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的最新特展“拉乌尔·杜菲回顾展:快乐的旋律”昨日开幕。今年恰逢杜菲逝世70周年,如此规模的拉乌尔·杜菲个展在中国举办尚属首次。展览以涵盖绘画、版画、陶瓷即纺织品等在内的120余件作品,沿着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装饰艺术等现代主义艺术的流变,全面呈现这位20世纪“独立艺术大师”在艺术史上的成就。
展览由蓬皮杜中心现代馆藏部主任、研究杜菲逾20年的专家克里斯蒂安·布莱昂(Christian Briend)策划。布莱昂告诉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为了此次展览,蓬皮杜中心从法国、西班牙等地的20余座美术馆级艺术机构借调了展品,这背后还有这么一段故事:1953年杜菲去世后,他的遗孀艾米莉安·杜菲将杜菲工作室中的作品悉数捐赠给了法国政府,条件是这些作品需要在法国不同地区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进行展出。因此尽管这些作品都被记录在蓬皮杜中心的馆藏作品清单上,但观众鲜少能在蓬皮杜中心同时看到它们。此次回顾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把分散在法国各地的杜菲作品汇集在一起,用全新的展陈方式呈现给中国观众。
虽然在西方艺术史上,拉乌尔·杜菲(Raoul Dufy)是一位与巴勃罗·毕加索、亨利·马蒂斯、马克·夏加尔齐名的大师,但中国观众对他相对陌生。本次展览以三幅创作于不同时期的艺术家自画像开篇,向观众介绍他是谁。
1877年,杜菲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工业港口城市勒阿弗尔,这座城市也是法国印象派的起源地。杜菲早期的艺术实践曾在现代艺术各个流派之间“流动”。他从印象派起步,于1905年加入野兽派,又在保罗·塞尚的影响下于1908年开始尝立体主义,在多种艺术风格中摸索,直到20世纪中期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此不再与任何特定的艺术运动相关联,而是与夏加尔、马蒂斯和毕加索等少数同时代艺术家一样,成为20世纪的“独立艺术大师”。
杜菲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且涉猎多个领域。他不仅在绘画领域取得了成功,也参与了许多大规模的公共艺术委托项目——1937年,他受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委任创作了巨型壁画《电器精灵》,在这幅作品中,他描摹了从古至今的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达·芬奇、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111位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的肖像,结合神话故事和现代生活的具体场景,展现人类自古以来在电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杜菲晚年通过版画形式再绘《电气精灵》,这是这件作品首次亮相中国。他是一位高产的装饰艺术家,从挂毯制作、陶瓷艺术,到戏剧装饰设计、书籍插画,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杜菲的作品色彩明亮,线条生动,且描绘了诸多20世纪上半叶日常生活的场景。艺术评论家们注意到,除了生命后期受战争影响的一些作品,杜菲从未画过悲伤的画作,其与众不同的现代主义体现了20世纪最为乐观的一面,“快乐”、“幸福”等关键词常常被用来形容杜菲的作品。在展览开幕之际,布莱昂接受了界面文化的采访,他告诉界面文化,早先的艺术评论认为杜菲的作品“不够深刻”,但随着时间推移,艺术史研究者对他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杜菲虽然在生前不甚关注战争、灾难这些人间惨剧,但他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特别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强烈关注,让他的作品具有了记录时代的社会学或人类学意义。这亦是这位艺术家在西方艺术史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以下为本次采访的对话部分。
界面文化:请介绍一下拉乌尔·杜菲是谁,他在法国及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克里斯蒂安·布莱昂:可能对中国观众来说,拉乌尔·杜菲不是一个非常知名的艺术家。但其实在20世纪上半叶,他在欧洲是一位相当知名的艺术家,与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具有同等的地位。早先的艺术评论这认为,杜菲的创作很多涉及快乐、幸福这些轻松愉悦的事物,不够深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杜菲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目前我们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认为杜菲实际上相当具有前瞻性,他不仅是一位在现代艺术流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也在他的创作中呈现出了相当的现代性。
他在创作中极具流动性,他所描绘的世界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凝固的世界,而是非常流动的,在他的作品中他以一种内在的流动性去呈现美的观念。而且他是一个非常高产的,长期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直到晚年临终之前他都在创作。
杜菲和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一样,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先锋艺术流派中可称为独立艺术大师。他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理念,对艺术创作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创新。他的出生地勒阿弗尔是印象派的诞生地,不过杜菲出生比较晚,可能是在1901年才开始接触印象派。然后在1905年-1906年,也就是野兽派在巴黎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他又开始接触野兽派。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开创了立体主义后,他又开始涉猎立体主义。可以说,杜菲像变色龙一样,不断地去适应不同的艺术环境。
但自1924年开始,他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一直持续到其艺术生涯晚年。1930年代,他对大型装饰艺术非常感兴趣,创作了很多这方面的作品,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的科技进步的关注。到了他的晚年,也就是本次展览的最后一个章节,他开始把黑色作为一种独特的主题去呈现,这其实也是他对于自己的艺术生涯或者人生的盖棺定论。
所以,我们可以对杜菲的风格做三方面的总结:第一,他的创作速度很快,很有自信,可以说是一种即兴创作,而且他往往会突破线条的轮廓来勾勒色彩;第二,他对色彩的独特运用,他会用油画颜料发挥出水彩画的效果,非常清澈透明,他多次与化学家合作研发能够表现独特色彩的新颜料;另外,杜菲是一位视野非常广泛的艺术家,从最主流的绘画创作到比较小众的装饰艺术,比如陶瓷和纺织,都有涉猎。杜菲对不同的艺术门类没有上下之分,他既为巴黎世界博览会创作巨型壁画,也为里昂的服装厂设计时装,还完成过很多插画作品。
界面文化:那么我们可以说杜菲是一位更加偏商业化的艺术家吗?
克里斯蒂安·布莱昂:既是也不是。首先,我们的确可以说杜菲是一位商业化的艺术家,本次展览展出了很多他为工业界和时尚界创作的作品,他的创作主题也有很多是关于当时重要的商业活动,比如赛马,同时他也接受很多顾客的委约创作。杜菲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说他为时尚界创作的一些作品都极具时尚价值,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拉乌尔·杜菲比当时的其他艺术家更商业。像夏加尔这样的艺术家也会涉猎时尚设计。
其实蓬皮杜中心的拉乌尔·杜菲馆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这些作品都是杜菲去世之后保存在他的工作室里的作品,它们可能是杜菲想要保留下来的对自己过往创作的历史档案,它们记录了他的艺术风格变化,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作品并不受收藏家的关注与青睐,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商业。
界面文化:中文互联网内人们给拉乌尔·杜菲贴的标签是“法国野兽派画家”。你刚才提到了杜菲一生之中创作风格非常多变,并且在进入艺术成熟期后就成为了一位独立艺术大师。杜菲本人是如何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的,法国的艺术史学者又是怎样去定义他的?
克里斯蒂安·布莱昂:简单地把杜菲归类为一位野兽派画家是非常不准确的,极其有局限。我们知道,野兽派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杜菲并不是野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野兽派的代表是布拉克、毕加索和马蒂斯。值得注意的是,杜菲并没有在1905年野兽派展览(注: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上展出过他的作品。
其实杜菲本人并没有对自己的艺术风格做出过什么具体的评述,在法国,我们也什么是“杜菲风格”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只要我们看到他的作品,提到他的名字,就会想到我们在刚才的对话中提到的那些特色。
界面文化:“快乐”是本次展览标题中的关键词,也常常被用来形容杜菲的作品。纯粹的快乐和乐观主义可能是浅薄的,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这位艺术家经历过整个20世纪上半叶,那是一段充满了战争和动乱的时期。所以到底是什么让杜菲成为一位西方艺术史中不可忽视的人物?
克里斯蒂安·布莱昂:杜菲对快乐、幸福或轻松的理解与法国传统文化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可以在他的创作中看到很多快乐、幸福、幽默的体现,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法兰西民族的精神状态中看到这一点。之前很多关于拉乌尔·杜菲的展览都会使用“快乐”、“幸福”这些词语作为展览主题,但我想突出的是,本次展览标题中的另外一个关键词“旋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通过这个词向中国观众说明,其实音乐也是杜菲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界面文化:杜菲描绘了很多当时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对那些不是特别了解20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文化的中国观众,你是否能介绍一下他作品中的重要主题有哪些?
克里斯蒂安·布莱昂:杜菲在其艺术生涯之中对灾难、战争这些可谓人间惨剧的主题不是特别关心,他更多描述的是人生的幸福快乐。他描绘了很多隆重的庆典场合,比如英王的加冕、法兰西共和国的社会庆典活动、赛马等体育活动。他是一个对现代社会生活进行很多描绘的艺术家。而且杜菲也是一位非常愿意投入到巨型装饰艺术作品创作中的艺术家,他接受过很多私营企业以及法国政府邀约去创作巨型壁画或装饰作品。
杜菲对科学技术的进步非常感兴趣,1937年法国世界博览会邀请他创作了《电气精灵》,这幅壁画回顾了20世纪初包括电力在内的所有科技进步的历程。为了创作这幅作品,杜菲进行了长期的筹备,他每天都会带着速写本和铅笔去冶金厂、广播电台、工厂等地实地写生考察。另外,他对广告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也非常感兴趣,1906年,他创作了一幅油画就是以法国街头的广告牌为主题的。这可以说是杜菲与其他同代艺术家截然不同的特色,我们在马蒂斯或毕加索身上完全看不到——他们对当时的现代工业发展是完全不感兴趣的。
界面文化:对于来观展的中国观众,你有什么特别推荐吗?
克里斯蒂安·布莱昂:我在筹备此次展览的时候,希望观众的注意力能从头至尾被每一件作品吸引。可能在不同的章节中,我们会有一些高光作品,一些更知名、更吸引眼球的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作品就不重要。我们希望中国观众在观展过程中不遗漏每一个独特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对杜菲一生的创作有完整理解。
(2023年11月10日-2024年2月25日,“拉乌尔·杜菲回顾展:快乐的旋律”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展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