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读懂财经
面对内部外部的重重挑战,阿里的变革还在继续。
11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7-9月集团收入同比增长9%。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8%,超市场预期。
比起业绩增长,阿里在业务上的变革无疑更为引人关注。在发布财报的同时,阿里宣布,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同时,在后续的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也详细介绍了阿里的未来方向、重要优先级和实施路径,并正式宣布第一批战略创新级业务。
种种迹象表示,阿里试图通过持续的变革,重新拿回竞争的主动权。但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规模所带来巨大的折中成本,阿里变革的进程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复杂得多。这种短期的不确定性,正在持续考验着阿里的管理层与股东的心力。
/ 01 / 变革之后再“交卷”
作为阿里“1+6+N”组织变革落地的第二个季度,此次财报也可以被认为是阿里组织变革成果的一次检验。分业务来看,本季度以淘天集团为核心的国内零售客户管理收入(CMR)为687亿元,同比增长近3%。
尽管收入增长并不快,但电商业务在用户数据上仍然呈现了不错的发展态势。QuestMobile数据显示,9月淘宝DAU同比增长6%,已连续8个月增长。同时,高质量消费群体规模继续扩大。财报显示,本季度88VIP会员数已超3000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考虑到阿里回归用户价值的步伐不断加快,后续用户价值释放带动淘天收入、GMV增速的提升,是一个值得持续观察的趋势。
在云计算业务方面,本季度该业务为收入276亿,延续了此前的稳健增长态势。比起增速本身,云计算的发展质量在本季度有一个明显的改善。本季度,阿里云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44%至人民币14.09亿元。
从财报看,云计算利润改善得益于两点:一是阿里云通过减少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制合约类收入,持续提升收入质量;二是公有云的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增加,带动盈利能力优化。
与国内业务稳健发展不同,阿里的全球化业务展现出了不错的增长潜力。其中,以速卖通、Lazada和Trendyol为主的国际商务业务在本季度实现收入245亿,增速进一步提升到了53%。与此同时,订单数据环比也有不错的提升。本季度,国际商务业务的订单量增速为28%,较上个季度的25%有明显提升。
收入增长的同时,经营亏损也进一步减少。本季度,国际商务业务在剔除股权激励因素、摊销等因素后的经营利润只亏3.8亿,亏损率收缩到了1.6%。按照这个速度,这块业务扭亏应该近在咫尺。
作为电商出海的基础设施,受益于国际商务业务的高增长,菜鸟也有不俗的表现。本季度,菜鸟收入228亿人民币,同比25%。可以说,菜鸟展现出可观的成长性,也为其顺利上市增添了厚重的砝码。
通过不同业务间表现的差异,能清晰看到组织变革为阿里带来的细微变化。一方面,对于国际商务等新兴业务,拆分极大提升了组织的敏捷性,正在最大程度地释放业务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对于电商、云计算等传统业务,阿里试图回归各个业务的本质,更加追求增长的持续性和健康性。
可以预见,组织变革带来业务的生产力释放,仍然将是阿里未来几个季度发展的主线。
/ 02 / 云计算不分拆,未必是坏事
在本次业绩发布的同时,阿里还宣布,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从目前看,阿里选择不分拆云计算业务,多少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未必是坏事。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出于几点考虑: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美国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对阿里的云计算业务会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要知道,作为用于加速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任务的专用硬件,AI芯片具有高度并行性和能够实现低功耗高效计算的特点,属于算力的底层核心。
本次美国芯片禁令升级后,主要以性能密度作为指标的限制标准使得英伟达为了绕过前次禁令,针对中国量身打造的H800和A800两款GPU产品被禁售,将进一步对大模型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比如,阿里云PAI灵骏智算服务上架支持新算力H800规格,所用的正是英伟达本次被限制出口的GPU显卡之一,该产品适用客户为大模型相关的客户。
当然,比起美国的芯片禁令,影响更大的是AI 改变中国云计算的竞争环境。一方面,大模型的崛起,带来了对算力的爆炸性需求,也打开了新的周期。
从目前看,大型云计算等基础设施供应商,可能是迄今为止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中的最大赢家,它们长期投入建设的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形成了竞争优势。a16z 估算,云计算公司会获得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收入的 10%-20%。
尤其在公有云领域,阿里面临着更大的机会。相比私有云,公有云服务更标准化,更能发挥超大规模计算集群的弹性计算能力,训练大模型的效率也更高,这对商用部署尤其重要。公有云是阿里相比运营商和华为的优势所在。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AI带来的增量也吸引了更多厂商对云计算业务的投入,让这一领域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今年以来,阿里、腾讯、京东云计算服务先后降价。不仅如此,如何将云计算和大模型能力进行更好地结合,可能也是摆在所有云计算厂商面临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样的变化也解释了阿里对云计算规划的转变。在巨大的机会面前,比起成为独立的公司去追求现金流和利润,云计算更需要足够多的资源投入,以确保其在云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换句话说,阿里云比以往更需要阿里的资源支出,而长期来看,阿里也更需要一个持续领先的阿里云。
固然,暂时放弃拆分云计算,会在短期内影响阿里的盈利表现。但拉长周期来看,持续投入资源以保持阿里云的领先地位,对阿里云和阿里股东股东来说,都算不上是一件坏事。
/ 03 / 新战略背后的取舍之道
伴随着云计算发展规划变更,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也正式宣布了第一批战略创新级业务。这也是吴泳铭9月10日正式履新阿里集团CEO后,首次全面阐释阿里巴巴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大图。
其中,淘宝天猫以“用户为先”,坚持消费分级与价格力策略;阿里云将坚持“AI驱动、公共云优先”,以AI+云计算双轮驱动发展;在创新业务方面,1688,闲鱼,钉钉,夸克被纳入到阿里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
在这次战略规划中,阿里着重梳理了业务的优先级,包括两个层面:
从集团层面看,阿里再次定义了定义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对于核心业务,将保持长期专注力和高强度投入,确保产品始终紧跟用户需求去迭代进化,保持长期生命力和竞争力;对于非核心业务,则将通过多种资本化方式,尽快实现资产价值。
从业务层面,阿里也对对各个业务优先级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进行取舍,以保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比如,用户优先成为了淘宝天猫业务的发展重点。在考核层面,用户购买频次将优先于GMV成为最关键目标,原因很简单,购买频次最直接反映了用户对消费平台的认可度。
放在当下的环境下,对业务优先级的顺理,能够让阿里更好地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具体来说,在全球各国对超级平台的担忧空前高涨时,阿里进行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划分,给平台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强关联业务扮演向前创新者的角色,而弱关联业务后退为财务投资属性的控股公司,在创造业务敏捷性的同时,也减少了因为社会担忧平台过于强大而带来的逆风。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也可以充分分享平台战略资源释放而带来的增值。
在业务层面,确定各个业务发展的优先级的意义在于,阿里改变了过去对于大而全,放弃了资源的重组,重新回归业务本质,重新走上进取之路。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阿里更多处于防守姿态,把拥有的一切当成资源和护城河。这也让阿里电商业务略显被动。毕竟在贴身肉搏的时候,手持尖利无比长矛永远比手拿盾牌的人,更加有“胜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