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感物联网 杨剑勇
上周五,英特尔发布财报后,在资本市场遭遇重挫11.91%,市值一夜间减少249亿美元(人民币约1787亿元),当前市值1845亿美元(约1.32万亿元人民币)。作为昔日芯片霸主的英特尔与英伟达相比,显然逊色很多,市值相差1.32万亿美元(约9.47万亿元人民币),当前英伟达的市值1.51万亿美元(约10.83万亿元人民币)。
针对股价周五大幅走低,英特尔首席执行回应称,市场对英特尔指引的反应过度,并称业绩将在2024年剩余时间逐季改善。在财报中,英特尔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22亿至132亿美元。
笔者看来,身处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板块仍然面对重大挑战。虽然PC业务正在复苏当中,但整体营收表现低迷。
2023年,英特尔总营收542亿美元,同比下降14%,净利润为17亿美元,同比下降79%。其中,来自客户端计算事业部营收为293亿美元,同比下降8%;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板块营收155.21亿美元,同比下降20%。
要知道,PC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是英特尔两大核心支柱业务板块,营收占比82.6%。在过去一年中,全球PC需求低迷,以及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巨大的竞争压力,从而导致营收下滑。相比英特尔,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板块则以倍速成长。
生成式AI时代,带动对英伟达AI的需求激增,市场上的英伟达GPU千金难求,继而推动营收成倍的速度增长,以营收计,英伟达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厂商。
2024财年第三财季,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达145亿美元,同比增长279%。作为对比,英特尔来自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板块季度营收则只有40亿元左右,且同比下降局面。整体来看,过去几年中,英特尔营收低迷,且PC电脑市场恶化的局面下,对业绩影响巨大。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市场面对英伟达与AMD强大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在人工智能市场与英伟达、AMD等展开竞争,英特尔日前也推出了一系列出色的AI产品组合,旨在助力用户从数据中心、云、网络,到边缘和PC等各个领域打造无处不在的AI解决方案。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甚至声称英伟达CUDA的主导地位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只是,在大模型时代,包括谷歌、Meta,亚马逊云科技、百度、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相继推出大模型服务。但全球科技巨头都依赖于英伟达发展AI技术,带动市场对英伟达AI需求激增。
“AI正处于一个拐点,为每个行业的广泛采用做准备。从初创企业到大型企业,我们看到人们对生成式AI的多功能性和能力越来越感兴趣。”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此前表示。并指出,从强劲的增长中可知,各行各业都在经历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和生成式AI的平台转型。
生成式AI正在取得重要的发展。同时,受益于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需求,各行各业的公司利用英伟达的产品进行AI计算,使得英伟达数据中心的收入创下纪录,其股价也节节攀高。
当然,英特尔在资本市场同样表现也亮眼,市值也曾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只是,在资本市场,英伟达显然更受投资者青睐,两大芯片巨头市值相差万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PC业务逐渐向好,英特尔业绩逐渐得到恢复。2023年第四季度,英特尔来自PC板块(客户端计算事业部)营收88亿美元,同比增长33%,从而驱动该季度总营收增长10%,达154亿美元。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说:“我们第四季度业绩表现强劲,连续第四季度超出预期。本季度为2023年画上句号,在这一年里,英特尔在公司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们通过不断推动执行力并加速创新,为产品带来了强大的客户势头。2024年,我们仍将坚持不懈地专注于实现制程和产品领先地位,继续打造我们的外部代工业务和为大规模全球制造,并执行我们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使命,为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价值。
另来自Canalys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同比下滑。并预计,2024年全年出货量预计达到2.67亿台,较2023年增长8%。
Canalys首席分析师Ishan Dutt说:为了利用需求的增长,个人电脑行业现在将在端侧AI功能上下功夫,开发更有意义的创新。并预计2024年出货的个人电脑中,五分之一将具备AI功能。Canalys还预测,到2027年,AI PC出货量将超过1.7亿台,其中近60%将部署在商用领域。
最后,AI PC有望在2024年成为市场焦点。为了顺应PC行业的发展潮流,并显著提高端侧AI能力,头部芯片厂商正努力将专用的AI加速块(NPU)集成到CPU中。与此同时,为了配合下一代CPU和Windows11过渡,包括戴尔、惠普和联想在内的头部Windows PC厂商将从2024年开始推出一波采用AI加速的新机型,与英特尔和AMD的新CPU产品路线图同步推出全新AI PC。
在Canalys报告结论中,AI PC在未来几年成为主流,极有可能重振PC市场,并通过使用 AI 开创一个新的创新时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