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时报 孙妍
编辑|郝俊慧 孙妍
华为车BU分拆,走向独立的进展不断浮出水面。
11月26日,华为与长安汽车成立新合资公司的一纸合约露出,激起千层浪。
谁将是下一个加入的车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11月28日,在智界S7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回应,华为已向赛力斯、北汽、奇瑞、江淮等几家智选车合作伙伴发出投资新公司邀请,并希望一汽集团等有实力的车企来参与。
加不加入?是华为抛给车企的一道选择题,也是抛给员工的一道选择题。
华为内部员工调整已经启动,转到与长安合资的新公司后,员工可以获得N+1补偿,同时可以保留华为内部股票,继续享有华为分红。员工与新公司正式签约后,可以再获得4个月签字费。
在如此丰厚的条件面前,大多数员工开始打消对新公司前途未卜的犹疑。
01、保留华为股票、每年仍有分红,老员工去新公司热情更高
“4个月签字费可以拿现金或者股票。”接近华为车BU的知情人士方仁(化名)向《IT时报》记者解释,这个补偿方案最有诚意的是保留华为内部股票,因为正常情况下,华为员工要到45岁才能保留股票,在此之前,如果合约到期不续签,只能兑现股票,不能保留,也即不能继续享有公司分红。
“有些老员工的股票分红甚至超过年薪。”他说道,华为正式员工才有资格参与员工股权激励(ESOP)计划,满足一定工作年限和绩效要求的员工才可出资购买。
2022年,华为向股东分红719.55亿元,按持股员工14万人粗略计算,持股员工人均分红超50万元。即便在2021年,华为股票分红总额也有614.04亿元。
上个月,华为内部进行过较大规模转岗招聘,车BU已有员工宁愿降薪转岗到其他部门,也不愿意去一家前途尚不明朗的新公司。
“直至最近,当华为抛出诱人的条件后,不少人开始愿意去智能驾驶产品线,特别是一些老员工。”方仁向《IT时报》记者说道。
车BU研发团队规模有7000人,智能驾驶产品线是车BU人数最多的部门,规模接近5000人,其中,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研发团队占智能驾驶产品线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一部门也是华为向新公司输送的“主力部队”。
车BU其他部门的调整则并不明朗。11月27日早上,于肖(化名)到公司打开邮件才知道车BU即将独立的消息,28日补偿方案消息传出后,“还没人找我们谈,也不确定我们部门剥不剥离。”他急切想要了解自己的去向。
02、智选车不剥离,华为“Inside”车企,余承东去向未定
“余承东(华为车BU董事长)和智选车不去新公司。”方仁透露。
11月26日,华为和长安汽车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成立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其他车企出资占股不超过40%,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新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
行业普遍认为,车BU将会整体剥离成立独立公司,那问界、智界等合作项目还能用华为的渠道吗?华为终端传播部门回应媒体称,华为还有一块与汽车有关的业务——鸿蒙智行,此次未剥离到拟成立的新公司中,将留在华为。
从华为车BU内部传出的消息来看,智选车的销售团队不会一同剥离,同时新公司仍可给问界、智界等智选车供应智能化解决方案和零部件等。
华为与车企有三种合作模式:大众所熟知的问界、智界采取的是华为智选车模式(即鸿蒙智行),与车企联合研发、提供零部件、管理造车流程,并帮车企把车卖出去;第二种是Huawei Inside模式(简称HI模式),华为向车企提供集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等全栈集成解决方案;第三种就是零部件供应模式,也就是向车企提供标准化模块。
新公司的定位接近于HI模式,做像博世一样的Tier1(一级供应商),简单来说,HI模式是车企造车卖车,华为出技术。《投资合作备忘录》中写道,新公司将向车企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与上述HI模式所提供的几项解决方案对应度极高。
新公司成立前,合作车企对华为不同合作模式的感知是,智选车模式以华为为主导,而HI模式则以车企为主导。
华为内部一直存在“造车派”和“不造车派”模式之争。2019年,华为成立车BU,次年推出HI模式。2021年,余承东进入车BU。
“HI方案由王军(华为车BU首席战略官)主导,余承东带来消费者BG的一队人马和一套新方案。虽然现在软件开发部在一起,工具链、控制系统等是共用技术,但本质上还是两个团队,两位领导思路是不同的。”华为车BU前员工李达(化名)向《IT时报》记者说道。
03、解决大众“灵魂归属”拷问,造车要“去华为化”
HI模式推出这一年,任正非签署承诺协议,承诺未来三年“华为绝不造车”。2023年10月,这份协议承诺的期限已到,车企对华为造车的不安开始蔓延。
“成立新公司的原因无非是两点:第一,太烧钱;第二,让强势车企安心,否则它们不敢和华为合作。”北汽内部员工李华(化名)向《IT时报》记者说道。
余承东曾说过,车BU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根据财报,自车BU成立以来,华为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
当前合作车企的销量也不理想,华为与长安合作推出的阿维塔,与北汽合作推出的极狐,走的是HI模式,前者平均月销量不到3000辆,后者去年销量仅1.2万辆,目前正转向智选车。
余承东在28日发布会上透露,还有两辆“X界”在路上。据《IT时报》记者了解,华为与北汽合作的智选车,内部代号X80,是定价20万元以下的平价车型,刚开始第一轮调试,预计2024年下半年交付。
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华为曾考虑过将HI模式部分业务线独立,尝试与大众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从而进入大众的一级供应商名单。不过,大众最终选择了地平线。2022年10月,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宣布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2023年11月20日终于尘埃落定,该合资公司名为酷睿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大众和地平线的持股比例分别是59.997%和40.003%。
“据说华为给大众开了天价,但双方还是没有谈妥,‘没有灵魂’是车企最大的担忧。”接近该合资公司的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透露,“赛力斯将电子架构交给了华为,北汽等智选车合作车企则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或智能座舱等系统交给了华为。”反观大众与地平线成立的合资公司,以双方共建方式开发智能驾驶服务器,大众仍将车辆控制服务器仍掌握在自己手里。
“北汽华为智选新车X80的控制系统、策略软件、电机都是华为的,此前HI模式极狐在策略层用的还是北汽自己的,华为只提供控制硬件。”李华认为,智选车模式出现以后,华为给车企以线上线下的销售网络,却高度介入造车环节。
上汽董事长陈虹的“躯体与灵魂论”犹在耳边。2021年股东大会上,陈虹回应股民提问时说道:“华为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车企的担忧不无道理。当年,华为也是放弃了为运营商造“白牌手机”,入局手机红海,才换来今天的渠道和品牌。
华为车BU拆解进而独立为新公司,目的就是“去华为化”,让车企变股东,解决“灵魂归属”问题。
在与长安汽车签约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态:“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发挥自身ICT技术优势和营销能力,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华为 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