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年终盘点:2023音乐市场“风起云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终盘点:2023音乐市场“风起云涌”

这些喜闻乐见的“数字”令行业内外颇为振奋。

文|犀牛娱乐 方正

编辑|朴芳

当朋友圈又纷纷晒出各家“年度听歌报告”,这份独属于年尾的仪式感,提醒我们2023时日不多,而音乐产业也将结束这“风起云涌”的一年。

这一年,大众向音乐产业投来更多目光:

唱片歌手下场整顿神曲“品控”,《罗刹海市》《就让大雨全都落下》对咱耳朵很友好;“报复性”归来的演唱会话题贯穿全年,五月天疑似假唱、伍佰全国巡检被全民热议;当代年轻人对音乐节、Livehouse的深度参与揭示出“生活方式经济”的巨量潜能……

从B端产业数据来看,12021-2023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至1849.25亿元(《2023腾讯娱乐白皮书·音乐篇》数据)、2023年Q3腾讯音乐在线付费会员用户正式破亿(财报数据)、2023年1-8月“演唱会”百度搜索指数同比去年同期增长95%(《2023年线下音乐演出经济发展及线上社交内容动态洞察》数据)…… 这些喜闻乐见的“数字”令行业内外颇为振奋。

图片来源:《2023腾讯娱乐白皮书·音乐篇》

不同于过去几年行业充斥着“华语乐坛已死”的质疑声,今年音乐产业各赛道都涌现出一些可喜变化。这一篇,犀牛君将从对2023音乐产业新动向的观察中,总结出根本性变革今年市场乃至未来行业的“三阵风”。

下沉风:唱片歌手下场造“神曲”

“下沉风”今年刮得无比强劲。

这阵风最先起于线上。

今年三月,一首“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突然血洗短视频平台,洗脑的甜甜旋律令全网集体上头。事态不同以往的是,这首典型短视频神曲其实出自李荣浩去年底发行专辑《纵横四海》,旋即此曲引发了舆论场对唱片歌手炮制神曲的争议性讨论。

而仅过了四个月,年中,一首同样孵化于唱片工业的《罗刹海市》掀动了更大规模下沉受众的热烈关注。刀郎此曲不仅喂饱了喜看乐坛八卦肥皂剧的群众,它高品质的词曲质量也根本性拉升了年度神曲的品质上限。

纵观全年,行业一个很明显的风向是,传统意义上那些低质短视频神曲爆款率降低、发酵期缩短,而由唱片歌手精心雕琢的新鲜热歌,仿佛更能扛住时间周期的考验。

事实上,尽管讨论度不及前两者,汪苏泷去年新歌《就让大雨全都落下》在今年短视频平台乃至全网的传播力也相当惊人。最近出炉的《2023腾讯娱乐白皮书·音乐篇》里提到,该歌曲在今年1月拿到了全网音乐平台10亿播放量,迄今仍耸立在QQ音乐热歌榜,在榜时间已超过333天(截止12月3日数据)。

以上传统唱片歌手在今年交出的多份“实绩”,给热切关心华语乐坛命运的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原来短视频未必只会喂养出平庸BGM,倘若唱片歌手、成熟音乐人积极拥抱它,短视频亦可是好音乐发光的助燃剂。

下沉风今年还侵袭到了线下。

今年行业内外在关注演唱会时都能明显体感,演唱会从高线向低线城市下沉的势头堪称历史之最。像薛之谦把演唱会放到衢州办,张信哲现身唐山唱响哲式情歌,张韶涵在义乌上演隐形的翅膀回忆杀,这种“下沉”在过往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故事。

据《2023年线下音乐演出经济发展及线上社交内容动态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二线城市演唱会票房高速增长,尤其海口、佛山、福州演唱会票房复合增速全国领先,海口增快最快达1013%。此外,连过往的“演出荒地”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西北内陆城市也开始承办周杰伦演唱会、草莓音乐节,彰显出线下演出市场辐射地域之广。

真唱风:演唱会牵动群众情绪

尽管五月天假唱风波事发于12月,对全年市场影响偏弱,但犀牛君仍要重点讨论这件事。因为以该事件为切口,它映射的群众情绪和引发的连锁反应,很可能将深刻改变今后音乐产业的整体走向。

“假唱”这个事能触发五月天压根没想到的全民声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演唱会从“全面停摆”到进阶为“全民话题”,该演出品类的消费属性正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剧烈变化。

看演唱会,仅仅是“看”演唱会吗?不,它已经进化为当下年轻人报复性参与的一场“超大型五感互动情绪释放show”(伍佰演唱会爆火也与此有关)。这也是今年演唱会票如此难抢的原因,年轻人好像都抱着个古时赶集的心态报复性看演唱会。

《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总票房为167.93亿元,同比增长达673.5%。而比这个总体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跨城观演”比重急剧上升。

按理说,往年演唱会抢票(尤其是低线城市)真的没那么难,今年的新情况是,你架不住全国各地观众跟你一同抢票啊。最典型的就要属周杰伦2023演唱会·海口站了,一场演唱会吸引来了9.51万人次省外游客,占到游客总数的61.5%以上!

所以说,今年音乐演出已不单是一桩音乐生意了,更是一门文旅生意。一个城市无论举办头部歌手演唱会,还是举行拼盘型户外音乐节,都会因四面八方的“聚合型流量”大幅提振当地餐饮、零售、交通、住宿等周边经济。

这也是群众对“假唱”零容忍的根本原因,付诸高消费却只能换来一个来现场听CD的演出体验,这是广大消费者万万不能接受的。但反过来说,假唱亦有正面积极意义,即有助于“纠偏”内娱默认存在多年的假唱现象,并带动群众广泛关注真唱live舞台。

比如即将在年底激烈对打的八台跨年晚会,在群众监督假唱之下,有助于内娱集体拥护一个“全开麦”的健康演出环境。而上周举办的《动感地带20周年盛典》就已然实现了全体艺人真唱,这种真唱风的转向,有助于促成音乐演出市场越发注重“品控”的良性循环。

AI风:新世代音乐浪潮来袭

最后一阵风是从当下吹向未来。

自年初ChatGPT根本性提升AI技术应用点燃资本热情后,“AI+音乐”就成了音乐产业各方力量关注的增长方向。今年这一整年,代表新世代音乐审美趋向的AI音乐,可谓频繁震动着音乐圈各方神经。

年初,金曲歌后、知名音乐制作人陈珊妮在微博自曝,其于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发行的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实则由她指导其AI模型所唱。而此前,没人怀疑那不是出自陈珊妮的歌喉。

年中,B站开始不间断涌现成批AI 歌手翻唱同行金曲的“整活视频”,并捧出了AI歌手界第一顶流——AI孙燕姿。短短一个多月,“她”高产翻唱了周杰伦《发如雪》、王力宏《需要人陪》、陶喆《飞机场的10:30》、周传雄《黄昏》、S.H.E《热带雨林》等华语大金曲,且几乎以首首快要超越原唱的高质量令网友们惊呼“AI孙燕姿正式被我列为21世纪最伟大发明”。

没过多久,音乐平台也察觉到这阵AI风潜藏的商业化增长势能。今年11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与宏声文化(王力宏工作室)联手打造了华语乐坛首位官方授权“全AI”歌手——AI力宏,并发布了由其翻唱的《Letting Go》,且该单曲封面及MV均由AI生成。

时至2023,尽管音乐产业整体复苏明显,但行业隐忧仍在:唱片歌手真的能从短视频网红歌手那里拿回丢失多年的市场份额吗?报复性增长的演出市场势能会否延续到明年?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能理解为何今年音乐圈如此重视AI,因为这已是为数不多能为音乐产业带来增长空间的“可持续动能”了。

综上,尽管2023音乐市场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究竟还有什么“新动能”去支撑音乐产业的长远发展,仍需要行业各界积极探索。

让我们静待音乐产业的下个风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终盘点:2023音乐市场“风起云涌”

这些喜闻乐见的“数字”令行业内外颇为振奋。

文|犀牛娱乐 方正

编辑|朴芳

当朋友圈又纷纷晒出各家“年度听歌报告”,这份独属于年尾的仪式感,提醒我们2023时日不多,而音乐产业也将结束这“风起云涌”的一年。

这一年,大众向音乐产业投来更多目光:

唱片歌手下场整顿神曲“品控”,《罗刹海市》《就让大雨全都落下》对咱耳朵很友好;“报复性”归来的演唱会话题贯穿全年,五月天疑似假唱、伍佰全国巡检被全民热议;当代年轻人对音乐节、Livehouse的深度参与揭示出“生活方式经济”的巨量潜能……

从B端产业数据来看,12021-2023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至1849.25亿元(《2023腾讯娱乐白皮书·音乐篇》数据)、2023年Q3腾讯音乐在线付费会员用户正式破亿(财报数据)、2023年1-8月“演唱会”百度搜索指数同比去年同期增长95%(《2023年线下音乐演出经济发展及线上社交内容动态洞察》数据)…… 这些喜闻乐见的“数字”令行业内外颇为振奋。

图片来源:《2023腾讯娱乐白皮书·音乐篇》

不同于过去几年行业充斥着“华语乐坛已死”的质疑声,今年音乐产业各赛道都涌现出一些可喜变化。这一篇,犀牛君将从对2023音乐产业新动向的观察中,总结出根本性变革今年市场乃至未来行业的“三阵风”。

下沉风:唱片歌手下场造“神曲”

“下沉风”今年刮得无比强劲。

这阵风最先起于线上。

今年三月,一首“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突然血洗短视频平台,洗脑的甜甜旋律令全网集体上头。事态不同以往的是,这首典型短视频神曲其实出自李荣浩去年底发行专辑《纵横四海》,旋即此曲引发了舆论场对唱片歌手炮制神曲的争议性讨论。

而仅过了四个月,年中,一首同样孵化于唱片工业的《罗刹海市》掀动了更大规模下沉受众的热烈关注。刀郎此曲不仅喂饱了喜看乐坛八卦肥皂剧的群众,它高品质的词曲质量也根本性拉升了年度神曲的品质上限。

纵观全年,行业一个很明显的风向是,传统意义上那些低质短视频神曲爆款率降低、发酵期缩短,而由唱片歌手精心雕琢的新鲜热歌,仿佛更能扛住时间周期的考验。

事实上,尽管讨论度不及前两者,汪苏泷去年新歌《就让大雨全都落下》在今年短视频平台乃至全网的传播力也相当惊人。最近出炉的《2023腾讯娱乐白皮书·音乐篇》里提到,该歌曲在今年1月拿到了全网音乐平台10亿播放量,迄今仍耸立在QQ音乐热歌榜,在榜时间已超过333天(截止12月3日数据)。

以上传统唱片歌手在今年交出的多份“实绩”,给热切关心华语乐坛命运的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原来短视频未必只会喂养出平庸BGM,倘若唱片歌手、成熟音乐人积极拥抱它,短视频亦可是好音乐发光的助燃剂。

下沉风今年还侵袭到了线下。

今年行业内外在关注演唱会时都能明显体感,演唱会从高线向低线城市下沉的势头堪称历史之最。像薛之谦把演唱会放到衢州办,张信哲现身唐山唱响哲式情歌,张韶涵在义乌上演隐形的翅膀回忆杀,这种“下沉”在过往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故事。

据《2023年线下音乐演出经济发展及线上社交内容动态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二线城市演唱会票房高速增长,尤其海口、佛山、福州演唱会票房复合增速全国领先,海口增快最快达1013%。此外,连过往的“演出荒地”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西北内陆城市也开始承办周杰伦演唱会、草莓音乐节,彰显出线下演出市场辐射地域之广。

真唱风:演唱会牵动群众情绪

尽管五月天假唱风波事发于12月,对全年市场影响偏弱,但犀牛君仍要重点讨论这件事。因为以该事件为切口,它映射的群众情绪和引发的连锁反应,很可能将深刻改变今后音乐产业的整体走向。

“假唱”这个事能触发五月天压根没想到的全民声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演唱会从“全面停摆”到进阶为“全民话题”,该演出品类的消费属性正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剧烈变化。

看演唱会,仅仅是“看”演唱会吗?不,它已经进化为当下年轻人报复性参与的一场“超大型五感互动情绪释放show”(伍佰演唱会爆火也与此有关)。这也是今年演唱会票如此难抢的原因,年轻人好像都抱着个古时赶集的心态报复性看演唱会。

《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总票房为167.93亿元,同比增长达673.5%。而比这个总体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跨城观演”比重急剧上升。

按理说,往年演唱会抢票(尤其是低线城市)真的没那么难,今年的新情况是,你架不住全国各地观众跟你一同抢票啊。最典型的就要属周杰伦2023演唱会·海口站了,一场演唱会吸引来了9.51万人次省外游客,占到游客总数的61.5%以上!

所以说,今年音乐演出已不单是一桩音乐生意了,更是一门文旅生意。一个城市无论举办头部歌手演唱会,还是举行拼盘型户外音乐节,都会因四面八方的“聚合型流量”大幅提振当地餐饮、零售、交通、住宿等周边经济。

这也是群众对“假唱”零容忍的根本原因,付诸高消费却只能换来一个来现场听CD的演出体验,这是广大消费者万万不能接受的。但反过来说,假唱亦有正面积极意义,即有助于“纠偏”内娱默认存在多年的假唱现象,并带动群众广泛关注真唱live舞台。

比如即将在年底激烈对打的八台跨年晚会,在群众监督假唱之下,有助于内娱集体拥护一个“全开麦”的健康演出环境。而上周举办的《动感地带20周年盛典》就已然实现了全体艺人真唱,这种真唱风的转向,有助于促成音乐演出市场越发注重“品控”的良性循环。

AI风:新世代音乐浪潮来袭

最后一阵风是从当下吹向未来。

自年初ChatGPT根本性提升AI技术应用点燃资本热情后,“AI+音乐”就成了音乐产业各方力量关注的增长方向。今年这一整年,代表新世代音乐审美趋向的AI音乐,可谓频繁震动着音乐圈各方神经。

年初,金曲歌后、知名音乐制作人陈珊妮在微博自曝,其于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发行的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实则由她指导其AI模型所唱。而此前,没人怀疑那不是出自陈珊妮的歌喉。

年中,B站开始不间断涌现成批AI 歌手翻唱同行金曲的“整活视频”,并捧出了AI歌手界第一顶流——AI孙燕姿。短短一个多月,“她”高产翻唱了周杰伦《发如雪》、王力宏《需要人陪》、陶喆《飞机场的10:30》、周传雄《黄昏》、S.H.E《热带雨林》等华语大金曲,且几乎以首首快要超越原唱的高质量令网友们惊呼“AI孙燕姿正式被我列为21世纪最伟大发明”。

没过多久,音乐平台也察觉到这阵AI风潜藏的商业化增长势能。今年11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与宏声文化(王力宏工作室)联手打造了华语乐坛首位官方授权“全AI”歌手——AI力宏,并发布了由其翻唱的《Letting Go》,且该单曲封面及MV均由AI生成。

时至2023,尽管音乐产业整体复苏明显,但行业隐忧仍在:唱片歌手真的能从短视频网红歌手那里拿回丢失多年的市场份额吗?报复性增长的演出市场势能会否延续到明年?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能理解为何今年音乐圈如此重视AI,因为这已是为数不多能为音乐产业带来增长空间的“可持续动能”了。

综上,尽管2023音乐市场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究竟还有什么“新动能”去支撑音乐产业的长远发展,仍需要行业各界积极探索。

让我们静待音乐产业的下个风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