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IPO全面放缓超三个月,企业进入融资“冷静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IPO全面放缓超三个月,企业进入融资“冷静期”

拟上市企业对冲击资本市场的节奏安排也有了更多的理性观察和形势判断。

编辑|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团队

 

8月27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以及三大交易所共同推出了一项旨在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组合拳”。此举包括印花税减半、IPO与再融资阶段性收紧、规范减持以及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等四大举措。11月22日,证监会又就《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在2021年版本基础上各自新增十余项条款,进一步强化“申报即担责”思路。

目前,距离政策组合拳发布已经超过三个月,无论从IPO申报受理、注册生效还是撤回家数来看,拟上市企业已经被迫普遍进入了融资“冷静期”,对冲击资本市场的节奏安排也有了更多的理性观察和形势判断。

IPO申报受理、上会数量全面收缩

今年下半年以来,沪深两市IPO受理家明显下降,7-8月连续零受理后,9月终于新增了11家,但10-11月再无新增受理企业,形势可谓惨淡。

与此同时,IPO的上会和注册速度仍然相对较慢。8-11月,沪深两市拟IPO企业上会审核数量分别为24家、17家、2家以及7家,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注册数量上,共有24个项目注册生效,其中主板12家,科创板4家,创业板8家。对比当前主板排队企业244家,科创板110家,创业板264家的数字,如果按照目前注册节奏,消化周期最短的板块也要达到4年多。

沪深两市IPO新增受理企业家数分布情况(2023年1月-2023年11月)

注:不包含北交所企业,含受理后IPO终止企业,数据来源:wind

主动撤回数量上升

随着IPO政策的收紧,拟上市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程序,这导致了许多企业在经过理性判断后,选择主动撤回申报材料,终止审核。这一现象在收紧IPO后的两个月内愈演愈烈。

截至11月30日,2023年已有220家企业终止IPO,撤回材料。其中8月27日以来,主动撤回材料的企业已经达到74家。

2023年1-11月IPO撤回企业家数

注:数据来源WIND

分板块来看,截止11月30日,6-11月IPO撤回家数共计129家,创业板IPO撤回企业家数最多。

注:数据来源WIND

企业融资规划更为理性冷静

审核标准的严格和审批周期的延长,让IPO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不确定性,倒逼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始审时度势,理性评估既定的上市日程、甚至上市目的地到底是否还能符合形势要求。部分没有太大现金流压力以及股东压力的企业,在综合判断后选择了撤回,择机再报。

“在审期间,企业客观上会受到很多IPO要求的掣肘,管理层、特别是实控人往往没有办法专心在业务开拓上,而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各种IPO核查事务。”有投行人士表示,撤回虽然使得上市进度延缓,但客观上,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一段窗口期,更专心在业务本质上,对一些需要用长期主义视角来判断价值的业务抉择也不再容易纠结。

“比如,审核期间如果为了业务拓展,大幅增加研发或者市场费用投入,势必造成报告期内业绩的短期波动,实控人往往就很犹豫。但发展窗口转瞬即逝,又不想放弃。撤回后,等于暂时解绑,反而可以放开手脚,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企业发展中的变化。”该人士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IPO全面放缓超三个月,企业进入融资“冷静期”

拟上市企业对冲击资本市场的节奏安排也有了更多的理性观察和形势判断。

编辑|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团队

 

8月27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以及三大交易所共同推出了一项旨在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组合拳”。此举包括印花税减半、IPO与再融资阶段性收紧、规范减持以及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等四大举措。11月22日,证监会又就《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在2021年版本基础上各自新增十余项条款,进一步强化“申报即担责”思路。

目前,距离政策组合拳发布已经超过三个月,无论从IPO申报受理、注册生效还是撤回家数来看,拟上市企业已经被迫普遍进入了融资“冷静期”,对冲击资本市场的节奏安排也有了更多的理性观察和形势判断。

IPO申报受理、上会数量全面收缩

今年下半年以来,沪深两市IPO受理家明显下降,7-8月连续零受理后,9月终于新增了11家,但10-11月再无新增受理企业,形势可谓惨淡。

与此同时,IPO的上会和注册速度仍然相对较慢。8-11月,沪深两市拟IPO企业上会审核数量分别为24家、17家、2家以及7家,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注册数量上,共有24个项目注册生效,其中主板12家,科创板4家,创业板8家。对比当前主板排队企业244家,科创板110家,创业板264家的数字,如果按照目前注册节奏,消化周期最短的板块也要达到4年多。

沪深两市IPO新增受理企业家数分布情况(2023年1月-2023年11月)

注:不包含北交所企业,含受理后IPO终止企业,数据来源:wind

主动撤回数量上升

随着IPO政策的收紧,拟上市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程序,这导致了许多企业在经过理性判断后,选择主动撤回申报材料,终止审核。这一现象在收紧IPO后的两个月内愈演愈烈。

截至11月30日,2023年已有220家企业终止IPO,撤回材料。其中8月27日以来,主动撤回材料的企业已经达到74家。

2023年1-11月IPO撤回企业家数

注:数据来源WIND

分板块来看,截止11月30日,6-11月IPO撤回家数共计129家,创业板IPO撤回企业家数最多。

注:数据来源WIND

企业融资规划更为理性冷静

审核标准的严格和审批周期的延长,让IPO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不确定性,倒逼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始审时度势,理性评估既定的上市日程、甚至上市目的地到底是否还能符合形势要求。部分没有太大现金流压力以及股东压力的企业,在综合判断后选择了撤回,择机再报。

“在审期间,企业客观上会受到很多IPO要求的掣肘,管理层、特别是实控人往往没有办法专心在业务开拓上,而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各种IPO核查事务。”有投行人士表示,撤回虽然使得上市进度延缓,但客观上,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一段窗口期,更专心在业务本质上,对一些需要用长期主义视角来判断价值的业务抉择也不再容易纠结。

“比如,审核期间如果为了业务拓展,大幅增加研发或者市场费用投入,势必造成报告期内业绩的短期波动,实控人往往就很犹豫。但发展窗口转瞬即逝,又不想放弃。撤回后,等于暂时解绑,反而可以放开手脚,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企业发展中的变化。”该人士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