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夏宇诗集六种加一》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甜蜜的复仇》是夏宇在中文网络世界流传甚广的一首诗。过去,她写下的句子断章常被抄写流传,如同文青的接头暗号。虽然夏宇的诗集此前从未在简体中文世界出版,但豆瓣小组“夏宇的诗”聚集了一万多名读者。
夏宇本名黄庆绮,1956年生于台北,戏剧系毕业。她从十九岁开始写诗,以独特的后现代风格引起台湾诗坛关注。除了诗歌,夏宇也一直以“李格弟”之名作为歌词创作人活跃于华语乐坛最流行的板块,包括《告别》(李泰祥、唐晓诗,1984)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赵传,1988) 、《痛并快乐着》(齐秦,1995) 等歌曲。
这是夏宇第一套正式的简体中文版诗集,诗集收录了她由1991年至今共33年间创作的六种代表性诗集 ——包括《腹语术》《摩擦·无以名状》《Salsa》《粉红色噪音》《诗六十首》《第一人称》《验证您是人类》。全书的装帧由夏宇自己设计,她如此介绍这套书:“你可以去读三本一百的盗版,下载错误百出的电子文件,满意于无数微博中的断简残篇;可能你也愿意勉为其难阅读繁体版。但是如果你打开,它就是一套记录你所有阅读痕迹的诗集;它收藏指纹、掌心微微的潮湿,跟随手掌力度改变形状,有一天它可能会像季节的叶子掉落(最好不要)(应该不会)。软雕塑。”
《除非我们亲历》
十二年前,木心去世,陈丹青写《守护与送别》,是他第一次描述死亡,只觉得和其他文章的写法不同。遣词造句没有用处,词语此时最无力无能,处处与作者为难。
十二年来,陈丹青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身边好友。从高仓健、贺友植,到徐岩、万玛才旦。《除非我们亲历》收录了陈丹青为亡故师友写的十篇纪念文章。他说,其他的写作都是受人所托,这十篇,却是闻知噩耗便坐下来写。当感慨前辈身世与受难,他说,要懂得过去的记忆,除非我们亲历。
《虚掷的夏日》
同是罗马故事,和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中的马切洛一样,在《虚掷的夏日》里,主人公雷奥孤身一人来到罗马,辗转在几份无趣的工作和脆弱的人际关系之间。他不屑地审视着这些不属于他的生活,又无法自拔地沉湎在它的围困之中。
他用酒精、文学和爱情维持着和这座城市的联系,但挥之不去的孤独感令他感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不属于任何地方。借住在朋友空置的公寓里,低价买下他们的旧车;周旋在由学者、导演、运动员、模特和艺术家组成的上流社交圈里,期待着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一份工作或一顿晚餐。直到时间失去任何意义,直到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人们也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发现再也没什么可以等待了。 “事实上,每次气候变化,我都想扬帆远去,可大部分时候,我哪儿都没去。”
《虚掷的夏日》是意大利小说家、剧作家、编剧詹弗兰科·卡利加里奇的作品,于1973年首版,三次再版,多年来成为读者在小书摊、二手书店之间寻觅,在读书俱乐部相互传阅,在大学论文中研究的作品。2021年FSG出版社将此作品纳入“经典重现”系列推出英文版,让这部一度消失的作品回归了读者的视野。
《契诃夫传》
契诃夫曾经对朋友说,“我的一切迟早要为人所知,我没有理由为自己的过去感到害臊。”
的确,契诃夫去世后的传记并不少,它们大多数构建的是一种圣徒式人生:他的一生饱受慢性病的折磨,然而他努力奋斗,挣脱了贫困的泥沼,他以医生为职业,对被压迫者和穷人满怀同情;他文名显赫,堪称当时欧洲作家与戏剧家阵营的领人物;还有他姗姗来迟但甜蜜的爱情,终于得以与最懂得诠释他的女演员结合。
在这本《契诃夫传》中,雷菲尔德发现了众多被有意忽视或巧妙美化的信件,并试图勾勒一个更热情、更开放也更有人情味的契诃夫。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手稿部保存着大约七千封与契诃夫有关的信件,其他档案馆也保存有大量的文献和图片资料、私人信件,这些都是这部《契诃夫传》的参考借鉴材料。在书中,契诃夫的家人和朋友们占据了重要位置,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社会画卷。
《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
玛莎·C. 努斯鲍姆是当代重要的政治学家、道德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与伦理学教授,著有《善的脆弱性》《培养人性》《诗性正义》等。她主张,人类对人的尊严和妇女权利的共识足以克服文化差异的限制,并认为政治理论应该面向一些对社会而言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生活得好。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和制度只有在保证公民良好生活的条件下才是成功的。
《爱的知识》汇集了努斯鲍姆关于文学与哲学关系的文章,她不仅对《金钵记》《使节》《卡萨玛西玛王妃》以及《大卫·科波菲尔》等经典文本做出了解读,还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怀疑论等哲学思想进行了别样的诠释。通过这一系列文章,她试图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文学究竟能为伦理学做出怎样的贡献。努斯鲍姆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探求“爱的知识”的视角出发,延展向人类一直以来关注的人性、感知、诡辩、阅读、灵魂、个体与爱等丰富的方向,并在回应“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试图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
《重述中国:文明自觉与21世纪思想文化研究》
如何“叙述”中国?2011年,北大中文系教授贺桂梅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与1990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关注到思想界和影视大众文化两个领域。就思想界而言,90年代人们普遍关注的是“新左派”与“自由派”之争,但20年后,左右之争已经无法描述中国知识界的前沿思想理论。在影视大众文化方面,她书写了一系列文章,讨论在后冷战/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电影的产业机制转型和关于中国的叙事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一种被称为“中国大片”的商业电影制作模式开始成型,并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国际和国内文化市场认知中国、塑造中国形象的主要叙事形式。”
贺桂梅认为,21世纪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建构和社会文化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中国的“叙述”成为关键的任务。她围绕这些问题写作了一系列文章,收录在这本《重述中国》之中,书中最早的一章完成于2000年,最近的一章写于2020年。
《瑜声有戏》
王珮瑜是京剧演员,余派老生第四代传人,学习和表演京剧将满30年。她认为,京剧不是“老古董”,而是一门具有颠覆性和趣味性的先锋艺术,如今的中国人基因中还流淌着对京剧的审美本能,但因重重误解而未能接触京剧、欣赏京剧。
从业以来,王珮瑜会搜集各种各样的人群对京剧艺术的误解,比如:京剧的节奏太慢了,京剧是爷爷看的东西,你们唱的东西我们听不懂……她把它们作为做京剧通识、导赏的一些基础问题。《瑜声有戏》将欣赏京剧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一一道出:如何欣赏演员的身段、唱腔,如何看懂“一桌二椅”造就的留白式美学,如何听懂锣鼓。她希望读者可以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京剧观看之道。
《“她”的力量:性别、性和雌性动物掀起的演化生物学变革》
“雌性个体受到剥削,这种剥削行为在演化上的主要基础是卵细胞比精子大。”生物学家露西·库克大学时的导师、生物演化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如是写。库克受到的教导告诉她,生殖细胞差异为性别不平等奠定了铁打的生物学基础。“两性之间所有的不同都可以归结于这一基本差异,”道金斯说,“对雌性的剥削就源于此。”
露西·库克发现,生物学充斥着性别歧视谬论,也扭曲了我们对雌性动物的认知,比如雌性是被动的、雄性是主动的,比如雌性是有爱心的、雄性是有竞争力的。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物学界对作为雌性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大变化。《“她”的力量》列举了一系列动物,它们可以重新定义雌性:世界上只有7%的物种是单配制,剩下的大量雌性都与多个配偶交配,雌性之间也会像雄性一样残忍地互相竞争。为了争夺最优秀的雄性个体,雌性转角牛羚会利用巨大的角互相打斗;一些“同性恋”的雌蜥蜴已经不再需要雄性,可以通过孤雌生殖来实现自我繁衍……她还探寻了造成这种性刻板印象的原因,例如演化生物学的规则不仅由男性制定,而且是由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上层白人男性制定的;科学研究仍以雄性为主,甚至很多研究人员会避免使用雌性,且定义物种的模式样本也严重偏向于雄性,导致雌性严重缺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