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为什么你手里的饮料,大多是圆瓶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你手里的饮料,大多是圆瓶的?

这要从一颗“蛋”开始讲起。

文|FBIF食品饮料创新 Pride

编辑|Panda

你现在手边有瓶装饮料吗?它的底部是什么形状的?

我打赌它大概率是圆的。

毕竟在饮料瓶的世界中,圆形瓶是当之无愧的主流。以FBIF办公室楼下的全家便利店为例,据笔者粗略估算,饮料货架上的圆瓶包装占比接近9成,放眼望去只有茶π、东方树叶等饮料,还保持着自己的“棱角”。

FBIF公司楼下全家便利店的冷柜

圆形为什么如此受到饮料品牌们的青睐?此前针对这一话题有不少讨论。

有人认为,“使用圆柱形模具注塑,可以利用最小表面积达到所需容积”;

有人认为,“圆形比其他形状都稳定,因此圆瓶装碳酸饮料,更能承受来自瓶内二氧化碳的压力”;[1]

还有人认为,“圆形的设计更方便走在路上时抓握饮用”。[2]

这些观点都对,但又都不能全面地解释这一现象。

其实今天你手里的圆形饮料瓶,是过去240年的时间里,在技术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来的。而这一系列演变的源头,要追溯到240年前的一颗“蛋”。

一、圆瓶饮料竟然始于一颗“蛋”?

圆瓶饮料初登历史舞台时,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圆”瓶。因为历史上第一瓶圆瓶饮料,长这个样子:

鸡蛋瓶;图片来源:spiritschweppes

够圆润吧?

1783年,瑞士人约翰·雅各布·施韦普(后文简称”施韦普“)发明了这颗“蛋”,并在瑞士日内瓦创立了与自己同名的公司Schweppes,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卖超酸柠檬味汽水的怡泉。而施韦普发明的这个装碳酸水的瓶子由于外形像鸡蛋,也被后人称为“Egg Bottle”(鸡蛋瓶)。

也许你会产生疑问,设计成鸡蛋的形状,那瓶子不就站不起来了吗?

别急,施韦普是故意把这个瓶子“放倒”的。在当时,封装瓶口最常用的是软木塞。但软木塞静置久了容易变得干燥多孔的特性,给了瓶内二氧化碳顺着孔钻出去的机会,“没气儿”了的碳酸水也就失去了刺激的口感。[3]

所以把瓶子放倒,是为了让瓶内的碳酸水能始终接触到软木塞,从而让软木塞保持湿润,减少气体的流失。

不过这个方案还不够完美,因为初版“鸡蛋瓶”其实是黏土烧制成的陶器,这种材料的密度也很小。换言之,气体就算不从软木塞溜走,也会从瓶身溜走。

既然如此,那就换密度更大的玻璃!于是1790年,“玻璃鸡蛋瓶”诞生了。两年后,施韦普将业务从瑞士迁到英国,并开始规模化生产这款玻璃瓶碳酸水。做出将材质换成玻璃的决定并不容易,要知道在当时的英国,玻璃还是一种奢侈品。根据《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一书中的记载,在18世纪的伦敦,玻璃的主要客户是东北地区的贵族、乡绅和中产阶级。

“鸡蛋瓶”2.0;图片来源:spiritschweppes

不过没过多久,“玻璃鸡蛋瓶”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人们发现只要瓶内的液体减少一点,软木塞就又会有一部分因为没有液体浸泡而变得干燥。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最好的办法是一次性喝完瓶里全部的碳酸水。另外,因为“鸡蛋瓶”只能躺倒,这也极大地限制了碳酸水的饮用场景。

要解决这一问题,装碳酸水的瓶子必须“站”起来。

1872年,一个叫科德的英国年轻人改变了这一切。曾经做过软木塞推销员的科德意识到,对付碳酸水,“软”的不行,得来点“硬”的!

科德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玻璃球就是科德想到的“硬家伙”。他将一颗玻璃球丢进细长的瓶颈内,在不需要饮用时,瓶中的气体产生的压力会将玻璃球严严实实地压在瓶颈部的橡胶垫圈上,保证气体不会溜走。同时他在瓶颈处设计了一个槽,当需要倒出瓶中的液体时只需要将这颗玻璃珠卡在凹槽的位置,液体就可以轻松地倒出了。[4]

但是好用又好玩的科德瓶,还是不足以让圆瓶普及。因为复杂的瓶子构造,科德瓶的制作成本很高。首先瓶内多了一颗玻璃球,就让厂商增加了一部分生产成本。而瓶口处用于防漏的橡胶垫圈,也因为容易坏而需要经常更新。

为帮工厂节省成本,科德也曾在伦敦提出玻璃瓶回收的倡议。但是由于不设置押金,多数消费者不会主动送回旧玻璃瓶。甚至,很多小朋友还会把玻璃珠从圆瓶中取出,去玩弹珠游戏。

玻璃价格高、又找不到玻璃瓶回收再利用的方案,这让生产科德瓶的工厂难以控制住成本,没过多久就有多家工厂相继破产。这意味着圆瓶要想成为主流,还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方案,来压制住瓶内碳酸水的“气焰”。[5]

二、“站”起来的玻璃瓶,更美、更能“装”

“碳酸水到底该怎么封存”这个问题困扰人们100多年后,“版本答案”终于出现了!

它就是至今玻璃瓶都在使用的“皇冠盖”。

这种用金属制成的盖子,密度比软木塞要大很多,同时又不像玻璃珠一样高成本。1892年,皇冠盖的发明者William Painter把第一枚盖子扣在了玻璃瓶口,就像是把一顶闪闪发光的“皇冠”戴在了圆瓶饮料的头上。至此,圆瓶饮料终于要站上C位了。

果然,皇冠盖发明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快速普及,William Painter也很快将工厂开设到了南美、欧洲和亚洲。

而“加冕”后的玻璃瓶,也开始不再只满足于装液体这样的基础需求。当时的饮料厂商开始思考,既然大家都是用玻璃瓶装饮料,我该怎么让自己脱颖而出呢?

为玻璃瓶设计独特的造型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915年,可口可乐为了给自己的玻璃瓶设计独特的造型,特意举办了一场比赛,作为“甲方”,可口可乐向各位参赛设计师提出的需求是“设计一款无论白天黑夜、哪怕摔碎了也能认出的玻璃瓶”。要知道在那之前,可口可乐用的还是外形像酒瓶一样的直筒玻璃瓶呢。

这场比赛的最终胜出者,是美国的Root Glass公司。当时参赛的Root Glass的设计师Dean,设计出了这样一个造型的瓶子。你觉得它看起来像什么呢?

可口可乐1915年玻璃瓶设计草图;图片来源:dieline

相传,最初Dean其实是想以可口可乐的两种原料古柯叶和可乐豆为原型设计一款瓶子的。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两种原材料长什么样,于是他翻阅了《大英百科全书》,然后在古柯叶和可乐豆之间,选了一张可可豆荚的图片作为瓶子的原型。

可可豆豆荚(左)、可口可乐1915年推出的玻璃瓶(右);图片来源:Usplash、Medium

不过至此,Dean设计的这个玻璃瓶到底像哪种果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个瓶子的设计看起来非常像当时流行的“窄底裙”,于是称为“窄底裙瓶”。你看,就连玻璃瓶身上一段又一段的弧线,都像极了裙子上一段又一段的褶皱。

不过无论如何,这一版包装瓶的设计达到了可口可乐的目的。可口可乐玻璃瓶身的弧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可口可乐标志性符号之一。

在造型上不甘“平庸”的,还有百事可乐。1958年,百事可乐推出了一款“漩涡瓶”。与可口可乐直上直下的“纹理”不同,百事可乐的瓶身采用了漩涡状的纹理设计。而这款瓶子漩涡状的造型,也成为百事可乐的标识符。不仅在玻璃瓶上一直沿用,并且也曾被百事可乐运用到塑料瓶产品上。

百事可乐“漩涡瓶”;图片来源:Etsy、Beverage Industry

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这对“红蓝CP”,不只卷外观,还卷尺寸。1970年,2L玻璃瓶包装的可口可乐横空出世。

2L玻璃瓶装可口可乐;图片来源:eBay

两个品牌之所以卷向大尺寸,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碳酸饮料消费量最大的美国经历了第一波“婴儿潮”。数据统计,1946到1964年,美国共有7600万新生儿出生。

人口增长,推动着超市开始从市中心向郊区扩张,以Costco为代表的会员制仓储超市开始出现。很多美国人开始习惯开车去郊区超市买下一周的生活物资。[6]

这种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催生着人们对更大包装食品饮料的需求。既然是在家里“囤货”,那怎么能少的了“肥宅快乐水”?

但问题是玻璃瓶的大包装可乐,虽然能装,但实在是太沉了!

1975年时任可口可乐美国公司总裁的唐纳德·R·基奥曾透露,一只2L空玻璃瓶的重量就有19盎司。[7]这是什么概念呢?一瓶500毫升塑料瓶可口可乐的重量有16.9盎司,所以买一桶2L玻璃瓶可口可乐,相当于多买了一瓶500毫升塑料瓶可乐,但加重不加量。

好在,当饮料品牌思考如何为产品“减重”的时候,PET瓶的出现带来了转机。

三、PET瓶出现,圆瓶开始“争芳斗艳”

PET瓶的发明者是美国一位叫惠氏的机械工程师。惠氏其实早就有了将碳酸饮料装进塑料瓶中的想法,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既能承受瓶内气体压力,又不会有有毒物质溶入液体中的材料。直到他发明了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的塑料瓶,并于1973年申请专利。

PET瓶获得专利后,马上受到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追逐。1978年,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推出了2L装PET瓶可乐。

首款2L装PET瓶可口可乐;图片来源:Reddit

变大的可乐,提高了美国家庭周末的采购效率,而这也成为两个品牌在广告中大力宣传的卖点。

以百事可乐的一则视频广告为例。一位家庭主妇一次性在郊区超市买下几大瓶百事可乐,将几瓶可乐放进后备箱后,开车回家。一路上经过了减速带、水洼、急刹车的颠簸之后,打开后备箱,几大瓶百事可乐依然完好无损。在广告的最后,这位家庭主妇抱着三大桶百事可乐满意地笑了起来。

除了让包装有机会变得更大,PET塑料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比玻璃更低的成本。更低的成本降低了瓶子的生产门槛,因此更多品牌有机会参与到瓶装饮料的生产中。随着入局品牌增多,瓶子的造型也开始更加追求个性化。

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再回顾PET饮料瓶的造型变化,你脑海中一定会出现那么几款个性又不失经典的瓶装设计吧。

比如脉动瓶颈处独特的球形设计,已经成为脉动饮料的标志。

图片来源:达能中国饮料京东自营旗舰店

再比如芬达2017年的新包装“扭扭瓶”,是不是只是看图片,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瓶子握在手里那独特的手感了?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官方

不过读到这里,也许你也会有一个疑问:既然进入PET时代后瓶子都能变大,并且还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更多个性化的设计,为什么整体形态还是没脱离圆柱形?

其实,不是方形造不起,而是圆形更有性价比。

FBIF咨询了某知名包装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相关负责人John。John认为,之所以PET瓶在发明后的50年里始终以圆形为主流,主要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的。

圆柱形的瓶子制作工艺上更简单高效,是最重要的原因。

“圆形的模具,在吹瓶时胚料是可以同时贴合在模具上的,所以胚料更容易均匀地贴合在模具的表面,但方形模具因为有棱有角,会导致胚料贴合在模具各个部位上的时间不一致,所以可能会出现‘先贴上的部分厚,后贴上的部分薄’的情况。”John表示。

而方形瓶的“棱角”,也在其他细节上带来了更多的麻烦。John表示,小到贴标签,圆形瓶由于没有棱角,可以‘无脑贴’,但是方形瓶贴标签的时候就要找准了位置;大到运输的时候,由于瓶子在传送带上运输的同时还会自转,为了防止自转时晃动瓶身需要护栏,由于圆瓶没有棱角,设计护栏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方向,而方形则需要考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方形瓶就无法生产。恰恰相反,在饮料品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方形瓶反而成为了很多新消费品牌取得差异化的的方式。

比如柠檬共和国的鲜柠汁、小青柠汁、柠檬茶产品,均采用的是方形瓶的包装。

柠檬共和国小青柠汁;图片来源:柠檬共和国京东旗舰店

柠檬共和国的创始人耿少孟在接受华创资本的采访时曾解释过为什么要使用方瓶。耿少孟表示,LV的某个设计师跟他说过,方形的东西,高级感更强。所以使用方形瓶,其实是柠檬共和国为了在清一色的圆形瓶的货架上凸显“逼格”之举。[7]

但同时,耿少孟也向华创资本表示,方形瓶的加工非常困难,首先,多数流水线制造的都是圆形瓶,很少有工厂愿意为一家小公司改造流水线做方形瓶;其次,就算是工厂能够将方形瓶投入生产,但方形的制造难度更大,所以生产效率也不够高。[7]

如今我们走进便利店,货架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柠檬共和国们”,比如果子熟了的金桂乌龙,比如农夫山泉旗下的茶π、东方树叶等等。

200多年前,从一颗“蛋”孵化的瓶装饮料,是否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变得“有棱有角”了?

参考来源:

[1] 为什么牛奶是方盒,可乐是圆瓶?,2024年1月,果壳

[2] 【美】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2017年1月

[3] DISCOVER THE CHAPTER OF MARKETING BEFORE COCA COLA,2014.3,spiritschweppes

[4] The Codd Neck Bottle,2018.3,beach combing

[5] Codd (Marble-In-The-Neck) Soda-Water Bottles, THEN and NOW!,2010.1,Cecil Munsey

[6] 我们真的需要「会员制超市」吗?,2021年12月,新眸

[7] COCA‐COLA TRYING A PLASTIC BOTTLE,1975.6,New York Times

[8] 创·问|柠檬共和国耿少孟:扎进一颗柠檬里,2023年7月,华创资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你手里的饮料,大多是圆瓶的?

这要从一颗“蛋”开始讲起。

文|FBIF食品饮料创新 Pride

编辑|Panda

你现在手边有瓶装饮料吗?它的底部是什么形状的?

我打赌它大概率是圆的。

毕竟在饮料瓶的世界中,圆形瓶是当之无愧的主流。以FBIF办公室楼下的全家便利店为例,据笔者粗略估算,饮料货架上的圆瓶包装占比接近9成,放眼望去只有茶π、东方树叶等饮料,还保持着自己的“棱角”。

FBIF公司楼下全家便利店的冷柜

圆形为什么如此受到饮料品牌们的青睐?此前针对这一话题有不少讨论。

有人认为,“使用圆柱形模具注塑,可以利用最小表面积达到所需容积”;

有人认为,“圆形比其他形状都稳定,因此圆瓶装碳酸饮料,更能承受来自瓶内二氧化碳的压力”;[1]

还有人认为,“圆形的设计更方便走在路上时抓握饮用”。[2]

这些观点都对,但又都不能全面地解释这一现象。

其实今天你手里的圆形饮料瓶,是过去240年的时间里,在技术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来的。而这一系列演变的源头,要追溯到240年前的一颗“蛋”。

一、圆瓶饮料竟然始于一颗“蛋”?

圆瓶饮料初登历史舞台时,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圆”瓶。因为历史上第一瓶圆瓶饮料,长这个样子:

鸡蛋瓶;图片来源:spiritschweppes

够圆润吧?

1783年,瑞士人约翰·雅各布·施韦普(后文简称”施韦普“)发明了这颗“蛋”,并在瑞士日内瓦创立了与自己同名的公司Schweppes,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卖超酸柠檬味汽水的怡泉。而施韦普发明的这个装碳酸水的瓶子由于外形像鸡蛋,也被后人称为“Egg Bottle”(鸡蛋瓶)。

也许你会产生疑问,设计成鸡蛋的形状,那瓶子不就站不起来了吗?

别急,施韦普是故意把这个瓶子“放倒”的。在当时,封装瓶口最常用的是软木塞。但软木塞静置久了容易变得干燥多孔的特性,给了瓶内二氧化碳顺着孔钻出去的机会,“没气儿”了的碳酸水也就失去了刺激的口感。[3]

所以把瓶子放倒,是为了让瓶内的碳酸水能始终接触到软木塞,从而让软木塞保持湿润,减少气体的流失。

不过这个方案还不够完美,因为初版“鸡蛋瓶”其实是黏土烧制成的陶器,这种材料的密度也很小。换言之,气体就算不从软木塞溜走,也会从瓶身溜走。

既然如此,那就换密度更大的玻璃!于是1790年,“玻璃鸡蛋瓶”诞生了。两年后,施韦普将业务从瑞士迁到英国,并开始规模化生产这款玻璃瓶碳酸水。做出将材质换成玻璃的决定并不容易,要知道在当时的英国,玻璃还是一种奢侈品。根据《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一书中的记载,在18世纪的伦敦,玻璃的主要客户是东北地区的贵族、乡绅和中产阶级。

“鸡蛋瓶”2.0;图片来源:spiritschweppes

不过没过多久,“玻璃鸡蛋瓶”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人们发现只要瓶内的液体减少一点,软木塞就又会有一部分因为没有液体浸泡而变得干燥。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最好的办法是一次性喝完瓶里全部的碳酸水。另外,因为“鸡蛋瓶”只能躺倒,这也极大地限制了碳酸水的饮用场景。

要解决这一问题,装碳酸水的瓶子必须“站”起来。

1872年,一个叫科德的英国年轻人改变了这一切。曾经做过软木塞推销员的科德意识到,对付碳酸水,“软”的不行,得来点“硬”的!

科德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玻璃球就是科德想到的“硬家伙”。他将一颗玻璃球丢进细长的瓶颈内,在不需要饮用时,瓶中的气体产生的压力会将玻璃球严严实实地压在瓶颈部的橡胶垫圈上,保证气体不会溜走。同时他在瓶颈处设计了一个槽,当需要倒出瓶中的液体时只需要将这颗玻璃珠卡在凹槽的位置,液体就可以轻松地倒出了。[4]

但是好用又好玩的科德瓶,还是不足以让圆瓶普及。因为复杂的瓶子构造,科德瓶的制作成本很高。首先瓶内多了一颗玻璃球,就让厂商增加了一部分生产成本。而瓶口处用于防漏的橡胶垫圈,也因为容易坏而需要经常更新。

为帮工厂节省成本,科德也曾在伦敦提出玻璃瓶回收的倡议。但是由于不设置押金,多数消费者不会主动送回旧玻璃瓶。甚至,很多小朋友还会把玻璃珠从圆瓶中取出,去玩弹珠游戏。

玻璃价格高、又找不到玻璃瓶回收再利用的方案,这让生产科德瓶的工厂难以控制住成本,没过多久就有多家工厂相继破产。这意味着圆瓶要想成为主流,还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方案,来压制住瓶内碳酸水的“气焰”。[5]

二、“站”起来的玻璃瓶,更美、更能“装”

“碳酸水到底该怎么封存”这个问题困扰人们100多年后,“版本答案”终于出现了!

它就是至今玻璃瓶都在使用的“皇冠盖”。

这种用金属制成的盖子,密度比软木塞要大很多,同时又不像玻璃珠一样高成本。1892年,皇冠盖的发明者William Painter把第一枚盖子扣在了玻璃瓶口,就像是把一顶闪闪发光的“皇冠”戴在了圆瓶饮料的头上。至此,圆瓶饮料终于要站上C位了。

果然,皇冠盖发明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快速普及,William Painter也很快将工厂开设到了南美、欧洲和亚洲。

而“加冕”后的玻璃瓶,也开始不再只满足于装液体这样的基础需求。当时的饮料厂商开始思考,既然大家都是用玻璃瓶装饮料,我该怎么让自己脱颖而出呢?

为玻璃瓶设计独特的造型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915年,可口可乐为了给自己的玻璃瓶设计独特的造型,特意举办了一场比赛,作为“甲方”,可口可乐向各位参赛设计师提出的需求是“设计一款无论白天黑夜、哪怕摔碎了也能认出的玻璃瓶”。要知道在那之前,可口可乐用的还是外形像酒瓶一样的直筒玻璃瓶呢。

这场比赛的最终胜出者,是美国的Root Glass公司。当时参赛的Root Glass的设计师Dean,设计出了这样一个造型的瓶子。你觉得它看起来像什么呢?

可口可乐1915年玻璃瓶设计草图;图片来源:dieline

相传,最初Dean其实是想以可口可乐的两种原料古柯叶和可乐豆为原型设计一款瓶子的。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两种原材料长什么样,于是他翻阅了《大英百科全书》,然后在古柯叶和可乐豆之间,选了一张可可豆荚的图片作为瓶子的原型。

可可豆豆荚(左)、可口可乐1915年推出的玻璃瓶(右);图片来源:Usplash、Medium

不过至此,Dean设计的这个玻璃瓶到底像哪种果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个瓶子的设计看起来非常像当时流行的“窄底裙”,于是称为“窄底裙瓶”。你看,就连玻璃瓶身上一段又一段的弧线,都像极了裙子上一段又一段的褶皱。

不过无论如何,这一版包装瓶的设计达到了可口可乐的目的。可口可乐玻璃瓶身的弧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可口可乐标志性符号之一。

在造型上不甘“平庸”的,还有百事可乐。1958年,百事可乐推出了一款“漩涡瓶”。与可口可乐直上直下的“纹理”不同,百事可乐的瓶身采用了漩涡状的纹理设计。而这款瓶子漩涡状的造型,也成为百事可乐的标识符。不仅在玻璃瓶上一直沿用,并且也曾被百事可乐运用到塑料瓶产品上。

百事可乐“漩涡瓶”;图片来源:Etsy、Beverage Industry

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这对“红蓝CP”,不只卷外观,还卷尺寸。1970年,2L玻璃瓶包装的可口可乐横空出世。

2L玻璃瓶装可口可乐;图片来源:eBay

两个品牌之所以卷向大尺寸,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碳酸饮料消费量最大的美国经历了第一波“婴儿潮”。数据统计,1946到1964年,美国共有7600万新生儿出生。

人口增长,推动着超市开始从市中心向郊区扩张,以Costco为代表的会员制仓储超市开始出现。很多美国人开始习惯开车去郊区超市买下一周的生活物资。[6]

这种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催生着人们对更大包装食品饮料的需求。既然是在家里“囤货”,那怎么能少的了“肥宅快乐水”?

但问题是玻璃瓶的大包装可乐,虽然能装,但实在是太沉了!

1975年时任可口可乐美国公司总裁的唐纳德·R·基奥曾透露,一只2L空玻璃瓶的重量就有19盎司。[7]这是什么概念呢?一瓶500毫升塑料瓶可口可乐的重量有16.9盎司,所以买一桶2L玻璃瓶可口可乐,相当于多买了一瓶500毫升塑料瓶可乐,但加重不加量。

好在,当饮料品牌思考如何为产品“减重”的时候,PET瓶的出现带来了转机。

三、PET瓶出现,圆瓶开始“争芳斗艳”

PET瓶的发明者是美国一位叫惠氏的机械工程师。惠氏其实早就有了将碳酸饮料装进塑料瓶中的想法,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既能承受瓶内气体压力,又不会有有毒物质溶入液体中的材料。直到他发明了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的塑料瓶,并于1973年申请专利。

PET瓶获得专利后,马上受到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追逐。1978年,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推出了2L装PET瓶可乐。

首款2L装PET瓶可口可乐;图片来源:Reddit

变大的可乐,提高了美国家庭周末的采购效率,而这也成为两个品牌在广告中大力宣传的卖点。

以百事可乐的一则视频广告为例。一位家庭主妇一次性在郊区超市买下几大瓶百事可乐,将几瓶可乐放进后备箱后,开车回家。一路上经过了减速带、水洼、急刹车的颠簸之后,打开后备箱,几大瓶百事可乐依然完好无损。在广告的最后,这位家庭主妇抱着三大桶百事可乐满意地笑了起来。

除了让包装有机会变得更大,PET塑料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比玻璃更低的成本。更低的成本降低了瓶子的生产门槛,因此更多品牌有机会参与到瓶装饮料的生产中。随着入局品牌增多,瓶子的造型也开始更加追求个性化。

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再回顾PET饮料瓶的造型变化,你脑海中一定会出现那么几款个性又不失经典的瓶装设计吧。

比如脉动瓶颈处独特的球形设计,已经成为脉动饮料的标志。

图片来源:达能中国饮料京东自营旗舰店

再比如芬达2017年的新包装“扭扭瓶”,是不是只是看图片,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瓶子握在手里那独特的手感了?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官方

不过读到这里,也许你也会有一个疑问:既然进入PET时代后瓶子都能变大,并且还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更多个性化的设计,为什么整体形态还是没脱离圆柱形?

其实,不是方形造不起,而是圆形更有性价比。

FBIF咨询了某知名包装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相关负责人John。John认为,之所以PET瓶在发明后的50年里始终以圆形为主流,主要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的。

圆柱形的瓶子制作工艺上更简单高效,是最重要的原因。

“圆形的模具,在吹瓶时胚料是可以同时贴合在模具上的,所以胚料更容易均匀地贴合在模具的表面,但方形模具因为有棱有角,会导致胚料贴合在模具各个部位上的时间不一致,所以可能会出现‘先贴上的部分厚,后贴上的部分薄’的情况。”John表示。

而方形瓶的“棱角”,也在其他细节上带来了更多的麻烦。John表示,小到贴标签,圆形瓶由于没有棱角,可以‘无脑贴’,但是方形瓶贴标签的时候就要找准了位置;大到运输的时候,由于瓶子在传送带上运输的同时还会自转,为了防止自转时晃动瓶身需要护栏,由于圆瓶没有棱角,设计护栏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方向,而方形则需要考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方形瓶就无法生产。恰恰相反,在饮料品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方形瓶反而成为了很多新消费品牌取得差异化的的方式。

比如柠檬共和国的鲜柠汁、小青柠汁、柠檬茶产品,均采用的是方形瓶的包装。

柠檬共和国小青柠汁;图片来源:柠檬共和国京东旗舰店

柠檬共和国的创始人耿少孟在接受华创资本的采访时曾解释过为什么要使用方瓶。耿少孟表示,LV的某个设计师跟他说过,方形的东西,高级感更强。所以使用方形瓶,其实是柠檬共和国为了在清一色的圆形瓶的货架上凸显“逼格”之举。[7]

但同时,耿少孟也向华创资本表示,方形瓶的加工非常困难,首先,多数流水线制造的都是圆形瓶,很少有工厂愿意为一家小公司改造流水线做方形瓶;其次,就算是工厂能够将方形瓶投入生产,但方形的制造难度更大,所以生产效率也不够高。[7]

如今我们走进便利店,货架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柠檬共和国们”,比如果子熟了的金桂乌龙,比如农夫山泉旗下的茶π、东方树叶等等。

200多年前,从一颗“蛋”孵化的瓶装饮料,是否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变得“有棱有角”了?

参考来源:

[1] 为什么牛奶是方盒,可乐是圆瓶?,2024年1月,果壳

[2] 【美】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2017年1月

[3] DISCOVER THE CHAPTER OF MARKETING BEFORE COCA COLA,2014.3,spiritschweppes

[4] The Codd Neck Bottle,2018.3,beach combing

[5] Codd (Marble-In-The-Neck) Soda-Water Bottles, THEN and NOW!,2010.1,Cecil Munsey

[6] 我们真的需要「会员制超市」吗?,2021年12月,新眸

[7] COCA‐COLA TRYING A PLASTIC BOTTLE,1975.6,New York Times

[8] 创·问|柠檬共和国耿少孟:扎进一颗柠檬里,2023年7月,华创资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