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互联网巨头腾讯也“杀入”了北京土地市场。
1月23日,北京市规自委官网显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北端A、B、C、J地块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 B23研发设计用地完成出让,最终由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底价摘得,成交价格为底价64.2亿元。
腾讯是这幅地块的唯一买家。当市场还在猜测是否要建设北京第二总部时,腾讯当天就对购买地块用途作出回应,“本次交易将主要用于满足公司对办公用地的需求,为公司员工提供稳定集中的办公场所。
根据此前地块出让文件显示,地块编号京土储挂(海)[2023]073号,四至范围为:东至学院路,南至月泉路,西至双清路,北至双清路;土地面积为70601.065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285523平方米,限高80米,临时三通一平。
从出让年限来看,土地使用年限商业40年,办公50年,公服(科研)50年。商业用地121064平方米,此部分地块需无偿代建7000平方米的公交场站;而研发设计用地的地上、地下全部建筑规模需自持,自持年限为最高土地出让年限。
根据土地挂牌文件,竞得人须与海淀区政府签订《海淀区构建高精尖产业用地履约监管协议书》。此外,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竞买人需在12个月内开工建设,并在出让合同约定的开工之日起3年内竣工。
该地块的挂牌出让起始价为64.2亿元,竞价阶梯为3300万元整,竞买保证金为12.9亿元。挂牌挂牌竞价起始时间为2024年1月9日9:00时起,挂牌竞价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23日15:00时止。
这并非腾讯在北京首次拿地。在此之前,腾讯曾拿下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地块,并在此建设成腾讯北京总部大楼,该项目在2014年10月正式开工,于2019年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18亿元。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界面新闻表示,腾讯在海淀区已拥有一个成型的大规模企业园区,聚集了腾讯旗下的大量机构和人员,此次再斥资于北京海淀拿地,表明这家互联网巨头对未来的发展抱有积极态度,并愿意在海淀扩大办公空间、吸引优秀人才方面进行投资,这也是对海淀投资环境与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此次拿得的海淀区学院路地块系二次出让,地块的前任得主是紫光集团。
2019年,紫光股份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紫光集团、紫光国芯和紫光科技组成的联合体,以总价66.09亿元中标该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计划在此建设“紫光全球智能科创总部”,作为紫光的全球总部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的研发中心。
在当时,该幅地块是2018年9月北京新版禁限目录发布以来,五环内供应的第一宗研发及办公用地。
但最终由于逾期缴纳土地开发建设补偿费超过90日以上,该地块不得不重新出让。时隔近5年,该地块的成交价降了接近2亿元。
在柏文喜看来,腾讯此番拿地也反映出中国互联网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并积极投资未来的决心和行动。
仅以2023年为例,较之部分房企的审慎拿地,互联网企业仍然保持较高的拿地频率。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华为、京东、阿里巴巴等多家科技互联网企业均有拿地动作,拿地金额近90亿元。
其中,华为分别以2946万元、2.916亿元、2432万元、1.22亿元在南昌、东莞、安徽、太原拿地;京东则以31.12亿元在北京亦庄新城拿下一宗商住用地;阿里及其关联公司蚂蚁集团在杭州分别以3289万元、15.4亿元的价格拿下两宗地。
除头部互联网企业外,一些中小型互联网企业在2023年也多次宣布拿地。比如去年10月,游戏公司米哈游以10.77亿元拿下上海徐汇区虹梅街道一宗科研设计用地。
在一众互联网企业中,腾讯一直十分热衷于拿地建楼。从2006年第一次在深圳南山区拿地(即深圳腾讯大厦)到现在,腾讯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武汉等七个城市均持有地产。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大厂”频繁现身拿地的背后,是政府为了支持大型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愿意给出较为便宜的地价,甚至是底价、定向出让。
柏文喜告诉界面新闻,互联网公司一方面自身正在蓬勃发展,需要不断扩充办公面积与员工住房;另一方面在行业低潮期运用自身较好的现金流趁低买地自建物业,或者自市场低成本吸纳物业以自用,除了可以提高自身办公物业稳定性和有效降低租赁成本之外,还可以低风险获取潜在投资收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