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五月天“假唱”风波:你等的那个判断,可能最终也不会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五月天“假唱”风波:你等的那个判断,可能最终也不会有

为什么看似简单的判定却如此复杂?在五月天假唱风波背后,又有哪些音乐市场的问题被忽视了?

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图片来源:五月天微博)

界面新闻记者 | 尹清露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五月天演唱会的“假唱风波”还在继续发酵。B站up主@麦田农夫 日前发布视频,对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的12首歌进行了鉴定,发现其中几乎一半的曲目涉及假唱。此后,相关话题几次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了网友的多轮讨论。

目前看来,这一事件仍难有定论。不仅有音乐博主提出反对意见,质疑麦田农夫的音源对人声提取有限、鉴定不准,有关部门与官方对此事的回应也语焉不详:12月3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回应称,会将情况记录下来,根据情况进行判定;五月天经纪公司随后回应“没有假唱”;12月6日晚,五月天主唱阿信发布长微博,有人提出质疑——为何说了半天却不直接说自己没有假唱?阿信文中提到的“10拍E6”也引发了新一轮嘲讽,多位乐评人指出,“E6”是极高的高音,阿信不太可能唱得上去。

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的看法,假唱是国内外乐坛一直存在的问题,然而,“重要的是,观众的耳朵是不是容易被骗,为什么几万名观众里只有几个人会发现,也许大部分的歌迷根本也不在乎偶像是不是假唱,这对他们不重要。”

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是否假唱”似乎已经变成不可解的罗生门,而在事件之外,我们也不由产生疑惑:为什么看似简单的判定却如此复杂?更重要的是,在五月天假唱风波背后,又有哪些问题被忽视了?

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专访了两位业内人士,讨论了一系列技术层面的细节与国内演出现场现状。他们分别是:音乐人、声学空间设计师李星宇,常年以“鲸鱼马戏团”的名义独立发行音乐专辑;乐评人、音乐厂牌主理人与音乐企划三石一声。

假唱判定为何困难?技术不只有垫音

关于判断假唱的标准,李星宇认为此次的五月天事件存在一个模糊地带:“他应该是半开麦,不是完全假唱,所以才死不承认。”李星宇谈到,不仅是五月天这种量级的明星,包括独立歌手在内的音乐人也会这样操作,而“国内的演唱者估计只有10%完全没有问题”。由于经常遇到类似情况,这在业界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假唱,帮歌手制作或演奏时,从业者有时会私下吐槽某歌手基本功不扎实,但不会上升到道德层面进行批评。

“尤其是在器乐丰满的演唱会上,如果歌手嗓门本身不大,人声就很难出来,所以会在现场演唱之外叠加一个音轨,类似于一个大的和声。演奏trap(编者按:一种嘻哈音乐风格)这类有一定冲击力的音乐时,也会加入伴唱或使用autotune(编者按:一种音高修正软件)做音效,不然人声听上去很干,这都是可以接受的正常操作。”李星宇还谈到了另一点客观原因,亚洲人的嗓音条件跟某些音乐类型并不匹配,但观众又需要明星驾驭各种曲风,所以在遇到快歌或者需要嗓音洪亮的歌曲时,音色需要叠加才能出效果。

五月天假唱风波也牵扯出了“垫音”这一专业术语。三石一声指出,垫音也就是“原声伴奏音轨之上再加入一部分纯主人声,非和声”。他最早是从海外了解到这个概念的,除了我们平时听的唱片,韩国还有一种其他形态的音乐载体,“它有一个芯片,把芯片贴到手机上,你就可以自行调节伴奏中原唱人声的比例,录制卡拉OK。”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石一声认为,纯靠伴奏、不开麦肯定是假唱,但是许多演出会在原版伴奏中把原声主人vocal音轨中取一个20%-60%不等的区间,而这是演出中很正常的做法。并且,开50%垫音也不代表歌手只出50%的力,而是一样要尽全力,甚至还要花心思琢磨如何与垫音不冲突。他也进一步强调,这种方法大多用在快歌里,慢歌很少这样做。“快歌的很多音色来自于虚拟合成器,不是由真实乐器产生的,所以它在好听的同时也会和人声打架。只依靠人声的话,哪怕唱功再好也会显得单薄。我们在录音室做歌时会加很重的混响,使听感能够相互融合,不然表演效果会打折扣。”

他个人不能接受慢歌还要开垫音的行为:“大家都做了这么多年音乐了,已经很清楚该用怎样的乐器把人的声线凸显出来。”他在今年观看演唱会时发现,仍有一些歌手唱跳快歌时会偶尔开垫音。

李星宇认为,判断真唱的标准不仅在于技术,关键在于出发点是提高歌曲表现力还是单纯偷懒。回到五月天事件,“我们需要把每一首歌的细节全部列出来,再去看垫音的部分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当然,五月天的歌曲还不至于这么复杂,所以偷懒的成分肯定是存在的。”

不仅如此,技术的迭代也让假唱的判定变得更加困难。李星宇谈到,行业内还有一种做法,是把第一场演唱会的录音放到下一场,这样歌手就不用卖力演唱,听上去也有强烈的现场感而不像录音版那样生硬。甚至,我们即将迎来这种技术:所有的音准都已提前规划好,修音软件实时调整歌手的演唱过程,根本不会出错。其结果也是双刃剑,现场的效果更好了,但也降低了对演唱者的要求。

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李星宇提醒我们,有正因为技术在不断发展迭代,才会出现越来越多“判定假唱”的新闻。以往,单独提取音频中的人声有一定技术壁垒,但现在大家可以很轻松地买到相关软件进行研究。科技媒体《剁椒Spicy》观察到,如今兴起了一类“技术流乐评人”,虽然假唱判定一直是B站音乐区的热门主题,但是直到今年1月,有了专业设备辅助的up主才开始凭借可视化图谱“打假”,此次认定五月天假唱的麦田农夫就是这类乐评人中的一位。但这类乐评也有局限,内容往往集中在谁假唱了、谁家粉丝又破防了,重复性很强,内容深度不足。

三石一声也在采访中指出,过度关注技术是很可怕的,“音乐是一个整体审美的事,并不是说唱到E6高音就是最厉害的。”李星宇则认为五月天毕竟是乐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歌手,拿流行歌手的评判标准也有点苛刻,“很多歌迷注重的是演出氛围,也有人是去看石头的吉他solo或者玛莎的贝斯表演的,但观众的普遍思维是乐队一定要有主唱,不然就不知道乐队在干嘛。他们肯定有错,但不至于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总而言之,对于大众来说,更多人想听到的是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按照两位业内人士的观点,这样的答案事实上并不存在。三石一声最后提到,“如果你说半开垫音的做法很正常、不算假唱,大家就觉得你是在帮行业说话了。”

假唱背后市场如何?高票价,少新作,版权规范不足

虽然垫音属于正常操作,但是“五月天假唱”引发如此程度的关注,其原因仍然值得玩味。在三石一声看来,此次事件相当于一次对“极端”粉丝行为的集体反攻,“五月天有一小部分粉丝容不得你提一点善意的建议”,由于部分舆论早就心生不满,才会一次性爆发出来并嫁接到了艺人身上。

李星宇则认为,这次事件与五月天的大牌效应有关,再加上“最近演唱会又多,很多观众又买不到票”,这才激起了民愤。据公开消息,截至12月3日,五月天2023年已举办了59场演唱会,内地的巡回演唱会也十分密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今国内的演出市场处于怎样的状态?它是健康且良性的吗?

谈到今年的爆发式演出市场,三石一声的态度比较乐观:“大家憋了三年了,很有热情去到现场。”他观察到,今年的演出现场社交属性变得比以往更强,许多人会提前组群去看演唱会,“你我喜欢同样的歌手,就留下联系方式做朋友。”另一方面,今年人们对音乐综艺的讨论变少了,以往周末看节目的时间现在都用来外出了,节目中就没有受关注的作品出现,这也导致许多人前往的是已经成名的头部艺人演唱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假唱风波牵扯出的另一个问题是演唱会的高票价。观察社交媒体上的发言不难发现,许多网友的不满在于“花了钱却被诈骗”。三石一声指出,今年的国内演唱会普遍存在不合理的涨价现象,在中国内地和中国港台地区、日韩、欧美举办同一场演唱会,中国内地的票价一定是最高的。“今年最贵的应该是陈奕迅和张学友,最高价2580元,但是陈奕迅在澳门的演唱会票价最高只有1700澳门币(折合人民币1500元左右),并且比在内地看得更清楚。”他还提到,今年李宗盛在北京和上海的演唱会票价也高达2500元,他在日本的演唱会折合人民币只要1000多元,这已经是同等场地级别的日本歌手不会开出的高价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为补前几年的亏空。疫情三年,演出主办方和经纪公司没有演出却仍要照常运转,导致今年各个环节都在层层加价,“舞台搭建、舞台灯光这些技术部门也会涨价,最终就由观众买单了。”

陈奕迅2023年澳门演唱会海报

当观众集体涌去头部艺人的演唱会,还有多少空间留给独立音乐人呢?三石一声认为这是一个话语权流变的问题,以前的主流媒体更多鄙视先锋型如周杰伦这样的歌手,认为周杰伦比张学友或邓丽君差得远,但当前者的受众成长起来并拥有了话语权,媒体报道也就变多了。“市场还是很大的,非头部也有流量,媒体讨论度不高,但年轻的小朋友很喜欢,也会花钱去看演出,艺人也能把钱赚明白。”

相对而言,李星宇的看法更为悲观,他在采访中指出,“演出看起来很多,但整个市场一直在走低,能赚钱就那么几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创作者处于一个不被鼓励的环境中,艺人都在演唱老歌,没有新鲜内容输送。首先,由于音乐产业体量太小,国家不会花力气扶持;其次,国内音乐行业的知识产权也不到位,“在版权规范比较强的国家,制作的幕后人员也是有版税分成的,但国内基本上是歌手和唱片公司拿钱,幕后人员的报酬很低,即使歌曲在后期火了,我们也不会分到版税。”

李星宇还提到,这一点也难以怪到音乐平台头上。网易云音乐几年前还能够扶持出好的音乐人,这两年“突然就消停了”,QQ音乐也越来越难推出新作品,无论推多少资源都无人问津。背后的原因在于,听众发现新歌的入口不再是平台,而是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听众看到不错的内容才会转战音乐平台。结果就是,许多公司会花费十几万元创作针对抖音受众的歌曲,以此赚钱;还有一些人选择转行搞教学,成为音乐知识科普博主,寻求网红变现的途径。

我们耳畔的音乐正在和这个世界一起发生巨大的改变。无论是假唱乱象与超高票价,还是新作乏力和网红经济,音乐既是深嵌于社会之中的一块小小拼图,同时也成为了反映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五月天“假唱”风波:你等的那个判断,可能最终也不会有

为什么看似简单的判定却如此复杂?在五月天假唱风波背后,又有哪些音乐市场的问题被忽视了?

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图片来源:五月天微博)

界面新闻记者 | 尹清露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五月天演唱会的“假唱风波”还在继续发酵。B站up主@麦田农夫 日前发布视频,对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的12首歌进行了鉴定,发现其中几乎一半的曲目涉及假唱。此后,相关话题几次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了网友的多轮讨论。

目前看来,这一事件仍难有定论。不仅有音乐博主提出反对意见,质疑麦田农夫的音源对人声提取有限、鉴定不准,有关部门与官方对此事的回应也语焉不详:12月3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回应称,会将情况记录下来,根据情况进行判定;五月天经纪公司随后回应“没有假唱”;12月6日晚,五月天主唱阿信发布长微博,有人提出质疑——为何说了半天却不直接说自己没有假唱?阿信文中提到的“10拍E6”也引发了新一轮嘲讽,多位乐评人指出,“E6”是极高的高音,阿信不太可能唱得上去。

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的看法,假唱是国内外乐坛一直存在的问题,然而,“重要的是,观众的耳朵是不是容易被骗,为什么几万名观众里只有几个人会发现,也许大部分的歌迷根本也不在乎偶像是不是假唱,这对他们不重要。”

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是否假唱”似乎已经变成不可解的罗生门,而在事件之外,我们也不由产生疑惑:为什么看似简单的判定却如此复杂?更重要的是,在五月天假唱风波背后,又有哪些问题被忽视了?

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专访了两位业内人士,讨论了一系列技术层面的细节与国内演出现场现状。他们分别是:音乐人、声学空间设计师李星宇,常年以“鲸鱼马戏团”的名义独立发行音乐专辑;乐评人、音乐厂牌主理人与音乐企划三石一声。

假唱判定为何困难?技术不只有垫音

关于判断假唱的标准,李星宇认为此次的五月天事件存在一个模糊地带:“他应该是半开麦,不是完全假唱,所以才死不承认。”李星宇谈到,不仅是五月天这种量级的明星,包括独立歌手在内的音乐人也会这样操作,而“国内的演唱者估计只有10%完全没有问题”。由于经常遇到类似情况,这在业界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假唱,帮歌手制作或演奏时,从业者有时会私下吐槽某歌手基本功不扎实,但不会上升到道德层面进行批评。

“尤其是在器乐丰满的演唱会上,如果歌手嗓门本身不大,人声就很难出来,所以会在现场演唱之外叠加一个音轨,类似于一个大的和声。演奏trap(编者按:一种嘻哈音乐风格)这类有一定冲击力的音乐时,也会加入伴唱或使用autotune(编者按:一种音高修正软件)做音效,不然人声听上去很干,这都是可以接受的正常操作。”李星宇还谈到了另一点客观原因,亚洲人的嗓音条件跟某些音乐类型并不匹配,但观众又需要明星驾驭各种曲风,所以在遇到快歌或者需要嗓音洪亮的歌曲时,音色需要叠加才能出效果。

五月天假唱风波也牵扯出了“垫音”这一专业术语。三石一声指出,垫音也就是“原声伴奏音轨之上再加入一部分纯主人声,非和声”。他最早是从海外了解到这个概念的,除了我们平时听的唱片,韩国还有一种其他形态的音乐载体,“它有一个芯片,把芯片贴到手机上,你就可以自行调节伴奏中原唱人声的比例,录制卡拉OK。”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石一声认为,纯靠伴奏、不开麦肯定是假唱,但是许多演出会在原版伴奏中把原声主人vocal音轨中取一个20%-60%不等的区间,而这是演出中很正常的做法。并且,开50%垫音也不代表歌手只出50%的力,而是一样要尽全力,甚至还要花心思琢磨如何与垫音不冲突。他也进一步强调,这种方法大多用在快歌里,慢歌很少这样做。“快歌的很多音色来自于虚拟合成器,不是由真实乐器产生的,所以它在好听的同时也会和人声打架。只依靠人声的话,哪怕唱功再好也会显得单薄。我们在录音室做歌时会加很重的混响,使听感能够相互融合,不然表演效果会打折扣。”

他个人不能接受慢歌还要开垫音的行为:“大家都做了这么多年音乐了,已经很清楚该用怎样的乐器把人的声线凸显出来。”他在今年观看演唱会时发现,仍有一些歌手唱跳快歌时会偶尔开垫音。

李星宇认为,判断真唱的标准不仅在于技术,关键在于出发点是提高歌曲表现力还是单纯偷懒。回到五月天事件,“我们需要把每一首歌的细节全部列出来,再去看垫音的部分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当然,五月天的歌曲还不至于这么复杂,所以偷懒的成分肯定是存在的。”

不仅如此,技术的迭代也让假唱的判定变得更加困难。李星宇谈到,行业内还有一种做法,是把第一场演唱会的录音放到下一场,这样歌手就不用卖力演唱,听上去也有强烈的现场感而不像录音版那样生硬。甚至,我们即将迎来这种技术:所有的音准都已提前规划好,修音软件实时调整歌手的演唱过程,根本不会出错。其结果也是双刃剑,现场的效果更好了,但也降低了对演唱者的要求。

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李星宇提醒我们,有正因为技术在不断发展迭代,才会出现越来越多“判定假唱”的新闻。以往,单独提取音频中的人声有一定技术壁垒,但现在大家可以很轻松地买到相关软件进行研究。科技媒体《剁椒Spicy》观察到,如今兴起了一类“技术流乐评人”,虽然假唱判定一直是B站音乐区的热门主题,但是直到今年1月,有了专业设备辅助的up主才开始凭借可视化图谱“打假”,此次认定五月天假唱的麦田农夫就是这类乐评人中的一位。但这类乐评也有局限,内容往往集中在谁假唱了、谁家粉丝又破防了,重复性很强,内容深度不足。

三石一声也在采访中指出,过度关注技术是很可怕的,“音乐是一个整体审美的事,并不是说唱到E6高音就是最厉害的。”李星宇则认为五月天毕竟是乐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歌手,拿流行歌手的评判标准也有点苛刻,“很多歌迷注重的是演出氛围,也有人是去看石头的吉他solo或者玛莎的贝斯表演的,但观众的普遍思维是乐队一定要有主唱,不然就不知道乐队在干嘛。他们肯定有错,但不至于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总而言之,对于大众来说,更多人想听到的是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按照两位业内人士的观点,这样的答案事实上并不存在。三石一声最后提到,“如果你说半开垫音的做法很正常、不算假唱,大家就觉得你是在帮行业说话了。”

假唱背后市场如何?高票价,少新作,版权规范不足

虽然垫音属于正常操作,但是“五月天假唱”引发如此程度的关注,其原因仍然值得玩味。在三石一声看来,此次事件相当于一次对“极端”粉丝行为的集体反攻,“五月天有一小部分粉丝容不得你提一点善意的建议”,由于部分舆论早就心生不满,才会一次性爆发出来并嫁接到了艺人身上。

李星宇则认为,这次事件与五月天的大牌效应有关,再加上“最近演唱会又多,很多观众又买不到票”,这才激起了民愤。据公开消息,截至12月3日,五月天2023年已举办了59场演唱会,内地的巡回演唱会也十分密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今国内的演出市场处于怎样的状态?它是健康且良性的吗?

谈到今年的爆发式演出市场,三石一声的态度比较乐观:“大家憋了三年了,很有热情去到现场。”他观察到,今年的演出现场社交属性变得比以往更强,许多人会提前组群去看演唱会,“你我喜欢同样的歌手,就留下联系方式做朋友。”另一方面,今年人们对音乐综艺的讨论变少了,以往周末看节目的时间现在都用来外出了,节目中就没有受关注的作品出现,这也导致许多人前往的是已经成名的头部艺人演唱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假唱风波牵扯出的另一个问题是演唱会的高票价。观察社交媒体上的发言不难发现,许多网友的不满在于“花了钱却被诈骗”。三石一声指出,今年的国内演唱会普遍存在不合理的涨价现象,在中国内地和中国港台地区、日韩、欧美举办同一场演唱会,中国内地的票价一定是最高的。“今年最贵的应该是陈奕迅和张学友,最高价2580元,但是陈奕迅在澳门的演唱会票价最高只有1700澳门币(折合人民币1500元左右),并且比在内地看得更清楚。”他还提到,今年李宗盛在北京和上海的演唱会票价也高达2500元,他在日本的演唱会折合人民币只要1000多元,这已经是同等场地级别的日本歌手不会开出的高价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为补前几年的亏空。疫情三年,演出主办方和经纪公司没有演出却仍要照常运转,导致今年各个环节都在层层加价,“舞台搭建、舞台灯光这些技术部门也会涨价,最终就由观众买单了。”

陈奕迅2023年澳门演唱会海报

当观众集体涌去头部艺人的演唱会,还有多少空间留给独立音乐人呢?三石一声认为这是一个话语权流变的问题,以前的主流媒体更多鄙视先锋型如周杰伦这样的歌手,认为周杰伦比张学友或邓丽君差得远,但当前者的受众成长起来并拥有了话语权,媒体报道也就变多了。“市场还是很大的,非头部也有流量,媒体讨论度不高,但年轻的小朋友很喜欢,也会花钱去看演出,艺人也能把钱赚明白。”

相对而言,李星宇的看法更为悲观,他在采访中指出,“演出看起来很多,但整个市场一直在走低,能赚钱就那么几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创作者处于一个不被鼓励的环境中,艺人都在演唱老歌,没有新鲜内容输送。首先,由于音乐产业体量太小,国家不会花力气扶持;其次,国内音乐行业的知识产权也不到位,“在版权规范比较强的国家,制作的幕后人员也是有版税分成的,但国内基本上是歌手和唱片公司拿钱,幕后人员的报酬很低,即使歌曲在后期火了,我们也不会分到版税。”

李星宇还提到,这一点也难以怪到音乐平台头上。网易云音乐几年前还能够扶持出好的音乐人,这两年“突然就消停了”,QQ音乐也越来越难推出新作品,无论推多少资源都无人问津。背后的原因在于,听众发现新歌的入口不再是平台,而是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听众看到不错的内容才会转战音乐平台。结果就是,许多公司会花费十几万元创作针对抖音受众的歌曲,以此赚钱;还有一些人选择转行搞教学,成为音乐知识科普博主,寻求网红变现的途径。

我们耳畔的音乐正在和这个世界一起发生巨大的改变。无论是假唱乱象与超高票价,还是新作乏力和网红经济,音乐既是深嵌于社会之中的一块小小拼图,同时也成为了反映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