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中国提前完成“十四五”新型储能投运装机目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提前完成“十四五”新型储能投运装机目标

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型储能已投运装机超3000万千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迅速,已投运装机超3000万千瓦。”

1月25日,在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了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提前两年达成“十四五”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

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

边广琦称,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十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从投资规模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新动能’。” 边广琦表示。

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已经有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截至2023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五的省区分别是:山东、内蒙古、新疆、甘肃、湖南,装机规模均超过200万千瓦,宁夏、贵州、广东、湖北、安徽、广西等六省区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

据边广琦介绍,华北、西北地区新型储能发展较快,装机占比超过全国50%,其中西北地区占29%,华北地区占27%。

在新型储能新技术方面,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也在快速发展。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多个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落地实施,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

边广琦表示,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发挥功效,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一是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截至2023年底,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规模约1236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新能源发展较快的省区。

二是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规模达1539万千瓦,占比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宁夏等系统调节需求较大的省区。

三是服务用户灵活高效用能,广东、浙江等省工商业用户储能迅速发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分析表示,独立储能是国内最大的细分应用场景。从收益水平看,新疆、内蒙古、甘肃、山东、湖南、宁夏等省份投运的独立储能项目内部收益率在3%-10%左右,收益水平普遍偏低。

该机构认为,新能源配储项目投建后的储能设施利用率低,难以有效改善配套新能源电站的收益水平。但预计短期内该领域还将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用户侧储能则延续2014年以来装机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累计装机占比下降至10%以下。用户侧储能市场集中度高,由于峰谷价差大、补贴力度强,2023年浙江、广东、江苏三省用户侧储能投运规模占比超过了60%。

边广琦还在会上透露,近期,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遴选了一批技术指标先进、应用场景丰富的新型储能项目,将以此为抓手,持续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1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第1号公告,正式发布了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共有56个项目入选。

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最多,达到17个;其次是压缩空气储能,达11个;液流电池有8个;混合储能有7个。此外项目还涉及飞轮储能、二氧化碳储能、重力储能、钠离子电池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提前完成“十四五”新型储能投运装机目标

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型储能已投运装机超3000万千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迅速,已投运装机超3000万千瓦。”

1月25日,在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了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提前两年达成“十四五”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

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

边广琦称,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十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从投资规模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新动能’。” 边广琦表示。

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已经有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截至2023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五的省区分别是:山东、内蒙古、新疆、甘肃、湖南,装机规模均超过200万千瓦,宁夏、贵州、广东、湖北、安徽、广西等六省区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

据边广琦介绍,华北、西北地区新型储能发展较快,装机占比超过全国50%,其中西北地区占29%,华北地区占27%。

在新型储能新技术方面,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也在快速发展。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多个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落地实施,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

边广琦表示,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发挥功效,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一是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截至2023年底,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规模约1236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新能源发展较快的省区。

二是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规模达1539万千瓦,占比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宁夏等系统调节需求较大的省区。

三是服务用户灵活高效用能,广东、浙江等省工商业用户储能迅速发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分析表示,独立储能是国内最大的细分应用场景。从收益水平看,新疆、内蒙古、甘肃、山东、湖南、宁夏等省份投运的独立储能项目内部收益率在3%-10%左右,收益水平普遍偏低。

该机构认为,新能源配储项目投建后的储能设施利用率低,难以有效改善配套新能源电站的收益水平。但预计短期内该领域还将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用户侧储能则延续2014年以来装机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累计装机占比下降至10%以下。用户侧储能市场集中度高,由于峰谷价差大、补贴力度强,2023年浙江、广东、江苏三省用户侧储能投运规模占比超过了60%。

边广琦还在会上透露,近期,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遴选了一批技术指标先进、应用场景丰富的新型储能项目,将以此为抓手,持续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1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第1号公告,正式发布了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共有56个项目入选。

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最多,达到17个;其次是压缩空气储能,达11个;液流电池有8个;混合储能有7个。此外项目还涉及飞轮储能、二氧化碳储能、重力储能、钠离子电池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