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中年父母的“摇号人生”:买房、买车、给孩子报兴趣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年父母的“摇号人生”:买房、买车、给孩子报兴趣班

那些被父母牵着手在一个兴趣班和另一个兴趣班之间奔波的日子,最终会落满尘埃,成为童年往事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pexels-Juan Pablo Serrano Arenas

文|显微故事 Aaron

编辑|卓然

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家长来说,人生几乎被“摇号”二字捆绑得结结实实。

买房摇号、买车摇号,生了孩子上学摇号,如今,就连读兴趣班也得摇号。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欣怡有一个七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她的业余时间不是陪孩子上兴趣班,就是摇号等待上兴趣班。“我们在儿童中心上课,费用很便宜,比外面机构便宜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吧,所以人特别多,只能摇号。”除了北上广,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公立培训机构的兴趣班也是一位难求。

在小红书里,有关少年宫摇号的笔也记比比皆是,在诸多笔记中,甚至有人贴出摇号的“保姆级”攻略、有人汇报录取“战绩”、也有人发牢骚,“少年宫摇号,从来没中过!”

本期,显微故事采访了几位6~11岁孩子的家长,了解了她们对于“摇号”上兴趣班的看法:

她们之中,有人是少年宫的“拥趸”,觉得少年宫的兴趣班比其它机构更“靠谱儿”;

有人觉得少年宫是个“托儿所”,可以帮忙照看孩子;

还有人觉得少年宫是个“老年大学”一样的存在,不会考虑把孩子送进去;

也有人根本不知道少年宫还有兴趣班,每年花“巨款”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最后却“半途而废”……

以下是关于她们的真实故事:

欣怡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有一份国企的稳定工作。她所在的单位是二级公司,业务量不多,工作压力相对来说也没那么大。

对她来说,最大的压力是对儿子小宝的教育。

和很多家长一样,从小宝上幼儿园开始,欣怡就开始给他报各种兴趣班。至于上课地点,她选择的是位于平安里西大街的中国儿童中心。

作为一个公立性质的培训机构,报名则需要通过摇号。为了能摇上号,欣怡几乎放弃了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只要能摇到,上啥兴趣班都无所谓。

图 | 儿童中心里的活动海报

即便如此,“中签”也不是那么容易。“篮球和美术我摇了三个学期都没中,寒假和下学期继续。”欣怡笑着说。

“虽然需要摇号,但是价格非常便宜,声乐课一节才三四十块钱。在这儿上课也不用担心被坑,外面的培训机构跑路的太多了。”

和欣怡一样,丽华对公立培训机构的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官办机构比外面质量好,能进北京市少年宫的老师,起码他们有编制,人员流动性不那么强”。

在没搬家之前,丽华家就住在北京市少年宫附近。近水楼台,大女儿8岁的时候,她给孩子报了少年宫的兴趣班。

“少年宫的课是很抢手的,网上报名,真的是秒光。”丽华回忆,2020年时,学校没开课,孩子就在少年宫学画画,一节课才二十几块钱。

图 | 北京市少年宫外景

如果不是因为搬家,丽华可能还会继续让孩子在少年宫学下去,但是搬家之后距离远了,她只好在家附近找了培训机构。

“外面机构的老师很一般。我在桔子树给孩子报了舞蹈课和钢琴课,但是老师的水平不敢恭违,压腰都做不好。因为发现一些问题,我要求退费,他们不肯,后来闹得很不愉快。”

有过不愉快体验的丽华,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变得格外谨慎。女儿现在的长笛老师,也是她多方打听之后觉得不错才让孩子跟着学的。

一直住在西城的欣怡倒是没有搬家带来的麻烦,但“摇号”这样的重复动作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

“慢慢摇呗,摇的上就学,摇不上就不学。”欣怡说。

图 | 小红书上杭州少年宫摇号攻略笔记

在北上广深各大一线城市,少年宫的名额都需要通过摇号。例如杭州,前几年受防疫影响,更是一号难求。1对1的单体课程中,钢琴摇号比例曾达到281:1,难度不亚于高考。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孩子教育是天大的事,“鸡娃”几乎是每一个家庭的主要任务。

与丽华肯定少年宫的师资不同,丽华的好友Flora与她的看法截然相反。

在Flora看来,少年宫的课程都是入门级,并不适合孩子的长远发展。所以,从幼儿园起,她就花高价在私立培训机构给孩子报了舞蹈班和钢琴班。

“我闺女没上过少年宫,我也没摇过号,我们都是在外面的培训班上课,学费肯定比少年宫贵。

像少年宫或者儿童中心,这种普惠类的机构确实便宜,但僧多粥少抢不到,抢到了也学不到啥东西,只能是入门。

入门之后想往深了走,还是得掏钱,老师越好价越高,指望大班上课根本不可能有提升。”

Flora的女儿右右今年11岁,上小学五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舞蹈,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对孩子的投资上,Flora从不手软,除了上专业的兴趣班,请资质好的老师,她还自费带孩子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女儿也很争气,给她捧回不少奖杯和奖状。

和Flora一样在孩子身上不惜重金投入的还有卢苏。卢苏的儿子悦悦与Flora的女儿右右同岁,也在上五年级。

从悦悦上幼儿园中班开始,卢苏就开始给他报班,乐高、篮球、跆拳道、书法,都是她帮儿子选择的。

“孩子小没啥想法,一般家长肯定是广撒网,然后找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重点培养。但是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兴趣班会越来越少,因为学科类的比重高了。”

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卢苏收入一般,但在孩子的教育花费上,比其他家长只多不少。仅兴趣班一项,她每年扔到培训机构的钱就有五万以上。

“在孩子培养上,我从来不会吝啬时间和金钱。周围的家长都给孩子报班,‘卷’是肯定的,但就算别人不报,我也会报。”卢苏说。

有数据显示,如今在国内家庭财政总支出中,教育花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7年,全国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值为8143元(《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仅仅两年之后,均值就已突破万元,子女教育消费集中在12000~36000元之间(《2019年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

这其中,很多钱都花在了兴趣班上。

图 |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对于摇号上少年宫这样的事,卢苏表示并不知情,“即使知道,如果离家远,我也不会考虑。”

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悦悦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爱好。学了六年跆拳道因为太苦放弃了,好不容易对篮球有些兴趣,又因为课业加重也丢下了。

不过,卢苏并不为自己的付出后悔。

“在孩子的少儿阶段,家长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其实是一种主动意识的培养,就算将来不往这方面发展,也可以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对他未来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卢苏解释道。

因为课业负担加重放弃兴趣班的,还有夏天的女儿梦梦。

11岁的梦梦今年六年级,明年秋天就要升初中了。怕孩子周末上太多班精力不够,夏天停掉了一些兴趣班,只保留了梦梦自己喜欢的乒乓球和钢琴。

女儿小的时候,夏天也曾把她送去少年宫学习,“公立机构便宜又好,一学期才一千多块钱,如果摇号能摇上,对家长当然会很友好。”

梦梦在少年宫学的是美术,老师不错,她自己也喜欢。

“以前那个老师,孩子超级喜欢的,可惜后来不开班了。我也找过外面的培训机构都挺贵的,就没再上了。另外,孩子上高年级了,我也不想让她负担太重。”

对于少年宫的功能属性,夏天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她看来,少年宫就像一个早教班,孩子送过去有人看着,家长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可以放松一下。与此同时,“还能为孩子打开一扇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为一个倾向于让孩子自然生长的家长,夏天觉得,孩子生来是有自己的光芒的,“她要有那个天赋,就算不上任何培训班,也一定会闪光的。”

同样对少年宫的兴趣班持有不同见解的还有广州的方女士。

方女士是一位六岁女孩儿的妈妈。在她的印象里,少年宫就和老年大学差不多:

“给予孩子或者老人一个培养兴趣爱好的地方,都要在网上或者手机APP抢课才能上,但是上课质量一般。”

图 | 摇不上号的信息截图

80后的方女士小时候也上过少年宫的课,但是体验感并不好。在她的记忆里,她去的那家少年宫过于注重应该教育,老师上课也不太走心。

“既然是兴趣班,老师的态度应该好一点,要调动孩子的兴趣,有些奥数班就是纯应试的。当然,这是以前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不知道,这么多年也许有些变化了。”

或许是因为童年的影响过于深刻,当女儿到了上兴趣班的年龄,方女士并没有把孩子送去少年宫,而是在其它机构报了班,她希望女儿能够高质量地培养某些兴趣。

不过,孩子自己的感受,方女士也很看重,“如果孩子去试课,有很喜欢的老师或朋友在那边,我也会放弃自己的坚持,考虑让她在少年宫上课。”

虽然对在哪儿上兴趣班家长们的主张不尽相同,但在被问及上兴趣班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往这方面发展,还是单纯地培养兴趣爱好时,大家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

培养兴趣。

不厌其烦坚持“摇号”的欣怡对孩子的期望并没有那么高,“就是有个兴趣爱好,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

图 | 儿童中心内部环境

“当初报名的心态就是拓展视野,打发时间。花钱的目的是占据孩子时间,不是让她学出点啥,我是这种心态。”丽华说。

就连在孩子身上投入“巨资”,并且女儿已经小有所成的Flora,也相当干脆地讲:“只想为孩子培养个兴趣。”

而方女士之所以让女儿学钢琴,是因为女儿自己喜欢,她希望孩子能从小打好基础,以后有一个舒缓情绪的出口。

“要是她真有这方面的天赋,想以此为专业,往这方面发展,我也会支持。”方女士道。

在上兴趣班这件事上,所有受访家长似乎都表现得比较开明。但是,哪个父母会不希望孩子有所成呢?

夏天坦言:“我偶尔也会纠结,看到别人的孩子拿到了赛事奖牌或者证书什么的,想着是不是大人太懒了,应该逼自己跟孩子再努力一把。

但是从内心来讲,我更希望艺术和感染力能够融入到女儿的生活当中,成为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东西。”

在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上,夏天比较推崇西式教育。

她说:“你看在西方国家,即使是最普通的清洁工人,他对艺术也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当然,花了时间和精力,谁不希望可以看到一个结果呢?

不过,在孩子没有在这方面表现得很踊跃之前,我也不想过分消耗了那份热量。没有成为艺术家就罢了,变成连艺术都不愿意感受的话,更可怜。我不想拔苗助长。”

原本就没指望儿子成名成家的卢苏,对于悦悦上兴趣班半途而废这事并不在意。

其实,不只是悦悦,卢苏周围很多孩子都是这样,这个学几年,那个学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增加,很多兴趣都搁置了。

“找不到兴趣,就只能转战学科了,现在我们又报了数学和英语的学科辅导。”卢苏说,“看来,兴趣的尽头还是学科。”

而这,似乎也是所有孩子的常态。

兴趣班只是他们小小人生的开场。之后,他们会沿着既定的轨迹小升初,初升高,直到考进大学。

年纪越大,兴趣越少。钢琴的柔美和小提琴的悠扬,终将会被书山题海取代。

那些被父母牵着手在一个兴趣班和另一个兴趣班之间奔波的日子,最终会落满尘埃,成为童年往事的一部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年父母的“摇号人生”:买房、买车、给孩子报兴趣班

那些被父母牵着手在一个兴趣班和另一个兴趣班之间奔波的日子,最终会落满尘埃,成为童年往事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pexels-Juan Pablo Serrano Arenas

文|显微故事 Aaron

编辑|卓然

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家长来说,人生几乎被“摇号”二字捆绑得结结实实。

买房摇号、买车摇号,生了孩子上学摇号,如今,就连读兴趣班也得摇号。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欣怡有一个七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她的业余时间不是陪孩子上兴趣班,就是摇号等待上兴趣班。“我们在儿童中心上课,费用很便宜,比外面机构便宜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吧,所以人特别多,只能摇号。”除了北上广,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公立培训机构的兴趣班也是一位难求。

在小红书里,有关少年宫摇号的笔也记比比皆是,在诸多笔记中,甚至有人贴出摇号的“保姆级”攻略、有人汇报录取“战绩”、也有人发牢骚,“少年宫摇号,从来没中过!”

本期,显微故事采访了几位6~11岁孩子的家长,了解了她们对于“摇号”上兴趣班的看法:

她们之中,有人是少年宫的“拥趸”,觉得少年宫的兴趣班比其它机构更“靠谱儿”;

有人觉得少年宫是个“托儿所”,可以帮忙照看孩子;

还有人觉得少年宫是个“老年大学”一样的存在,不会考虑把孩子送进去;

也有人根本不知道少年宫还有兴趣班,每年花“巨款”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最后却“半途而废”……

以下是关于她们的真实故事:

欣怡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有一份国企的稳定工作。她所在的单位是二级公司,业务量不多,工作压力相对来说也没那么大。

对她来说,最大的压力是对儿子小宝的教育。

和很多家长一样,从小宝上幼儿园开始,欣怡就开始给他报各种兴趣班。至于上课地点,她选择的是位于平安里西大街的中国儿童中心。

作为一个公立性质的培训机构,报名则需要通过摇号。为了能摇上号,欣怡几乎放弃了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只要能摇到,上啥兴趣班都无所谓。

图 | 儿童中心里的活动海报

即便如此,“中签”也不是那么容易。“篮球和美术我摇了三个学期都没中,寒假和下学期继续。”欣怡笑着说。

“虽然需要摇号,但是价格非常便宜,声乐课一节才三四十块钱。在这儿上课也不用担心被坑,外面的培训机构跑路的太多了。”

和欣怡一样,丽华对公立培训机构的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官办机构比外面质量好,能进北京市少年宫的老师,起码他们有编制,人员流动性不那么强”。

在没搬家之前,丽华家就住在北京市少年宫附近。近水楼台,大女儿8岁的时候,她给孩子报了少年宫的兴趣班。

“少年宫的课是很抢手的,网上报名,真的是秒光。”丽华回忆,2020年时,学校没开课,孩子就在少年宫学画画,一节课才二十几块钱。

图 | 北京市少年宫外景

如果不是因为搬家,丽华可能还会继续让孩子在少年宫学下去,但是搬家之后距离远了,她只好在家附近找了培训机构。

“外面机构的老师很一般。我在桔子树给孩子报了舞蹈课和钢琴课,但是老师的水平不敢恭违,压腰都做不好。因为发现一些问题,我要求退费,他们不肯,后来闹得很不愉快。”

有过不愉快体验的丽华,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变得格外谨慎。女儿现在的长笛老师,也是她多方打听之后觉得不错才让孩子跟着学的。

一直住在西城的欣怡倒是没有搬家带来的麻烦,但“摇号”这样的重复动作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

“慢慢摇呗,摇的上就学,摇不上就不学。”欣怡说。

图 | 小红书上杭州少年宫摇号攻略笔记

在北上广深各大一线城市,少年宫的名额都需要通过摇号。例如杭州,前几年受防疫影响,更是一号难求。1对1的单体课程中,钢琴摇号比例曾达到281:1,难度不亚于高考。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孩子教育是天大的事,“鸡娃”几乎是每一个家庭的主要任务。

与丽华肯定少年宫的师资不同,丽华的好友Flora与她的看法截然相反。

在Flora看来,少年宫的课程都是入门级,并不适合孩子的长远发展。所以,从幼儿园起,她就花高价在私立培训机构给孩子报了舞蹈班和钢琴班。

“我闺女没上过少年宫,我也没摇过号,我们都是在外面的培训班上课,学费肯定比少年宫贵。

像少年宫或者儿童中心,这种普惠类的机构确实便宜,但僧多粥少抢不到,抢到了也学不到啥东西,只能是入门。

入门之后想往深了走,还是得掏钱,老师越好价越高,指望大班上课根本不可能有提升。”

Flora的女儿右右今年11岁,上小学五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舞蹈,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对孩子的投资上,Flora从不手软,除了上专业的兴趣班,请资质好的老师,她还自费带孩子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女儿也很争气,给她捧回不少奖杯和奖状。

和Flora一样在孩子身上不惜重金投入的还有卢苏。卢苏的儿子悦悦与Flora的女儿右右同岁,也在上五年级。

从悦悦上幼儿园中班开始,卢苏就开始给他报班,乐高、篮球、跆拳道、书法,都是她帮儿子选择的。

“孩子小没啥想法,一般家长肯定是广撒网,然后找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重点培养。但是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兴趣班会越来越少,因为学科类的比重高了。”

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卢苏收入一般,但在孩子的教育花费上,比其他家长只多不少。仅兴趣班一项,她每年扔到培训机构的钱就有五万以上。

“在孩子培养上,我从来不会吝啬时间和金钱。周围的家长都给孩子报班,‘卷’是肯定的,但就算别人不报,我也会报。”卢苏说。

有数据显示,如今在国内家庭财政总支出中,教育花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7年,全国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值为8143元(《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仅仅两年之后,均值就已突破万元,子女教育消费集中在12000~36000元之间(《2019年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

这其中,很多钱都花在了兴趣班上。

图 |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对于摇号上少年宫这样的事,卢苏表示并不知情,“即使知道,如果离家远,我也不会考虑。”

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悦悦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爱好。学了六年跆拳道因为太苦放弃了,好不容易对篮球有些兴趣,又因为课业加重也丢下了。

不过,卢苏并不为自己的付出后悔。

“在孩子的少儿阶段,家长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其实是一种主动意识的培养,就算将来不往这方面发展,也可以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对他未来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卢苏解释道。

因为课业负担加重放弃兴趣班的,还有夏天的女儿梦梦。

11岁的梦梦今年六年级,明年秋天就要升初中了。怕孩子周末上太多班精力不够,夏天停掉了一些兴趣班,只保留了梦梦自己喜欢的乒乓球和钢琴。

女儿小的时候,夏天也曾把她送去少年宫学习,“公立机构便宜又好,一学期才一千多块钱,如果摇号能摇上,对家长当然会很友好。”

梦梦在少年宫学的是美术,老师不错,她自己也喜欢。

“以前那个老师,孩子超级喜欢的,可惜后来不开班了。我也找过外面的培训机构都挺贵的,就没再上了。另外,孩子上高年级了,我也不想让她负担太重。”

对于少年宫的功能属性,夏天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她看来,少年宫就像一个早教班,孩子送过去有人看着,家长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可以放松一下。与此同时,“还能为孩子打开一扇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为一个倾向于让孩子自然生长的家长,夏天觉得,孩子生来是有自己的光芒的,“她要有那个天赋,就算不上任何培训班,也一定会闪光的。”

同样对少年宫的兴趣班持有不同见解的还有广州的方女士。

方女士是一位六岁女孩儿的妈妈。在她的印象里,少年宫就和老年大学差不多:

“给予孩子或者老人一个培养兴趣爱好的地方,都要在网上或者手机APP抢课才能上,但是上课质量一般。”

图 | 摇不上号的信息截图

80后的方女士小时候也上过少年宫的课,但是体验感并不好。在她的记忆里,她去的那家少年宫过于注重应该教育,老师上课也不太走心。

“既然是兴趣班,老师的态度应该好一点,要调动孩子的兴趣,有些奥数班就是纯应试的。当然,这是以前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不知道,这么多年也许有些变化了。”

或许是因为童年的影响过于深刻,当女儿到了上兴趣班的年龄,方女士并没有把孩子送去少年宫,而是在其它机构报了班,她希望女儿能够高质量地培养某些兴趣。

不过,孩子自己的感受,方女士也很看重,“如果孩子去试课,有很喜欢的老师或朋友在那边,我也会放弃自己的坚持,考虑让她在少年宫上课。”

虽然对在哪儿上兴趣班家长们的主张不尽相同,但在被问及上兴趣班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往这方面发展,还是单纯地培养兴趣爱好时,大家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

培养兴趣。

不厌其烦坚持“摇号”的欣怡对孩子的期望并没有那么高,“就是有个兴趣爱好,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

图 | 儿童中心内部环境

“当初报名的心态就是拓展视野,打发时间。花钱的目的是占据孩子时间,不是让她学出点啥,我是这种心态。”丽华说。

就连在孩子身上投入“巨资”,并且女儿已经小有所成的Flora,也相当干脆地讲:“只想为孩子培养个兴趣。”

而方女士之所以让女儿学钢琴,是因为女儿自己喜欢,她希望孩子能从小打好基础,以后有一个舒缓情绪的出口。

“要是她真有这方面的天赋,想以此为专业,往这方面发展,我也会支持。”方女士道。

在上兴趣班这件事上,所有受访家长似乎都表现得比较开明。但是,哪个父母会不希望孩子有所成呢?

夏天坦言:“我偶尔也会纠结,看到别人的孩子拿到了赛事奖牌或者证书什么的,想着是不是大人太懒了,应该逼自己跟孩子再努力一把。

但是从内心来讲,我更希望艺术和感染力能够融入到女儿的生活当中,成为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东西。”

在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上,夏天比较推崇西式教育。

她说:“你看在西方国家,即使是最普通的清洁工人,他对艺术也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当然,花了时间和精力,谁不希望可以看到一个结果呢?

不过,在孩子没有在这方面表现得很踊跃之前,我也不想过分消耗了那份热量。没有成为艺术家就罢了,变成连艺术都不愿意感受的话,更可怜。我不想拔苗助长。”

原本就没指望儿子成名成家的卢苏,对于悦悦上兴趣班半途而废这事并不在意。

其实,不只是悦悦,卢苏周围很多孩子都是这样,这个学几年,那个学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增加,很多兴趣都搁置了。

“找不到兴趣,就只能转战学科了,现在我们又报了数学和英语的学科辅导。”卢苏说,“看来,兴趣的尽头还是学科。”

而这,似乎也是所有孩子的常态。

兴趣班只是他们小小人生的开场。之后,他们会沿着既定的轨迹小升初,初升高,直到考进大学。

年纪越大,兴趣越少。钢琴的柔美和小提琴的悠扬,终将会被书山题海取代。

那些被父母牵着手在一个兴趣班和另一个兴趣班之间奔波的日子,最终会落满尘埃,成为童年往事的一部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