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变质”的特仑苏,难撑蒙牛乳业雄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变质”的特仑苏,难撑蒙牛乳业雄心

乳业老二的压力。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斑马消费 陈晓京

18年前,蒙牛与伊利在高端常温奶领域正面交锋,率先推出特仑苏,成为超级大单品。

自始,特仑苏在蒙牛乳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百亿级年销售规模,牢牢稳住基本盘。

2009年郎朗代言加持,奏响了特仑苏的辉煌之路。这个来自中国乳都核心产区和林格尔的牛奶产品,一时炙手可热。

然而,这个产品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比起十几年来的数次风波,一周前特仑苏保质期内的变质事件,可能算不了什么。在食品安全备受重视的当下,这家龙头乳企屡屡翻船,恐怕早已不是简单的问题了。

特仑苏=金牌牛奶?

中国乳业行业产品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出现在2005年。牛根生主导蒙牛乳业(02319.HK)推出特仑苏,正式开启与伊利在高端常温奶市场的战火。

在特仑苏推出第二年,伊利股份(600887.SH)迎头赶上,推出金典高端常温奶。

两家行业龙头的动作,惊动了大小乳企业的神经,推高端、卖高价以及换包装,迅速在圈内扩散。

近年涌现出来的有机奶、特定奶牛奶,以及某些功能性等产品,在高端牛奶赛道里争奇斗艳。

特仑苏先发制人抢得头筹。特定产区、特仑苏蒙语里金牌牛奶的美好含义,为该产品的大卖奠定了基础。

通过特仑苏,消费者首次尝到了高端牛奶的滋味。但是,如今的滋味,可能需要反复咂摸。

一周前,杭州一名小朋友饮用特仑苏后,身体出现过敏出疹,全网声讨。

变质结块如豆腐渣、刺鼻异味以及导出来呈稀水状等,不堪入目的描述,与特仑苏金牌牛奶的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据报道,厂家处理对策基本是赔偿一箱牛奶,以及想办法尽快获得谅解。产品是否存质量问题,被人为蒙上了一层面纱。揭开这个谜底,蒙牛旗下的进口奶频繁“出事”,或可窥一斑。

今年9月,公司间接持股100%的新西兰公司Miraka Limited生产的5.234吨特仑苏环球精选纯牛奶,被拒入境。原因就是污秽腐败,被口岸依法退运或销毁。

导致污秽腐败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原料可疑,还有生产或运输过程中产品变化的可能。不过,蒙牛方面至今未能回应外界关切。

难匹配的雄心

如今,城乡的商超甚至小卖部的货架上,特仑苏常与伊利的金典牛奶等挤在同一位置。

在蒙牛强势渠道加持之下,特仑苏销量爆发。2021年,销售规模突破300亿元,占当年公司收入3成以上,名副其实的支柱。

特仑苏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陈出新,先后推出有机奶、进口纯牛奶等新品,还不断从技术上突破。据公司官网披露,已实现“蛋白含量从3.3到6.0飞跃”。

进入乳业发展新周期,特仑苏在蒙牛乳业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稳住了基本盘。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总裁卢敏放称,特仑苏在上半年已实现10%的增长。

据公司中报,其液态奶业务营业收入为416.4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1.5%,较上年同期减少1.6个百分点。

虽然液态奶所占收入比重仍在8成以上,但近年来的波动状况,牵动公司整体。

2020年-2022年,其液态奶收入分别677.51亿元、765.14亿元、782.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19%、12.93%、2.29%。

主力业务快要摸到天花板了,其他业务还没发展起来。这或是蒙牛始终难以突破千亿营收、委居行业老二的原因。

冰淇淋业务是公司的一大增长点,其与贵州茅台联名推出冰淇淋产品,出尽了风头,但从收入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仅有43.09亿元,不及伊利股份冷饮业务的一半。

奶粉业务的退缩、奶酪业务的大不如前,对公司整体助力不大,加之陈列空间费用增长等影响,今年上半年,公司出现罕见的增收不增利局面。

为降本增效,以特仑苏为代表的常温奶产品,日前已从连锁零售巨头物美超市货架上消失。

蒙牛为提振业绩,可能要对产品涨价。卢敏放曾放话,未来公司旗下特仑苏等高端产品会涨价,“让消费为价值买单”。

后牛根生时代

如果把蒙牛乳业的发展史分为两段,2011年灵魂人物牛根生退隐,是一道分水岭。

1999年到2011年,产品推陈出新、完成赴港上市、营销上力压群雄,圆满逆袭;2011年后,人事变动、产品遭围猎,业务短板显露。

蒙牛两个字,最早人尽皆知,是在2003年和中国航天的合作,神舟5号飞船上天,蒙牛品牌自此与航天紧密相连。

企业刚刚创立4年,就能一飞上天,在中国快消品领域,至今仍是神话级的经典案例。

2005年与超级女声合作,让蒙牛与全国性选秀节目合作博得头筹,酸酸乳借此成为公司第一个大单品,当年其销售规模超过20亿元。

密集的营销攻势下,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1999年销售规模还只有4000多万元,2007年突破200亿元。

不过,在这之后,爆款产品出现的几率不再多,常温酸奶纯甄算一个。

其实,蒙牛有补齐短板的能力,而且发力较早。

2010年收购君乐宝51%股权、2013年收购雅士利75.3%股权,重点布局奶粉。然而,后来为精简业务,放弃了君乐宝;公司10年里没让雅士利站起来,今年7月已私有化退市;2020年初战投妙可蓝多(600882.SH),抢占奶酪领域头部品牌,随着妙飞、伊利等紧追不舍,奶酪产品同质化严重,妙可蓝多能否持续高增长,还要打一个问号。

中粮系执掌之后,蒙牛营销力度更大,冠名综艺、电视剧、明星代言,以及在体育领域达成合作,铺天盖地的品牌露出,确实提高了知名度,但因一些翻车事件,频频遭遇灵魂拷问。

尤其,公司签约的多个品牌代言人接连“出事”,品牌无辜躺枪,不仅产品下架,形象更是严重受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变质”的特仑苏,难撑蒙牛乳业雄心

乳业老二的压力。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斑马消费 陈晓京

18年前,蒙牛与伊利在高端常温奶领域正面交锋,率先推出特仑苏,成为超级大单品。

自始,特仑苏在蒙牛乳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百亿级年销售规模,牢牢稳住基本盘。

2009年郎朗代言加持,奏响了特仑苏的辉煌之路。这个来自中国乳都核心产区和林格尔的牛奶产品,一时炙手可热。

然而,这个产品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比起十几年来的数次风波,一周前特仑苏保质期内的变质事件,可能算不了什么。在食品安全备受重视的当下,这家龙头乳企屡屡翻船,恐怕早已不是简单的问题了。

特仑苏=金牌牛奶?

中国乳业行业产品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出现在2005年。牛根生主导蒙牛乳业(02319.HK)推出特仑苏,正式开启与伊利在高端常温奶市场的战火。

在特仑苏推出第二年,伊利股份(600887.SH)迎头赶上,推出金典高端常温奶。

两家行业龙头的动作,惊动了大小乳企业的神经,推高端、卖高价以及换包装,迅速在圈内扩散。

近年涌现出来的有机奶、特定奶牛奶,以及某些功能性等产品,在高端牛奶赛道里争奇斗艳。

特仑苏先发制人抢得头筹。特定产区、特仑苏蒙语里金牌牛奶的美好含义,为该产品的大卖奠定了基础。

通过特仑苏,消费者首次尝到了高端牛奶的滋味。但是,如今的滋味,可能需要反复咂摸。

一周前,杭州一名小朋友饮用特仑苏后,身体出现过敏出疹,全网声讨。

变质结块如豆腐渣、刺鼻异味以及导出来呈稀水状等,不堪入目的描述,与特仑苏金牌牛奶的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据报道,厂家处理对策基本是赔偿一箱牛奶,以及想办法尽快获得谅解。产品是否存质量问题,被人为蒙上了一层面纱。揭开这个谜底,蒙牛旗下的进口奶频繁“出事”,或可窥一斑。

今年9月,公司间接持股100%的新西兰公司Miraka Limited生产的5.234吨特仑苏环球精选纯牛奶,被拒入境。原因就是污秽腐败,被口岸依法退运或销毁。

导致污秽腐败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原料可疑,还有生产或运输过程中产品变化的可能。不过,蒙牛方面至今未能回应外界关切。

难匹配的雄心

如今,城乡的商超甚至小卖部的货架上,特仑苏常与伊利的金典牛奶等挤在同一位置。

在蒙牛强势渠道加持之下,特仑苏销量爆发。2021年,销售规模突破300亿元,占当年公司收入3成以上,名副其实的支柱。

特仑苏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陈出新,先后推出有机奶、进口纯牛奶等新品,还不断从技术上突破。据公司官网披露,已实现“蛋白含量从3.3到6.0飞跃”。

进入乳业发展新周期,特仑苏在蒙牛乳业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稳住了基本盘。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总裁卢敏放称,特仑苏在上半年已实现10%的增长。

据公司中报,其液态奶业务营业收入为416.4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1.5%,较上年同期减少1.6个百分点。

虽然液态奶所占收入比重仍在8成以上,但近年来的波动状况,牵动公司整体。

2020年-2022年,其液态奶收入分别677.51亿元、765.14亿元、782.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19%、12.93%、2.29%。

主力业务快要摸到天花板了,其他业务还没发展起来。这或是蒙牛始终难以突破千亿营收、委居行业老二的原因。

冰淇淋业务是公司的一大增长点,其与贵州茅台联名推出冰淇淋产品,出尽了风头,但从收入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仅有43.09亿元,不及伊利股份冷饮业务的一半。

奶粉业务的退缩、奶酪业务的大不如前,对公司整体助力不大,加之陈列空间费用增长等影响,今年上半年,公司出现罕见的增收不增利局面。

为降本增效,以特仑苏为代表的常温奶产品,日前已从连锁零售巨头物美超市货架上消失。

蒙牛为提振业绩,可能要对产品涨价。卢敏放曾放话,未来公司旗下特仑苏等高端产品会涨价,“让消费为价值买单”。

后牛根生时代

如果把蒙牛乳业的发展史分为两段,2011年灵魂人物牛根生退隐,是一道分水岭。

1999年到2011年,产品推陈出新、完成赴港上市、营销上力压群雄,圆满逆袭;2011年后,人事变动、产品遭围猎,业务短板显露。

蒙牛两个字,最早人尽皆知,是在2003年和中国航天的合作,神舟5号飞船上天,蒙牛品牌自此与航天紧密相连。

企业刚刚创立4年,就能一飞上天,在中国快消品领域,至今仍是神话级的经典案例。

2005年与超级女声合作,让蒙牛与全国性选秀节目合作博得头筹,酸酸乳借此成为公司第一个大单品,当年其销售规模超过20亿元。

密集的营销攻势下,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1999年销售规模还只有4000多万元,2007年突破200亿元。

不过,在这之后,爆款产品出现的几率不再多,常温酸奶纯甄算一个。

其实,蒙牛有补齐短板的能力,而且发力较早。

2010年收购君乐宝51%股权、2013年收购雅士利75.3%股权,重点布局奶粉。然而,后来为精简业务,放弃了君乐宝;公司10年里没让雅士利站起来,今年7月已私有化退市;2020年初战投妙可蓝多(600882.SH),抢占奶酪领域头部品牌,随着妙飞、伊利等紧追不舍,奶酪产品同质化严重,妙可蓝多能否持续高增长,还要打一个问号。

中粮系执掌之后,蒙牛营销力度更大,冠名综艺、电视剧、明星代言,以及在体育领域达成合作,铺天盖地的品牌露出,确实提高了知名度,但因一些翻车事件,频频遭遇灵魂拷问。

尤其,公司签约的多个品牌代言人接连“出事”,品牌无辜躺枪,不仅产品下架,形象更是严重受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