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陈丽君爆火,戏曲就有救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陈丽君爆火,戏曲就有救了吗?

一个《新龙门客栈》还不够。

文|毒眸

陈丽君成了新“顶流”。

凭越剧《新龙门客栈》里的贾廷一角,陈丽君成了新任“老公姐”,个人在抖音上收获百万粉丝,小红书单日吸粉十万余。她与另一位主角李云霄的返场互动片段,更在抖音上积累了近十亿的播放量。“老公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感觉”也成了最新互联网热梗。

不止演员,线下的《新龙门客栈》也火爆异常。自3月28日首演以来,至今已连演一百余场,场场爆满。11月16日开票的12月份场次,“君霄组合场”几乎秒售罄,剩余四个卡司组的17个场次也在两分钟内全部售罄,大批戏迷、粉丝从外地特意赶来,只为一睹“角儿”们真容。

一夜爆红不是新鲜事,但戏曲演员成顶流,近些年还是头一次。刻在一批年轻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化基因,似乎忽然被唤醒,这种现象给内地戏曲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毕竟,那个戏曲一出万人空巷的年代,已经离我们太远。

时值中国戏剧节,毒眸来到浙江杭州,与《新龙门客栈》出品人、总制作人、艺术总监茅威涛聊了聊,实地探访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还现场观看了《新龙门客栈》。

历经千年的戏曲在当下出圈爆火,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但对于越剧及戏曲市场来说,这场大考才刚刚开始。

(《新龙门客栈》剧照)

《新龙门客栈》火了,越剧乃至戏曲就真的火了吗?这种火到底能持续多久?《新龙门客栈》一票难求的同时,其他剧目仍整体遇冷,无人问津,戏曲大盘似乎并没有因《新龙门客栈》的爆火而提振。距离戏曲真正走进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长的路。

但《新龙门客栈》的爆火也向市场释放了一种信号,用户对戏曲仍有消费需求,只是需要以合适的内容、正确的方式与当下用户建立连接。这是一个精细化、个体化的漫长过程,也是当下的戏曲市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走进新龙门客栈

来到蝴蝶剧场,从装置到剧目,都充满了“网感”,似乎每一处都在传递着,其背后团队与年轻人对话、让越剧破圈的“野心”。

首先是与传统越剧演出完全不同的舞台设置。

以同期演出的越剧《陆羽问茶》为例,传统越剧演出基本是在大剧院,舞台宏大,演员众多。观众坐在台下,距离遥远,只能观看不能互动。

(《陆羽问茶》剧照)

《新龙门客栈》完全打破了这一点,采用了小剧场演出形式。一进剧场,大漠氛围扑面而来。整个空间紧密结合电影IP,模拟客栈内景,被设计成上下两层,共能容纳115人,并进行分区售票,一楼最贵票价399,最低票价199,二楼票价299。这个价格在越剧市场相对偏高,《陆羽问茶》最低票价10元,最高票价40元,其他同期展演的剧目也基本在百元以下。

(《新龙门客栈》票价指示)

一楼的观众区又同时分为AB区,两区之间有一通道,演员可以打开大门从通道行至舞台,与两侧的观众距离不超过半米。

舞台也同样模拟客栈结构,放着两张方桌,各放两张长凳,不仅打破了现在剧场颇具距离感的观剧设置,也同时打破了传统戏剧以假定性为主的表达方式。

(现场布景)

舞台同时用纱幕隔出不同区域用于表演,人影绰绰,美感尽显。侧边的楼梯通向二层房顶,上面叠放着大小不同的酒瓮,一层入口处也同样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酒坛,整个剧场黄烟弥漫,颇有江湖氛围。

(《新龙门客栈》剧照)

除了舞台设置,最为出圈的“现场互动”,也很有网感。

整场演出持续两个半小时左右,由正式演出和返场互动组成。正式演出与其他演出一样,不允许拍摄互动,此时若有粉丝扛着单反进行录制,会被工作人员的绿色激光笔示意叫停。但一旦进入返场互动环节,则任由观众拍摄,演员们也会走下舞台与观众随机互动。

扮演贾廷的陈丽君会拿着扇子与第一排观众近距离对视,展现她的“邪魅一笑”。而饰演金镶玉的李云霄则会随机斜坐在第一排的女性观众怀里,与之“饮酒作乐”,周围的观众立刻拿起手机,生怕错过一分一秒。

两个人的百万点赞“转圈圈”互动视频也来自于此。

台上陈丽君单手一搂李云霄,二人对视飞旋。台下观众们手机齐刷刷竖起,争先恐后记录,更有粉丝终于能拿出“长枪大炮”,对着舞台上的演员们疯狂“咔嚓”。

这些粉丝们拍摄的短视频飞速在抖音上获得百万点赞及转发,即便没看过现场演出的观众也会在评论区纷纷留言,“我愿意嫁给陈丽君,哪怕是妾。”其他用户则纷纷回复,”妾你也要在我后面排着。”

而二人的表演, 更是收获了“一个风情但不风骚,一个风流但不下流”的赞美。要知道,这是许多影视演员追求的某种境界,如今,在两个年轻越剧演员身上,有了清晰的画面感。

除此之外,《新龙门客栈》还在四楼剧场设置了消费区,从现场布置到产品,都同样网感颇浓。

消费区被设置成了露营风,提供的产品包括餐饮与文创,包括18元的“曹都督爱喝美式”、28元的“镶玉姐最爱燕麦拿铁”,以及8元的“无情馔鲜肉包”“无心馔梅干菜包”“无名馔酸菜包”“相思馔豆沙包”。

(特色拿铁)

文创则包括车载挂件、38元一套的明信片等,同时还提供三款印章与一整面打卡墙供戏迷打卡留念。

在这里可以看到,爆火的不仅是陈丽君、李云霄,其他演员也都得到观众或多或少的关注。“我家曹少钦,天下无敌鸭”“我为小尉狂,温越小百灵”“五刷!徐叶娜姐姐好美!未来可期!A组加油!”等留言比比皆是,更有粉丝张贴自制手幅,如果不说这是越剧剧场,很容易将它与爱豆打歌现场相混淆。

(留言打卡墙)

新越剧如何走红?

《新龙门客栈》的一夜爆红并非偶然,也不仅是因为其肉眼可见的网感。其实,这是一场持续了多年的传统戏曲自救,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厚积薄发。

2018年,蝴蝶剧场正式试运营,但首部驻场演出《三笑》演出不到30场,便因疫情停演。

(《三笑》剧照)

“我觉得必须打破,打破之后再重建。”当时的茅威涛这样认为,并辗转于阿那亚、乌镇等地,希望能找到戏曲创新的另一条路。

直到2020年,茅威涛结识了一台好戏的CEO汉坤,破局之道也开始酝酿。

毕业于韩国东国大学演出制作专业的汉坤曾参与包括《归来》中文版,《音乐之声》中文版,《我,堂吉诃德》中文版等多部戏剧的剧目制作,创造两年连演1000场记录的首部环境式戏剧《阿波罗尼亚》也是出自其手。

(《阿波罗尼亚》剧照)

在二人的对话中,茅威涛更在意为中国戏曲寻找坐标系与位置感。“你对标的是哪种小剧场形态?伦敦西区还是首尔大学路?”汉坤的答案则出乎茅威涛意料,他说,“我只对标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让茅威涛印象深刻,“戏剧的新出路,我在一位80后的年轻人这里得到了答案。戏剧应该回到本质,它是活生生的,亲切的。”

决定与一台好戏合作后,一场越剧走进年轻人的改变开始了。第一步,便是演绎耳熟能详的故事。茅威涛及其团队拿到了《新龙门客栈》的IP改编权,但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如何将一部知名电影改编成越剧?

(《新龙门客栈》剧照)

戏曲变成电影很常见,电影变成戏曲却不多。

改编权被茅威涛交给孙钰熙--一位出身越剧世家的95后编剧。为了让这一经典IP通过越剧的形式再次与当下观众产生连接,孙钰熙从剧情、人设再到唱腔都进行了彻底改编。

孙钰熙将电影中的次要角色贾廷放大,并为其赋予当下用户认为更带感的“病娇”人设,忠义两难的境地让观众更能与之共情;唱腔上,孙钰熙也将传统戏曲常用的咏叹调进行改动,即便这在传统戏迷眼中变成了“过路唱”,甚至没有“核心唱腔”,但孙钰熙还是认为,“有些核心唱段一唱十几分钟,现代观众接受起来就很痛苦,以及之后要在抖音上进行碎片化传播,这种属性就很不友好”。

相对后端的表演也进行了创新调整。《新龙门客栈》共有5组演员,分别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院(2组)、温州市越剧院(2组),以及社招组(1组),这种演员设置也打破了传统越剧演出的院团制,为越剧表演提供更多活力,不同卡司的“大乱炖”也为观众持续提供新鲜感。

(《新龙门客栈》演员设置)

和其他越剧演员不太一样的是,为了更靠近年轻人,小百花的越剧演员们曾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前往韩国进行女团培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其对观众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与舞台经验。

扮演金镶玉的李云霄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表示,“以前讲梅兰芳体系,行当就代表角色,比如京剧里面穿这身衣服就是那个人,拿那个颜色的马鞭就是这个人。现在不行,得靠很多的细节把它堆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人。”

对于金镶玉这个传统戏曲中难得一见的“杀人放火”的女性角色,孙钰熙也认为,“内容题材发生了变化,表演就不能按传统的模式去套,我们需要把程式拆解之后再重新组装。”

与此同时,这种创新的角色塑造与表演形式也为演员们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新龙门客栈》让我感觉最特别或者说是幸福的地方,就是剧目和角色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去创作。观众不一样,环境不一样,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每一场演出过程我们都在调整,每一场演出都会有新的尝试。”李云霄在钱江晚报的采访中这样说道。

(金镶玉(李云霄饰)

几乎场场不一样的细节设置,也提升了观众二次甚至多次消费的几率,不少观众为了观看不同演员之间的互动,甚至会连追多场,并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分享,《新龙门客栈》也开始主动拥抱社交平台。

今年3月首演,2个月后《新龙门客栈》有了走红的趋势。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当时团队常常能收到不少年轻人看完剧后在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出的小视频,更有用户反复观看生生把自己买成票务网站的黑金会员。

8月6日晚20点,《新龙门客栈》在抖音开启付费全程直播,吸引近千万人次观看,近4000名观众发布了超过1.4万条评论。至此,《新龙门客栈》彻底迎来爆发。

抖音用户也开始纷纷剪辑主演陈丽君、李云霄的视频片段,时至今日仍有网友回看讨论。陈丽君、李云霄也早早开设抖音账号,与用户互动。孙钰熙甚至还在抖音播放前制作了一个番外短片,她认为,“这种共创会让剧目的玩法更多样。”

11月初,老公姐陈丽君频繁登上抖音和微博热搜,也是在那个时候,陈丽君和《新龙门客栈》进入了更大众的视野,成功出圈。

来到11月19日戏剧节专场,演出前一天,陈丽君开设小红书账号,短短三小时即已吸引近十万粉丝及过万点赞。

(贾廷饰演者陈丽君的小红书账号)

以往被戏曲视为洪水猛兽的新媒介,在《新龙门客栈》看来并没那么可怕,甚至前所未有地大步向前,与之携手共创。

守正与创新

《新龙门客栈》在这种分享与共创中火了,但越剧就真的火了吗?

“其实只有《新龙门客栈》票早早卖完,戏剧节大部分展演的剧还是没人看。”一位资深戏迷对毒眸这样说道,如何让戏曲走进年轻人的当下生活,已经成为老生常谈。

还是以在杭州同期展演的越剧为例,目前票务网站上共有5部越剧,其他剧目仍有大量余票,想看人数与观看评论也相对不多。放到全国来看,北京、天津等多地上演的越剧也都冷清。整体来看,越剧文化不仅没出圈,反而在《新龙门客栈》的爆火后,透着一股冷寂。

(《陆羽问茶》在票务平台仍有不少余票)

其实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戏曲界就已经面临着一场“因传统失范而导致的发展危机”,这种发展危机来自于内源性的文化断裂和外源性的文化冲击。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电视机的普及,原本相对稳定的戏曲受众被更多元的文化样式冲击、吸引。“一九九几年的时候,就开始下行,我们也开始拍电视,拍舞台剧,(戏曲的)市场就很少了。“戏曲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在凤凰新闻的视频采访中这样回忆。

当时越剧“五朵金花”之一的茅威涛也说,“90年代中末期冲击太大了,戏曲完全边缘化,‘小百花’也是下海的下海、出国的出国、搞影视的搞影视,那时我们嫁的嫁,走的走,大观园已经到了基本要关门的地步,留下我们这几个人心绪不定地守着。”

(越剧“五朵金花”合照)

来到当下,这种冲击更加严重。著名戏剧家魏明伦先生曾在“当代戏剧命运”主题演讲中这样说道,“现在是电视电脑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由过去的以‘剧场文娱’为主变成了以‘居室文娱’(以电视为代表)和‘斗室文娱’(以电脑为代表)为主、‘广场文娱’为辅的时代,戏剧已经被小小的斗室和巍巍的广场挤压到时尚之外,再好的戏剧也没人看。”

其实如果回顾近几年的戏曲发展,也有不少市场口碑双丰收的剧作,比如由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艺术家共同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舞蹈家黎星、李超导演的青春版舞剧《红楼梦》等,但相对于整个市场大盘,优质案例还是凤毛麟角。

(青春版《牡丹亭》《红楼梦》剧照)

这一方面来自“人”的缺乏,包括戏曲人才的缺乏,也包括消费者的流失。

在戏曲人才方面,戏曲表演的学习培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还要看天分,十余年也未必能出一个好苗子。此次爆火的陈丽君出身越剧世家,13岁开始就苦练越剧,直至今日爆火。

但由于戏曲培训的特殊性,这样的案例短时间内不能被批量复制。

另一方面,戏曲整体人才储备也相对短缺,这也与近些年来戏剧文化推广力度不够有关,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群体戏曲活动较少,导致新一代受众群体更加不了解戏曲文化。

消费者的流失则更加明显。但当下观众不愿走进剧场,并非观众不喜爱传统文化,而是一方面现在的消费群体对传统文化没有充分了解,很难感受到戏曲的直观魅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当下剧本杀、密室逃脱、VR游戏等诸多内容产品层出不穷,观众拥有了更多的娱乐消费选择,而戏曲又并未充分市场化,导致彼此都不了解。

(《新龙门客栈》剧照)

从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看,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撬动这批用户,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从《新龙门客栈》来看,这部剧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在于“创造力”,几乎全员95后的创作班底,在原著IP的基础上接近原创了一个完整故事,并以更容易触达年轻人的方式进行传播。

但这种创新不是一味乱改,而是以“环境式”的氛围对越剧文化进行包装,戏曲的精髓与本质并未改变。比如在声腔上保持每个角色不同流派的基调,甚至在主题曲和刁不遇这个角色上使用越剧最早期的“呤哦调”;第一幕中贾廷、邱莫言寻找遗孤的夜场戏也颇有《三岔口》的意味。

(贾廷、邱莫言“狭路相逢”)

“我们今天对于‘创新’存在着一些误读,总认为‘创新’是一种‘无中生有。但实际上,戏剧是需要在剧场里和观众一起完成的,它应该是活生生的。我认为所有经典的传统都是彼时的当下。”茅威涛这样认为。

同时,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在《看话剧越剧版〈暗恋桃花源〉》一文里,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戏剧是大众艺术,演出来是要给观众看的,剧目从创作开始要有为观众的意识。”

无论是越剧还是京剧、豫剧、川剧,所有的戏曲来到市场上就是内容产品,如何将自己“卖”出去,是一个涉及供给侧、市场、以及消费者多重关系的问题,如果想获得市场关注,就不能再用传统的供销思维面对现在的消费者。

(《新龙门客栈》剧照)

当然,取得市场票房双丰收的《新龙门客栈》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这种创新在取悦年轻人的同时,也面临老一辈观众接受困难的挑战。文化的新旧交替间,越剧创新的边界到底在哪?

对此,孙钰熙也对毒眸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新龙门客栈》爆火之后,自己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新龙门客栈》能不能快速复制?”

这让孙钰熙哭笑不得。一方面戏曲创新需要根植本戏曲文化,“全国上下有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内容特色和面临的困境、问题都不一样,所有的改良和创造都必须从本剧种出发。”

(贾廷(陈丽君饰)

另一方面,《新龙门客栈》的成功也是个例,“不能看到一个《新龙门客栈》火了就都要做新龙门客栈,盲目复制只能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茅威涛认为,《新龙门客栈》的成功给戏曲的启示主要有三点:鼓励起用年轻人、大胆发挥创造力以及发挥本剧种的特点。

(100场纪念合照)

回到演员身上,以陈丽君、李云霄为代表的庞大粉丝看起来颇具规模,但他们到底是喜欢越剧文化、剧目表演,还是享受追星、造星的感觉,抑或是单纯的“嗑CP”,都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沉淀和观察。

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便面对新思想的涌动与冲击,当年的越剧小百花远赴香港,仍然取得万人空巷的成绩。时代不同,但内容产品面对的市场、消费者、供需关系本质没有改变,越剧复兴,传统文化重回舞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陈丽君爆火,戏曲就有救了吗?

一个《新龙门客栈》还不够。

文|毒眸

陈丽君成了新“顶流”。

凭越剧《新龙门客栈》里的贾廷一角,陈丽君成了新任“老公姐”,个人在抖音上收获百万粉丝,小红书单日吸粉十万余。她与另一位主角李云霄的返场互动片段,更在抖音上积累了近十亿的播放量。“老公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感觉”也成了最新互联网热梗。

不止演员,线下的《新龙门客栈》也火爆异常。自3月28日首演以来,至今已连演一百余场,场场爆满。11月16日开票的12月份场次,“君霄组合场”几乎秒售罄,剩余四个卡司组的17个场次也在两分钟内全部售罄,大批戏迷、粉丝从外地特意赶来,只为一睹“角儿”们真容。

一夜爆红不是新鲜事,但戏曲演员成顶流,近些年还是头一次。刻在一批年轻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化基因,似乎忽然被唤醒,这种现象给内地戏曲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毕竟,那个戏曲一出万人空巷的年代,已经离我们太远。

时值中国戏剧节,毒眸来到浙江杭州,与《新龙门客栈》出品人、总制作人、艺术总监茅威涛聊了聊,实地探访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还现场观看了《新龙门客栈》。

历经千年的戏曲在当下出圈爆火,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但对于越剧及戏曲市场来说,这场大考才刚刚开始。

(《新龙门客栈》剧照)

《新龙门客栈》火了,越剧乃至戏曲就真的火了吗?这种火到底能持续多久?《新龙门客栈》一票难求的同时,其他剧目仍整体遇冷,无人问津,戏曲大盘似乎并没有因《新龙门客栈》的爆火而提振。距离戏曲真正走进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长的路。

但《新龙门客栈》的爆火也向市场释放了一种信号,用户对戏曲仍有消费需求,只是需要以合适的内容、正确的方式与当下用户建立连接。这是一个精细化、个体化的漫长过程,也是当下的戏曲市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走进新龙门客栈

来到蝴蝶剧场,从装置到剧目,都充满了“网感”,似乎每一处都在传递着,其背后团队与年轻人对话、让越剧破圈的“野心”。

首先是与传统越剧演出完全不同的舞台设置。

以同期演出的越剧《陆羽问茶》为例,传统越剧演出基本是在大剧院,舞台宏大,演员众多。观众坐在台下,距离遥远,只能观看不能互动。

(《陆羽问茶》剧照)

《新龙门客栈》完全打破了这一点,采用了小剧场演出形式。一进剧场,大漠氛围扑面而来。整个空间紧密结合电影IP,模拟客栈内景,被设计成上下两层,共能容纳115人,并进行分区售票,一楼最贵票价399,最低票价199,二楼票价299。这个价格在越剧市场相对偏高,《陆羽问茶》最低票价10元,最高票价40元,其他同期展演的剧目也基本在百元以下。

(《新龙门客栈》票价指示)

一楼的观众区又同时分为AB区,两区之间有一通道,演员可以打开大门从通道行至舞台,与两侧的观众距离不超过半米。

舞台也同样模拟客栈结构,放着两张方桌,各放两张长凳,不仅打破了现在剧场颇具距离感的观剧设置,也同时打破了传统戏剧以假定性为主的表达方式。

(现场布景)

舞台同时用纱幕隔出不同区域用于表演,人影绰绰,美感尽显。侧边的楼梯通向二层房顶,上面叠放着大小不同的酒瓮,一层入口处也同样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酒坛,整个剧场黄烟弥漫,颇有江湖氛围。

(《新龙门客栈》剧照)

除了舞台设置,最为出圈的“现场互动”,也很有网感。

整场演出持续两个半小时左右,由正式演出和返场互动组成。正式演出与其他演出一样,不允许拍摄互动,此时若有粉丝扛着单反进行录制,会被工作人员的绿色激光笔示意叫停。但一旦进入返场互动环节,则任由观众拍摄,演员们也会走下舞台与观众随机互动。

扮演贾廷的陈丽君会拿着扇子与第一排观众近距离对视,展现她的“邪魅一笑”。而饰演金镶玉的李云霄则会随机斜坐在第一排的女性观众怀里,与之“饮酒作乐”,周围的观众立刻拿起手机,生怕错过一分一秒。

两个人的百万点赞“转圈圈”互动视频也来自于此。

台上陈丽君单手一搂李云霄,二人对视飞旋。台下观众们手机齐刷刷竖起,争先恐后记录,更有粉丝终于能拿出“长枪大炮”,对着舞台上的演员们疯狂“咔嚓”。

这些粉丝们拍摄的短视频飞速在抖音上获得百万点赞及转发,即便没看过现场演出的观众也会在评论区纷纷留言,“我愿意嫁给陈丽君,哪怕是妾。”其他用户则纷纷回复,”妾你也要在我后面排着。”

而二人的表演, 更是收获了“一个风情但不风骚,一个风流但不下流”的赞美。要知道,这是许多影视演员追求的某种境界,如今,在两个年轻越剧演员身上,有了清晰的画面感。

除此之外,《新龙门客栈》还在四楼剧场设置了消费区,从现场布置到产品,都同样网感颇浓。

消费区被设置成了露营风,提供的产品包括餐饮与文创,包括18元的“曹都督爱喝美式”、28元的“镶玉姐最爱燕麦拿铁”,以及8元的“无情馔鲜肉包”“无心馔梅干菜包”“无名馔酸菜包”“相思馔豆沙包”。

(特色拿铁)

文创则包括车载挂件、38元一套的明信片等,同时还提供三款印章与一整面打卡墙供戏迷打卡留念。

在这里可以看到,爆火的不仅是陈丽君、李云霄,其他演员也都得到观众或多或少的关注。“我家曹少钦,天下无敌鸭”“我为小尉狂,温越小百灵”“五刷!徐叶娜姐姐好美!未来可期!A组加油!”等留言比比皆是,更有粉丝张贴自制手幅,如果不说这是越剧剧场,很容易将它与爱豆打歌现场相混淆。

(留言打卡墙)

新越剧如何走红?

《新龙门客栈》的一夜爆红并非偶然,也不仅是因为其肉眼可见的网感。其实,这是一场持续了多年的传统戏曲自救,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厚积薄发。

2018年,蝴蝶剧场正式试运营,但首部驻场演出《三笑》演出不到30场,便因疫情停演。

(《三笑》剧照)

“我觉得必须打破,打破之后再重建。”当时的茅威涛这样认为,并辗转于阿那亚、乌镇等地,希望能找到戏曲创新的另一条路。

直到2020年,茅威涛结识了一台好戏的CEO汉坤,破局之道也开始酝酿。

毕业于韩国东国大学演出制作专业的汉坤曾参与包括《归来》中文版,《音乐之声》中文版,《我,堂吉诃德》中文版等多部戏剧的剧目制作,创造两年连演1000场记录的首部环境式戏剧《阿波罗尼亚》也是出自其手。

(《阿波罗尼亚》剧照)

在二人的对话中,茅威涛更在意为中国戏曲寻找坐标系与位置感。“你对标的是哪种小剧场形态?伦敦西区还是首尔大学路?”汉坤的答案则出乎茅威涛意料,他说,“我只对标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让茅威涛印象深刻,“戏剧的新出路,我在一位80后的年轻人这里得到了答案。戏剧应该回到本质,它是活生生的,亲切的。”

决定与一台好戏合作后,一场越剧走进年轻人的改变开始了。第一步,便是演绎耳熟能详的故事。茅威涛及其团队拿到了《新龙门客栈》的IP改编权,但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如何将一部知名电影改编成越剧?

(《新龙门客栈》剧照)

戏曲变成电影很常见,电影变成戏曲却不多。

改编权被茅威涛交给孙钰熙--一位出身越剧世家的95后编剧。为了让这一经典IP通过越剧的形式再次与当下观众产生连接,孙钰熙从剧情、人设再到唱腔都进行了彻底改编。

孙钰熙将电影中的次要角色贾廷放大,并为其赋予当下用户认为更带感的“病娇”人设,忠义两难的境地让观众更能与之共情;唱腔上,孙钰熙也将传统戏曲常用的咏叹调进行改动,即便这在传统戏迷眼中变成了“过路唱”,甚至没有“核心唱腔”,但孙钰熙还是认为,“有些核心唱段一唱十几分钟,现代观众接受起来就很痛苦,以及之后要在抖音上进行碎片化传播,这种属性就很不友好”。

相对后端的表演也进行了创新调整。《新龙门客栈》共有5组演员,分别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院(2组)、温州市越剧院(2组),以及社招组(1组),这种演员设置也打破了传统越剧演出的院团制,为越剧表演提供更多活力,不同卡司的“大乱炖”也为观众持续提供新鲜感。

(《新龙门客栈》演员设置)

和其他越剧演员不太一样的是,为了更靠近年轻人,小百花的越剧演员们曾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前往韩国进行女团培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其对观众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与舞台经验。

扮演金镶玉的李云霄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表示,“以前讲梅兰芳体系,行当就代表角色,比如京剧里面穿这身衣服就是那个人,拿那个颜色的马鞭就是这个人。现在不行,得靠很多的细节把它堆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人。”

对于金镶玉这个传统戏曲中难得一见的“杀人放火”的女性角色,孙钰熙也认为,“内容题材发生了变化,表演就不能按传统的模式去套,我们需要把程式拆解之后再重新组装。”

与此同时,这种创新的角色塑造与表演形式也为演员们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新龙门客栈》让我感觉最特别或者说是幸福的地方,就是剧目和角色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去创作。观众不一样,环境不一样,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每一场演出过程我们都在调整,每一场演出都会有新的尝试。”李云霄在钱江晚报的采访中这样说道。

(金镶玉(李云霄饰)

几乎场场不一样的细节设置,也提升了观众二次甚至多次消费的几率,不少观众为了观看不同演员之间的互动,甚至会连追多场,并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分享,《新龙门客栈》也开始主动拥抱社交平台。

今年3月首演,2个月后《新龙门客栈》有了走红的趋势。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当时团队常常能收到不少年轻人看完剧后在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出的小视频,更有用户反复观看生生把自己买成票务网站的黑金会员。

8月6日晚20点,《新龙门客栈》在抖音开启付费全程直播,吸引近千万人次观看,近4000名观众发布了超过1.4万条评论。至此,《新龙门客栈》彻底迎来爆发。

抖音用户也开始纷纷剪辑主演陈丽君、李云霄的视频片段,时至今日仍有网友回看讨论。陈丽君、李云霄也早早开设抖音账号,与用户互动。孙钰熙甚至还在抖音播放前制作了一个番外短片,她认为,“这种共创会让剧目的玩法更多样。”

11月初,老公姐陈丽君频繁登上抖音和微博热搜,也是在那个时候,陈丽君和《新龙门客栈》进入了更大众的视野,成功出圈。

来到11月19日戏剧节专场,演出前一天,陈丽君开设小红书账号,短短三小时即已吸引近十万粉丝及过万点赞。

(贾廷饰演者陈丽君的小红书账号)

以往被戏曲视为洪水猛兽的新媒介,在《新龙门客栈》看来并没那么可怕,甚至前所未有地大步向前,与之携手共创。

守正与创新

《新龙门客栈》在这种分享与共创中火了,但越剧就真的火了吗?

“其实只有《新龙门客栈》票早早卖完,戏剧节大部分展演的剧还是没人看。”一位资深戏迷对毒眸这样说道,如何让戏曲走进年轻人的当下生活,已经成为老生常谈。

还是以在杭州同期展演的越剧为例,目前票务网站上共有5部越剧,其他剧目仍有大量余票,想看人数与观看评论也相对不多。放到全国来看,北京、天津等多地上演的越剧也都冷清。整体来看,越剧文化不仅没出圈,反而在《新龙门客栈》的爆火后,透着一股冷寂。

(《陆羽问茶》在票务平台仍有不少余票)

其实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戏曲界就已经面临着一场“因传统失范而导致的发展危机”,这种发展危机来自于内源性的文化断裂和外源性的文化冲击。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电视机的普及,原本相对稳定的戏曲受众被更多元的文化样式冲击、吸引。“一九九几年的时候,就开始下行,我们也开始拍电视,拍舞台剧,(戏曲的)市场就很少了。“戏曲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在凤凰新闻的视频采访中这样回忆。

当时越剧“五朵金花”之一的茅威涛也说,“90年代中末期冲击太大了,戏曲完全边缘化,‘小百花’也是下海的下海、出国的出国、搞影视的搞影视,那时我们嫁的嫁,走的走,大观园已经到了基本要关门的地步,留下我们这几个人心绪不定地守着。”

(越剧“五朵金花”合照)

来到当下,这种冲击更加严重。著名戏剧家魏明伦先生曾在“当代戏剧命运”主题演讲中这样说道,“现在是电视电脑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由过去的以‘剧场文娱’为主变成了以‘居室文娱’(以电视为代表)和‘斗室文娱’(以电脑为代表)为主、‘广场文娱’为辅的时代,戏剧已经被小小的斗室和巍巍的广场挤压到时尚之外,再好的戏剧也没人看。”

其实如果回顾近几年的戏曲发展,也有不少市场口碑双丰收的剧作,比如由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艺术家共同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舞蹈家黎星、李超导演的青春版舞剧《红楼梦》等,但相对于整个市场大盘,优质案例还是凤毛麟角。

(青春版《牡丹亭》《红楼梦》剧照)

这一方面来自“人”的缺乏,包括戏曲人才的缺乏,也包括消费者的流失。

在戏曲人才方面,戏曲表演的学习培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还要看天分,十余年也未必能出一个好苗子。此次爆火的陈丽君出身越剧世家,13岁开始就苦练越剧,直至今日爆火。

但由于戏曲培训的特殊性,这样的案例短时间内不能被批量复制。

另一方面,戏曲整体人才储备也相对短缺,这也与近些年来戏剧文化推广力度不够有关,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群体戏曲活动较少,导致新一代受众群体更加不了解戏曲文化。

消费者的流失则更加明显。但当下观众不愿走进剧场,并非观众不喜爱传统文化,而是一方面现在的消费群体对传统文化没有充分了解,很难感受到戏曲的直观魅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当下剧本杀、密室逃脱、VR游戏等诸多内容产品层出不穷,观众拥有了更多的娱乐消费选择,而戏曲又并未充分市场化,导致彼此都不了解。

(《新龙门客栈》剧照)

从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看,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撬动这批用户,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从《新龙门客栈》来看,这部剧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在于“创造力”,几乎全员95后的创作班底,在原著IP的基础上接近原创了一个完整故事,并以更容易触达年轻人的方式进行传播。

但这种创新不是一味乱改,而是以“环境式”的氛围对越剧文化进行包装,戏曲的精髓与本质并未改变。比如在声腔上保持每个角色不同流派的基调,甚至在主题曲和刁不遇这个角色上使用越剧最早期的“呤哦调”;第一幕中贾廷、邱莫言寻找遗孤的夜场戏也颇有《三岔口》的意味。

(贾廷、邱莫言“狭路相逢”)

“我们今天对于‘创新’存在着一些误读,总认为‘创新’是一种‘无中生有。但实际上,戏剧是需要在剧场里和观众一起完成的,它应该是活生生的。我认为所有经典的传统都是彼时的当下。”茅威涛这样认为。

同时,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在《看话剧越剧版〈暗恋桃花源〉》一文里,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戏剧是大众艺术,演出来是要给观众看的,剧目从创作开始要有为观众的意识。”

无论是越剧还是京剧、豫剧、川剧,所有的戏曲来到市场上就是内容产品,如何将自己“卖”出去,是一个涉及供给侧、市场、以及消费者多重关系的问题,如果想获得市场关注,就不能再用传统的供销思维面对现在的消费者。

(《新龙门客栈》剧照)

当然,取得市场票房双丰收的《新龙门客栈》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这种创新在取悦年轻人的同时,也面临老一辈观众接受困难的挑战。文化的新旧交替间,越剧创新的边界到底在哪?

对此,孙钰熙也对毒眸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新龙门客栈》爆火之后,自己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新龙门客栈》能不能快速复制?”

这让孙钰熙哭笑不得。一方面戏曲创新需要根植本戏曲文化,“全国上下有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内容特色和面临的困境、问题都不一样,所有的改良和创造都必须从本剧种出发。”

(贾廷(陈丽君饰)

另一方面,《新龙门客栈》的成功也是个例,“不能看到一个《新龙门客栈》火了就都要做新龙门客栈,盲目复制只能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茅威涛认为,《新龙门客栈》的成功给戏曲的启示主要有三点:鼓励起用年轻人、大胆发挥创造力以及发挥本剧种的特点。

(100场纪念合照)

回到演员身上,以陈丽君、李云霄为代表的庞大粉丝看起来颇具规模,但他们到底是喜欢越剧文化、剧目表演,还是享受追星、造星的感觉,抑或是单纯的“嗑CP”,都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沉淀和观察。

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便面对新思想的涌动与冲击,当年的越剧小百花远赴香港,仍然取得万人空巷的成绩。时代不同,但内容产品面对的市场、消费者、供需关系本质没有改变,越剧复兴,传统文化重回舞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