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扬君
更名对企业来讲不是小事情,尤其是对化妆品行业龙头企业。
2024年1月16日,伽蓝集团官网发布了《关于伽蓝集团更名为自然堂集团的公告》。
公告称,基于战略规划与品牌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公司决定由“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自然堂集团有限公司”。
公告还称,自2001年创立以来,集团穿越二十三年经济周期,赢得亿万消费者的喜爱,成功打造了以自然堂为代表的7个品牌,形成了以自然堂为基石品牌,以美素、植物智慧、春夏和莎辛那为细分市场品牌,以珀芙研、己出为科学护肤功效型品牌的多品牌矩阵。
为提升投资者认知而更名
在国内,很多企业以核心品牌为公司名,比如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
在这些公司中,前期很多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品牌,后期其核心品牌营收占比较高。比如珀莱雅品牌占珀莱雅公司总营收的80%左右,丸美品牌占丸美股份总营收的70%以上。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上述企业的了解,很多来自其主营品牌的认知。
现在伽蓝集团更名,或是为了吸引投资者。
2023年9月,坊间传闻伽蓝集团正与华泰国际、瑞银就IPO进行合作,考虑最早将于2024年在香港上市,拟募资不超过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亿元)。而在这之前,伽蓝集团曾对外宣称“只要能够解决资金问题,就可以不上市”。
为何在行业一直闷声发财的伽蓝集团想上市呢?清扬君认为更多的是因为自身发展遭遇了瓶颈。
根据《上海民营企业百强榜》的数据,2014-2016年,以营收规模为准,伽蓝集团在榜单的排名分别为52名、55名和63名。2017年起,《上海民营企业百强榜》开始披露了相关营收数据,2017年-2022年,伽蓝集团的排名分别为61名、58名、58名、58名、78名和90名,对应的营收规模分别为34.75亿元、42.59亿元、46.51亿元、37.78亿元、44.25亿元和42.37亿元。
从数据来看,伽蓝集团最近三年营收出现了回落,对应的排名也出现了下滑。
《上海民营企业百强榜》的排名与Euromonitor数据也可以相互印证。
万联证券援引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自然堂品牌的市场份额从1.2%攀升至1.8%,但3年后,从疫情爆发的2020年逐步下滑至2022年的1.5%。作为伽蓝集团的明星品牌,自然堂在伽蓝集团占据着重要位置。据多家媒体报道,2023年伽蓝集团的营收在58亿元左右,而自然堂的营收超过20亿元。
虽然化妆品行业近十年增速在10%左右,但行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淘汰趋势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化妆品行业的增量基本被国内外巨头所瓜分,而弱者却面临产业升级行业转型的“马太效应”无法突破。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期间,自然堂还是天猫双十一美妆榜单Top10的“常客”。到了2020-2021年,国外品牌大手笔投入,凭借其品牌综合实力,把国产品牌几乎全部挤出了榜单,剩下的品牌只有珀莱雅和薇诺娜。
而伽蓝集团在无法有效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同时,友商却纷纷拥抱资本市场,借助与资本的力量有效了提升了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同时获取低成本的融资成本,轻松应对类似于“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
如果伽蓝集团继续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很难保持持续增长,这会与友商的距离越来越大。做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相信深耕行业20多年的伽蓝集团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乎便有了去年9月份伽蓝上市的消息。
有多家媒体报道,2023年9月,伽蓝集团正与华泰国际、瑞银就IPO进行合作,考虑最早将于2024年在香港上市,拟募资不超过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亿元)。
伽蓝集团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在注册制实施的今天,港股并没有A股吸引投资者,港股上市的唯一好处就是“快”。原因无他,港股实施的是备案制,审核相对比A股相对宽松。
当然,伽蓝集团可能想先在港股上市,然后再回A股上市,成为a+h股上市公司。对于这个策略,清扬君认为值得一试,不过港股估值并不高,如果两地上市,容易拉低A股市值。
伽蓝的多品牌战略是否失败
伽蓝集团一直是国内多品牌学习的榜样,如今宣布更名自然堂集团,是否意味着多品牌战略失败呢?
多品牌一直是企业经营的理想与追求。多品牌可以通过不同细分领域的定位,吸引不同的消费者。在经营方面,多品牌可以降低企业风险,避免单一品牌的黑天鹅事件。同时多品牌可以形成有效的内部竞争机制,激发各品牌合理竞争,共同进步。
在国内,目前多品牌命名的企业包括上海家化、上美集团和环亚集团,而上美集团最早的公司名称为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2015年11月1日,为了实现多品牌战略而更名。
尽管目前自然堂集团启动全新战略3.0,从单聚焦、多品牌、全业态、国际化四个方面聚焦美,向美而生。但同时也宣布继续强化“喜马拉雅、东方美学、科技领先”三大特色。
自然堂品牌官网,更是将自然堂定义为“自然堂缘起地球第三极广袤的喜马拉雅山脉”,“来自喜马拉雅的自然高科技品牌——自然堂”。
由此再次印证自然堂品牌是自然堂集团的核心品牌,未来自然堂极有可能仍是公司投入最多、销量最高的品牌。自然堂作为集团的“兵王”,还要面临“品牌年轻化”的问题。伽蓝集团更名,实际上就是变相承认多年来坚持的多品牌战略是失败的。
在这种大背景下,自然堂集团宣传的“全产业链、全渠道、全域数字化”其实意义并不大,所以只能是“希望”。如果自然堂集团真正做到了“全产业链、全渠道、全域数字化”基本上就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境,无需更名,更不用在港股上市。
产品容易复制,但品牌无法复制,这或许是对伽蓝集团更名最好的总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