在新的后合资时代把上汽大众做到更有竞争力,我们如何去实现?

贾健旭:关于合资公司的优劣势:

我们今天是要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拿来主义”是合资企业最大的优势。千万不要误解了合资企业,其实合资企业可以反向讲,也可以从很正面的讲“拿来主义”,双方都要有责任导入技术平台,让合资企业得以发展。

我问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自豪到中国的汽车产业不需要合作了吗?我们依然需要合作,而且我们需要跟强者合作,即便是今天可能在某些方面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应对貌似有些弱,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资本手段在,是有可能以很快的速度至少成为我们的fast follow者的。这个很重要,我们依然有很多地方要学习,我们要humble(谦逊)。

同时,我们有2700万基盘用户,我们怎么样服务好这2700万基盘用户,我们有1200多家经销商,我们怎么样对待我们的经销商,让他们真正成为我们的伙伴,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再问一个问题:能不能离开中国市场?我们内部在讨论车型规划时自问“你能不能离开A级车市场?”离开A级车市场就不叫大众了!所以市场份额对大众来说至关重要,A级车的电动化转型必须完成。

我们有几百个工程师已经抽出去做VLE的工作了。所有到那个地方去的上汽大众人都是干苦活累活,自己从头开始设计汽车。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不能吃苦不具备全能力,竞争力是有缺失的。

为什么要in China for China?很多中国ecosystem和中国芯片解决方案跟全世界都会不一样,我们必须要把这些能力建立起来,最快的响应速度就是“不求人”。求人,你就要等,就要看别人脸色,就不能讲他做的好与坏。既然不求人,我们就要自己鞭策自己,自己跟自己提要求。

关于后合资时代的竞争优势:

后合资时代,合资企业要建立全面的研发能力。现在我们就是要自己干,把能力培养起来,而且中国已经有这个土壤了,人力资源丰富,中国品牌已经占到半壁江山,这都是靠人做出来的。我们只要有这些人,有一个属于我们的平台,活就干成了。

另外,后合资时代是一个debate system(辩论体系),我们中外方是“竞合”的关系。独资一般都是一方说了算,效率很高,但很容易犯错。跟合作方的每一次辩论,都在磨砺观点和概念,这样能更少犯错,当有一个debate system存在的时候,可以避免犯错,至少可以避免犯大错误。

后合资时代,融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包括文化融合、产品融合以及品牌融合。B to B是没有品牌的,但是我们今天是有品牌的,大众和奥迪这两个品牌在中国已深入人心。这是我们合资企业的优势,也是我的外方伙伴在中国的优势。

我们能不能借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借力而成功,而不是说完全靠自己,合资企业就是最好的借力方法。深耕国内市场40年,我们朝着一个方向使力,那40年后,我们也能朝着一个方向使力,这也是合资企业的优势。所以说,现在唱衰合资企业为时过早,当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后,德方也表示要加速,要快点行动起来。

六、媒体:面对在合资品牌比较艰难时期,您也曾经谈过合资企业不好干,在进入上汽大众之后您的想法有无改变?另外,在今年很短的时间之内,ID.3已经迎来了销量增长,您是如何做好销售这一块内容的?

贾健旭:当你坐到这个位置时,就已经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因为抱怨不能改变,而是要积极面对。

总经理要做好3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选对、用对人,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好好的经营他;销售我要了解,但我不需要成为专家,我们有懂营销服务的团队,有优秀的网络伙伴,“一个人很难,一群人很燃”,让他们发挥所长,能发挥所长,这是我要做的;

第二件事情是战略,公司战略、产品战略,这是我最主要的事情;

第三件事情是负责做好3个关系的沟通:一是股东方合作沟通;二是政府沟通,政府很支持企业的发展;三是媒体沟通,要坦诚交流,多沟通,减少误解,消除陌生。

一旦人才用对了,产品战略选对了,3个关系沟通顺畅,就没什么要担心的了。

七、媒体:研发方面,中方在里面的角色,参与的方式和作出的贡献是怎样的?

贾健旭:我是边说边干,我从来不会因为还没跟你谈成就停手。老外已经跟我说了,你跟我讨论的事情你已经决定了,我跟他说几百个人我已经拉到外面去干了,不干我们没希望,老外也很支持,他说你快点办。

在合资公司里面,我们的定位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方给合资企业带来技术和产品,中方负责市场和政府沟通。其实将来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中方在合资企业里面的角色,将是加大技术和客户关系以及政府沟通。

除此之外,就是品牌和相应的USP(卖点),每一个品牌一定会有它的USP。品牌DNA基于中国的基础上,做出一个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有先天优势,电动化产品的所有供应链在中国已经成熟。

电的成本中国最便宜,有两项电的技术中国最强,第一光伏,第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推动电的运用是国家战略。

供应链优势也很明显,软件开发流程现在也是最强的,中国人今天不光能够掌控软件,还有开发工具,这个比软件还重要,这是一个高度。

八、媒体:在A级车市场,大众怎么才能和比亚迪这些崛起的自主品牌一战,拿回以前大众在A级车的份额?

贾健旭:首先,我们觉得,车只有开过才知道,对于德系工艺、德系品质,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其次,零部件的技术是不断飞跃和革新的。现在电子行业也出现了零整博弈的现象,那么自身的零部件体系能不能补得起来,这也是关键。

最后,汽车的落地场景很重要,无论新能源汽车或者自动驾驶,消费者都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

我们新的PHEV要到2025年底才能推出,已经是目前最快的速度了。当然,未来新的PHEV车型肯定不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的,而是完整的、全新的。我们会主导75%的研发,同时可以培养起一批人才。

欧洲人也非常清楚中国人的勤奋和努力,也非常认可这一品质,所以合资企业要有这样的文化,向各方积极学习,拥抱变革,聚焦市场服务用户。中国人的勤奋和德国人的严谨,我们企业具备这样的特质,这也是我们的追求。

回到上汽大众的定位,我们做不到把自己定义为“四个轮子上的电脑”,我们一定要成为“可靠的出行伙伴”。我们的优势,一是可靠,二是有电车、有油车、有PHEV,现在同时有这三张牌的企业并不多。无论短途、中途、长途,上汽大众都有可靠的出行方案提供给用户。

如今市场产品非常多元化,竞争激烈,“一招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有这种深刻的认知。但我们会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重视驾驶体验,重视出行,这也是大众和奥迪logo背后所蕴含的深意。相信也会有支持这种理念的消费者选择我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