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新能源汽车城之争,河南跑出一匹黑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能源汽车城之争,河南跑出一匹黑马

今年1至9月,郑州市汽车产量达37.6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3.61万辆。

文丨螺旋实验室 铁手

编辑丨坚果

谁最有希望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近些年来,这个问题被很多媒体反复追问。

广州上海有着稳固的汽车出口量和产业基础,长春、重庆、武汉这些传统汽车工业重镇也不遑多让,合肥、西安等造车新贵又屡屡成为关注焦点。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5个城市将汽车相关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中绝大多数明确提出了打造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汽车城市的目标。

而随着前三季度汽车产业相关数据出炉,郑州这颗中原明珠,也以黑马之姿加入到了这场新能源汽车城的争夺之中。

今年1至9月,郑州市汽车产量达37.6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3.61万辆。

而最让人惊喜的,则是郑州爆发出的强劲增速,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市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52.3%。这一增幅,让郑州足以在全国领跑。

1、昔日的汽车产业重镇

在坊间,郑州被称作“火车上拉来的城市”,东方的阿姆斯特丹,因此无论是发展何种产业,交通区位优势一直是郑州最大的底气之一。

2009年出台的《郑州市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就曾指出,郑州以建设百万辆级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重点建设汽车产业聚集区,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聚集效应明显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汽车贸易中心。

而除了交通便利之外,郑州以及河南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人口。

郑州地处中原,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物力资源,数十年来的的人口输出,也造就了河南数以百万计的中高级技工人才。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郑州的汽车工业早早起步,上世纪60年代便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到了2004年,郑州的汽车产业销售收入已经突破百亿大关。

事实上,在21世纪初期,也正是郑州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年代,2000年~2008年,郑州市汽车产量平均每年递增高达30%以上,远高于全国19.2%的增长速度。

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汽车工业也被正式确定为郑州的优势产业之一,主要布局在郑州经开区、郑州航空港区、中牟县、管城回族区、荥阳市。

加上以郑州日产、宇通客车、郑州海马、少林汽车等为代表的整车产业,使得郑州成为了全国汽车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2017年,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又成功建成,至今已有150万辆整车下线,并创造了超1170亿元的产值。

随着后期上汽一期整车工厂、二期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上汽(郑州)数据中心、上汽软件中心的落地,上汽在郑州也已经拥有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然而有些遗憾的是,作为中原明珠,郑州的汽车产业基础并不薄弱,甚至在中部城市中还拥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浪潮中,郑州却稍显迟钝,未能把握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发机会。

2、筑巢引来了金凤凰

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浪潮不断深化之时,郑州重新夺回原有的市场地位已然刻不容缓。

去年6月,郑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郑州将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为方向,以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积极构建“汽车+”新型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和水平。

《实施意见》还对于郑州未来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其中包括了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在产业配套方面,提出动力及燃料电池产能达到15万套,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产能达到10万套,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此外,郑州还明确提出,要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企业20家以上、50亿元以上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企业2-3家,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力争达到30%。

不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轻松。2022年,郑州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足7万辆,在中部城市中排名靠后,作为对比,西安产量为101万辆,长沙产量44万辆,即便是起步较晚的合肥,去年的产量也有15万辆。

不过随着“迪王”比亚迪的加入,郑州的新能源车产业被添上了一把猛火。

早在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就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上半年,规划年产能40万辆的比亚迪郑州基地一期项目首车下线,同时规划年产能60万辆的二期项目已正式开建。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落户郑州之后,实现了37 天内项目开工,17 个月顺利投产,创造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中原速度。

比亚迪的入驻,对于当地的汽车产业贡献,并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量,还有上下游的产业带动。在比亚迪新能源项目落地郑州航空港汽车城之后,郑州航空港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链,尤其对于汽车产业业发展所需要的仓储、关键零部件等项目,汽车城正加速引进。

3、郑州的造车加速度

除了比亚迪之外,郑州的本土车企也在重点发力新能源赛道。

以中国客车行业上市公司宇通客车为例,作为国内率先布局新能源的企业之一,宇通早在1997年便开始研究新能源市场,每年研发费用保持在营业收入的5%以上。

与其他新能源车企相比,宇通客车在海外市场已经稳稳扎根,其产品已批量远销至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为了承担起接送媒体、球迷、官员的重要任务,卡塔尔从宇通客车进口客车1500台,其中包括纯电动客车888台。而宇通客车的优异表现,也在世界杯期间得到了广泛认可。

今年,宇通又向乌兹比克斯坦交付了800辆客车,这也是乌兹别克斯坦首次大批量引入新能源客车,直观展现出了全球客户对宇通新能源产品、技术及服务等方面的高度认可与信任。

截至今年上半年,宇通累计出口各类客车超90000辆,全球市占率超10%,全球累计销售新能源客车超175000辆,大中型客车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此外,为了培育河南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3月,河南省汽车产业投资集团旗下河南省中豫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河南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与北京盒子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在郑州经开区落地智行盒子生产制造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开辟“B端用车+运营”行业新赛道,首款量产车型BM400计划于2023年10月完成小批量试验车下线,2024年实现规模量产。

目前来看,郑州市拥有宇通重工、郑州红宇、郑州宏达、佛光发电、郑州博歌、比克新能源汽车等专用车企业15家,产品覆盖环卫车、冷链运输车、水泥罐车、桥梁检测车、电源车、防爆器材运输车等多品类车型。拥有精益达、比克电池、泰新座椅、科林空调、优尼冲压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150余家。

今年10月,上汽集团郑州新能源电池工厂开工奠基仪式也在郑州基地举行,可以说郑州在汽车产业集群上已经初具规模。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郑州这座曾经的汽车工业重镇,也终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成为一颗闪亮的行业明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宇通客车

3.4k
  • 宇通客车: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量3.13万辆,同比增长19.3%
  • 宇通客车:8月销售量3648辆,同比下降6.44%

比亚迪

7.7k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 一周新车盘点 | 保时捷911 GT3维持自吸动力 比亚迪海豹06 GT正式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能源汽车城之争,河南跑出一匹黑马

今年1至9月,郑州市汽车产量达37.6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3.61万辆。

文丨螺旋实验室 铁手

编辑丨坚果

谁最有希望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近些年来,这个问题被很多媒体反复追问。

广州上海有着稳固的汽车出口量和产业基础,长春、重庆、武汉这些传统汽车工业重镇也不遑多让,合肥、西安等造车新贵又屡屡成为关注焦点。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5个城市将汽车相关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中绝大多数明确提出了打造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汽车城市的目标。

而随着前三季度汽车产业相关数据出炉,郑州这颗中原明珠,也以黑马之姿加入到了这场新能源汽车城的争夺之中。

今年1至9月,郑州市汽车产量达37.6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3.61万辆。

而最让人惊喜的,则是郑州爆发出的强劲增速,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市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52.3%。这一增幅,让郑州足以在全国领跑。

1、昔日的汽车产业重镇

在坊间,郑州被称作“火车上拉来的城市”,东方的阿姆斯特丹,因此无论是发展何种产业,交通区位优势一直是郑州最大的底气之一。

2009年出台的《郑州市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就曾指出,郑州以建设百万辆级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重点建设汽车产业聚集区,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聚集效应明显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汽车贸易中心。

而除了交通便利之外,郑州以及河南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人口。

郑州地处中原,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物力资源,数十年来的的人口输出,也造就了河南数以百万计的中高级技工人才。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郑州的汽车工业早早起步,上世纪60年代便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到了2004年,郑州的汽车产业销售收入已经突破百亿大关。

事实上,在21世纪初期,也正是郑州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年代,2000年~2008年,郑州市汽车产量平均每年递增高达30%以上,远高于全国19.2%的增长速度。

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汽车工业也被正式确定为郑州的优势产业之一,主要布局在郑州经开区、郑州航空港区、中牟县、管城回族区、荥阳市。

加上以郑州日产、宇通客车、郑州海马、少林汽车等为代表的整车产业,使得郑州成为了全国汽车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2017年,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又成功建成,至今已有150万辆整车下线,并创造了超1170亿元的产值。

随着后期上汽一期整车工厂、二期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上汽(郑州)数据中心、上汽软件中心的落地,上汽在郑州也已经拥有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然而有些遗憾的是,作为中原明珠,郑州的汽车产业基础并不薄弱,甚至在中部城市中还拥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浪潮中,郑州却稍显迟钝,未能把握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发机会。

2、筑巢引来了金凤凰

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浪潮不断深化之时,郑州重新夺回原有的市场地位已然刻不容缓。

去年6月,郑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郑州将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为方向,以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积极构建“汽车+”新型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和水平。

《实施意见》还对于郑州未来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其中包括了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在产业配套方面,提出动力及燃料电池产能达到15万套,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产能达到10万套,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此外,郑州还明确提出,要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企业20家以上、50亿元以上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企业2-3家,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力争达到30%。

不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轻松。2022年,郑州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足7万辆,在中部城市中排名靠后,作为对比,西安产量为101万辆,长沙产量44万辆,即便是起步较晚的合肥,去年的产量也有15万辆。

不过随着“迪王”比亚迪的加入,郑州的新能源车产业被添上了一把猛火。

早在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就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上半年,规划年产能40万辆的比亚迪郑州基地一期项目首车下线,同时规划年产能60万辆的二期项目已正式开建。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落户郑州之后,实现了37 天内项目开工,17 个月顺利投产,创造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中原速度。

比亚迪的入驻,对于当地的汽车产业贡献,并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量,还有上下游的产业带动。在比亚迪新能源项目落地郑州航空港汽车城之后,郑州航空港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链,尤其对于汽车产业业发展所需要的仓储、关键零部件等项目,汽车城正加速引进。

3、郑州的造车加速度

除了比亚迪之外,郑州的本土车企也在重点发力新能源赛道。

以中国客车行业上市公司宇通客车为例,作为国内率先布局新能源的企业之一,宇通早在1997年便开始研究新能源市场,每年研发费用保持在营业收入的5%以上。

与其他新能源车企相比,宇通客车在海外市场已经稳稳扎根,其产品已批量远销至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为了承担起接送媒体、球迷、官员的重要任务,卡塔尔从宇通客车进口客车1500台,其中包括纯电动客车888台。而宇通客车的优异表现,也在世界杯期间得到了广泛认可。

今年,宇通又向乌兹比克斯坦交付了800辆客车,这也是乌兹别克斯坦首次大批量引入新能源客车,直观展现出了全球客户对宇通新能源产品、技术及服务等方面的高度认可与信任。

截至今年上半年,宇通累计出口各类客车超90000辆,全球市占率超10%,全球累计销售新能源客车超175000辆,大中型客车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此外,为了培育河南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3月,河南省汽车产业投资集团旗下河南省中豫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河南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与北京盒子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在郑州经开区落地智行盒子生产制造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开辟“B端用车+运营”行业新赛道,首款量产车型BM400计划于2023年10月完成小批量试验车下线,2024年实现规模量产。

目前来看,郑州市拥有宇通重工、郑州红宇、郑州宏达、佛光发电、郑州博歌、比克新能源汽车等专用车企业15家,产品覆盖环卫车、冷链运输车、水泥罐车、桥梁检测车、电源车、防爆器材运输车等多品类车型。拥有精益达、比克电池、泰新座椅、科林空调、优尼冲压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150余家。

今年10月,上汽集团郑州新能源电池工厂开工奠基仪式也在郑州基地举行,可以说郑州在汽车产业集群上已经初具规模。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郑州这座曾经的汽车工业重镇,也终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成为一颗闪亮的行业明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