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门
如何在价格战中,保住生意和梦想?
最近,上海“咖啡一条街”——永康路上,20多家门店的联合自救行动,吸引了我的注意。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永康路店主的生意从几近腰斩,实现了双位数提升。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采访了此次活动的组织者薛勇敏,希望为全国的咖啡店破局提供一个新思路。
一、营收几乎腰斩,上海“咖啡一条街”的店主急了。
在永康路开店6年的薛勇敏,最近特别忙,他不是在忙自己的生意,而是奔走在永康路近30家商户之间。
这些独立店主,最近要联合起来,干一件大事——
告别过往的单打独斗,“自救”从一家店上升到一条街,盘活整条街的流量,抵御连锁品牌的倾轧。
永康路的小店,开始了“联合自救”
提到上海永康路,咖啡从业者都不陌生,这里曾是上海红极一时的“咖啡一条街”,聚集了30多家“灵魂有趣”的独立小店,比如茶是一枝花、六六咖啡、澡堂咖啡、spoooon舔勺、熊爪咖啡、loop58、火山咖啡,形成了“很上海”的咖啡街区氛围。
几年前,永康路是咖啡爱好者的周末聚集地,也是大部分咖啡人到上海的打卡目的地。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刚刚走出疫情的独立小店们,却遭遇了始料未及的现实打击。
3月份,因永康路入口处一组弄堂拆迁,整条街的文艺氛围被“破坏”,还一度传出永康路要拆迁的传言。
“人流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都不止,营业额也断崖下降。”茶是一枝花创始人薛勇敏告诉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锁品牌的价格大战,又搅动了整个行业的格局,独立小店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永康路上一家咖啡店店主表示,“营业额几乎腰斩,每个月保本都比较难。”
数据也印证了独立小店的困境。《2023年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上海咖啡店的数量从6545家增长到8530家,但独立咖啡店的占比却从原来的64.8%下降到了55%。
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独立咖啡店该怎么办?
二、“最强小店自救”,20+店联合,盘活一条街。
曾是广告人出身的薛勇敏意识到,一家店单打独斗,力量分散,根本无法在当下格局中取得赢面。
在永康路6年的经营中,他发现,每家店的气质都已经和这条街区融合,大家共同形成的文艺氛围,才是永康路真正的竞争力,而不是某家一枝独秀的小店。
“我们的困境是,整条街的客流量下降,打折、降价、上新都解决不了问题。”他告诉我。
10月份,薛勇敏有了一个计划,他拉上邻居六六咖啡的主理人赵铭、loop58的主理人娄镔,一起做了一份“永康路乐活嘉年华”的策划,奔走在30多家商户之间,一家一家去讲、去说服。
最终,永康路上的知名小店,纷纷加入了这场活动
10月23日,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永康路焕然一新。活动结束,店均营收提升15%~20%。
到底是怎么做的?
1、120米街头墙绘,提升一条街的颜值
原本拆迁痕迹较重的入口区域,是消费者“出戏”的重灾区。
这次活动将永康路、襄阳路街角120米长的围墙,进行了美化墙绘。同时在其中体现“永康路乐享生活嘉年华”,“时尚大魔都,一条永康路”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城市精神。
他们的行动,从美化这条街开始
120米、六大生活场景的大规模墙绘,让一条街的精气神扑面而来。
2、金秋风车阵,制造出片氛围感
永康路还布置了上千个风车,组成“金秋风车阵”。从襄阳路到嘉善路,从天上到墙上,再到花坛里,满眼望去全是五颜六色的风车组合。
迎风而动,不仅拍照好看,还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松弛感。
“还有摄影师、诗人,参与到了风车的创作中,把诗歌印到了风车的每一片扇叶上,形成了很好的互动。”薛勇敏分享。
围绕“风车”,每家店都做出了自己的风格
具体到每一家店,也都布置了联合行动的海报、台卡、印章等周边。
3、集章领“永康路福袋”,活动商家都参与
此次活动最重要的一环,是“消费集章领取福袋”的活动。
“我们设计了一张‘集章卡’,上面是所有参与行动的商家,消费者只要在任意5家门店消费,完成集章,就能兑换永康路限定福袋一个。”薛勇敏告诉我。
值得一提的是,福袋还有专属颜色“永康绿”。其中的周边也别具风味,有干花手环、黄铜书签、软木杯垫等,每一样都让消费者有晒图的冲动。
4、集中宣传、不断裂变,把影响力最大化
在宣传渠道上,此次活动专门注册了“关于这条路的一切”微信公众账号,“永康路!永康路!”的抖音、小红书账号,所有宣传内容集中发布。
所有商户除了积极转赞评之外,还可以在自己门店账号上,围绕这次活动自发创作内容。
所有商家力出一孔,把影响力最大化,吸引了不少上海本土自媒体的报道,活动得以进一步裂变。
5、序列活动不间断,不断策划新活动
“这次活动只是一次尝试,未来不断会有新的活动出来。”薛勇敏告诉我。
“永康路乐享生活嘉年华之万圣节/圣诞节/元宵节等,这个大主题之下,我们可以根据节日变化,不断延展出新的活动,让这条街重回主流视线。”
三、做大街区的“池子”,店均营收提升15%~20%。
永康路的自救行动,也引发了央媒的关注,CCTV2以“独立咖啡馆的突围”为题,进行了采访报道。
“这次活动效果特别好,街上的人肉眼可见地增多了,以前稀稀拉拉,现在络绎不绝,逛街的、拍照的越来越多。”
“大家的营收都有增长,平均每家店增长在15%~20%。”薛勇敏已经开始策划下一次活动。
而据我了解,这次街区活动的总花费并不多,折合到一家还不到千元,却发挥出了令人惊喜的效应。
背后的逻辑也显而易见,一家门店通过打折促销,撬动的人流是有限的,甚至根本不为大众所见。如果把一条街当成一个商圈,用购物中心运营的思路去盘活一个街区,则会形成更强的穿透力。
街区就像是一个池子,池子做大了,形成的集群效应,会惠及到其中的每一家。
我想,这对全国各地的“咖啡一条街”、咖啡聚集区都是一个启发。
甚至上升到一个城市,所有独立门店联合起来,用不可复制的内涵和调性,结合Citywalk等流行趋势,创造出独属的某种城市精神玩法,不失为对抗价格战的一种手段。
结语:
不得不说,在仍以独立小店为基本盘的中国咖啡市场,小店的智慧和生命力不可小觑。
他们就像弹簧,压力大、被无限压缩的同时,也是在默默蓄力,只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爆发。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没有生意,上海不成海,没有理想主义者前赴后继,上海的小马路又太乏味。”
庞大的市场不会只有连锁这一种经营模式,而是需要更多气质清奇的独立门店出现,在生意之外,为人们带来不可替代的人文关怀。
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希望全国各地的独立咖啡店,不要被市场带了节奏,不要被价格战乱了阵脚,而是用“只有小店能做的方式获得战役的胜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