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我的母亲做保洁》
张小满曾经是记者,后来在深圳大厂工作。春香是张小满的母亲,曾经在矿场、在建筑工地打工,后来到深圳,在办公楼当保洁员。张小满和春香同住一个屋檐下,她想记录下母亲的打工史。
“你可能难以想象,在深圳高级写字楼,一个保洁员要完成他的工作,需要将近三十种工具。”在《我的母亲做保洁》这本书中,张小满试图揭开当代城市运转中的微小现实。母亲每日工作八小时,早七点至下午三点,月休四天,月薪2500元,无五险一金,刚刚超过深圳全日制劳动者最低工资水平2200元/月。这份薪水每月汇入春香的工资卡中,小满写道:
“人生中第一次,母亲拥有了自己的职业名称:保洁员。虽然只是一名保洁员,她还是很开心终于找到了工作,满心期待着拿到工资的那一天——那将是第一次,她的工资以准时到账的方式打进银行卡里。此前她每一次拿到的工钱,都是现金。”
一个是体力劳动蓝领,一个是跃入“体面阶层”的白领,在母女二人记录保洁员群体故事的过程中,张小满得以重新回望自己的来处。她越来越感到,自己很多看似努力的行为,看似接触到的圈子,其实不堪一击,而母亲也在这一过程中,颇感悲伤地意识到,苦读成材的子女,最终也不过是在城市生活中勉力维系一份螺丝钉般的工作,稍有不慎,同样会滑至“主流生活”之外。
《未曾叙说》
塞巴尔德是当代日耳曼文学中被讨论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常常探讨回忆和记忆、形象话语(照片)对于历史和记忆的意义,图像语言以及互文性和不同媒体的揉杂等。他笔下的局外人、漫游者、背井离乡的游子,大多都像他一样离开故土到异乡寻找新生活。德国-犹太遗留问题也在他的作品中占据重要位置。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一次独特尝试,由他和他的老朋友、德国艺术家扬·彼得·特里普共同创作。33幅以眼睛为主题的版画来自特里普——它们是伦勃朗、培根、博尔赫斯、贝克特、普鲁斯特、塞巴尔德等人的双眼,而其中情感最强烈的或许是塞巴尔德女儿的双眼,她后来与父亲一起遭遇了车祸——塞巴尔德为这些眼眸写作了33篇短诗。
《成为母亲的自由:我不想当妈妈》
“我不想当妈妈。”即将迈入40岁的崔至恩,是一位无子女的已婚女性,与先生结婚5年,她决定坦然说出自己不想生小孩的想法。
她想知道其他做出同样选择的人,最终是如何走出内心的挣扎与低潮的。在《成为母亲的自由》中,崔至恩采访了17位不同年龄与婚龄的女性,从讨论“生孩子的是我,为什么不生还要其他人同意”,到追问“韩国是一个适合生育的国家吗”、“是否需要为丁克夫妻修订政策”等问题。崔至恩发现,从怀孕到生产都是女性一人承担,而未来的养育与教养责任也大部分落在女性肩上,这一路承受的风险与责任远超其他人的想象。所以,女性选择不生孩子,不应该感到自责或是愧疚,更不该被指责。
崔至恩是一位韩国记者兼作家,常年关注女性议题。一经出版,这本书的话题性和关注度在韩国引发热议,并波及日本,NHK电视台为其制作了同名纪录片《我不想当妈妈:韩国首尔生育率0.64的冲击》。
《后真相》
吸烟不致癌?疫苗致残?全球变暖是发达国家的阴谋?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后真相”的“后”,是因为真实与否已经降低到了次要位置,不同的人群只选择相信符合他们各自偏好的信息。后真相话语通常反对科学方法和调查,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和英国脱欧公投前后,这个词以“后真相政治”的形式获得了广泛的普及,并被《牛津词典》评为2016年年度词汇。
从否认关于吸烟、疫苗、进化论和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到认知偏差的心理根源,从社交媒体塑造的信息孤岛,到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点,《后真相》追溯了这些现象的形成根源。身为哈佛拓展学院伦理学讲师的作者李·麦金太尔认为,后真相的危险之处,不仅在于真相因之受到挑战,还在于挑战真相成为一种维护政治主导地位的机制。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后真相概念的“基本知识”,就无法回避政治。
《种子的隐秘之美》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植物标本馆珍藏着300余年来从全世界采集的300多万份植物干标本。在漫长的历史上,科学家们持续利用植物标本馆发掘着植物和菌类的多样性。过去10年间,科学家们也通过高分辨率图像采集技术,让此处1/6的标本实现了数字化,每张图像上都配有标尺(说明比例尺)和比色卡,并免费在互联网上公开。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可以观测爱丁堡标本柜中的物质材料,并下载图像与相关的采集数据。
作为昆虫超微距摄影技术开创者,“微雕”(microsculpture)项目发起人、英国摄影艺术家列文·比斯受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邀请,在植物园的种子库中挑选了100种果实与种子进行微距摄影,这些图片均收录在这本《种子的隐秘之美》中。他将摄影对象放大至80倍,图片中会出现许多肉眼难以看见的种子纹理和质地,每一幅种子图均配有一段科普文字。
《女人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宫本百合子随笔集》
“维纳斯往往被当作一个观赏物,是被凝视的女性;蒙娜丽莎的微笑不是被解放的女性的微笑,她的笑容反映了她不自觉的、无所言说的内心……文艺复兴赋予了蒙娜丽莎人的自由,让她可以拥有那样的笑容,却控制了她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的社会行动。”
在《女人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日本近代作家宫本百合子剖析了夏目漱石、森鸥外、托尔斯泰等男性文学名家的女性观,以及他们笔下的女性生存方式和创作态度,真正“看见”文艺名作中的女性;同时,宫本百合子也揭露了父权社会中的“女人味”实质,和加诸于女性身上的“孝女、贞女、爱国妇女”等钳制。
宫本百合子是日本近代文坛重要作家,曾在二战后参与创立新日本文学会,积极开展妇女文学运动。虽数次被捕、禁止发表作品,但她在狱中仍然坚持创作,撰写了大量小说和评论随笔,并持续发表关心政治、社会问题、劳工权益和女性意识的文章。
《寻找我们的鱼类祖先:四亿年前的演化之谜》
拉蒂迈鱼 ,是一条从四亿年前游到现在的鱼。
它成功挺过了四次物种大灭绝,一度被认为与恐龙一同灭绝,却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它是从鱼类到早期两栖类演化的关键物种代表,它所属的肉鳍鱼类被认为是全体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在《寻找我们的鱼类祖先》中,作者走访多国,调研拉蒂迈鱼的发现始末以及后续影响,讲述了这场轰动一时的科学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波澜。从拉蒂迈小姐偶然从渔民那里看到这条神秘的蓝鱼,到史密斯夫妇为做研究而不辞辛苦地出海寻鱼,到海岛渔民为了高额悬赏蜂拥而上,再到各大博物馆开始为拥有一条拉蒂迈鱼而开展疯狂捕捞行动,各国政界也为了鱼的归属而制定法令、严防死守……物种的发现,不只带来科学界的轰动,也能映射出世界的不同侧面。
《边缘女人:十七世纪的三则人生故事》
格莉克尔·莱布,离经叛道,擅长经商,撰写了七卷本的自传。
玛丽·居雅,投身教育和慈善,在新世界开垦精神与物质的荒原。
玛利亚·梅里安,艺术家、博物学家,每日研究她心爱的毛毛虫。
这是《边缘女人》中的三位主人公,她们既不是贵族,也没有被母亲的身份淹没、作为妻子而被抹杀。她们是17世纪时的普通女性,生活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的“边缘地带”。本书作者、加拿大历史学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追踪受访者在多个领域的生活,从修道院到新边疆、从家庭到市场、从田野到绘图板,试图填补早期现代女性史的概念框架。戴维斯发现,她们三位身处“边缘”的普通女性,竟微微撼动了那个坚不可摧的男性世界。
《边缘女人》作者、女性历史学家戴维斯于今年10月逝世,被认为是重要的微观史学代表人物,她的代表作还包括《马丁·盖尔归来》 。近年,微观史学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还包括《奶酪与蛆虫: 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蒙塔尤》《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