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AI时代,中国家电的旧梦与新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时代,中国家电的旧梦与新憧

借助AI走出“中年危机”。

文|锌刻度 陈邓新

编辑|李觐麟

中国家电,正值转型的关键时刻。

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家电品牌不但在国内收复失地,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中国制造世界名片之一。

这其中,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携手成为中国家电品牌“三巨头”。

上市三十年,海尔智家经历了怎样的行业风浪?从高端化走向智造化,海尔智家到底受困于什么?拥抱AI大模型,能否圆了海尔智家的“智能梦”?

过去辉煌,当下承压

1993年,中国家电已初露峥嵘,但大而不强。

彼时,以电视机为代表的部分品类,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但品牌力却远远不及,只能扮演陪跑的角色。

尽管如此,命运的齿轮早已转动。

中国家电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在与日韩品牌的博弈中慢慢占据了上风,无论是冰箱、空调,还是电视机、洗衣机,均从陪跑变为领跑。

最终,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成为中国家电的“三巨头”,站在了世界舞台中央,拥有了无可争议的行业话语权。

正因为此,海尔智家这三十年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白马股”。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市以来,海尔智家从20多亿元增长到2000多亿元,员工数量从1568人发展为超10万人,累计分红为296.9亿元远大于累计融资105.7亿元。

不难看出,海尔智家与资本市场相辅相成。

高光之下,隐忧也浮出了水面: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6%,净利润同比增长54.90%;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5%,净利润同比增长17.26%;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0%,净利润同比增长12.71%。

图源:同花顺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双双逐年放缓。

需要注意的是,营业收入增速持续大幅小于净利润增速,侧面说明基本盘的扩张遭遇了瓶颈,全仗高端化比较成功,令净利润增速可圈可点,才维系了业绩的颜面。

不过,其净利润也有微妙的变化。

2023年第三季度,海尔智家的营业收入环比增长了7.52%,但净利润却环比下滑了16.18%,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机构用脚投票。

“顶流”基金经理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在2023年第三季度减持了1246万股海尔智家,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序列;而更早的似乎,另外一个“顶流”基金经理谢治宇也进行减持了。

成于高端化,困于智能化

以上可见,资本市场对海尔智家的未来预期不高,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

首先,智能化有所不足。

随着中国家电品牌称雄,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即行业天花板若隐若现,为此中国家电“三巨头”不约而同谋求转型。

海尔智家推崇的是智能化,认为“家电的智能化、家电的物联网化、家电的自适应进化”是未来的趋势,早早切入智能家居赛道。

据公开信息显示,海尔智家2006年就未雨绸缪进行了卡位,2015年正式发布了智慧家庭战略,到了2022年又推出“三翼鸟”品牌,押注全屋智能,渴望解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问题。

一名私募人士告诉锌刻度:“对家电企业而言,人口红利的旧周期走向尾声,未来争夺的是智能红利,谁能吃得更多,谁就能走得更远。”

可惜的是,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全屋智能,海尔智家虽然占据一席之地,但声量都不高,与华为、小米等头部玩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言以蔽之,没有撕下“家电”的标签。

其次,高端化隐忧浮现。

相比智能化,海尔智家的高端化就有声有色,自创高端品牌卡萨帝,并进行了一系列海外收购,涉及日本三洋电机、美国通用电气、Fisher&Paykel、Candy等公司。

资本运作之下,海尔智家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

然而,海尔智家的高端化似乎并没有转为盈利能力的优势:截至2023年三季度,海尔智家的毛利率为30.71%,净利率为6.68%;格力电器的毛利率为29.25%,净利率为12.59%;美的集团的毛利率为25.84%,净利率为9.72%。

显而易见,海尔智家的毛利率最高,净利率却最低。

更为麻烦的是,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也在不断升高:2015年,海尔智家的商誉仅有3.92亿元,到了2023年三季度暴涨至244.12亿元。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对巨额商誉并无好感,历史上多次出现商誉大幅减值公司,从而被投资者视为“洪水猛兽”。

再次,品控有待提升。

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智家的投诉高达21904条,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之一,涉及冰箱、净水器、洗衣机、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其中不乏卡萨帝这样的高端品牌。

图源:黑猫投诉

以卡萨帝为例,消费者的投诉内容覆盖有异响、不制冷、多次漏水、压缩机故障、品牌标签混乱、产品信息不符等问题。

这意味着,海尔智家的品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价要与高质相匹配才行。

押注AI,胜算几何?

其实,守成不易是每家企业步入“中年”的通病,海尔智家对此也心知肚明,渴望借助AI走出“中年危机”。

眼下,生成式AI炙手可热,成为颠覆行业未来的力量。

海尔智家也入了局,发布了家居行业大模型HomeGPT,号称拥有的三大差异化优势:拥有最聪明的交互引擎,实现家庭场景下的自然交互;拥有智慧家庭最大的知识库,数据量级跃升至十亿级,覆盖所有生活问题;拥有最便捷的场景引擎,场景生成缩短至秒级,真正实现0时差应答。

换而言之,HomeGPT大模型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强大的智能客服、智能问答、智慧家庭生活等服务。

对此,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家数字化转型技术总监杜永杰表示:“海尔智家开发的家居行业大模型‘HomeGPT’将对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知识图谱构建方式、训练方式以及人才的工作方式带来颠覆性改变。”

图源:海尔智家官网

虽然抢占了行业的战略制高点,可海尔智家能否将优势转化为胜势仍需观察。

一方面,传统家电品牌也纷纷在涉足AI,追求家电产品的“终极智能形态”,走上了“AI大模型+智能家电”的道路。

譬如,美的集团接入了百度文心一言,同样进入了新的竞争维度,并推出了“数字美的2025”目标,与海尔智家对垒。

另外一方面,华为、小米等巨头的AI底蕴颇为深厚,且打法为“AI+生态”,拥有智能终端入口,这是海尔智家难以企及的地方。

譬如,截至2023年3月,小爱同学月活跃用户为1.15亿,激活小爱同学的设备数达4.59亿;华为AppGallery的月活用户超过5.8亿,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GooglePlay和AppStore。

事实上,海尔智家亟须加码研发,为这场AI排位赛增添砝码。

2023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的研发费用为80.45亿元,而销售费用高达291.62亿元,且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为4.05%。

须知,2022年科创板研发费用占营收的平均比重为16%,侧面也可以看出海尔智家的底色依然是传统制造企业,而非高科技公司。

总而言之,上市三十年以来,海尔智家取得不菲的成绩,成为中国家电品牌的代表之一,但也困于智能化,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才可以打破业绩增速逐年放缓的趋势。

那么,海尔智家未来的资本市场之路,仍有变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尔

4.7k
  • 家用电器板块震荡走高,海尔智家涨超6%
  • 海尔智家收购开利全球商业制冷业务意欲何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时代,中国家电的旧梦与新憧

借助AI走出“中年危机”。

文|锌刻度 陈邓新

编辑|李觐麟

中国家电,正值转型的关键时刻。

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家电品牌不但在国内收复失地,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中国制造世界名片之一。

这其中,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携手成为中国家电品牌“三巨头”。

上市三十年,海尔智家经历了怎样的行业风浪?从高端化走向智造化,海尔智家到底受困于什么?拥抱AI大模型,能否圆了海尔智家的“智能梦”?

过去辉煌,当下承压

1993年,中国家电已初露峥嵘,但大而不强。

彼时,以电视机为代表的部分品类,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但品牌力却远远不及,只能扮演陪跑的角色。

尽管如此,命运的齿轮早已转动。

中国家电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在与日韩品牌的博弈中慢慢占据了上风,无论是冰箱、空调,还是电视机、洗衣机,均从陪跑变为领跑。

最终,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成为中国家电的“三巨头”,站在了世界舞台中央,拥有了无可争议的行业话语权。

正因为此,海尔智家这三十年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白马股”。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市以来,海尔智家从20多亿元增长到2000多亿元,员工数量从1568人发展为超10万人,累计分红为296.9亿元远大于累计融资105.7亿元。

不难看出,海尔智家与资本市场相辅相成。

高光之下,隐忧也浮出了水面: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6%,净利润同比增长54.90%;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5%,净利润同比增长17.26%;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0%,净利润同比增长12.71%。

图源:同花顺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双双逐年放缓。

需要注意的是,营业收入增速持续大幅小于净利润增速,侧面说明基本盘的扩张遭遇了瓶颈,全仗高端化比较成功,令净利润增速可圈可点,才维系了业绩的颜面。

不过,其净利润也有微妙的变化。

2023年第三季度,海尔智家的营业收入环比增长了7.52%,但净利润却环比下滑了16.18%,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机构用脚投票。

“顶流”基金经理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在2023年第三季度减持了1246万股海尔智家,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序列;而更早的似乎,另外一个“顶流”基金经理谢治宇也进行减持了。

成于高端化,困于智能化

以上可见,资本市场对海尔智家的未来预期不高,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

首先,智能化有所不足。

随着中国家电品牌称雄,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即行业天花板若隐若现,为此中国家电“三巨头”不约而同谋求转型。

海尔智家推崇的是智能化,认为“家电的智能化、家电的物联网化、家电的自适应进化”是未来的趋势,早早切入智能家居赛道。

据公开信息显示,海尔智家2006年就未雨绸缪进行了卡位,2015年正式发布了智慧家庭战略,到了2022年又推出“三翼鸟”品牌,押注全屋智能,渴望解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问题。

一名私募人士告诉锌刻度:“对家电企业而言,人口红利的旧周期走向尾声,未来争夺的是智能红利,谁能吃得更多,谁就能走得更远。”

可惜的是,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全屋智能,海尔智家虽然占据一席之地,但声量都不高,与华为、小米等头部玩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言以蔽之,没有撕下“家电”的标签。

其次,高端化隐忧浮现。

相比智能化,海尔智家的高端化就有声有色,自创高端品牌卡萨帝,并进行了一系列海外收购,涉及日本三洋电机、美国通用电气、Fisher&Paykel、Candy等公司。

资本运作之下,海尔智家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

然而,海尔智家的高端化似乎并没有转为盈利能力的优势:截至2023年三季度,海尔智家的毛利率为30.71%,净利率为6.68%;格力电器的毛利率为29.25%,净利率为12.59%;美的集团的毛利率为25.84%,净利率为9.72%。

显而易见,海尔智家的毛利率最高,净利率却最低。

更为麻烦的是,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也在不断升高:2015年,海尔智家的商誉仅有3.92亿元,到了2023年三季度暴涨至244.12亿元。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对巨额商誉并无好感,历史上多次出现商誉大幅减值公司,从而被投资者视为“洪水猛兽”。

再次,品控有待提升。

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智家的投诉高达21904条,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之一,涉及冰箱、净水器、洗衣机、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其中不乏卡萨帝这样的高端品牌。

图源:黑猫投诉

以卡萨帝为例,消费者的投诉内容覆盖有异响、不制冷、多次漏水、压缩机故障、品牌标签混乱、产品信息不符等问题。

这意味着,海尔智家的品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价要与高质相匹配才行。

押注AI,胜算几何?

其实,守成不易是每家企业步入“中年”的通病,海尔智家对此也心知肚明,渴望借助AI走出“中年危机”。

眼下,生成式AI炙手可热,成为颠覆行业未来的力量。

海尔智家也入了局,发布了家居行业大模型HomeGPT,号称拥有的三大差异化优势:拥有最聪明的交互引擎,实现家庭场景下的自然交互;拥有智慧家庭最大的知识库,数据量级跃升至十亿级,覆盖所有生活问题;拥有最便捷的场景引擎,场景生成缩短至秒级,真正实现0时差应答。

换而言之,HomeGPT大模型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强大的智能客服、智能问答、智慧家庭生活等服务。

对此,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家数字化转型技术总监杜永杰表示:“海尔智家开发的家居行业大模型‘HomeGPT’将对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知识图谱构建方式、训练方式以及人才的工作方式带来颠覆性改变。”

图源:海尔智家官网

虽然抢占了行业的战略制高点,可海尔智家能否将优势转化为胜势仍需观察。

一方面,传统家电品牌也纷纷在涉足AI,追求家电产品的“终极智能形态”,走上了“AI大模型+智能家电”的道路。

譬如,美的集团接入了百度文心一言,同样进入了新的竞争维度,并推出了“数字美的2025”目标,与海尔智家对垒。

另外一方面,华为、小米等巨头的AI底蕴颇为深厚,且打法为“AI+生态”,拥有智能终端入口,这是海尔智家难以企及的地方。

譬如,截至2023年3月,小爱同学月活跃用户为1.15亿,激活小爱同学的设备数达4.59亿;华为AppGallery的月活用户超过5.8亿,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GooglePlay和AppStore。

事实上,海尔智家亟须加码研发,为这场AI排位赛增添砝码。

2023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的研发费用为80.45亿元,而销售费用高达291.62亿元,且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为4.05%。

须知,2022年科创板研发费用占营收的平均比重为16%,侧面也可以看出海尔智家的底色依然是传统制造企业,而非高科技公司。

总而言之,上市三十年以来,海尔智家取得不菲的成绩,成为中国家电品牌的代表之一,但也困于智能化,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才可以打破业绩增速逐年放缓的趋势。

那么,海尔智家未来的资本市场之路,仍有变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