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专访】香港数码港CEO任景信:数码港将承担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设,分两期进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香港数码港CEO任景信:数码港将承担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设,分两期进行

叠加顶层设计,数码港未来会担任怎样的角色?

香港数码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香港科创发展正在提速。作为香港科技两大旗舰之一,数码港也快速成长。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1031日至111日举办的2023数码港创业投资论坛(CVCF)上指出,数码港的成就是可以量化的。目前为止,数码港吸引了超过367亿元的投资,仅过去一年,数码港初创企业就筹集了超10亿美元的资金,并培育出7家独角兽,涵盖金融科技、智能生活和数字娱乐领域。

数码港的概念在20多年前提出,并从2003年正式运作。由于市场狭小、IT基础设施不足等原因,早期水花并不大。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这一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变。香港特首李家超在10月发布的第二份《施政报告》强调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推动数码政府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研究开发及其成果转化、促进人工智能发展、促进跨境数据流动、推动河套香港园区与深圳园区协同发展、提供新土地供科技创新之用。

数码港经过20年发展,在推动应用落地上有哪些成绩?如何利用香港优势弥补科创短板?叠加顶层设计,未来将担任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界面新闻在2023数码港创业投资论坛间隙对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景信进行了专访。

5年企业数量翻了一番

界面新闻:2003年到至今,数码港的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任景信:过去20年的发展,我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3年到2017年这15年,园区企业达到了1000家;第二个阶段是2018年到目前这5年,不久前园区企业突破了2000家,翻了一倍。目前园区公司有超过70%是香港本土企业,剩下的企业包括海外和内地企业。在超过20%的非本土企业中,约三成来自内地,约七成是国外企业。

除了公司数量增倍,另一点很重要的是定位。前15年更注重的是创科氛围的推广,但其实这段时间香港的创科慢下来了,相对美国、内地被拉开了差距。而在过去5年,相关当局推动数码经济,数码港也配合政策做了不少事,定位重点放在科创应用方面,主要专注于三个领域:一个是以香港金融优势为基础的金融科技;第二是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旨在让普通市民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第三个是数字娱乐,包括游戏、数字电影、电竞等。

界面新闻:三个方面的应用落地具体有哪些体现?

任景信:比较有亮点的是金融科技跟智慧生活。金融科技主要分成三步进行。第一步在20182019年推动虚拟银行发展,我们也配合园区公司争取牌照,率先拿到牌照的两家虚拟银行,众安科技和WeLab,都是数码港公司。

第二步是在虚拟银行基础上,推出虚拟保险。虚拟保险在香港发了四个牌照,三家都是数码港公司。第三步是虚拟资产宣言发布后,第一家拿到零售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也是数码港的公司。当然现在第三步才刚刚开始,我们也预期其他公司后续也会拿到牌照。

智慧生活方面,园区积累了700多家智慧生活科创公司。港府今年财政预算也提到让数码港负责中小企业的数字转型,对是项计划拨款了五亿。例如餐饮业中小企业可以获得5万作为转型项目的资助。我们更重视前台应用,主要给餐饮业、零售业提供一些入门级软件包,涉及市场推广、线上下单、支付等功能。

香港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 拍摄:张熹珑

分两阶段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界面新闻:不久前港府先后发布了第二份《施政报告》和《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配合顶层设计,数码港会有哪些新角色的转化?

任景信:从《施政报告》来看,数码港未来承担的重点任务有两个。第一个是承担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建设。这也是人工智能需求很大的背景下,政府在推动香港的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大投资。我们会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个阶段,对现有的设施进行提升,建设第一期的超算中心。当数码港五期落成后,会在第五期成立整体的超算中心。第一阶段将从2024年开始,第二阶段从2025年开始建设。

另一个任务是,北部都会区从东到西划分成四个圈,最西面连接南山前海的“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圈”,将是数码港在未来10年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平台。《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也提出发展高端专业服务,数码港目前也在跟政府、前海相关平台机构等方面沟通。

针对这个枢纽圈,数码港可利用与海外的联系、标准的对接、法律制度的独特性,让大湾区城市和国际有更紧密的联系。香港不只是一个较宽松的氛围,同时具备制度标准的经验,多年下来积累了隐私保护、数据保密的经验,也跟海外的不同国家或者经济体有所兼容,为想要出海的企业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会。另一个好处在于,香港汇集了很多海外人才,这些人才来港也更方便。国内人员也可以在香港跟他们交流。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香港还是一个比较熟悉、同时又比较国际化的环境,当他们想面向海外推出业务和方案,可以先在香港试行。比如北京的多点Dmall,就在数码港成立了一个国际研发中心,在香港打开了市场,又进军东南亚国家,就是借鉴香港经验走出去的案例。

界面新闻:算力中心会给香港科创带来什么变化?

任景信:对于香港科创来说,这是基础设施方面能力的很大提升,尤其便利了以人工智能应用的研发结果商业化。另外,不少高校现在都有人工智能科研项目,需要有更大的算力进行数据分析,算力中心也可以帮助模拟环境,更快地研发。举个例子,生物科技方面,很多研究需要基因图谱的分析,都对算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算力中心投入应用后,对创新药、基因治疗等研究有很大帮助。

香港数码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利用服务业优势弥补短板

界面新闻:对于非本土企业来说,香港具备低税率、国际资本多等优势;而对于本土公司来说,数码港的吸引力体现在哪里,是什么让他们选择数码港而不是中环?

任景信:首先数码港专注的就是科技创业,我们也为科技类公司提供了较大力度的优惠和资源,有一系列的培育计划,例如加速器计划、海外推广资源等,科技类公司最高累计可以拿到110万港币的奖励。

另一个直接的支持是,企业可以在两年内免费使用办公室,不用缴纳租金。在寸金寸土的香港,这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近年来我们也增加了培育的力度,最初每年是40-50家企业,这几年增加到了130家,申请者达到600-700家。

不过对于企业来说,除了现金优惠、免租,他们更看重的是融资、商机和研发,针对这几点我们也成立了不同的网络计划。“数码港投资者网络”已经六周年了,帮助园区公司融资达到19的比率。六年来累计投资共75个项目、投资总额逾20亿港元,目前共有超过170间投资单位。

而“数码港企业网络”则把科创公司跟有数字化需求的大型公司进行配对,有了数码港的背书,很多投资者伙伴会优选挑选数码港培育的公司。“科技伙伴网络”集中了大量龙头企业作为支持,包括华为、亚马逊、腾讯、谷歌等。初创公司可以用这些龙头的配套模块或销售渠道。

2021年,我们加入了第四个网络“专业服务网络”。越来越多公司需要税务、海外合规、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香港在技术、科研落地方面是一个短板,但可以通过发挥连接人的角色,弥补这些短板。可以说,数码港旨在借助本土服务业优势,打造一个整体的科创生态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香港数码港CEO任景信:数码港将承担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设,分两期进行

叠加顶层设计,数码港未来会担任怎样的角色?

香港数码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香港科创发展正在提速。作为香港科技两大旗舰之一,数码港也快速成长。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1031日至111日举办的2023数码港创业投资论坛(CVCF)上指出,数码港的成就是可以量化的。目前为止,数码港吸引了超过367亿元的投资,仅过去一年,数码港初创企业就筹集了超10亿美元的资金,并培育出7家独角兽,涵盖金融科技、智能生活和数字娱乐领域。

数码港的概念在20多年前提出,并从2003年正式运作。由于市场狭小、IT基础设施不足等原因,早期水花并不大。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这一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变。香港特首李家超在10月发布的第二份《施政报告》强调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推动数码政府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研究开发及其成果转化、促进人工智能发展、促进跨境数据流动、推动河套香港园区与深圳园区协同发展、提供新土地供科技创新之用。

数码港经过20年发展,在推动应用落地上有哪些成绩?如何利用香港优势弥补科创短板?叠加顶层设计,未来将担任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界面新闻在2023数码港创业投资论坛间隙对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景信进行了专访。

5年企业数量翻了一番

界面新闻:2003年到至今,数码港的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任景信:过去20年的发展,我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3年到2017年这15年,园区企业达到了1000家;第二个阶段是2018年到目前这5年,不久前园区企业突破了2000家,翻了一倍。目前园区公司有超过70%是香港本土企业,剩下的企业包括海外和内地企业。在超过20%的非本土企业中,约三成来自内地,约七成是国外企业。

除了公司数量增倍,另一点很重要的是定位。前15年更注重的是创科氛围的推广,但其实这段时间香港的创科慢下来了,相对美国、内地被拉开了差距。而在过去5年,相关当局推动数码经济,数码港也配合政策做了不少事,定位重点放在科创应用方面,主要专注于三个领域:一个是以香港金融优势为基础的金融科技;第二是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旨在让普通市民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第三个是数字娱乐,包括游戏、数字电影、电竞等。

界面新闻:三个方面的应用落地具体有哪些体现?

任景信:比较有亮点的是金融科技跟智慧生活。金融科技主要分成三步进行。第一步在20182019年推动虚拟银行发展,我们也配合园区公司争取牌照,率先拿到牌照的两家虚拟银行,众安科技和WeLab,都是数码港公司。

第二步是在虚拟银行基础上,推出虚拟保险。虚拟保险在香港发了四个牌照,三家都是数码港公司。第三步是虚拟资产宣言发布后,第一家拿到零售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也是数码港的公司。当然现在第三步才刚刚开始,我们也预期其他公司后续也会拿到牌照。

智慧生活方面,园区积累了700多家智慧生活科创公司。港府今年财政预算也提到让数码港负责中小企业的数字转型,对是项计划拨款了五亿。例如餐饮业中小企业可以获得5万作为转型项目的资助。我们更重视前台应用,主要给餐饮业、零售业提供一些入门级软件包,涉及市场推广、线上下单、支付等功能。

香港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 拍摄:张熹珑

分两阶段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界面新闻:不久前港府先后发布了第二份《施政报告》和《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配合顶层设计,数码港会有哪些新角色的转化?

任景信:从《施政报告》来看,数码港未来承担的重点任务有两个。第一个是承担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建设。这也是人工智能需求很大的背景下,政府在推动香港的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大投资。我们会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个阶段,对现有的设施进行提升,建设第一期的超算中心。当数码港五期落成后,会在第五期成立整体的超算中心。第一阶段将从2024年开始,第二阶段从2025年开始建设。

另一个任务是,北部都会区从东到西划分成四个圈,最西面连接南山前海的“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圈”,将是数码港在未来10年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平台。《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也提出发展高端专业服务,数码港目前也在跟政府、前海相关平台机构等方面沟通。

针对这个枢纽圈,数码港可利用与海外的联系、标准的对接、法律制度的独特性,让大湾区城市和国际有更紧密的联系。香港不只是一个较宽松的氛围,同时具备制度标准的经验,多年下来积累了隐私保护、数据保密的经验,也跟海外的不同国家或者经济体有所兼容,为想要出海的企业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会。另一个好处在于,香港汇集了很多海外人才,这些人才来港也更方便。国内人员也可以在香港跟他们交流。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香港还是一个比较熟悉、同时又比较国际化的环境,当他们想面向海外推出业务和方案,可以先在香港试行。比如北京的多点Dmall,就在数码港成立了一个国际研发中心,在香港打开了市场,又进军东南亚国家,就是借鉴香港经验走出去的案例。

界面新闻:算力中心会给香港科创带来什么变化?

任景信:对于香港科创来说,这是基础设施方面能力的很大提升,尤其便利了以人工智能应用的研发结果商业化。另外,不少高校现在都有人工智能科研项目,需要有更大的算力进行数据分析,算力中心也可以帮助模拟环境,更快地研发。举个例子,生物科技方面,很多研究需要基因图谱的分析,都对算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算力中心投入应用后,对创新药、基因治疗等研究有很大帮助。

香港数码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利用服务业优势弥补短板

界面新闻:对于非本土企业来说,香港具备低税率、国际资本多等优势;而对于本土公司来说,数码港的吸引力体现在哪里,是什么让他们选择数码港而不是中环?

任景信:首先数码港专注的就是科技创业,我们也为科技类公司提供了较大力度的优惠和资源,有一系列的培育计划,例如加速器计划、海外推广资源等,科技类公司最高累计可以拿到110万港币的奖励。

另一个直接的支持是,企业可以在两年内免费使用办公室,不用缴纳租金。在寸金寸土的香港,这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近年来我们也增加了培育的力度,最初每年是40-50家企业,这几年增加到了130家,申请者达到600-700家。

不过对于企业来说,除了现金优惠、免租,他们更看重的是融资、商机和研发,针对这几点我们也成立了不同的网络计划。“数码港投资者网络”已经六周年了,帮助园区公司融资达到19的比率。六年来累计投资共75个项目、投资总额逾20亿港元,目前共有超过170间投资单位。

而“数码港企业网络”则把科创公司跟有数字化需求的大型公司进行配对,有了数码港的背书,很多投资者伙伴会优选挑选数码港培育的公司。“科技伙伴网络”集中了大量龙头企业作为支持,包括华为、亚马逊、腾讯、谷歌等。初创公司可以用这些龙头的配套模块或销售渠道。

2021年,我们加入了第四个网络“专业服务网络”。越来越多公司需要税务、海外合规、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香港在技术、科研落地方面是一个短板,但可以通过发挥连接人的角色,弥补这些短板。可以说,数码港旨在借助本土服务业优势,打造一个整体的科创生态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