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12月2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指出,这是新时代推动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描绘了疾控事业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对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贺胜介绍,《指导意见》所勾勒出的疾控事业未来目标,就是要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疾控工作网络。
“目标是通过加快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等,实现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早发现、早处置,有效遏制艾滋病、结核病等传统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王贺胜表示。
此前在4月19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疫苗与健康大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透露,今年是疾控体系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年,要将省一级和市县一级疾控体系的机构改革做到位。
沈洪兵介绍,在国家层面,中疾控由国家疾控局来管理,省级层面要组建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市县一级,将在同级卫健部门内设疾控局(参照相应职能),重新组建市县疾控中心。因为单位性质、人员性质不一样,这些将分步实施,再逐步实现整合。在具体的职能调整方面,他提到,将来省一级的(卫生)监督所要逐步下沉职能,省级监督所和疾控局的职能要归并,监督所的监督执法职能要下沉到市县一级。
一位行政法学专家告诉界面新闻,疾控局的成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疾控中心“边缘化”的问题,但疾控中心和一级政府的关系没有完全明确,疾控机构统筹协调难的问题就尚未彻底解决。疾控机构采取属地管理原则,传染病预警需要层层上报。目前地方政府依然秉持经济发展的管理思维,公共卫生思维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疾控机构预警信息的传达仍可能受阻。
对此,最新发布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提升监测预警和检验检测能力。其中明确,优化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完善临床监测、病原监测、病媒监测等专业监测,健全和畅通医疗机构报告、医务人员直接报告、科研发现报告、检验检测机构报告、群众个人报告、舆情监测等信息渠道,实现卫生健康、疾控、教育、民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海关、市场监管、气象、移民、林草、中医药、药监等部门的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司长张国新在发布会上介绍,监测预警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传染病风险的第一关口。目前,我国已建立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常年对鼠疫、脊髓灰质炎、疟疾、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开展主动监测。
“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和急性呼吸道疾病,我们有针对性地拓展形成了包括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在内的10个监测子系统,开展了急性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监测试点,并设置4类风险信号,科学研判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发布预警信息,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张国新说。
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之后,我国就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也规定了不明传染病必须及时上报,但在实践中直报系统上报率并不尽人意。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王宇2017年发表的论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评价》显示,至2016年底,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运行12年之久,我国通过系统共上报病例数仅为1666例。
病毒学家常荣山此前告诉界面新闻,“网络直报主体是一线的医疗人员,直报系统的设计是参照了美国CDC(疾控中心)流感的5级预警系统,但是医疗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治疗,在哨点医院设备、人员没有配备到位的情况下,很难及时判断出‘新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此外,监测哨点覆盖范围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流感为例,全国医疗机构总数有33万家,但流感哨点医院只有405家。”
张国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疾控局将按要求全面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业务职责,进一步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医防协同和平急转换等工作机制。
此外,国家疾控局将拓展监测渠道。在优化现有疫情监测报告系统的基础上,健全传染病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病媒和环境因素等监测系统,构建部门协同的监测体系,畅通社会公众参与的渠道,密切关注全球传染病疫情变化,从多源头开展监测工作。
张国新介绍,在规范评估预警方面,国家疾控局将完善风险评估、警示信息通报和预警决策工作流程,开展日常和专题风险评估,及时通报、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适时提出预警决策建议。此外,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化应用,逐步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分析、预警,不断提升综合研判能力。
王贺胜吹风会上说,我国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公共卫生防护网进一步筑牢织密。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方面,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人禽流感、鼠疫、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处置,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中实现了灾后无大疫。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地区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从2015年的65/10万下降至2022年的52/10万,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此外,我国建立覆盖全国的环境健康监测体系,地方病防治水平不断巩固提升。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麻疹、乙脑、流脑等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