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上海社区卫生改革: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社区卫生改革: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

去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将着力打造家庭医生制度“2.0”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去年,上海市启动了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聚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12月26日下午,在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介绍了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她指出,从2011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了家庭医生制度,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目前,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上海所有社区,签约居民达1027万人。去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将着力打造家庭医生制度“2.0”版。

“这个‘2.0’,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提质增效。”翁铁慧介绍,升级后的家庭医生制度将提升诊断分诊能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是,诊断分诊是全科医生的“看家本领”,这与专科治疗只是分工不同、而不是层次高下之分。家庭医生制度还将提升初级诊疗能力,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这些市民没有必要跑大医院、通过初级诊疗就能解决的,要在社区努力解决好。此外,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加强以社区卫生诊断为基础的针对性健康管理,让居民健康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这次改革还推出了“1+1+1”签约服务组合试点,即居民根据自愿,在与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可再选择1家区级和1家市级医院签约。

翁铁慧解释,鉴于目前全科医生数量缺口较大,这次试点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年人与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再逐步扩大。希望以制度化的探索,把分级诊疗逐步落到实处。

签约居民将拥有一系列“优惠”: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可以优先预约就诊,帮助及时转诊到大医院、找到合适的医生,做到按需求、以最便捷的通道实现,还可以享受慢病长处方(从1-2周配药量扩大到1-2个月)、延伸处方(在社区延续上级医院的处方)等便利服务。这样,既能减少看病就医的盲目性,也有利于慢病确诊后在社区的控制。

其中,延伸处方是“1+1+1”试点中,非常受签约居民欢迎的一项政策。通过延伸处方以及慢病长处方,签约居民的用药需求在社区就能得到针对性满足,不用再单纯为了配药往返奔波医院。

据测算,全年在上海二、三级医院中,单纯为了配药的门诊量,就占到门诊总量的25%-30%。翁铁慧指出,这部分配药需求,理应而且完全可能在社区就能解决好。目前,延伸处方还主要是针对签约居民常见慢性病的常见用药,接下来还会不断扩大药品配送范围。

为了让居民更加信赖和选择“1+1+1”,上海市还加大了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社区的支撑。

例如,统一将各市级医院包括知名专家在内的门诊预约号源的50%、在预约开放前50%时段内,优先向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开放。目前,医联平台开放可预约专家7705名,开放可优先预约的号源量达12.8万。同时,在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加大三级医院专家团队对社区的支撑。

本轮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强调通过大数据保证服务质量。

翁铁慧指出,大数据一方面可以支撑社区诊断,推动社区与市、区医疗机构、医保之间的信息同步,减少重复检查、支持预约转诊等,另一方面也与评价、绩效、分配挂钩,可以实现对家庭医生服务全过程、动态监管和质量控制。

然而,上海市全科医生仍存缺口。

目前,全市共有全科医生约6000人(2.45名/万人口),按照每万名居民配备4-5名测算,缺口达到5000人,接近50%。

翁铁慧透露,为让更多市民享有家庭医生服务,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依据区域卫生规划,抓好全科等短缺学科布局,同时,依托健康医学院等抓好全科医学生的源头培养,并把全科医生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培。2010年以来,上海市累计招录2000余人,900余人完成培训后全部“下沉”社区。

同时,为了“留住人”,上海市将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上重点向家庭医生倾斜;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从3-5%提高到5-10%),评审中适度放宽学历、科研项目等条件,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业绩考核,让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目前,上海全市试点社区共签约居民100万人,现阶段平均每天还以8千到1万人的数量在增长;共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超过10万张,金额超2000万元。

从2016年统计数据看,百万签约居民中,有80%左右的门诊发生在“1+1+1”内,70%以上的门诊在社区,60%左右在全科医生签约所在社区。

“从趋势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区就诊比例还会逐步提高,而在二、三级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的就诊比例将逐步下降。”翁铁慧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社区卫生改革: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

去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将着力打造家庭医生制度“2.0”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去年,上海市启动了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聚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12月26日下午,在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介绍了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她指出,从2011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了家庭医生制度,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目前,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上海所有社区,签约居民达1027万人。去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将着力打造家庭医生制度“2.0”版。

“这个‘2.0’,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提质增效。”翁铁慧介绍,升级后的家庭医生制度将提升诊断分诊能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是,诊断分诊是全科医生的“看家本领”,这与专科治疗只是分工不同、而不是层次高下之分。家庭医生制度还将提升初级诊疗能力,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这些市民没有必要跑大医院、通过初级诊疗就能解决的,要在社区努力解决好。此外,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加强以社区卫生诊断为基础的针对性健康管理,让居民健康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这次改革还推出了“1+1+1”签约服务组合试点,即居民根据自愿,在与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可再选择1家区级和1家市级医院签约。

翁铁慧解释,鉴于目前全科医生数量缺口较大,这次试点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年人与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再逐步扩大。希望以制度化的探索,把分级诊疗逐步落到实处。

签约居民将拥有一系列“优惠”: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可以优先预约就诊,帮助及时转诊到大医院、找到合适的医生,做到按需求、以最便捷的通道实现,还可以享受慢病长处方(从1-2周配药量扩大到1-2个月)、延伸处方(在社区延续上级医院的处方)等便利服务。这样,既能减少看病就医的盲目性,也有利于慢病确诊后在社区的控制。

其中,延伸处方是“1+1+1”试点中,非常受签约居民欢迎的一项政策。通过延伸处方以及慢病长处方,签约居民的用药需求在社区就能得到针对性满足,不用再单纯为了配药往返奔波医院。

据测算,全年在上海二、三级医院中,单纯为了配药的门诊量,就占到门诊总量的25%-30%。翁铁慧指出,这部分配药需求,理应而且完全可能在社区就能解决好。目前,延伸处方还主要是针对签约居民常见慢性病的常见用药,接下来还会不断扩大药品配送范围。

为了让居民更加信赖和选择“1+1+1”,上海市还加大了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社区的支撑。

例如,统一将各市级医院包括知名专家在内的门诊预约号源的50%、在预约开放前50%时段内,优先向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开放。目前,医联平台开放可预约专家7705名,开放可优先预约的号源量达12.8万。同时,在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加大三级医院专家团队对社区的支撑。

本轮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强调通过大数据保证服务质量。

翁铁慧指出,大数据一方面可以支撑社区诊断,推动社区与市、区医疗机构、医保之间的信息同步,减少重复检查、支持预约转诊等,另一方面也与评价、绩效、分配挂钩,可以实现对家庭医生服务全过程、动态监管和质量控制。

然而,上海市全科医生仍存缺口。

目前,全市共有全科医生约6000人(2.45名/万人口),按照每万名居民配备4-5名测算,缺口达到5000人,接近50%。

翁铁慧透露,为让更多市民享有家庭医生服务,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依据区域卫生规划,抓好全科等短缺学科布局,同时,依托健康医学院等抓好全科医学生的源头培养,并把全科医生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培。2010年以来,上海市累计招录2000余人,900余人完成培训后全部“下沉”社区。

同时,为了“留住人”,上海市将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上重点向家庭医生倾斜;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从3-5%提高到5-10%),评审中适度放宽学历、科研项目等条件,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业绩考核,让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目前,上海全市试点社区共签约居民100万人,现阶段平均每天还以8千到1万人的数量在增长;共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超过10万张,金额超2000万元。

从2016年统计数据看,百万签约居民中,有80%左右的门诊发生在“1+1+1”内,70%以上的门诊在社区,60%左右在全科医生签约所在社区。

“从趋势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区就诊比例还会逐步提高,而在二、三级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的就诊比例将逐步下降。”翁铁慧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