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华谊兄弟王中磊:三十而立,做行业革新的先行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谊兄弟王中磊:三十而立,做行业革新的先行者

三十而立,新心向阳。

文|娱乐资本论

刊前语

娱乐资本论自2014年创立至今,即将走过十年。十年间,我们曾陪伴文娱行业一路高歌,共享繁盛;也曾身处疫情寒冬,依然咬定青山,砥砺前行。2023年,文娱行业全面复苏,娱乐资本论也在年初加入上海报业集团界面财联社新媒体矩阵,迎来全新征程。十年既是淬炼,又是新生,我们特推出此本【拾光·新生】——娱乐资本论十周年特刊,邀请业内大咖与我们共同讲述文娱行业的拾光沉浮与未来新生。

作者|尖椒

2023年,电影行业加速复苏,分众化趋势、短视频冲击、工业化进步成为电影行业关注的主题。2023年,也是华谊选择“断臂”的一年。未来两年内,华谊将更加聚焦于影视主业,让企业走回运营正轨,保证内容和收益的稳定性。

在观众代际变化、媒介形态变革的当下,华谊仍然保持着不竭的创作生命力,以对现实题材的持续关注和原创IP持久的生命力继续为市场输送好内容。

让经典IP历久弥新的同时,“年轻化”成为此次对话中王中磊经常提到的关键词,华谊不仅要拥抱年轻的受众,与田羽生导演合作全新的“分手”系列,也想要吸纳年轻的创作者,与手上有优质剧本的新导演达成合作,扶持电影行业的新生力量。

作为电影行业三十年起伏的亲历者,华谊一直走在行业变革的最前端。王中磊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水位已达预期,而未来十年,中国电影的目标仍然是构建完善的产业链,让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积蓄力量、排除障碍,华谊迎接新生

2024年,是华谊的而立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到来之前,王中磊重新思考华谊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聚焦影视主业、让企业回归运营正轨作为主要目标。作为亲历影视行业多次起伏与变革的先行者,华谊如今面临的问题与抉择,也成为当下电影行业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

娱乐资本论:您怎么概括华谊兄弟的2023年? 王中磊:对我来说,华谊的2023年主要还是围绕两件事。第一个是创作,市场在经历了过去三年后已经开始恢复,我们在影视内容端方面还是下了很大精力。第二个是解决华谊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行业都会面临的,只是华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我们最早上市,经历了20年左右的市场化、产业化,感受过这个行业的红利期,也起到过抬头兵的作用。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做完了欧美电影产业100年的事,有很多优秀的东西留下来,也积淀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还是要让企业走回运营的正轨,在符合企业未来规划的同时,去除原来做的很多非影视行业的一些投资。直接点来说,可能要做一些“断臂”的事情,缩减一定的市场规模,保证正常的运营流动性、内容稳定性和收益稳定性。

目前的问题有主动和被动两个原因。从2018年开始,行业经历了比较大的政策调整,包括后来又有疫情影响。到了2023年,我们需要去适应新的变化。其次是国际金融形式、资本形式的改变,这些都是被动原因,但都要接受。主动的部分,回顾这几年企业的战略和决策,有一些问题考虑得不够成熟。基于这些情况,华谊在未来两到三年都会更关注主业。2023年是华谊积蓄力量、排除障碍的一年。明年是华谊成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对于一家创业的影视企业来说,走过三十年很不容易,希望明年华谊可以成为一家更加成熟的企业。

娱乐资本论:过去疫情三年对华谊最大的影响和改变是什么?

王中磊:首先我觉得中国电影公司的生命力都是挺顽强的,还能存活下来。其次我觉得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有一个时间思考,比如2023年我们要做什么。这个事情比拍电影还难,需要不断地去解决问题。所以2023年对华谊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可能我们还没有如愿做到那么轻盈,但我们也做了很多成功的推进。2024年是而立之年,希望华谊兄弟可以焕然一新。

电影分众时代,华谊的变与不变

《前任4》上映后,王中磊发现电影分众化趋势愈发明显,引发他对创作端变革的思考:既要与短视频做出区隔,又要更新叙事方式,符合当下观众的观影习惯变化。但不变的是,华谊始终关注现实题材、对创作保持着赤诚之心。

谈及行业一直关注的电影工业化,王中磊认为,破局之法在于学生时代的科普教育,为电影工业储备科学技术人才。他也希望未来科幻类型片的工业化发展可以反哺中小成本电影,共同助力电影科技进步。

娱乐资本论:您觉得跟十年前相比,电影受众的喜好有什么变化吗?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创作端?王中磊:影视部分还是有规律可循,消费群体相对来说有比较集中的年龄段。现在是以五年为一代,所以喜好的变化还是很大的。除了年龄、文化背景这方面,更多媒体和社交手段的产生对电影也会有影响。比如我们现在创作时会碰到一个问题,在如今短视频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前电影剧情片讲故事的方式需要发生变化,符合受众观影习惯的同时又要做好与短视频的区隔。唯一不变的还是创作的真诚感,尽管你了解观众的变化趋势,但如果仅仅跟随趋势很难成功,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引领性。

过去几年电影行业积累了大量影片,在今年有所爆发。有些电影在今年放映,反而积蓄了巨大的力量。比如《孤注一掷》,如果前两年放,社会话题度反而没有这么高。所以我觉得电影还是得有一定的时效性。第二个变化是电影观众的分众化趋势很明显。以前电影产量和类型比较少,所以大家都在看一种电影,现在会有喜欢看科幻、喜剧、动作片的不同观众。如果跨越了不同的类型,电影的票房会比较好。娱乐资本论:您刚才提到短视频,尤其是当下短视频带来观众观看模式和消费心理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华谊应该要做哪些调整和升级?王中磊:我觉得进电影院的观众和收看短视频内容为主的观众其实是两类人群。重合的部分是通过短视频了解时事、有阅读消费习惯的人群,这类人群看电影的时候代入感比较强。但另一类人群,电影再去迎合,他们也没有这个时间和消费习惯。华谊有丰富的行业资源,一方面需要去拍头部的影片,不管是科幻片、战争片还是动作片,华谊都有责任要去做。另一方面华谊也需要拍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这类影片我觉得包罗万象,不见得都是苦的,也可以是喜剧题材、爱情题材。比如我们明年初要发的一部电影《屋顶足球》,是现实题材,但又很魔幻,它讲普通人的故事,但是又特别阳光。第三个我觉得还是要关注未来科技与电影的结合。就像钱塘江大潮一样,你知道潮水一定要来,来之前是很平静的,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到,但是创作端、市场端都会因此发生变化,这是我会比较关注的事情。

娱乐资本论:谈到科学技术,您觉得中国电影工业化在过去十年最大的突破是什么?王中磊:工业化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之前各种电影节和论坛上经常谈到。前段时间我们作为影视行业代表与全国政协副主席交流,他谈到科技这个概念如果没有在学生时代普及的话,之后的科技运用也会很难。在影视行业,其实我们大多数从业者不是科学家或科技人士,但国外有很多人本身是跨界在做电影,他们往往会跑出来一两个在科技和影视创作中领先的人。比如卢卡斯在电影工业革命后找到了一种拍科幻片的方式,后来又有工业光魔开始做特效。另外他们大量研究宇宙论,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科普教育,对这方面有兴趣。但目前中国电影在科技方面的发展,我个人觉得还是自发带动的,比如郭帆导演拍的《流浪地球》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案例。

就我和行业其它几位老板的交流看来,目前工业化程度高的电影制作还没有解决时间性的问题,一部电影还是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虽然大家对外都说要用科技提高工业化水平,但其实目前电影工业化部分的含量没有那么大。一些特殊类型是需要的,但是其它类型更多还是在剧本创作的打磨上。

特殊类型的电影比如科幻电影,这部分硬仗已经有年轻的导演开始打了,我觉得非常好。他们一旦解决了电影工业化的问题,其实可以反哺到我刚刚说的另一种类型,一些小成本的电影,这是一种降维打击。比如我们今年正在筹划的《犀牛狂奔在鼓楼大街的夜晚》,里面有大量的特效,但又是一个很小巧的故事,成本不能过高,如果可以反哺到这种类型上,可能对整体的电影科技发展都有帮助。

娱乐资本论:那华谊在这个阶段选择的路径是哪一条呢?王中磊:我觉得这两条路都要走。硬仗的部分可能比较适合郭帆这样的独立制片公司,我们会参与这部分,但是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路,中小成本的项目华谊也会有一定数量的储备。

娱乐资本论:对华谊来说,在硬科技的部分,最需要解决的关键点是什么?王中磊:关键点是需要有科学家一样的人才。其实不光是影视行业,很多大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资金都不是很多,这个其实是有问题的。在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提出,希望能协调一些国家类的科研机构或者设立实验室,给影视行业一些帮助。特别是去创作和拍摄一些偏低龄的电影,这对于科普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会对之后科技发展与提高有所帮助。

娱乐资本论:《前任》《非诚勿扰》系列IP都超过十年,在您看来,这些IP能长时间保持活力的秘诀是什么?王中磊:我觉得还是情感链接到位。比如《前任》系列其实是一个有感而发的作品,创作团队当时年龄大概不到30岁,正好处在情感从热烈转向成熟的转折期。第一部电影获得成功之后,我们就准备做成系列。背后的创作者也在成长,我们用十年时间拍成四部电影,更像是一个记录的载体。到了《前任4》的时候我们发现和之前《前任1》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分众化。很多到这个岁数的人能理解孟云在婚姻面前的踌躇,但是一些年轻观众还不能理解。

《非诚勿扰》是因为时间比较久了,距离第一部已经16年,它是因为经典而存在。一部电影中经典的人物形象、对话、情节和音乐会让你记住这部电影。我们一直希望拍第三部,但是很难让年轻观众去看葛大爷谈恋爱。所以这次《非诚勿扰3》是小刚导演一次致敬经典的大胆实验,它不是爱情片,但是它展示了一种未来的生活,当科技已经融入生活之后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爱这个词。

最近我们也开始跟田羽生做一个新的分手系列。第一部叫做《分手清单》,是更年轻化的系列,我们还是想讲好年轻人的故事,这是我们在爱情系列电影上的一些尝试。

娱乐资本论:《分手》系列与之前《前任》系列的区别在哪?王中磊:前任系列还属于英年早婚的阶段,因为是记录式的,他们现在还很难有新的选题。而分手系列我们希望更加年轻化一点,从女性角度去呈现现代年轻人的情感观。在表现手法上也与前任系列做出区隔。在前任系列电影中,生活状态是隐在背后的,好像这帮人每天都只在谈恋爱,因为我们想纯粹地呈现爱情这件事。而分手系列我们希望现实色彩多一点,包罗更多的东西。

拥抱创新,做行业革新的先行者

华谊一直是电影行业革新的领军者。今年行业热议的分线发行,华谊再次走在行业前列,尝试跑出适合当下市场的发行模式。展望行业未来发展,王中磊认为,电影产业链发展仍然是未来十年的目标。

娱乐资本论:您在年初的内部信中说华谊要拥抱创新、以变应变。您觉得华谊在2023年最大的创新是什么?王中磊:我觉得是年轻化,这个很重要。不光是题材上的年轻化,也要拥抱年轻的创作人员。回顾我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其实都是和年轻人合作,虽然他们现在成了大师,但我们是从他们的年轻时段开始合作,所以我现在特别想跟新涌现出来的年轻导演合作。

娱乐资本论:有什么机制可以保证华谊寻找或挖掘到年轻的导演呢?王中磊:我希望年轻导演可以带着剧本敲我的门,先是剧本打动我,我再去扶持。而不是我找一群年轻导演,给你们每人一个题目,你们去写剧本。当年的陆川、田羽生、程耳、管虎,他们其实都是拿了一个剧本给我,说特想拍这个。当然也有一些年轻导演来找我,但是没拍成功,我觉得很可惜,并不代表他不行。有时候我觉得这方面我也不够主动,对于失败了的年轻导演,其实可以二次关怀。往往有时候他们也会羞怯,会觉得没有帮老板挣到钱,或者是拍得不够好。所以我觉得未来跟这些年轻导演的合作,最好是你看好他,就扶持他两三部,不断地去拍。

娱乐资本论:您在今年的金鸡论坛上提到华谊的下一部大片会分线发行,分线发行对未来电影市场会有哪些改变?王中磊:分线发行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在疫情前,大家就一直在聊这个事。首先它是成熟市场存在的一种发行方式,是电影院和内容供应端进行链接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放映市场,我们的电影院和银幕数都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每一年排播的电影才三百多部。相对应的,美国市场每年可以放映500部,香港只有100多块银幕,但每年可以放映近500部。分线发行可以让更多观众看到更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但实行难度也很大。每一次变革都要经历一个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我认为现在发行方和放映的电影院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以往统一发行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哪一部电影想看指数高,就多排片。到重要档期时,排片费高一点,影院躺着挣钱。但现在电影院的空座率太高了,因为现在电影院影片的雷同性,大家竞争的都是地理位置、服务这些硬件,而不是竞争软件,所以电影院之间应该有所区隔。

现在电影都是一个月的密钥,有人听到某部电影的时候已经下了,因为在同一档期可能另一部电影占了40%排片,它只占3%,但是分线发行后,它可能会有放映空间,可以一轮、二轮、三轮放映,不同轮次放映的时候大家的分账比例和电影票价也可能发生变化。分线发行另外一个好处是供应侧更加丰富。像头部电影公司,每年出品四五部电影,不是我们不想拍多,是拍多了没有放映空间,每年只有那么几个档期。分线发行也能让电影创作多元化,让放映端的影院有所区隔,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比如对于四五十岁的观众,电影院没有他们想看的电影类型,因为基本都是面向20-40岁观众的电影。在他们时间宽裕的上午时段,电影院也可以提供多元的服务。

娱乐资本论:华谊也有自己的院线,分线发行对院线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中磊:主要还是管理上需要精细化,因为院线需要去和片方谈判。另外,目前院线一半多规模都不大,其中还有一大半是各地国有发行放映公司改名为院线,这部分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分线发行最大的动荡可能是院线的并购,形成强有力的几条院线跟片方谈合作。分线发行的时候,发行公司需要面对四五十条院线去谈判,这个不太现实。

电影行业每一次大的改革都是由一些头部、有影响力的电影带动的。比如中国电影分账比例的调整目前还停留在《满城尽带黄金甲》时期的43:57,而且43%是最高点,只有中大型的电影片方可以拿到43%。我也希望分线发行能有一部特别大的影片能与院线谈判,跑出来一种新的方式。现在小的文艺片分线放映只是为了争取一些放映空间,还没有到真正的分线发行。

娱乐资本论:您还记得十年前您对电影行业的预期吗?现在回看,您觉得当时哪些预期是合理的,哪些预期可能跟现实不太符?王中磊:我记得十年前电影产量比较低,票房数字也不是特别高,两三亿就快拿票房冠军了,我当时对电影市场有较高的预期,单一市场也能出现票房高的电影。现在我们的票房冠军就是四五十亿,这一点是达到预期的。

另外没有达到预期的是产业链的部分,我们到现在还是过度依赖于影院回收。除了影院端的高速发展、优秀影片的票房价值、整体市场的规模,电影作为一个产业,产业链跟价值化没有被体现。基本上现在的电影都还是85%依赖票房,靠影院回收来做整个的财务报表。

产业链发展是未来十年我的新预期,不跑出来中国电影没有发展。虽然华谊先跑,做线下乐园和文旅的结合,也造成我们阻力非常大。但不尝试怎么往下做呢?另外IP衍生品,首先IP不够强大,因为普及人群不够多,IP的延续性也不够强,IP和其他东西连结的这条产业链光靠电影公司的人来做成也是很难的事。未来电影产业链跑出来,才能让电影这个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华谊兄弟

3.6k
  • 黑神话悟空概念震荡反弹,华谊兄弟20CM涨停
  • 涨停后再下跌,华谊兄弟真能喝到《黑神话:悟空》的汤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谊兄弟王中磊:三十而立,做行业革新的先行者

三十而立,新心向阳。

文|娱乐资本论

刊前语

娱乐资本论自2014年创立至今,即将走过十年。十年间,我们曾陪伴文娱行业一路高歌,共享繁盛;也曾身处疫情寒冬,依然咬定青山,砥砺前行。2023年,文娱行业全面复苏,娱乐资本论也在年初加入上海报业集团界面财联社新媒体矩阵,迎来全新征程。十年既是淬炼,又是新生,我们特推出此本【拾光·新生】——娱乐资本论十周年特刊,邀请业内大咖与我们共同讲述文娱行业的拾光沉浮与未来新生。

作者|尖椒

2023年,电影行业加速复苏,分众化趋势、短视频冲击、工业化进步成为电影行业关注的主题。2023年,也是华谊选择“断臂”的一年。未来两年内,华谊将更加聚焦于影视主业,让企业走回运营正轨,保证内容和收益的稳定性。

在观众代际变化、媒介形态变革的当下,华谊仍然保持着不竭的创作生命力,以对现实题材的持续关注和原创IP持久的生命力继续为市场输送好内容。

让经典IP历久弥新的同时,“年轻化”成为此次对话中王中磊经常提到的关键词,华谊不仅要拥抱年轻的受众,与田羽生导演合作全新的“分手”系列,也想要吸纳年轻的创作者,与手上有优质剧本的新导演达成合作,扶持电影行业的新生力量。

作为电影行业三十年起伏的亲历者,华谊一直走在行业变革的最前端。王中磊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水位已达预期,而未来十年,中国电影的目标仍然是构建完善的产业链,让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积蓄力量、排除障碍,华谊迎接新生

2024年,是华谊的而立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到来之前,王中磊重新思考华谊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聚焦影视主业、让企业回归运营正轨作为主要目标。作为亲历影视行业多次起伏与变革的先行者,华谊如今面临的问题与抉择,也成为当下电影行业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

娱乐资本论:您怎么概括华谊兄弟的2023年? 王中磊:对我来说,华谊的2023年主要还是围绕两件事。第一个是创作,市场在经历了过去三年后已经开始恢复,我们在影视内容端方面还是下了很大精力。第二个是解决华谊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行业都会面临的,只是华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我们最早上市,经历了20年左右的市场化、产业化,感受过这个行业的红利期,也起到过抬头兵的作用。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做完了欧美电影产业100年的事,有很多优秀的东西留下来,也积淀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还是要让企业走回运营的正轨,在符合企业未来规划的同时,去除原来做的很多非影视行业的一些投资。直接点来说,可能要做一些“断臂”的事情,缩减一定的市场规模,保证正常的运营流动性、内容稳定性和收益稳定性。

目前的问题有主动和被动两个原因。从2018年开始,行业经历了比较大的政策调整,包括后来又有疫情影响。到了2023年,我们需要去适应新的变化。其次是国际金融形式、资本形式的改变,这些都是被动原因,但都要接受。主动的部分,回顾这几年企业的战略和决策,有一些问题考虑得不够成熟。基于这些情况,华谊在未来两到三年都会更关注主业。2023年是华谊积蓄力量、排除障碍的一年。明年是华谊成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对于一家创业的影视企业来说,走过三十年很不容易,希望明年华谊可以成为一家更加成熟的企业。

娱乐资本论:过去疫情三年对华谊最大的影响和改变是什么?

王中磊:首先我觉得中国电影公司的生命力都是挺顽强的,还能存活下来。其次我觉得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有一个时间思考,比如2023年我们要做什么。这个事情比拍电影还难,需要不断地去解决问题。所以2023年对华谊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可能我们还没有如愿做到那么轻盈,但我们也做了很多成功的推进。2024年是而立之年,希望华谊兄弟可以焕然一新。

电影分众时代,华谊的变与不变

《前任4》上映后,王中磊发现电影分众化趋势愈发明显,引发他对创作端变革的思考:既要与短视频做出区隔,又要更新叙事方式,符合当下观众的观影习惯变化。但不变的是,华谊始终关注现实题材、对创作保持着赤诚之心。

谈及行业一直关注的电影工业化,王中磊认为,破局之法在于学生时代的科普教育,为电影工业储备科学技术人才。他也希望未来科幻类型片的工业化发展可以反哺中小成本电影,共同助力电影科技进步。

娱乐资本论:您觉得跟十年前相比,电影受众的喜好有什么变化吗?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创作端?王中磊:影视部分还是有规律可循,消费群体相对来说有比较集中的年龄段。现在是以五年为一代,所以喜好的变化还是很大的。除了年龄、文化背景这方面,更多媒体和社交手段的产生对电影也会有影响。比如我们现在创作时会碰到一个问题,在如今短视频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前电影剧情片讲故事的方式需要发生变化,符合受众观影习惯的同时又要做好与短视频的区隔。唯一不变的还是创作的真诚感,尽管你了解观众的变化趋势,但如果仅仅跟随趋势很难成功,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引领性。

过去几年电影行业积累了大量影片,在今年有所爆发。有些电影在今年放映,反而积蓄了巨大的力量。比如《孤注一掷》,如果前两年放,社会话题度反而没有这么高。所以我觉得电影还是得有一定的时效性。第二个变化是电影观众的分众化趋势很明显。以前电影产量和类型比较少,所以大家都在看一种电影,现在会有喜欢看科幻、喜剧、动作片的不同观众。如果跨越了不同的类型,电影的票房会比较好。娱乐资本论:您刚才提到短视频,尤其是当下短视频带来观众观看模式和消费心理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华谊应该要做哪些调整和升级?王中磊:我觉得进电影院的观众和收看短视频内容为主的观众其实是两类人群。重合的部分是通过短视频了解时事、有阅读消费习惯的人群,这类人群看电影的时候代入感比较强。但另一类人群,电影再去迎合,他们也没有这个时间和消费习惯。华谊有丰富的行业资源,一方面需要去拍头部的影片,不管是科幻片、战争片还是动作片,华谊都有责任要去做。另一方面华谊也需要拍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这类影片我觉得包罗万象,不见得都是苦的,也可以是喜剧题材、爱情题材。比如我们明年初要发的一部电影《屋顶足球》,是现实题材,但又很魔幻,它讲普通人的故事,但是又特别阳光。第三个我觉得还是要关注未来科技与电影的结合。就像钱塘江大潮一样,你知道潮水一定要来,来之前是很平静的,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到,但是创作端、市场端都会因此发生变化,这是我会比较关注的事情。

娱乐资本论:谈到科学技术,您觉得中国电影工业化在过去十年最大的突破是什么?王中磊:工业化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之前各种电影节和论坛上经常谈到。前段时间我们作为影视行业代表与全国政协副主席交流,他谈到科技这个概念如果没有在学生时代普及的话,之后的科技运用也会很难。在影视行业,其实我们大多数从业者不是科学家或科技人士,但国外有很多人本身是跨界在做电影,他们往往会跑出来一两个在科技和影视创作中领先的人。比如卢卡斯在电影工业革命后找到了一种拍科幻片的方式,后来又有工业光魔开始做特效。另外他们大量研究宇宙论,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科普教育,对这方面有兴趣。但目前中国电影在科技方面的发展,我个人觉得还是自发带动的,比如郭帆导演拍的《流浪地球》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案例。

就我和行业其它几位老板的交流看来,目前工业化程度高的电影制作还没有解决时间性的问题,一部电影还是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虽然大家对外都说要用科技提高工业化水平,但其实目前电影工业化部分的含量没有那么大。一些特殊类型是需要的,但是其它类型更多还是在剧本创作的打磨上。

特殊类型的电影比如科幻电影,这部分硬仗已经有年轻的导演开始打了,我觉得非常好。他们一旦解决了电影工业化的问题,其实可以反哺到我刚刚说的另一种类型,一些小成本的电影,这是一种降维打击。比如我们今年正在筹划的《犀牛狂奔在鼓楼大街的夜晚》,里面有大量的特效,但又是一个很小巧的故事,成本不能过高,如果可以反哺到这种类型上,可能对整体的电影科技发展都有帮助。

娱乐资本论:那华谊在这个阶段选择的路径是哪一条呢?王中磊:我觉得这两条路都要走。硬仗的部分可能比较适合郭帆这样的独立制片公司,我们会参与这部分,但是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路,中小成本的项目华谊也会有一定数量的储备。

娱乐资本论:对华谊来说,在硬科技的部分,最需要解决的关键点是什么?王中磊:关键点是需要有科学家一样的人才。其实不光是影视行业,很多大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资金都不是很多,这个其实是有问题的。在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提出,希望能协调一些国家类的科研机构或者设立实验室,给影视行业一些帮助。特别是去创作和拍摄一些偏低龄的电影,这对于科普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会对之后科技发展与提高有所帮助。

娱乐资本论:《前任》《非诚勿扰》系列IP都超过十年,在您看来,这些IP能长时间保持活力的秘诀是什么?王中磊:我觉得还是情感链接到位。比如《前任》系列其实是一个有感而发的作品,创作团队当时年龄大概不到30岁,正好处在情感从热烈转向成熟的转折期。第一部电影获得成功之后,我们就准备做成系列。背后的创作者也在成长,我们用十年时间拍成四部电影,更像是一个记录的载体。到了《前任4》的时候我们发现和之前《前任1》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分众化。很多到这个岁数的人能理解孟云在婚姻面前的踌躇,但是一些年轻观众还不能理解。

《非诚勿扰》是因为时间比较久了,距离第一部已经16年,它是因为经典而存在。一部电影中经典的人物形象、对话、情节和音乐会让你记住这部电影。我们一直希望拍第三部,但是很难让年轻观众去看葛大爷谈恋爱。所以这次《非诚勿扰3》是小刚导演一次致敬经典的大胆实验,它不是爱情片,但是它展示了一种未来的生活,当科技已经融入生活之后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爱这个词。

最近我们也开始跟田羽生做一个新的分手系列。第一部叫做《分手清单》,是更年轻化的系列,我们还是想讲好年轻人的故事,这是我们在爱情系列电影上的一些尝试。

娱乐资本论:《分手》系列与之前《前任》系列的区别在哪?王中磊:前任系列还属于英年早婚的阶段,因为是记录式的,他们现在还很难有新的选题。而分手系列我们希望更加年轻化一点,从女性角度去呈现现代年轻人的情感观。在表现手法上也与前任系列做出区隔。在前任系列电影中,生活状态是隐在背后的,好像这帮人每天都只在谈恋爱,因为我们想纯粹地呈现爱情这件事。而分手系列我们希望现实色彩多一点,包罗更多的东西。

拥抱创新,做行业革新的先行者

华谊一直是电影行业革新的领军者。今年行业热议的分线发行,华谊再次走在行业前列,尝试跑出适合当下市场的发行模式。展望行业未来发展,王中磊认为,电影产业链发展仍然是未来十年的目标。

娱乐资本论:您在年初的内部信中说华谊要拥抱创新、以变应变。您觉得华谊在2023年最大的创新是什么?王中磊:我觉得是年轻化,这个很重要。不光是题材上的年轻化,也要拥抱年轻的创作人员。回顾我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其实都是和年轻人合作,虽然他们现在成了大师,但我们是从他们的年轻时段开始合作,所以我现在特别想跟新涌现出来的年轻导演合作。

娱乐资本论:有什么机制可以保证华谊寻找或挖掘到年轻的导演呢?王中磊:我希望年轻导演可以带着剧本敲我的门,先是剧本打动我,我再去扶持。而不是我找一群年轻导演,给你们每人一个题目,你们去写剧本。当年的陆川、田羽生、程耳、管虎,他们其实都是拿了一个剧本给我,说特想拍这个。当然也有一些年轻导演来找我,但是没拍成功,我觉得很可惜,并不代表他不行。有时候我觉得这方面我也不够主动,对于失败了的年轻导演,其实可以二次关怀。往往有时候他们也会羞怯,会觉得没有帮老板挣到钱,或者是拍得不够好。所以我觉得未来跟这些年轻导演的合作,最好是你看好他,就扶持他两三部,不断地去拍。

娱乐资本论:您在今年的金鸡论坛上提到华谊的下一部大片会分线发行,分线发行对未来电影市场会有哪些改变?王中磊:分线发行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在疫情前,大家就一直在聊这个事。首先它是成熟市场存在的一种发行方式,是电影院和内容供应端进行链接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放映市场,我们的电影院和银幕数都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每一年排播的电影才三百多部。相对应的,美国市场每年可以放映500部,香港只有100多块银幕,但每年可以放映近500部。分线发行可以让更多观众看到更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但实行难度也很大。每一次变革都要经历一个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我认为现在发行方和放映的电影院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以往统一发行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哪一部电影想看指数高,就多排片。到重要档期时,排片费高一点,影院躺着挣钱。但现在电影院的空座率太高了,因为现在电影院影片的雷同性,大家竞争的都是地理位置、服务这些硬件,而不是竞争软件,所以电影院之间应该有所区隔。

现在电影都是一个月的密钥,有人听到某部电影的时候已经下了,因为在同一档期可能另一部电影占了40%排片,它只占3%,但是分线发行后,它可能会有放映空间,可以一轮、二轮、三轮放映,不同轮次放映的时候大家的分账比例和电影票价也可能发生变化。分线发行另外一个好处是供应侧更加丰富。像头部电影公司,每年出品四五部电影,不是我们不想拍多,是拍多了没有放映空间,每年只有那么几个档期。分线发行也能让电影创作多元化,让放映端的影院有所区隔,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比如对于四五十岁的观众,电影院没有他们想看的电影类型,因为基本都是面向20-40岁观众的电影。在他们时间宽裕的上午时段,电影院也可以提供多元的服务。

娱乐资本论:华谊也有自己的院线,分线发行对院线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中磊:主要还是管理上需要精细化,因为院线需要去和片方谈判。另外,目前院线一半多规模都不大,其中还有一大半是各地国有发行放映公司改名为院线,这部分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分线发行最大的动荡可能是院线的并购,形成强有力的几条院线跟片方谈合作。分线发行的时候,发行公司需要面对四五十条院线去谈判,这个不太现实。

电影行业每一次大的改革都是由一些头部、有影响力的电影带动的。比如中国电影分账比例的调整目前还停留在《满城尽带黄金甲》时期的43:57,而且43%是最高点,只有中大型的电影片方可以拿到43%。我也希望分线发行能有一部特别大的影片能与院线谈判,跑出来一种新的方式。现在小的文艺片分线放映只是为了争取一些放映空间,还没有到真正的分线发行。

娱乐资本论:您还记得十年前您对电影行业的预期吗?现在回看,您觉得当时哪些预期是合理的,哪些预期可能跟现实不太符?王中磊:我记得十年前电影产量比较低,票房数字也不是特别高,两三亿就快拿票房冠军了,我当时对电影市场有较高的预期,单一市场也能出现票房高的电影。现在我们的票房冠军就是四五十亿,这一点是达到预期的。

另外没有达到预期的是产业链的部分,我们到现在还是过度依赖于影院回收。除了影院端的高速发展、优秀影片的票房价值、整体市场的规模,电影作为一个产业,产业链跟价值化没有被体现。基本上现在的电影都还是85%依赖票房,靠影院回收来做整个的财务报表。

产业链发展是未来十年我的新预期,不跑出来中国电影没有发展。虽然华谊先跑,做线下乐园和文旅的结合,也造成我们阻力非常大。但不尝试怎么往下做呢?另外IP衍生品,首先IP不够强大,因为普及人群不够多,IP的延续性也不够强,IP和其他东西连结的这条产业链光靠电影公司的人来做成也是很难的事。未来电影产业链跑出来,才能让电影这个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