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锌刻度 孟会缘
编辑|许 伟
借一次充电宝自动扣费两年多、电没充上也能出欠费单、押金或租借费往往返款无望、充电速度慢且常常自身电量不足、导航的门店子虚乌有以至无法及时归还……最近,《中国消费者报》通报了一批有关共享充电宝市场的乱象案例。
这些投诉无不在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共享充电宝行业令无数消费者破防的不止是其日益高涨的使用价格,还有其越发低质的服务态度。
关键是,曾经凭借小额付费、随时租赁而火爆一时的共享充电宝,为什么会活成现在消费者“最讨厌的样子”?
谁在为“充电刺客”买单?
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争议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你们那儿的充电宝多少钱?”在某位网友留言的评论下,全国各地网友的跟评也进一步展示着作为“充电刺客”的共享充电宝杀伤力有多大:“上海共享充电宝一小时4元”“长沙高铁站5块半小时”“新疆阿克苏半小时6块”“重庆酒吧门口一小时6块”“邯郸一个三四线城市均价一小时三块”“宜昌就没有低于4块的价”“广州南6块半小时”……
不过共享充电宝之所以成为当下一大投诉热点,价格还不是最主要因素。对于这一届广泛拥有“20%电量焦虑”(因手机电量低于20%,用户因电量不足而产生焦虑)的消费者而言,虽然给了高价但能解一时之困倒也能接受,可高价格与其服务质量却不对等,让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感到不满。
黑猫投诉上,有关共享充电宝的投诉帖高达两万多条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重庆杨女士在两年多前租借过一次共享充电宝,没想到速绿充电却一直自动续会员费,连续扣了她30个月共700多元的费用;北京敬先生被连续扣费26个月,只因他在租借“小电”共享充电宝时可能被页面默认勾选了开通会员并自动续费,但这些他并不知情……据称,类似投诉数量有2000多个,涉及小电、电小童、速绿充电、咻电、搜电、街电等多个共享充电宝品牌。
封面新闻的相关报道也曾提及有关上述主流共享充电宝品牌的投诉案例。如一位网友投诉街电称,“跑了大半个成都,都没找到可以归还的地方,有的地方是卡槽满无插口无法归还,有的地方有卡槽但充电宝型号不匹配(同一个厂家的充电宝竟然有两种样式,卡槽不匹配),还有的推荐归还地根本就不存在(商家停业),造成被迫强制消费。”另一位网友投诉来电表示,“在火车站用了这个充电宝,没用几小时,充电宝就没电了。出站的地方没有归还充电宝的,第二天我就找了别的地方,按照上面说的附近门店寻找,找到的一个是虚拟地址,假的。六天后,扣了我199。”
自动扣费、好借难还、价格高充电慢……当下,共享充电宝乱象还在不断扩散。
规模化加速,但大家仍在“裸泳”
回归市场本身,不可否认移动电源确实已经成为庞大消费人群的新“刚需”。
相关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手机配置增多,2022年5G手机的续航能力相较2019年反而有所下降。”相同使用时间后,2019年5G手机平均剩余电量为53.7%,2022年为36.6%。由此可见,手机续航问题在技术层面仍未找到最优解。
图源:Fastdata极数
重点是,对比固定充电、无线充电等充电解决方案,共享充电宝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便利性等优势,依旧是用户首选的移动充电服务类型。
在此基础上,如何加快规模化布局,完善共享充电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必然成为该行业满足用户灵活、随机充电需求的重中之重。因为共享充电宝行业并不是一个用户粘性很强的行业,通常线下铺设的点位越多流量就越多,商圈的人流量越大共享充电宝的生意就越好。
随着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的持续释放,共享充电宝品牌不仅能触达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其运营成本也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并借此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而品牌对热门点位的渴求与争夺,从消费者常常在同一门店看到多个品牌充电宝共处一室就能看出来。
但共享充电宝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手机使用频率较高、对手机依赖度较强的年轻圈层。对于这一部分年轻群体而言,在注重产品实用性和价格的同时,更希望得到丰富的感官体验、心理认同和情绪价值。
从现阶段的整体市场表现来看,为了进一步探索增量市场并抢占用户心智,共享充电宝品牌往往会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品牌赋能,如保留直营模式的怪兽充电,选择在运营、服务、品牌等方面的下功夫;二是打造品牌力,如小电曾尝试过推出月卡,推行充电会员制等;三是深度挖掘市场,如目前以代理模式为主的美团充电和搜电,加速拓展广阔的下沉市场就是为了在增量市场获得先发优势。
不过需要品牌注意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如何不让自己曾辛苦维护的服务口碑、用户体验打折扣。有行业人士曾指出,“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被渠道绑架,过度市场化以及过度竞争,行业开始招代理、卖设备,对品牌而言这样旱涝保收,但定价和服务上会出现相应问题。”
如今再关联到一个个具体的消费者投诉案例,看来主流共享充电宝品牌们对这一次企业底层能力大挑战的完成度并不好。
知名品牌也可能沦为“垫脚石”
作为共享经济模式下仅存的“硕果”,共享充电宝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地位毋庸置疑。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居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经济活动的稳步恢复带来的行业增量,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扩容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整体来看,线下餐饮、交通出行和酒店住宿场景的显著复苏,有望推动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23年增至168亿,并于2028年超过700亿规模。
从大小品牌齐聚到头部突围而出,经历过潮起潮落的共享充电宝逐渐呈现出“高集中度且竞争充分”的行业态势。第三方报告显示,共享充电宝行业前五的市占率超过95%。其中,市占率最高的是怪兽充电,达到36%,紧随其后的是美团和竹芒科技,是第二梯队企业,第三梯队企业则是小电、来电、咻电、倍电。
在此情况下,不仅新品牌难以入局,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甚至断言,“未来行业还会继续出清,稍有不慎,昔日的知名品牌也会成行业垫脚石。”放眼未来,共享充电宝行业乱象频发或将成为引发新一轮洗牌期到来“导火索”。
相关话题下的讨论
此前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共享充电宝商家不同程度存在的5个问题,包括不退押金、不经允许扣会员费、归还后仍计费、好借不好还、售后服务差,并建议出台共享充电宝行业规范,明确收费标准、退还款期限等。但即使被广大媒体频繁曝光、受到人大代表关注,共享充电宝行业乱象依然广泛存在。
很显然,倒逼企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维护市场良性竞争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那么,如何回应消费者期待,给共享充电宝行业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将是各大共享充电宝品牌度过这一轮洗牌期和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