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独角金融 张黎明
编辑 | 付影
临近年末,仍未披露2022年年报的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信托)悄然完成了“换帅”及增资工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11月6日,长安信托完成5项工商变更登记。其中,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此前高成程变更为杜岩岫,原董事刘建利变更为副董事长;公司注册资本也由33.3亿元增长至53.24亿元。
此外,公司企业类型也从此前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更新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
然而新董事长面对的工作似乎并不简单,长安信托此前刚刚有项目被曝违约,该信托公司近年来又接连踩雷上市公司。一系列因素叠加下,长安信托面临业绩不佳、信托资产规模缩水、不良资产连年攀升的窘境。
1、个别产品兑付困难,风险化解工作正在进行
根据此前《长江商报》报道,2021年9月,有投资人在华夏银行武汉雄楚支行理财经理的极力推荐下,斥资1500万元购买了“长安权·佛山当代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家族信托。
一年后,该投资人收到“信托利益临时分配申请”的回款金额121.5万元。直到2023年7月,投资人才被告知该信托产品无法兑付,且上述“信托利益临时分配申请”的回款,是本金而不是项目分红。
根据投资人提供的《“长安权·佛山当代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临时公告》内容显示,该信托计划于2021年9月1日成立,项目期限为24个月,存续规模约为1.92亿元。因标的项目涉及司法拍卖及诉讼执行,对信托计划的安全退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若标的项目被拍卖,信托计划面临本金亏损的重大风险。
另一份关于该信托项目底层资产的判决书显示,2021年11月16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对佛山市新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佛山当代绽蓝置业的合同纠纷进行立案。
投资人向《长江商报》表示:“信托才成立两个月,底层资产就发生法律纠纷。施工方从提起诉讼到法院立案走流程也是需要时间的,我怀疑这个项目在信托成立之前就处于纠纷状态,而且一直到现在都处于停工状态,我感觉受到了欺骗。”
投资者张祥曾多次与理财经理以及华夏银行武汉雄楚支行进行沟通,得到的答复是整个项目的风险化解工作一直在推进,华夏银行总行方面与长安信托在积极沟通。
此前有投资者向《华商报》反映,通过长安信托购买的信托产品出现违约。
投资者称,2021年9月在长安信托购买了320万元的“长安宁——盈祥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长安宁——盈祥1号”),预计年化收益8%,到期时间为2022年9月17日。按照约定,信托公司在每个季度后10个工作日内向受益人分配当期信托利益。但只收到两个季度收益,本金320万元及剩余投资收益到期未兑付。
该投资者表示,一开始得知融资方是正邦集团,还有正邦旗下上市公司正邦科技股票质押,以为上市公司股票可以随时卖出,所以就买了这款产品。没想到不到一年,融资方(正邦集团)就出现问题:“现在给我们的答复是场外质押的股票无法交易,只能等法院宣判。”
由投资者提供的“长安宁——盈祥1号”产品介绍显示,融资方为正邦集团,产品主体评级AA+(远东信评(2021)0074号),评级展望稳定,投资领域为工商企业,并注明为上市公司正邦科技(002157.SZ)第一大股东,融资资金用于正邦集团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产品规模3亿元,期限12个月,满6个月后可提前结束,按自然季度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
尽管长安信托旗下产品发生了一些问题,但独角金融发现,公司仍在不断优化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结合经营战略,围绕业务转型创新,继续深入探索将合规风险、内控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及反洗钱风险管理闭环贯穿在信托业务全生命周期,建立一套符合COSO整合框架和满足严监管要求、具有信托特色的内控管理体系。
2、“踩雷"多家上市公司,风波何解?
除了上文提及的投资者外,更有上市公司“栽倒”在“长安宁——盈祥1号”上。
2022年9月26日晚间,恒银科技(603106.SH)披露公告称,公司购买的长安信托“长安宁-盈祥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兑付,投资本金1500万元,截至公告日,公司仅收到该产品投资收益63.67万元,存在本息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信托产品资金投向是用于正邦集团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受“猪周期”影响,正邦集团流动资金紧张,导致信托产品发生了逾期未兑付情形。
正邦集团绝非近年来长安信托“踩雷”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比如2022年11月22日,中天金融公告,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公司及下属部分子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导致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除前期已披露债务逾期情况外,截至目前,公司及部分子公司新增逾期本金合计27亿元,占公司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118.91亿元的22.71%。
从债权方来看,长安信托深陷其中。2022年末数据显示,长安信托旗下与中天金融相关的逾期本金已达40亿元,其中15亿元正在走诉讼程序,投资人皆为保险公司。
比如根据此前公告,2018年8月,长安信托与中天金融签署合同,约定长安信托以10亿元受让中天金融持有的贵阳金控10%股权的收益权,回购期限为48个月,渤海人寿认购了9.99亿元。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中天金融因融资需要,将持有的贵阳金控股权质押给江海证券,渤海人寿以质押行为违反合同相应约定为由,提起诉讼,目前尚无判决结果。
再早之前,长安信托曾陷入武汉金凰“假黄金”案、“宝能系”风波等,旗下多只融资类信托计划违约。
为了向“宝能系”追债,长安信托更是在2021年向深圳市中院申请强制执行两笔债权,请求强制被执行“宝能系”公司偿付回购本金、溢价回购款、罚息等共计20.42亿元。
3、追债宝能,2021年业绩现拐点
长安信托的前身为“西安市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6年,系国有独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1999年12月公司增资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西安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经银监会批准为股份有限公司,才正式更名为“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至今,长安信托已历经36载。现拥有投资银行、资本市场、股权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创新业务这六大板块。
2017-2020年,长安信托分别实现营收23.39亿元、21.1亿元、26.92亿元、32.88亿元;净利润9.48亿元、3.56亿元、5.15亿元、5.36亿元。可以发现,2018年长安信托的营收与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公司当期营收同比下降9.8%,净利润同比下降62.45%。
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长安信托表示,2018年公司净利润之所以出现断崖式下跌主要系资产减值损失。据悉,2018年长安信托的资产减值损失已达6.79亿元,较2017年的1.74亿元增长290%。
2018年以后,这种下滑趋势并未延续,而是逐步回温。
2021年起,长安信托业绩出现拐点,当年实现营收21.8亿元,同比下降33.7%;净利润为5.4亿元,同比微增0.75%。
长安信托业绩“变脸”的2021年,正是长安信托追债“宝能系”之际。
2021年,“宝能系”债务危机爆发,多家信托公司设立的“宝能系”信托计划违约。2021年底,长安信托向深圳市中院申请强制执行两笔债权,请求强制被执行“宝能系”公司偿付回购本金、溢价回购款、罚息等共计20.42亿元。宝能系涉及的7项重大诉讼或仲裁中,两件案件的申请执行人为长安信托。
截至目前,公司2022年年报仍未发布。据银行间市场披露的2022年长安信托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2022年度长安信托实现营收15.4亿元,同比下降29.35%;实现净利3.15亿元,同比下降41.7%。
长安信托只是身处于变革之中的阵痛。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自身占比最高的房地产业务频频遭遇违约,进而引发一连串问题。
而在“黄金十年”中原来那套较为粗放、主动管理能力不足、风控措施不完善、利用自有资金刚性兑付、项目周期与产品周期错配等问题,业内普遍存在。
随着西安国资出手加换帅的“双管旗下”,业内期待是否会让长安信托迎来蜕变。尤其是杜岩岫的到来,能否带领长安信托实现从“规模扩张”转换到“质量提升”,以“创新驱动”替代“传统要素”。
而进入长安信托数月,杜岩岫在出行活动时,对公司业务创新、转型发展等重点频频提及。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期待长安信托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百舸争流,争奇斗艳,在信托业历史画卷上,续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