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根据披露完毕的四季报情况,各公募管理人最新的管理规模数据已经出炉。
过去的一年市场呈现“债牛股熊”行情。债券型基金总规模激增,规模增加超万亿。股市巨震之下,指数型基金获得资金流入,规模增加超过4000亿元,而主动权益类产品则由于业绩亏损、份额赎回等原因,规模缩减不少。
2023年的市场特征和资产配置走向给擅长不同领域的公募管理人的规模及排位带来不同的影响。擅长货基、固收和发力指数的公司总规模在四季度乃至全年实现了大涨,而主打主动权益的公募管理人略显失意。
值得注意的是,前20位公募管理人的非货规模合计占比下降,部分腰部基金展现出发展势头。
截至2023年底,公募公司管理总规模为27.35亿元,前十位公募管理人总规模合计达10.89万亿元,占比为39.82%。
目前,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超过万亿的仍为5家。易方达基金仍以1.67万亿的总管理规模位居第一,但四季度规模减少约388亿元。
广发基金、南方基金总规模缩减超500亿元,其中,广发基金总规模单季度缩减超800亿元,降位至第三。华夏基金总规模增长约146亿元,跃居第二。
天弘基金受益于余额宝单季度规模暴增,总规模增长了265亿元,名次上跃一位。招商基金总规模单季度增长了320亿元,位次上升2个名次,进入前10。
前10名位次相对较为稳定,博时、富国和嘉实位次不变。鹏华基金掉出前十名之列。
非货数据来看,规模变化则更体现出各家战略布局重点。
易方达基金非货规模达到10159.09亿元,仍是全市场唯一一家规模超万亿元的公募管理人,但四季度减少219.42亿元。
非货规模在6000亿元以上的公募管理人少一位,目前富国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非货规模均在5000亿元以上,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非货规模在4000亿元以上。非货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的有6家,较前一季度多一位交银施罗德基金。
受益于ETF的发展,华夏基金非货规模达到8742.58亿元。单季度规模增加了约200亿元,全年非货规模增长超1200亿元,为全年非货管理规模增长第一。
单季度非货规模增长方面,博时基金规模增长量第一,单季度涨约380亿元,其中固收类规模增长了约330亿元。嘉实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约200亿元,全年规模涨幅超750亿元。招商基金、华安基金、中银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在150亿元上下。其中,华安基金和中银基金排名分别上跃4、2名。
另外有7家规模缩减超200亿元。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规模缩减最为显著,均减少超250亿元。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中欧基金规模减少超200亿元,中欧基金名次降3名。
同样地,受益于指数基金发展,2023四季度非货规模增长约50亿元。华泰柏瑞基金2023年全年非货规模增长超600亿元,名次跃升8位。
值得注意的是,前20位公募管理人非货规模的总体优势有所弱化。
四季度前20位公募管理人非货总规模为9.38万亿,占该季度非货总规模16.23万亿的57.79%。三季度,前20位公募管理人非货总规模9.43万亿,占比为58.93%
相应地,腰部机构展现出发展劲头,经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永赢基金单季度非货规模增长约165亿元,大成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约154亿元。还有长城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约176亿元,鑫元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约175亿元,方正富邦基金、国投瑞银基金、鹏扬基金单季度非货规模上涨超100亿元。
某行业人士表示,公募竞争激烈,尤其是头部。对公司而言,不允许在某类产品上存在短板。规模逆势增长的机构注重多产品布局,在去年权益市场不佳时,抓住了指数基金和固收的机会。对于腰部机构而言,能在市场展现出某个特征时,抓住相应风口,便可以获得规模显著增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