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举办前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极端天气将发展成最大的全球性风险。瑞士当地时间16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报告《量化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强调极端天气这一风险性因素将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最新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共同编写,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性气候危机可能会造成1450万人死亡,带来12.5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医疗保健系统也会损失1.1万亿美元。
气候变化会引起如干旱、野火、热带风暴、热浪、海平面上升、高强度降雨和洪水等极端天气灾害,人类将面临死亡、营养不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等健康风险。
受资源分配不均、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医疗设备短缺等因素影响,妇女、年轻人、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都会被天气灾害带来的健康问题所困扰,非洲和南亚等发展中经济体受影响程度较深。
该报告称,洪水和极端降雨带来低温天气的概率提高,是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天气灾害。到2050年,可能会有850万人因洪水而丧生。此外,突发性洪水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受灾群体会遭受创伤应激后遗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水风险增大,当前潮汐洪水发生的频率是50年前的10倍。东南亚、南美洲北部和中非将是受洪水和降雨影响最大的区域。
干旱是造成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天气灾害,到2050年,预计会有320万人因干旱而死亡。当前,非洲有4000万人受到干旱的影响,美洲大陆有近40%的人口、欧洲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也都面临干旱危机。
与干旱相伴而来的是持续的热浪和野火。热浪是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天气灾害,预计到2050年将造成7.1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导致近160万人死亡。
野火则是通过释放有害污染物和颗粒物来危害人体健康,会显著增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南美亚马孙地区、欧洲地中海沿岸、北极苔原、澳大利亚西部和美国西部都是野火多发地区。
该报告指出,即使在本世纪内将全球变暖升温阈值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极端天气造成的财产损失也会在2030年之前达到2.4万亿美元。到2050年,全球可能会有多达12亿的“气候难民”。
为减少或预防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报告提出全球卫生健康系统需要聚焦在灾前预防、灾后恢复和技术创新上,还要建立具有气候适应能力的卫生系统。
就卫生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是增强韧性(Resistence)和建立恢复能力(Recovery)。前者指预防、减少或延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后者指提供快速稳定的医疗基础设施,以及为后续长期治疗提供稳定的治疗方案。
利用现代技术建立预警系统是重中之重。预警系统可以及时触发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为相关组织和政府机构提供受影响地区的信息并及时更新。
建立一个具有应对气候危机能力的卫生系统并非易事,需要政府、行业、民众共同努力。该报告认为政府和公共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为新卫生系统的构建提供支持,推动持续创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