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听筒Tech 小听
编辑|饶言
即便曾经屡战屡败,支付宝对社交依然痴心不改。
近期,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发帖称,发现自己的支付宝“消息”页面出现了“兴趣社区”的新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加入不同的兴趣小组,与小组里的人沟通交流。
同时,据媒体报道,支付宝APP内测了一项叫“兴趣社区”的社交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到徒步、骑行、钓鱼等不同的兴趣小组,可互动讨论,发布帖子,也能参加活动。
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寻找社交伙伴,一起参与线上讨论,组织或参加线下活动;系统也会根据用户偏好,给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小组以及帖子。
目前,该社区功能还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同时,支付宝还申请了多个社交相关的专利。
这并非支付宝在社交功能方面的首次尝试,早在2015-2016年期间,支付宝也曾尝试过生活圈、圈子等功能,但都没有成功。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支付宝对社交如此痴迷,原因在于,作为一个金融属性较为突出的支付工具,支付宝的注册用户已逼近天花板,活跃度持续走低,用户留存时间也越来越短。
支付宝一直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低频率和低活跃的支付类工具,试图通过增强社交属性来留住用户,提升用户黏性和使用频率。
现实却是,就算作为一个支付工具,现在很多用户支付时,选择支付宝的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支付宝也急了。
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支付宝这次重启社交功能,能否取得成功?
支付宝的社交执念
“支付宝又弄了个社交功能?”95后李乐在打开支付宝去收蚂蚁森林过期的能量时发现,“消息”页面新出现了“兴趣社区”的功能,好奇心驱使下,他打开进去看了看。
“没有什么新奇,有几个兴趣社区推荐。给我推荐的是骑行和徒步,可能我平时在淘宝买这些东西比较多?”但李乐发现,社区里更多的是推荐活动,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分享信息。
正如李乐所发现,根据目前媒体所透露的信息,目前尚处于内测阶段的“兴趣社区”,定位是发现有趣,找到玩伴。在兴趣社区中,其社交形态是以小组为社交点,加入发徒步、骑行、钓鱼等多个兴趣小姐。
兴趣社区里,还设有“附近的热门活动”,以线下活动为主,比如徒步活动,会显示时间、地点、项目详情,以及活动费用等。
80后小欣同样发现了这一内测功能,给她推荐的是咖啡、美食,以及美妆、护肤等社区,“我另一位朋友的推荐是品酒,应该是根据我们平时的兴趣爱好来推荐的?”
内测后是否会正式推出,目前尚未可知。但很显然,支付宝又一次在试图抢社交的蛋糕。
事实上,过去多年,作为一个有着大量用户的国民级APP,支付宝一直不甘心只做一个支付工具,对拓展社交功能有着勃勃野心。
早在2015年8月,支付宝发布9.0版本时,就推出“生活圈”,新增了两个一级入口,朋友和口碑。
在之后的9.2版本中,支付宝又强化了“场景关系链”,生活圈中最重要的两个新功能是打赏和现场,目的是增加支付宝的粘性,提高用户的使用频次。
令人意外的是,“生活圈”不仅没有获得用户的认可与称赞,反而招来铺天盖地的恶评,新版本被很多用户吐槽是“微信+大众点评”的翻版。
不过,用户的差评并没有浇灭支付宝对社交的热情,支付宝不但没有迎合用户意愿,还进一步强化了社交和生活属性。
2016年8月推出9.9版本时,将“生活圈”从二级入口提到首页“生活动态”,支付宝APP首页上先是“生活”,其次为“口碑”、“朋友”,而涵盖了账单、余额宝、芝麻信用、借呗等关键金融属性的“我的”一级入口,则排在第四个。新增的“生活圈”内容,占据了支付宝主页地盘的一半。
当时的“生活圈”依据人群及兴趣,划分出多个共享社区,其中“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两个圈子非常火爆,各吸引了1000多万用户的关注。
也正是这两个圈子的火爆,让支付宝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时,部分女性用户通过发布大尺度照片,来吸引更多打赏,此事引发巨大争议,支付宝也遭到口诛笔伐,甚至有人将支付宝称为“支付鸨”。
时任蚂蚁金服董事长的彭蕾召集了22位蚂蚁管理团队成员,进行深刻反思,并在内网发公开信:自己做错的事,永远不要怪别人!
最终,支付宝官方公开致歉,并立即解散“圈子”,这场声势浩大的社交功能实践也就此宣告失败。
2017年春节假期过后,当时的蚂蚁金服召开了集团层面的战略会,召集了全球所有业务线负责人以及核心管理层,确定“不做社交”战略。
在此之后,支付宝放弃了在社交方面的努力,并声称要回归商业和金融属性。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井贤栋曾在一次内部分享时表示,“支付宝不必追求用户时长,用户大可以在社交、游戏、视频上耗费时间;对于支付宝来说,只要用户在解决刚需问题的关键时刻,能想起我们,就够了。”
井贤栋甚至认为,用户在支付宝上的停留时间越短越好,“因为这才代表解决问题的效率够高。”
之后几年,支付宝的主要用户场景是转账、支付、理财、缴费等与资金强相关的业务,在社交方面没有什么新动作。
但沉寂了几年后,支付宝又在2024年刚刚到来之际,重启社交功能,内测“兴趣社区”。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支付宝已申请多个社交相关专利,比如“社交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专利和“数据同步方法以及装置”专利等。
看来支付宝在布局社交方面并未死心,不甘心真正回归金融属性。
用户留存焦虑
遗憾的是,对于支付宝的“社交”野心,用户似乎并不买账。李乐直言:支付宝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做个“安静的”钱包呢?
李乐对支付宝新内测的“兴趣社区”毫无兴趣。在此之前,李乐玩过支付宝的“圈子”功能,在他看来,兴趣社区与圈子并没有区别,更重要的是,“支付宝除了用来支付,我已经用得很少了,要是喜欢这些兴趣社区,选择成熟的社交软件不香吗?”
小欣和李乐持一样的观点,她更愿意玩小众而成熟的社交App,“我身边没有朋友知道支付宝还可以玩这个,我们付款都是用微信,支付宝都用得少了。”
听筒Tech(ID:Tingtongtech)咨询了社交平台上多位参与了该功能内测的用户,很显然,对支付宝这一新推出的功能,这些用户基本兴味索然。
在社交平台,甚至有不少用户在探讨如何关闭这一功能。
“我连支付宝都用得少了,更不用提特意去支付宝玩‘兴趣社交’了。”这不仅仅是李乐一个人的态度。很显然,“支付宝用得越来越少了”是不少年轻人的现状。
小乐是位网购达人,但她特意打开支付宝的次数已经屈指可数,她直言,“现在谁还特意去打开支付宝?”
“最多就是支付的时候跳转到支付宝支付,要不是看到别人在讨论支付宝内测这一功能,我也不会发现。”小乐表示,以前用支付宝是因为老在淘宝和天猫购物,“现在很少用淘天,也就几乎不用支付宝了。”
北京工作的中年人老杨是个“理工男”,自称曾是支付宝的死忠粉,在支付宝早年有福利红包的时候,每天会登录支付宝,领取小额红包,除了网购、还贷、交水电费和手机费之外,还会用到很多支付外的功能。
“前两年还喜欢玩蚂蚁社区,喜欢浇水,喂鸡,抢别人的能量。”老杨称,现在很少用了,“一个月也就用一两次。”
至于原因,老杨表示,微信支付用起来更方便,而且以前和自己在支付宝社区互动的好友,现在都不上线了。
深圳的李李则表示,除了每个月还房货的时候会用支付宝,其余时间很少用,“因为最早还房贷就用的支付宝,里面有转账纪录和的账号。”并强调,“只是习惯了,不是因为支付宝好用。”
这也是很多用户的共同心声,不少年轻人表示,只要不用淘宝和天猫,就很少用支付宝,因为在聊天软件中直接支付方便多了。
“用得越来越少”,直接导致支付宝的用户活跃度越来越低,用户留存时间也越来越短。
对此,支付宝无疑是焦虑的。如何留存用户,增强活跃度,成为支付宝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社交,或者是方案之一。毕竟社交代表着流量池,代表着用户关系链。
腾讯正是凭着社交的优势,在起步晚于支付宝的情形下,却能在支付领域迅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而其他一些互联网巨头,也都不同程度地布局社交这一赛道,包括百度、京东、字节跳动、快手、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大厂,都曾入局社交领域。
即便如今的微信已经在社交领域占据绝对龙头地位,但仍有大厂不死心,希望在这个领域分得一杯羹。
比如2023年9月,抖音旗下社交产品多闪时隔近半年再次迎来版本更新,从原本的“视频+社交”定位弱化了“短视频”,更偏向于传统社交平台。
再比如小红书也在2023年新增了“共享收藏夹”,可邀请好友一同添加、阅览笔记,进一步强化熟人社交。
尽管大部分大厂的社交都做得不够好,但谁都不想放弃这块市场。在这样的情形下,支付宝在社交方面选择屡败屡战,也是形势所迫。
支付宝着急了
支付宝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在支付领域,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最有实力的“二强”,但前者一直高歌猛进,支付宝却明显落后。
相关数据也表明,支付宝正在失去用户黏性。据易简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支付宝日均交易笔数6亿,微信15亿;2020年,支付宝日均交易笔数7亿,微信16亿;2022年,支付宝日均交易笔数7亿,微信26亿。
而2021年微信和支付宝日均交易笔数的比值约为69%和31%,到2022年已变为78%与22%。
无论从数据对比看,还是从现实生活中看,微信在使用场景和使用频次上均碾压支付宝。
事实上,2016年支付宝之所以如此积极地布局社交,甚至不顾用户反对,也要推出“生活圈”,就是感受到了危机,尤其是来自微信支付的竞争压力。
有公开数据显示,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下滑至55.4%,第二名微信支付增长至32.1%。
另据中金公司基于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测算,支付宝2014-2016年移动端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18.6%,而微信支付增速高达326.9%。
那个时候的支付宝选择积极拓展社交功能,是迫不得已之举,只是没料到,这次大力度的社交布局,竟然出现了失控情形,并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从支付宝的角度看,目前来自微信支付的碾压程度,远超2016年,而支付宝的危机也更加严重,可以说是面临生死危机。
有蚂蚁集团内部人士表示,支付宝不会放弃在社交上的努力,“并不是要对标微信或者说跟随模仿,更多是考虑到用户黏性。”
一直以来,支付宝的金融属性较为突出,社交属性不强,在注册用户逼近天花板之后,对用户活跃度和留存时间的焦虑与日俱增。
2020年蚂蚁集团谋求上市时,招股书里就提到:发展战略第一位是提升用户活跃度,扩大用户基础,倘若消费者与商家在平台上的参与度与活跃度降低,将严重影响财务成绩。
为此,支付宝除了布局社交,还进行了其它方面的开拓。
为了提升用户黏性和使用频率,支付宝增加了芭芭农场、阅读、打卡、小游戏等多种互动功能。
2023年以来更是不断有新动作。
2023年3月,首页新增“看一看”卡片,用户点击后会跳转至生活频道播放视频;6月推出商业推广平台 “灯火”,为广告主提供资源支持;7月推出“支付宝创作·分成计划”,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收益激励。
2023年8月,支付宝又推出达人代播选品中心“带货宝”,引入达人带货;11月,生活号宣布全面开放UGC入口,支持个人用户在线编辑、发布内容。
支付宝也意识到了直播对提升客户活跃度的重要性,邀请了金融、3C租赁、零售、本地生活等领域的商家来做直播。
但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观众群,很多商家的观众数量维持长期下降趋势,其它措施的效果也不太明显。
在不少用户看来,支付宝就是个金融属性的支付工具,做这些内容不但很难留存用户,而且还会让一些用户远离。
最近就有业内人士表示,“支付宝没有必要像微信那样做一个大而全的社交,而且也做不好。”
2023年从大厂离职的王易则认为,“不用支付宝就是嫌它的主界面太复杂,一些乱七八糟的功能一堆,实用的太少。”
这正是支付宝尴尬的处境,如果只回归金融属性,那用户活跃度和留存时长肯定上不去;如果要拓展社交和其它方面的功能,就会显得大而全,让用户体验变差,也会因此流失一些用户。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还是拓展社交,做个大而全的超级APP?
这是支付宝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目前来看,支付宝自身也摇摆不定。
但留给支付宝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文中李乐、小欣、老杨、李李、王易均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