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请回答2023,你是J人还是P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请回答2023,你是J人还是P人

大家都在期待一种更加轻松的叙事。

文|斯维奇

监制|吴怼怼

年底了,又到朋友圈年终总结、淘宝购物总结、网易云歌单大赏的季节。

回顾过去一年自己的愿望和计划有多少达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MBTI借此机会又一次席卷了中国年轻人,这一次是「给J人一点P人震撼」。

J(Judging)与P(Perceiving)的区分是MBTI衡量性格中的一个维度,关注人们如何应对外界。J人更加偏好结构框架、条理清晰,计划性是他们的特征,P人更加拥抱变化、擅长随机应变,在计划这一点上显得格外随意。

「给J人一点P人震撼」的视频往往围绕这最突出的差异展开:翻年度计划本。

01、给J人一点P人震撼

精美的MUJI牛皮计划本,封面写着2023,在镜头前翻开,前几页洋洋洒洒,宏观有月份计划,细致至每天每小时的安排,充斥对新的一年自己的努力的憧憬。

手帐风格的精致涂鸦与可爱贴画,与新一年的信心相映生辉,这样的图景往往在几页后戛然而止。可能是五天,也可能是一个月,但绝不会到半年。

这种反转非常符合视频传播的趣味,前面的计划书写越精美,后面漫长而沉默的空白就越有喜剧效果。

涉及的又是人人都有参与感的话题,所以「一模一样我本人」「你们P人都是这样吗」这样的评论和弹幕层出不穷,这种分享的冲动几乎不会因为有人发过一句相同的感慨而受到抑制。

鉴别身边的J人P人方法,往往也充满反差感和趣味性。

黄金周出去旅行,典型P人的旅游攻略就是三行字,第一天去程,第二到五天玩ABCD,第六天返程;典型J人会列excel表格规划每天的日程安排,或者是带路线图和时间表的PDF,任一一个扔出来总会给P人一点震撼。

如何让J人崩溃?一句「到了再说」就可以了。

工位的桌面往往能一眼看穿是J是P。

崇尚timeline、rundown的J人,桌面的整洁程度堪比他们分门别类的思绪,是他们缜密的大脑的外部延伸。而P人的东西永远有混乱的美感,毕竟宇宙的终极定律是熵增,不要再和宇宙对抗了,反正他们总能记得自己的破烂在哪。

还是学生?作业怎么写也可以鉴别J/P。

J人早早规划提前写完,早写早享受;P人不到心理预估的最后完成时间不会开始动笔。计划未半而中道放弃,对P人是再常见不过的事,这并不影响泰山压顶的他们总是在deadline前最后一秒成功存活。

手机APP的摆放也透露着这种二分法。

把同类应用装在格子间里分门别类的是J人,下载一个是一个,摆哪都一样的是P人,反正大家最后都是靠肌肉记忆找到微信抖音小红书。

关于P人J人的讨论非常热闹,甚至有再造I人E人话题之势。「J人和P人的区别」tag在小红书就有2875万浏览量。

02、为什么MBTI又火了一遍?

基于荣格(Carl Jung)的《心理类型》(Psychological Types),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由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和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母女共同发明。

并非专业人士的母女俩将MBTI推荐至人力资源机构与高校教育系统,让这份测试得到初步推广和背书,并因此获得了一些专业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MBTI成为个人发展、团队建设以及职业咨询等方面的广泛采用工具。它的应用领域扩展到员工培训、领导力发展,甚至涉及到关系咨询。MBTI的商业成功导致它融入了许多企业和教育计划之中。

这种影响对国人来说,就意味着从高考专业选择,理想工作类型,到秋招性格测评,工作后团建和员工培训,都会有机会和MBTI测评打交道。

广泛运用带来的机构背书,一定的理论基础带来的专业色彩,相较于星座更加科学的主动测试,让MBTI从一众测试中脱颖而出。

更加重要的是,传播的载体是人,而MBTI测试的结果总是很讨喜。

这是MBTI受欢迎之初就暗含的底色,测试结果只说好话,对性格缺点只字不提,所有人都能装进16个漂漂亮亮的抽屉。每一个抽屉都是精心挑选,饰以理想的工作和历史名人,INTJ人与牛顿同台,ENFP就是当代李白,很多人第一次体验到有人夸自己夸得这么舒服。

同时,作为一种社交货币,它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框架。通过分享MBTI类型,我们可能感到更容易找到共鸣,并在社交群体中找到类似的人。

这种共鸣可以加强社交关系,并在群体中建立更强烈的认同感。它也经常成为有趣的谈资,INFP的小蝴蝶,ENFP的快乐小狗,和谷爱凌一样的INTJ,都可以开启一场新的对话。MBTI的memes更是层出不穷。

MBTI不是绝对“科学”的理论,但不失为一种自我探索的切入点。人们总是渴望更加了解自己,这既是反身和内观的需要,也是认识他者的需要。

这种划分其实从古至今都存在。

早到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说,他根据人的四种体液将人格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胆汁质(易怒)、多血质(乐观)、黏液质(缓慢、缺乏感情)和黑胆质(忧郁),它们的平衡与健康息息相关。

中国人熟悉按年计的十二生肖,也熟悉按月份划分的十二星座,在马伯庸撰写的《十二星座照耀中国》一文中也系统梳理过星座在中国的嬗变。甚至「内卷」「躺平」的流行也出于相似的逻辑。

通过不同依据的划分,人们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也获得跳出框架的喘息之机。

03

苏珊·凯恩(Susan Cain)的著作《宁静:在一个无法停止交谈的世界中,内向者的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探讨了在一个通常重视外向特质的文化中,内向者的优势和品质。

她挑战社会观念和刻板印象,倡导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内向性格,倡议创造有利于内向者茁壮成长的环境。

现在的「给J人一点P人震撼」,与为内向者发声,两者或许有一些相似之处。你可以坦荡承认自己是一个P人,东西乱扔,计划混乱,但是也一样可以好好生活。

通过进入我们的日常叙事,语言某种程度上改变的也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联系人类学中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来解释,语言中的结构和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语言用法,可能会对我们的一些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就像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系统化的隐喻,比如“人生是一场旅程”(life is journey),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就真的会把人生的各个阶段当成旅途中的不同驿站来加以认知。MBTI中认知的维度划分进一步进入我们的日常语言,可能也意味着大家更能拥抱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I与E人的区分已经直接变成了当前中文互联网乃至于口语的日常用语,以前说社牛社达社恐,现在动辄就是划分为I人E人。P人J人在年末的流行或许又会改变我们的用语,甚至剩下四个字母也有机会进入大众的视野。

我们不可避免地还是要提到MBTI在信度和效度上的缺陷,提到和星座一样「一看一个准」的巴纳姆效应,提到相较于四个维度进行二分法的16型人格,荣格八维会更接近光谱式的人们的个性分布。

但说到底,P人的种种震撼的分享其实让高压的人们有了一种难得的轻松:「即使这样的人也可以正常生活啊」,这是一种宽慰,一种鼓舞。

相较于I人E人那阵子在中国的流行,「给J人一点P人震撼」或是「给P人一点J人震撼」的话题其实更意味着周期底部的人们其实在期待一种更加轻松的叙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请回答2023,你是J人还是P人

大家都在期待一种更加轻松的叙事。

文|斯维奇

监制|吴怼怼

年底了,又到朋友圈年终总结、淘宝购物总结、网易云歌单大赏的季节。

回顾过去一年自己的愿望和计划有多少达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MBTI借此机会又一次席卷了中国年轻人,这一次是「给J人一点P人震撼」。

J(Judging)与P(Perceiving)的区分是MBTI衡量性格中的一个维度,关注人们如何应对外界。J人更加偏好结构框架、条理清晰,计划性是他们的特征,P人更加拥抱变化、擅长随机应变,在计划这一点上显得格外随意。

「给J人一点P人震撼」的视频往往围绕这最突出的差异展开:翻年度计划本。

01、给J人一点P人震撼

精美的MUJI牛皮计划本,封面写着2023,在镜头前翻开,前几页洋洋洒洒,宏观有月份计划,细致至每天每小时的安排,充斥对新的一年自己的努力的憧憬。

手帐风格的精致涂鸦与可爱贴画,与新一年的信心相映生辉,这样的图景往往在几页后戛然而止。可能是五天,也可能是一个月,但绝不会到半年。

这种反转非常符合视频传播的趣味,前面的计划书写越精美,后面漫长而沉默的空白就越有喜剧效果。

涉及的又是人人都有参与感的话题,所以「一模一样我本人」「你们P人都是这样吗」这样的评论和弹幕层出不穷,这种分享的冲动几乎不会因为有人发过一句相同的感慨而受到抑制。

鉴别身边的J人P人方法,往往也充满反差感和趣味性。

黄金周出去旅行,典型P人的旅游攻略就是三行字,第一天去程,第二到五天玩ABCD,第六天返程;典型J人会列excel表格规划每天的日程安排,或者是带路线图和时间表的PDF,任一一个扔出来总会给P人一点震撼。

如何让J人崩溃?一句「到了再说」就可以了。

工位的桌面往往能一眼看穿是J是P。

崇尚timeline、rundown的J人,桌面的整洁程度堪比他们分门别类的思绪,是他们缜密的大脑的外部延伸。而P人的东西永远有混乱的美感,毕竟宇宙的终极定律是熵增,不要再和宇宙对抗了,反正他们总能记得自己的破烂在哪。

还是学生?作业怎么写也可以鉴别J/P。

J人早早规划提前写完,早写早享受;P人不到心理预估的最后完成时间不会开始动笔。计划未半而中道放弃,对P人是再常见不过的事,这并不影响泰山压顶的他们总是在deadline前最后一秒成功存活。

手机APP的摆放也透露着这种二分法。

把同类应用装在格子间里分门别类的是J人,下载一个是一个,摆哪都一样的是P人,反正大家最后都是靠肌肉记忆找到微信抖音小红书。

关于P人J人的讨论非常热闹,甚至有再造I人E人话题之势。「J人和P人的区别」tag在小红书就有2875万浏览量。

02、为什么MBTI又火了一遍?

基于荣格(Carl Jung)的《心理类型》(Psychological Types),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由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和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母女共同发明。

并非专业人士的母女俩将MBTI推荐至人力资源机构与高校教育系统,让这份测试得到初步推广和背书,并因此获得了一些专业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MBTI成为个人发展、团队建设以及职业咨询等方面的广泛采用工具。它的应用领域扩展到员工培训、领导力发展,甚至涉及到关系咨询。MBTI的商业成功导致它融入了许多企业和教育计划之中。

这种影响对国人来说,就意味着从高考专业选择,理想工作类型,到秋招性格测评,工作后团建和员工培训,都会有机会和MBTI测评打交道。

广泛运用带来的机构背书,一定的理论基础带来的专业色彩,相较于星座更加科学的主动测试,让MBTI从一众测试中脱颖而出。

更加重要的是,传播的载体是人,而MBTI测试的结果总是很讨喜。

这是MBTI受欢迎之初就暗含的底色,测试结果只说好话,对性格缺点只字不提,所有人都能装进16个漂漂亮亮的抽屉。每一个抽屉都是精心挑选,饰以理想的工作和历史名人,INTJ人与牛顿同台,ENFP就是当代李白,很多人第一次体验到有人夸自己夸得这么舒服。

同时,作为一种社交货币,它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框架。通过分享MBTI类型,我们可能感到更容易找到共鸣,并在社交群体中找到类似的人。

这种共鸣可以加强社交关系,并在群体中建立更强烈的认同感。它也经常成为有趣的谈资,INFP的小蝴蝶,ENFP的快乐小狗,和谷爱凌一样的INTJ,都可以开启一场新的对话。MBTI的memes更是层出不穷。

MBTI不是绝对“科学”的理论,但不失为一种自我探索的切入点。人们总是渴望更加了解自己,这既是反身和内观的需要,也是认识他者的需要。

这种划分其实从古至今都存在。

早到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说,他根据人的四种体液将人格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胆汁质(易怒)、多血质(乐观)、黏液质(缓慢、缺乏感情)和黑胆质(忧郁),它们的平衡与健康息息相关。

中国人熟悉按年计的十二生肖,也熟悉按月份划分的十二星座,在马伯庸撰写的《十二星座照耀中国》一文中也系统梳理过星座在中国的嬗变。甚至「内卷」「躺平」的流行也出于相似的逻辑。

通过不同依据的划分,人们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也获得跳出框架的喘息之机。

03

苏珊·凯恩(Susan Cain)的著作《宁静:在一个无法停止交谈的世界中,内向者的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探讨了在一个通常重视外向特质的文化中,内向者的优势和品质。

她挑战社会观念和刻板印象,倡导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内向性格,倡议创造有利于内向者茁壮成长的环境。

现在的「给J人一点P人震撼」,与为内向者发声,两者或许有一些相似之处。你可以坦荡承认自己是一个P人,东西乱扔,计划混乱,但是也一样可以好好生活。

通过进入我们的日常叙事,语言某种程度上改变的也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联系人类学中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来解释,语言中的结构和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语言用法,可能会对我们的一些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就像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系统化的隐喻,比如“人生是一场旅程”(life is journey),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就真的会把人生的各个阶段当成旅途中的不同驿站来加以认知。MBTI中认知的维度划分进一步进入我们的日常语言,可能也意味着大家更能拥抱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I与E人的区分已经直接变成了当前中文互联网乃至于口语的日常用语,以前说社牛社达社恐,现在动辄就是划分为I人E人。P人J人在年末的流行或许又会改变我们的用语,甚至剩下四个字母也有机会进入大众的视野。

我们不可避免地还是要提到MBTI在信度和效度上的缺陷,提到和星座一样「一看一个准」的巴纳姆效应,提到相较于四个维度进行二分法的16型人格,荣格八维会更接近光谱式的人们的个性分布。

但说到底,P人的种种震撼的分享其实让高压的人们有了一种难得的轻松:「即使这样的人也可以正常生活啊」,这是一种宽慰,一种鼓舞。

相较于I人E人那阵子在中国的流行,「给J人一点P人震撼」或是「给P人一点J人震撼」的话题其实更意味着周期底部的人们其实在期待一种更加轻松的叙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