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日照太平洋”号外轮靠泊在茂名港吉达港区,其装载的丙烷将通过码头管廊输送往东华能源园区;打开包装袋是米粒状的白色颗粒,这些新生产的聚丙烯产品,将用于医疗包装、口罩熔喷布、婴儿纸尿裤和各种塑料容器。
今年1月,东华能源表示把企业总部从长三角迁到广东茂名,在此打造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和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早在2019年9月,采用霍尼韦尔UOP新一代丙烷脱氢技术的东华能源烷烃综合利用项目落户茂名(简称“东华能源茂名项目”)。
12月13日,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张乐乐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聚丙烯项目在9月取得试生产备案,正处于产能爬坡状态,园区里的人才公寓也已建成。他提到,目前茂名基地人员分为三个来源:1/3员工从张家港、宁波调配过来,1/3为社会招聘,1/3是茂名本地人才。
该项目为东华能源茂名项目的一期(Ⅰ)项目,包括1套6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和1套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及其配套公辅设施。项目一期(Ⅰ)剩余1套2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也基本建设完成。
广东茂名由于盛产石油以及化工产业丰富而被称为“南方油城”。石油化工为当地贡献了大量GDP,但同时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单一、城市规划欠缺等问题。传统的炼油模式,容易带来低端产能重复、过剩现象,资源、环境承受力亦不可持续。
近年来,随着限电潮席卷,以及“双碳”政策提出,用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乃至经济转型成为化工产业的必选题。
2021年,广东发文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提出重大产业、能源规划需跟能耗双控协调。“两高”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涉及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化工、焦化等8个行业。
茂名曾在能耗不符要求上栽了跟头。2021年6月,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被予以撤销,该项目总投资289亿元。
依赖“两高”项目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茂名正对传统石化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提出聚焦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主导性产业。东华能源正是其中的链主企业之一。
丙烷脱氢,作为能耗最小、碳排放最少、最为清洁的丙烯生产方式,契合了茂名的清洁能源发展路线。张乐乐向界面新闻指,东华能源在茂名主要做的就是丙烷脱氢,将丙烷脱掉2个氢变成丙烯,往下延伸做聚丙烯、丙酮和碳酸相关的产业。
“延伸到下游的目标是做高分子复合材料,尤其是聚丙烯和碳纤维的融合,可以制成航空材料、车辆轻量化材料、新型建材等。”以车辆为例,车辆轻量化材料将大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张乐乐提及,规划了5万吨碳纤维,明年准备动工。
目前,国际上碳纤维技术相对领先的是美国和日本,典型的应用场景为3D打印材料。
而脱出来的氢气将通过合成氨装置进行消耗,氨可以用于氮肥、军工火药,具有很广的应用场景。张乐乐表示,以往氢气大多通过燃烧处理,附加值只能达到3000元/吨,“市场上的附加值在1万元/吨。”
从初级的原油逐步发展出精细化工、高端材料等,茂名正在提高石化产业的附加值。据介绍,到2035年,东华能源茂名项目将达到约1000万吨三烯产能,每年为下游产业提供150万吨丙烯、200万吨乙烯、30万吨氢气等基础化工原料。
“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原油一步法,”张乐乐表示,跟传统的炼油化工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去掉了常减压装置,“柴油、汽油作为燃料燃烧是很浪费的,原油一步法装置就是尽量把原油转变成化工产品,提高其附加值。”
东华能源也带动了相关企业加入:跟广州工控合作成立茂名南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开丙烯腈项目;和中核集团共同发展高温气冷堆技术。
和东华能源项目配套的茂名港吉达港区也在建设。长期以来,茂名受限于港口吞吐量不足。茂名港集团工程管理部经理刘怡超向界面新闻分析,之前水东港功能比较杂,吞吐量大约2000万吨,“但光是中石化在茂名地区,每年炼油能力就达到2500万吨。”
成品油下海以及原油上岸成为一个瓶颈。此前,茂名有两种方案:从海南码头转运,或者依靠湛江港运输。“这都会增加成本。例如湛江港有一些‘区别对待’,要求一定规模才有优惠价格,否则价格提高约1/3。”刘怡超说。
根据规划,茂名港吉达港区建成后吞吐量可以达到0.4亿吨,加上茂名港博贺新港区1.8亿吨,达到2.2亿吨吞吐量,茂名港将成为粤西第一大港。
值得指出,丙烷脱氢和原油一步法等装置,会消耗大量的热能、蒸汽和电能。但通过园区内的高温气冷堆,理论上可以实现碳的零排放。
中核能源广东茂名绿能项目部总经理李韩告诉记者,高温气冷堆可以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给整个园区提供动力源,“无碳概念主要在于能源,能源占排碳的80%。通过核能,高温气冷堆直接产生蒸汽,替代了火电和燃气,可以实现零碳发展。”
12月6日,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在山东正式商运投产,该核电站由中核集团、中国华能、清华大学共同建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