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2023年12月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司法服务保障稳定就业、促进消费的工作举措实施情况和典型案例。界面新闻获悉,今年1月至11月,上海法院共审结一审劳动合同纠纷21743件,“孕期女工被辞退案”被列为典型案例。
今年年初,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司法服务保障稳定就业的实施方案》(下称稳就业方案)《关于司法服务保障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下称促消费方案),为稳就业、促消费提供司法服务保障。
其中,稳就业方案针对企业纾困、中小企业、新就业形态用工、就业纠纷等提出多项举措。促消费方案明确,以最严举措保障食品药品消费安全,依法保护预付式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光贤介绍,今年1月至11月,上海法院共审结一审劳动合同纠纷21743件,同比上升64.79%。其中,因劳动合同解除引发的纠纷占比达到63.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上述案件呈现当事人复合诉请增多、群体性纠纷明显增多、新类型新情况不断涌现等特点,具体表现为追索劳动报酬、加班费、赔偿金等多重诉请叠加,群体性纠纷多集中在餐饮行业、零售批发行业、人力资源行业等中小微企业领域,新业态用工中算法规则产生的劳动者用工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新类型问题引发关切等。
在审理上述案件时,上海法院妥善处理涉及患病职工、工伤职工、“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纠纷;同时贯彻落实国家保就业保生产、复工复产等政策,依法支持企业享受阶段性降低、缓交社保费等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法官龚平介绍了其审理的“孕期女工被辞退案”。
在这起案件中,公司以女员工在职期间多个工作日出勤不满8小时构成事实早退、早退次数已达员工手册规定的严重违纪程度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法院在听取双方意见、仔细查阅双方提供的证据后认为,员工手册对早退的定义并不明晰,公司此前也从未就早退问题向劳动者提出异议,从保护“三期”女职工合法权益角度出发,依法判决支持了女职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的诉请。
在促进消费方面,今年1月至11月,上海法院共审结一审消费类案件79309件,同比上升46.54%。
据介绍,该类案件呈现数量激增、类型集中、新型消费业态纠纷逐步显现等特点。主要表现为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和餐饮服务合同纠纷增幅均超过100%,涉及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的服务合同纠纷占全部案件数量的75%,新零售业态、共享经济、新个体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类型案件增多等。
在上海法院首例因桶装饮用水安全问题引发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霉菌桶装水公益诉讼案”中,法院积极探索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追责功能,遏制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守护食品安全底线。
该案承办法官、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丁晓华表示,此案判决警示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者要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把关生产环节,确保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让消费者喝上放心水。
当天,上海法院还发布了十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试用期违法解除恢复劳动关系案”,用人单位在无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违纪行为的情况下,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法院通过判决用人单位恢复劳动关系并支付劳动者恢复期工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和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利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余冬爱表示,典型案例涵盖多元共治、特殊劳动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重点领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