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读研不包住”引争议:讨论该不该,不如想想怎么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读研不包住”引争议:讨论该不该,不如想想怎么办

高校扩招的同时,需要提前做好资源规划和建设。

图源: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多所高校“不予安排学生住宿”引发热议。

据界面教育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4所高校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

“部分研究生”主要指向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不同于重理论的学硕,专硕重实践。这也成为此次争议的焦点之一,同为研究生,为何“非全”硕士和专硕被“一刀切”,这是否涉嫌歧视?

另一层顾虑则来自成本压力。

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校内宿舍,意味着读研费用或将上涨,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租金压力不小。大学周边房源紧张的情况下,学生可能还要寻求距离更远的住处,抛开交通费用不说,上学的便捷程度陡然下降,甚至还有安全顾虑。

这一现象并非近期才冒头,早在2018年,北京大学对专硕新生的住宿调整就曾引发热议。一篇《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二十万》的文章在网络刷屏。由于床位差额较大,至少有45%的专硕新生无法入住学校公寓,剩下55%的“幸运儿”则由抽签决定。

高校的学生宿舍资源紧张,背后原因不难理解,本质还是供不应求。

从供给端上看,2010-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从141万人增长至474万人,14年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9%,直至今年踩下刹车。2024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474万,这是2015年以来的首次报考人数下滑。

考研报名火热的同时,研究生扩招的步伐也没有停下。2022年中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124.25万人,同比增长5.61%,是十年前的两倍。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累计培养1100多万名研究生,2022年在学研究生人数达365万。

然而,高校校舍的建设速度赶不上高校的扩招步伐。

据《南方周末》报道,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应密曾分析,2000-2019年间,高校校舍建筑面积平均增幅仅为3.35%,这一数据低于研究生扩招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12.6%。

对于高校来说,扩招的同时,需要提前做好资源规划和建设。

教育部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时,曾明确表示,要确保研究生“质量型扩招”,同时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硬件要配套、软件要提质”,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从现代大学建设角度看,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是大势所趋但需要社会有相应的配套服务,保障社会化后勤服务方式的公益性。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界面教育表示。

据熊丙奇回忆,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就在推进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主要举措就包括由校外企业、机构为学生提供学生公寓服务,学生住校外公寓,或者自己到校外租房,让学校专注教育教学。

但这一改革随后遭遇阻力,被质疑影响对学生的寄宿制教育,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过去20年来,高校主要还是采取由学校为学生提供集体宿舍的住宿服务方式,只有少数高校引入社会力量,给学生提供自选校外学生公寓的服务方式。

在熊丙奇看来,由学校提供集体宿舍的服务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如大学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行弹性学制,用五、六年时间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宿舍如何解决同样,随着高校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把关,更多研究生延期毕业,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学生到校外租房,是高校应对研究生扩招的现实选择。”熊丙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要求专业硕士自行租房,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校外租房提供相应的便利。

首先,学校应与所在地政府、街道、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住宿资源,地方政府要把学生校外租房纳入人才廉租房政策给予适当优惠、进行补贴

其次,学校可整合校内外住宿资源,面向所有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申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住校内宿舍还是校外宿舍,在实行自由申请制基础上,可给贫困生优先申请校内住宿的权利。

例如,湖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明确,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实行自愿申请制,学校根据现有的宿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给新生选择。

在发达国家,只有少数大学会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部分申请校内住宿的服务,很多大学的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都在校外租房,让大学聚焦教育与学术研究。”熊丙奇认为,对于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不必大惊小怪,而应重点关注如何实行社会化方式,才能既有利于学校办学,又给学生自主选择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读研不包住”引争议:讨论该不该,不如想想怎么办

高校扩招的同时,需要提前做好资源规划和建设。

图源: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多所高校“不予安排学生住宿”引发热议。

据界面教育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4所高校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

“部分研究生”主要指向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不同于重理论的学硕,专硕重实践。这也成为此次争议的焦点之一,同为研究生,为何“非全”硕士和专硕被“一刀切”,这是否涉嫌歧视?

另一层顾虑则来自成本压力。

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校内宿舍,意味着读研费用或将上涨,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租金压力不小。大学周边房源紧张的情况下,学生可能还要寻求距离更远的住处,抛开交通费用不说,上学的便捷程度陡然下降,甚至还有安全顾虑。

这一现象并非近期才冒头,早在2018年,北京大学对专硕新生的住宿调整就曾引发热议。一篇《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二十万》的文章在网络刷屏。由于床位差额较大,至少有45%的专硕新生无法入住学校公寓,剩下55%的“幸运儿”则由抽签决定。

高校的学生宿舍资源紧张,背后原因不难理解,本质还是供不应求。

从供给端上看,2010-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从141万人增长至474万人,14年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9%,直至今年踩下刹车。2024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474万,这是2015年以来的首次报考人数下滑。

考研报名火热的同时,研究生扩招的步伐也没有停下。2022年中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124.25万人,同比增长5.61%,是十年前的两倍。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累计培养1100多万名研究生,2022年在学研究生人数达365万。

然而,高校校舍的建设速度赶不上高校的扩招步伐。

据《南方周末》报道,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应密曾分析,2000-2019年间,高校校舍建筑面积平均增幅仅为3.35%,这一数据低于研究生扩招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12.6%。

对于高校来说,扩招的同时,需要提前做好资源规划和建设。

教育部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时,曾明确表示,要确保研究生“质量型扩招”,同时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硬件要配套、软件要提质”,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从现代大学建设角度看,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是大势所趋但需要社会有相应的配套服务,保障社会化后勤服务方式的公益性。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界面教育表示。

据熊丙奇回忆,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就在推进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主要举措就包括由校外企业、机构为学生提供学生公寓服务,学生住校外公寓,或者自己到校外租房,让学校专注教育教学。

但这一改革随后遭遇阻力,被质疑影响对学生的寄宿制教育,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过去20年来,高校主要还是采取由学校为学生提供集体宿舍的住宿服务方式,只有少数高校引入社会力量,给学生提供自选校外学生公寓的服务方式。

在熊丙奇看来,由学校提供集体宿舍的服务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如大学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行弹性学制,用五、六年时间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宿舍如何解决同样,随着高校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把关,更多研究生延期毕业,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学生到校外租房,是高校应对研究生扩招的现实选择。”熊丙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要求专业硕士自行租房,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校外租房提供相应的便利。

首先,学校应与所在地政府、街道、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住宿资源,地方政府要把学生校外租房纳入人才廉租房政策给予适当优惠、进行补贴

其次,学校可整合校内外住宿资源,面向所有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申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住校内宿舍还是校外宿舍,在实行自由申请制基础上,可给贫困生优先申请校内住宿的权利。

例如,湖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明确,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实行自愿申请制,学校根据现有的宿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给新生选择。

在发达国家,只有少数大学会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部分申请校内住宿的服务,很多大学的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都在校外租房,让大学聚焦教育与学术研究。”熊丙奇认为,对于大学不提供住宿服务,不必大惊小怪,而应重点关注如何实行社会化方式,才能既有利于学校办学,又给学生自主选择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