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香港名导王晶也来拍短剧,港剧市场还能回暖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香港名导王晶也来拍短剧,港剧市场还能回暖吗?

背靠内地市场的“新港剧”,或许还能拥有不一样的、更广阔的未来。

文|眸娱​

短剧成为剧集市场的新风口之后,香港导演也要来分一杯羹了。

香港知名导演王晶在横店举行了新剧开机仪式,打造过无数经典港片的他正式进军短剧市场,带领香港的团队拍摄短剧《亿万傻王子》,港剧朝着短剧进化,这是大众和市场都没有想到的。

事实上,随着香港娱乐圈式微,影响力逐渐减弱,港剧也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无论是王晶拍短剧,还是最近在优酷热播的《新闻女王》,都能看到港剧在内容和制作模式上做出的调整,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融合内地风味的“新港剧”。

但问题在于,“新港剧”还能够逐渐衰落的传统港剧市场吗?

01 短剧能拯救港剧吗?

从进军短剧市场这一举措来看,王晶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导演,更是一个成熟的商人,以市场为导向来推动港剧的进化,同时也兼顾到了港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从港剧到短剧,走出这一步并不难。

港剧和短剧虽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二者在制作上却有相似之处。

微短剧在制作上的特点是周期短、节奏快,基本上一集一个转折冲突,这是微短剧最吸引人的爽点,也是区别于剧集市场上传统长剧的优势所在。

而节奏快、戏剧冲突激烈同样是传统港剧的优势,早期港剧就是凭借着丝毫没有注水的快节奏剧情俘获内地观众的心,香港导演早就熟悉了这种节奏,拍摄短剧应该也是轻车熟路,不在话下。

除了拥有短剧在制作上的优势之外,香港导演和演员自带的关注度、港娱成熟的影视制作团队,都是目前内地的短剧所缺乏的,这也是推动短剧精品化的助力。

比如刚刚开机的《亿万傻王子》,“王晶下场拍短剧”本身就足够有话题度,他还带上了导演张敏和演员“石榴姐”苑琼丹,关注度自然就有了。

同样,王晶带领的香港制作团队也是短剧拍摄中的一大亮点,他和导演张敏是合作了十几部作品的黄金搭档,和苑琼丹更是合作过近40次,默契且成熟的团队是短剧制作的一大保障。

经历过高度市场化的港剧拍摄,香港影视团队在短剧制作领域具备天然的优势,观众和市场丝毫不怀疑王晶的影视制作经验,但却会质疑王晶为何要“自甘堕落”拍短剧。

事实上,对于逐渐没落的港剧来说,短剧拥有的制作周期短和回款周期短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并且收获不错的效益和热度,确实能够在短期内带动港剧的回暖。

但同样,观众和市场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短剧市场混乱、内容质量不佳,在大众认知中就是一个“快消品”,这和港剧“精品佳作”的口碑是截然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港剧积累了几十年的口碑,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港剧口碑的延续。

虽然港剧已经迈出了走向短剧的这一步,即将迎来崭新的蜕变,但短剧的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随着二者的融合,会形成何种模式的“新港剧”仍然一个谜题,能否成功拯救传统港剧市场也尚未可知。

02 新港剧:“内地平台+香港主创”

事实上,港剧为了重回黄金时代做出了非常多努力。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港剧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制作模式,并积累了相当不错的口碑,甚至一度影响了内地的剧集市场,但同时也不可否认,随着艺人的流失、影响力的减弱,港剧确实急需新的活力还唤醒这个曾经的“东方好莱坞”。

2014年是TVB由盛转衰的开端,从这一年起,TVB的盈利开始下滑,到了2017年,TVB全年盈利只剩下了2.55亿港元,相比于2014年减少了近12亿港元,从此之后下滑的趋势就止不住了,2018年到2022年这五年间,TVB累计亏损了22亿港元。

面对连年亏损的情况,TVB开始寻求和内地平台的合作,为港剧开拓内地市场,拯救逐渐衰落的港剧市场。

2013年,TVB和优酷土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但当时双方仅停留在版权合作阶段,TVB为优酷土豆提供港剧的独家新媒体版权,此后的两年间,优酷站内TVB剧集的播放量都超过了100亿,虽然港剧在内地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却止不住TVB盈利下滑的趋势。

随着内地剧集市场的腾飞,港剧开始寻求和内地的深入合作,2016年,TVB和爱奇艺签订了长期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港剧市场和内地市场的合作进入了内容制作的阶段。

自此开始,港剧从输入内地变成了和内地合作拍摄剧集,TVB和爱奇艺合作网剧《无间道》《盲侠大律师》,和腾讯合拍《宫心计2》《使徒行者2》,和优酷合拍了《白色强人2》等。

这一时期,港剧和内地多家视频平台达成了合作,港剧和内地剧集开始融合,具有内地风味的“新港剧”逐渐成形。

顺应着时代的发展,TVB逐渐意识到港剧市场规模和内地剧集市场规模的差距,港剧开始不再局限于香港,到了2021年前后,大批港星开始北上,在内地剧集、综艺中频繁刷脸,也将港剧成熟的制作模式引进了内地。

港剧的内容和制作模式都越来越侧重于内地,内容上出现了反映香港人在内地生活的剧集《香港人在北京》,制作模式也随着内地市场的潮流而出现了短剧。

随着港剧和内地市场的融合逐渐深入,港剧迎来了蜕变和重生,以“内地平台+香港主创”为主要合作模式的“新港剧”已经逐渐占领了市场。

03 “新港剧”救不了港剧市场

在和内地剧集的融合中,“新港剧”并没有舍弃自身的独特优势——港味,近几年的港剧中依然能够看到香港本土的城市风貌和人文特色,故事剧情也依旧保留了传统港剧快节奏、多反转的特色。

但与此同时,“新港剧”在保留港味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和改变。

首先是制作规模的扩大,早年的港剧主要局限在香港,拍摄场地和规模都有限,随着和内地合作的展开,“新港剧”拍摄场地和预算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视觉效果和制作都更加精良。

其次是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王晶带领着香港导演和演员一起拍短剧,而在此之前,TVB也已经推出了总共只有12集的电视剧《香港爱情故事》,“新港剧”也朝着小而美进化。

杂糅内地剧集的风格和模式形成的“新港剧”为港剧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而回到最终的目的上来,“新港剧”能否带动港剧市场回暖呢?

根据TVB2022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TVB集团收入为35.86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6.87亿元,涨幅达到24%,而TVB在内地的业务收入涨幅达到5%,“新港剧”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拯救了香港剧集市场。

但到了2023年,TVB又出现了业绩亏损现象,集团发布公告称,预计2023年上半年的EBITDA亏损为1.8亿港到1.9亿港元之间。

和内地的合作确实让港剧市场在短期内有所回暖,但港剧市场真正式微的原因是时代的红利已经被吃光了,一方面内地影视行业逐渐成熟,挤压了港剧在内地的市场,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香港电视黄金时代的远去,港剧在内地和香港的观众大量流失是不可逆的趋势。

港剧想要重新拿回“东方好莱坞”的名号,仅仅靠内容和制作上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短剧没办法拯救港剧,“新港剧”也没办法拯救港剧,因为港剧的黄金时代已经走远了,但背靠内地市场的“新港剧”,或许还能拥有不一样的、更广阔的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香港名导王晶也来拍短剧,港剧市场还能回暖吗?

背靠内地市场的“新港剧”,或许还能拥有不一样的、更广阔的未来。

文|眸娱​

短剧成为剧集市场的新风口之后,香港导演也要来分一杯羹了。

香港知名导演王晶在横店举行了新剧开机仪式,打造过无数经典港片的他正式进军短剧市场,带领香港的团队拍摄短剧《亿万傻王子》,港剧朝着短剧进化,这是大众和市场都没有想到的。

事实上,随着香港娱乐圈式微,影响力逐渐减弱,港剧也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无论是王晶拍短剧,还是最近在优酷热播的《新闻女王》,都能看到港剧在内容和制作模式上做出的调整,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融合内地风味的“新港剧”。

但问题在于,“新港剧”还能够逐渐衰落的传统港剧市场吗?

01 短剧能拯救港剧吗?

从进军短剧市场这一举措来看,王晶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导演,更是一个成熟的商人,以市场为导向来推动港剧的进化,同时也兼顾到了港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从港剧到短剧,走出这一步并不难。

港剧和短剧虽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二者在制作上却有相似之处。

微短剧在制作上的特点是周期短、节奏快,基本上一集一个转折冲突,这是微短剧最吸引人的爽点,也是区别于剧集市场上传统长剧的优势所在。

而节奏快、戏剧冲突激烈同样是传统港剧的优势,早期港剧就是凭借着丝毫没有注水的快节奏剧情俘获内地观众的心,香港导演早就熟悉了这种节奏,拍摄短剧应该也是轻车熟路,不在话下。

除了拥有短剧在制作上的优势之外,香港导演和演员自带的关注度、港娱成熟的影视制作团队,都是目前内地的短剧所缺乏的,这也是推动短剧精品化的助力。

比如刚刚开机的《亿万傻王子》,“王晶下场拍短剧”本身就足够有话题度,他还带上了导演张敏和演员“石榴姐”苑琼丹,关注度自然就有了。

同样,王晶带领的香港制作团队也是短剧拍摄中的一大亮点,他和导演张敏是合作了十几部作品的黄金搭档,和苑琼丹更是合作过近40次,默契且成熟的团队是短剧制作的一大保障。

经历过高度市场化的港剧拍摄,香港影视团队在短剧制作领域具备天然的优势,观众和市场丝毫不怀疑王晶的影视制作经验,但却会质疑王晶为何要“自甘堕落”拍短剧。

事实上,对于逐渐没落的港剧来说,短剧拥有的制作周期短和回款周期短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并且收获不错的效益和热度,确实能够在短期内带动港剧的回暖。

但同样,观众和市场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短剧市场混乱、内容质量不佳,在大众认知中就是一个“快消品”,这和港剧“精品佳作”的口碑是截然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港剧积累了几十年的口碑,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港剧口碑的延续。

虽然港剧已经迈出了走向短剧的这一步,即将迎来崭新的蜕变,但短剧的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随着二者的融合,会形成何种模式的“新港剧”仍然一个谜题,能否成功拯救传统港剧市场也尚未可知。

02 新港剧:“内地平台+香港主创”

事实上,港剧为了重回黄金时代做出了非常多努力。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港剧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制作模式,并积累了相当不错的口碑,甚至一度影响了内地的剧集市场,但同时也不可否认,随着艺人的流失、影响力的减弱,港剧确实急需新的活力还唤醒这个曾经的“东方好莱坞”。

2014年是TVB由盛转衰的开端,从这一年起,TVB的盈利开始下滑,到了2017年,TVB全年盈利只剩下了2.55亿港元,相比于2014年减少了近12亿港元,从此之后下滑的趋势就止不住了,2018年到2022年这五年间,TVB累计亏损了22亿港元。

面对连年亏损的情况,TVB开始寻求和内地平台的合作,为港剧开拓内地市场,拯救逐渐衰落的港剧市场。

2013年,TVB和优酷土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但当时双方仅停留在版权合作阶段,TVB为优酷土豆提供港剧的独家新媒体版权,此后的两年间,优酷站内TVB剧集的播放量都超过了100亿,虽然港剧在内地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却止不住TVB盈利下滑的趋势。

随着内地剧集市场的腾飞,港剧开始寻求和内地的深入合作,2016年,TVB和爱奇艺签订了长期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港剧市场和内地市场的合作进入了内容制作的阶段。

自此开始,港剧从输入内地变成了和内地合作拍摄剧集,TVB和爱奇艺合作网剧《无间道》《盲侠大律师》,和腾讯合拍《宫心计2》《使徒行者2》,和优酷合拍了《白色强人2》等。

这一时期,港剧和内地多家视频平台达成了合作,港剧和内地剧集开始融合,具有内地风味的“新港剧”逐渐成形。

顺应着时代的发展,TVB逐渐意识到港剧市场规模和内地剧集市场规模的差距,港剧开始不再局限于香港,到了2021年前后,大批港星开始北上,在内地剧集、综艺中频繁刷脸,也将港剧成熟的制作模式引进了内地。

港剧的内容和制作模式都越来越侧重于内地,内容上出现了反映香港人在内地生活的剧集《香港人在北京》,制作模式也随着内地市场的潮流而出现了短剧。

随着港剧和内地市场的融合逐渐深入,港剧迎来了蜕变和重生,以“内地平台+香港主创”为主要合作模式的“新港剧”已经逐渐占领了市场。

03 “新港剧”救不了港剧市场

在和内地剧集的融合中,“新港剧”并没有舍弃自身的独特优势——港味,近几年的港剧中依然能够看到香港本土的城市风貌和人文特色,故事剧情也依旧保留了传统港剧快节奏、多反转的特色。

但与此同时,“新港剧”在保留港味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和改变。

首先是制作规模的扩大,早年的港剧主要局限在香港,拍摄场地和规模都有限,随着和内地合作的展开,“新港剧”拍摄场地和预算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视觉效果和制作都更加精良。

其次是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王晶带领着香港导演和演员一起拍短剧,而在此之前,TVB也已经推出了总共只有12集的电视剧《香港爱情故事》,“新港剧”也朝着小而美进化。

杂糅内地剧集的风格和模式形成的“新港剧”为港剧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而回到最终的目的上来,“新港剧”能否带动港剧市场回暖呢?

根据TVB2022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TVB集团收入为35.86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6.87亿元,涨幅达到24%,而TVB在内地的业务收入涨幅达到5%,“新港剧”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拯救了香港剧集市场。

但到了2023年,TVB又出现了业绩亏损现象,集团发布公告称,预计2023年上半年的EBITDA亏损为1.8亿港到1.9亿港元之间。

和内地的合作确实让港剧市场在短期内有所回暖,但港剧市场真正式微的原因是时代的红利已经被吃光了,一方面内地影视行业逐渐成熟,挤压了港剧在内地的市场,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香港电视黄金时代的远去,港剧在内地和香港的观众大量流失是不可逆的趋势。

港剧想要重新拿回“东方好莱坞”的名号,仅仅靠内容和制作上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短剧没办法拯救港剧,“新港剧”也没办法拯救港剧,因为港剧的黄金时代已经走远了,但背靠内地市场的“新港剧”,或许还能拥有不一样的、更广阔的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