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麦当劳高层再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了他们的中国万店目标。
12月6日,麦当劳首席执行官Chris Kempczinsk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计划到2028年将在中国的餐厅数量从6000家增加到10000家。
这不是麦当劳今年首次提及万店目标,在今年8月,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就透露了该计划。而在凯雷集团退出麦当劳中国业务时,麦当劳也强调了该目标不会发生变化。
2021年7月到2023年1月,麦当劳用1.5年实现了第五个1000家门店。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麦当劳中国系统餐厅门店数为5582家,2022年同期为4905家,一年时间内净增长达677家。
若要实现这一万店目标,意味着未来四年内麦当劳每年将在中国开1000家店——这是它史上最快的速度。
那么这些店将开在哪里?
从存量市场来看,麦当劳中国的策略是渗透社区。
在与中信集团及凯雷合作建立“金拱门”公司并成为麦当劳在中国的最大特许经营商后,借助中信集团的资源优势,麦当劳中国也与碧桂园、中海地产等地产商建立了合作。这些地产商可以让它更高效地把店开在租金较低、消费黏性更强的社区里。
根据极海数据显示,目前麦当劳中国的门店中,位于住宅的门店已经与购物场所的分布相当,占整体的比重分别为30%、34%。
例如是在上海,麦当劳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50家,但麦当劳上海地区总经理罗伟曾对界面新闻透露称,未来上海开店速度仍然会增加,重点突破社区、五大新城和高新区等空白市场。
社区门店中还有一部分位于高校。最早在2013年,麦当劳就将首家校园店开在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区,10年间这个餐饮巨头的校园店已经超过了60多家。虽然高校门店的数量不多,但是它最为接近年轻消费者,从而在社交网络上带来更多的声量——例如“麦门”和“穷鬼套餐”等网络流行用语,都是年轻一代和麦当劳之间的互动。
至于增量市场,麦当劳中国也同样瞄准下沉市场。
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在早前也曾表示,一二线城市外,下沉市场将是麦当劳重点部署的区域。2023年8月的媒体会上,张家茵透露称,目前麦当劳中国总门店数有50%位于三四线城市,新店在高低线城市的占比各为一半。
譬如麦当劳在云南、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开放了再特许经营。但据张家茵表示,目前这一模式“整体没有计划去增加”,麦当劳中国“还是会把现在的状态延续下去”。
鉴于高低线城市消费习惯与场景的不同,这家公司也对产品和市场策略做出调整,例如在一线城市强化单人食场景,下沉市场则增设圆桌与儿童乐园,强调家庭聚餐。
除了门店规模之外,麦当劳中国也在努力吸引消费者进店。
咖啡是一个不错的“手段”。
2022年8月,麦咖啡在中国宣布升级。截止到2022年年底,北京、河北及山西市场的麦咖啡总数突破400家,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渠道的点餐外送。根据计划,2023年将在中国新增约1000家麦咖啡门店,门店总数有望接近4000家——其中,新开的麦咖啡主要分布于三线城市。
实际上餐饮巨头们同时瞄上了下沉市场的咖啡业务,比如麦当劳在中国的主要对手之一百胜中国——今年下半年,“KCOFFEE”开出了一批“独立精品咖啡店”,主要出现在了福建漳州、江西上犹和湖北孝感等下沉市场。
而KCOFFEE也正紧紧依托着肯德基餐厅的下沉,不断增加其布点。目前,肯德基在中国布局的城镇数量已经超过了1900个,它在后续还会继续追踪尚未开辟门店的800个城市。在2022年新开门店中,肯德基、必胜客安排在三至六线城市的门店数占比过半。
咖啡以外,麦当劳另一举措也值得注意。
在12月6日的投资者会议上,这家公司向人们介绍了他们在美国推出的首家新概念餐厅CosMc's。据其介绍,CosMc's将拥有四条得来速车道,没有用餐空间,店面也比传统麦当劳小。主打的是定制的冰镇饮料,包括调味柠檬水、姜黄拿铁、梨冰沙和雪酪冰激凌等,菜单结构或与星巴克、奶茶店类似。
虽然目前CosMc's尚未在中国铺开,但Kempczinski却直言“我们不值得花时间去开发一个只能在一个市场发挥作用的点子”。
而在中国已经跃升为麦当劳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当下,他的言外之意是,一旦CosMc's模型跑通,将来的麦当劳有可能在饮品市场进一步渗透,从而获取更大营收增长。
目前来看,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情况并没有让全球总部失望。
根据该公司财报显示,麦当劳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1%,达到191亿美元。其中第三季度全球同店销售额(追踪开业至少13个月的餐厅)增长8.8%,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国际发展特许市场的同店销售额增长了10.5%。
麦当劳全球财报中没有公布中国市场的具体数据,但是张家茵曾在8月的媒体会上表示:“我们上半年增长非常好,销售额和整体增长都远超疫情前水平。这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同店销售额增长,另一方面是新店增加。”
事实上,对于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品牌来讲,当下的消费环境已经对其展示出了强势利好。
这一赛道由于产品复制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具有万店基因。而在规模化之下,餐饮巨头所拥有的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也让他们更易打出价格优势,推出更多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迎合当下消费趋势,从而更具竞争力。
但管理万家门店对于麦当劳中国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这涉及到再特许经营商的培训与管理,以及供应链不断的下探等等。对于餐饮头部品牌而言,任何细小的食品安全和门店运营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舆论危机,麦当劳中国在加速狂奔的同时,也需要在后台管理模式上做足准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