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期主持人 | 尹清露
不知从何时开始,“TA的精神状态很美”成为了对创作者的至高赞扬,“美”并非俗常意义上的美丽,而是戏谑地指向它的反面,也就是不那么主流,有点癫狂甚至不正常,由此让精神紧绷的观众感到放松,比如跟着刘畊宏跳舞但是频频偷懒的闫妮,或是面对一切纷纷扰扰都面不改色的水豚卡皮巴拉。我最近在读罗伯特·瓦尔泽的小说《雅各布·冯·贡腾》,也经常被主角混不吝的态度逗笑,的确也有读者评价认为,瓦尔泽是反卷、反内耗的先驱,他在一百年前就提出过“要保持渺小,不要进步”。
我注意到,和这个词相伴相生的是另一个概念,也就是被《咬文嚼字》编辑部收录进2023十大流行语的其中之一:“质疑xx,理解xx,成为xx”。虽然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它的广泛流传始于对电视剧《爱情公寓》中的林宛瑜的重新评价:宛瑜拒绝男友求婚、追求职业梦想的选择本来是不可理喻的,却在观众意识到爱情并非人生必需品之后变得可以理解了。
《咬文嚼字》认为这反映了“心智成长、成熟的必经阶段”,但我觉得这与社会氛围的改变关系更大——比如,或许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逼仄到难以谈一段健康的恋爱了?另一个经常被“质疑、理解、成为”的例子是章鱼哥,我们都以为自己是快乐的海绵宝宝,结果却长成了精疲力尽、面容憔悴的章鱼哥。这也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格式塔转换,当视角变换,当我们发现世界并非芭比的游乐园,而更像是充满怪物的克苏鲁宇宙,那么在心理上认同的角色也会发生改变。
产生上述想法的契机,是我近期观看的一部日本短动画《Chiikawa》,每集由一些莫名其妙的冷笑话剧情组成。重点是其中的三只角色:小猫和小仓鼠的角色比较正常,还有一只犹如外星人的疯兔子,它总是意味不明地怪叫,情绪却格外稳定,还能出奇制胜地搞定所有麻烦。虽然三小只的人气都很高,兔子却拥有一批十分狂热的粉丝,许多网友在短短几集内完成了“质疑理解成为”的过程,甚至称其为自己的心灵支柱,或者认为这兔子带有某种“神性”。一只不正经的兔子竟然变成精神支柱,这一点也挺值得玩味。
“质疑理解成为”的背后是压抑与道德伤害
徐鲁青:我觉得“精神状态很美”和“质疑、理解、成为”有一些微妙的差别,前者是看到别人做成了想做但一直不敢做的事,从中能获得一些些治愈感。原来发疯摆烂也能活得好好的,那我稍微疯一疯天也不会塌吧。人们喜欢看闫妮、卡皮巴拉和水豚,可能正是他们身上流露出就算这样也没关系的治愈感。“质疑、理解、成为”倒是更有拒绝过后的妥协意味,以前会觉得没什么是个人力量不能战胜、不能决定的,批评也比维系与修补更诱人,但后来发现每个人都有复杂的处境,换到自己身上也很难掀桌子走人。从“质疑”到“理解”我觉得不一定是负面,但最终要不要主动“成为”则有更多选择空间。
当然,两种状态读来都能深深感受到人的压抑、无奈。人在屋檐下,要么低头,要么发疯。但很多时候想发疯却不敢实践,想走出轨道寻找旷野,却发现脚底下是高空钢丝绳,不存在什么旷野可以出走。前段时间读到一篇报道《焦虑抑郁致贫的年轻人》,明明是社会压力导致抑郁、焦虑、双相等心理疾病泛滥,但这些病又会进一步吸走患者的活力,使他们无法达成内卷社会所要求的基本功能,就这么进入恶性循环,有时候觉得大多数人是发不起疯的。
尹清露:说到“人生是旷野”,经常看到有人举着《Chiikawa》的玩偶在飞机上或者美丽自然风光中拍照,并配文这句话,还会出现其他变体如“妈妈,人生是狂野/旷课/旷工”,表现着虚拟人物轻轻松松就可以拥有、而我们没能拥有的生活。
林子人:老实说,清露最开始提出要聊这个的时候,我的脑袋一片空白,无法形成任何观点,因为这两个说法似乎可以应用于各种语境,于是我们很难总结它们的含义。从清露举的例子来看,无论是“TA的精神状态很美”还是“质疑XX,理解XX,成为XX”,这两个说法都在一种原本被贬抑的状态中发现并颂扬其正面价值,是不是都有一种以退为进的意味?如果一定要从中总结什么时代情绪,那可能是我们越来越不相信努力就能改变点什么,既然如此,何必在意?那还不如“打不过就加入”,用“情绪稳定”来保全自己。
上周聊天室我们聊了港剧《新闻女王》,我看到萝贝贝也发了一篇批评《新闻女王》的文章,指出该剧以女性搞事业和行业剧的外壳包裹其社达慕强宫斗剧的内核。评论区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有人说,作者一看就是没上过班的人,这部剧拍出来的就是很多大公司的现状,这是正常现象,普通人在职场上混要有这点自知之明。这类观点不正是“质疑,理解,成为”?或许连“质疑”这个初始步骤都略过了,直接“理解,成为”了。不过最刺痛我的是这一条评论:“我觉得不一定把新闻行业当成正面价值行业比较好理解?就是唯利是图啊。”我知道新闻行业因为种种原因在失去往日的光环和专业度,又想到一位经常阅读我们频道文章的年轻朋友有一次跟我开玩笑说,“大家都在金钱面前低头,你们还算保留一些良知吧”,这种“表扬”依然让我五味杂陈。
前段时间读《脏活》,作者讲述的是美国社会中那些被认为是有损道德但社会必须的隐形劳动,比如狱警、无人机战士和屠宰场工人。书中讨论的一个概念我印象深刻:道德伤害。书中援引了精神病学家乔纳森·谢伊在《越南的阿克琉斯》一书中提出的观点,退伍军人遭受道德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指挥官背叛了“什么是正确”的信念,从而引发士兵的“愤怒”(mênis)。这个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因社会背叛而产生的、损害人的尊严的愤怒”——这就是《伊利亚特》中,指挥官阿伽门农打破了阿克琉斯的道德秩序后,阿克琉斯的感受。读完这本书,道德伤害的概念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种伤害的破坏性在于,它会让人产生一种深刻的背叛感,剥夺你对人性的希望。而当这种愤怒也消散了,可能就要进入“理解,成为”的状态了吧。
尹清露:《脏活》里的狱警真是“质疑理解成为”最为辛酸的例子啊。书中提到,在一个缺乏培训、薪水、人员配备和康复计划的体制下,即使是体面的看守也会做坏事,“你必须变得残忍,就像我一样。”更让人悲伤的是,即使努力成为体制的一份子,它也不一定承认这种努力,干脏活的人仍然是不受欢迎、被边缘化的。
无法改变这样面目的世界,只好“打不过就加入”
董子琪:跟“质疑、理解、成为”相似的还有“打不过就加入”。这套心路历程让我想到了最近在读的孔庆东的北大讲稿《再造天堂》。孔庆东说他反对应试、反对学分绩,因为这样的制度事实上是在培养学生揣摩出题人的意思,塑造向权威看齐的思维。从某个角度来讲,参与过应试的人,尤其是一般意义上的好学生,都会经历质疑出题人、理解出题人再到成为出题人的过程吧。这样的机智转变能力令人赞叹,可这中间丧失的是原有的个性、趣味和思路。这令我想到村上春树对日本教育制度的批评,经过了一番努力学习之后,孩子们终于成为了被引向目的地的“羊型人”以及为了某个目标效命的“狗型人”。
但据我观察,很多人是用自嘲、自贬的口吻使用这套话语的,很少人是饱含自豪地这么承认的吧?更不是《咬文嚼字》概括的“心智成熟的必经阶段”,难道通过这个必经阶段的人们前往的都是同一个目标?这是不是太宿命论了?是不是应当反问为什么他们会不得不如此呢?是只有一种出题考察的方式?还是形势比人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呢?
想起了《狂人日记》,狂人估计也是经历了质疑吃人—理解吃人—成为吃人者的过程。小说开头就说,他的狂是过去的事,现在已经医好了,目前去某地候补(当差)了。在《孤独者》中,魏连殳也说,“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躬行先前所憎恶的一切”就是心智成熟吗?那么按这个说法,狂人和魏连殳都变得比过去更加成熟了。
潘文捷:子琪说到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确实是这样。“心智成长、成熟的必经阶段”,可能说的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视角增加,对世界的理解更复杂这件事。不一定是说人们真的心甘情愿“成为”那样,最起码能够理解一些事物存在的原因,或者在需要“成为”那样时进行一番角色扮演。之前特别反感别人说“中国人的酒席文化博大精深”之类的屁话,有啥博大精深的,不就是支配与服从的游戏吗,不参加不就行了。但是说真的,我们又有多少人有特权完全不参加这种没劲的游戏?如果身处在那个环境中,究竟该如何解答、如何应对?难道真的能够掀桌或者离席吗?前几天刷到一位礼仪大师讲酒桌文化,原来吃饭的时候,从拿碗、吃饭到招呼、应对,简直全部都是知识点,真的是“从前的我不屑一顾,现在的我逐字学习”。
其实“质疑”偏向解构和祛魅,但大多数人还是需要迷恋一些事物才能生存下去,坚信有一些把手才能摸着往前走,所以才有“成为”。很多人批评知识分子一天到晚批评这个批判那个,能不能提出一些解决方法?能不能建构一些东西?在没有办法提出解决办法,或者去实现那个解决办法的时候,人们还是喜欢那个有问题的但是能够给你一些坚定答复的事物。如果这个世界不是吃人就是被吃的话,狂人不去努力变成吃人者还能怎么办呢?他有办法改变这样面目的世界吗?
尹清露:祛魅与赋魅这一点有意思。前几天和学者倪湛舸做有关《饥饿游戏》的采访,她的观点是,饥饿游戏这一残忍的、充满极权与新自由主义剥削的规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宗教性质的魔魅(enchantment),而都城的统治者试图以此来统治其他地区的穷人(有点像文捷说的,“酒桌文化”试图让其他人也相信这种文化的正当性,而忽略其暴力性)。而詹妮弗·劳伦斯饰演的女主角凯特妮丝勇敢地予以反抗,最终导向了革命,这是一个祛魅的过程(disenchantment)。然而倪老师还提到,凯特妮丝在祛魅的同时也在赋魅,也在相信另一些东西,比如相信音乐并唱起山歌民谣,比如相信自己是勇敢的“嘲笑鸟”。
而我在想,《饥饿游戏》中的反抗尚且有一个完整的“质疑”过程,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反抗都城的革命者最终也变成了暴政,也就是再次“理解、成为”了。祛魅与赋魅的过程犹如停不下来的循环,“你总得相信些什么”,但是谁又能保证你相信的东西真的能让世界焕然一新,而不是被回收到这个腐朽的系统中呢?所以把质疑省去,直接承认自己的犬儒反而更轻松吧,实在忍受不了的话就偶尔发一下“精神状态很美”的疯,再回到窒息的系统中去,这么一想就全都连起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