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草莓价格腰斩,车厘子暴跌不休:久违的“水果自由”,要回来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草莓价格腰斩,车厘子暴跌不休:久违的“水果自由”,要回来了吗?

水果自由任重道远。

文|快刀财经 朱末

从2023到2024,水果的降价一轮接着一轮,人们求而不得的“水果自由”,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不管是葡萄中的贵族“阳光玫瑰”,还是中产最爱的车厘子,再到年底的草莓,这些昔日“高攀不起”的贵价水果,如今却一反常态,接地气的飞入寻常百姓家。

就在不久前,“草莓价格大跳水”的话题冲上热搜,包括红颜、甜宝、宁玉等在内的多个品种的草莓,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波动。以甜宝(牛奶)草莓为例,2023年12月14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平均售价为15.5元/斤,而2022年同期平均售价为30元/斤,价格直接腰斩。

在某电商平台百亿补贴频道,一盒20枚装的丹东99草莓只需要18.88元,买3斤红颜草莓只需要27.8元。另一家更便宜的电商平台,不管是什么品种的草莓,均价都是10元/斤起,几家头部店铺的订单数量已经以10万为单位。

图/电商平台截图

不仅是草莓,车厘子的处境同样也是“跌跌不休”。同样是来自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统计数据,2023年12月31日,智利进口车厘子的平均售价为每斤60元,到1月10日,车厘子最低价为30元/斤,简直不可思议。

2023年末-2024年初车厘子行情 图/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

在线上渠道,车厘子的售价也有明显下降:盒马app上,所有品类的车厘子均显示“14天最低价”;在小红书上以“车厘子降价”为关键词搜索,全是商家在做团购,甚至还出现了99元5斤的价格。

此外,冬季最大宗水果类柑橘也降了,其中走货量最大的砂糖橘从每公斤20元降至12元,降幅超过三成,成为冬季热销果品的主力军。

犹记得不久前,消费风向还是“月薪过万吃不起水果”,网络上更是充斥着大量对于“水果刺客”的声讨,而今久违的降价来得猝不及防,让人不禁心生疑惑:“这到底是大势所趋的常态,还是障眼法式的短暂狂欢?”

01 越卖越贵的水果们,谁才是背后推手?

从牛油果、奇异果到阳光玫瑰,从蓝莓、榴莲到车厘子,虽然网红水果的C位换了又换,但有件事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太贵了。

随便剪一串红提就是二三十元,一小把樱桃要30元,就连司空见惯的苹果和梨,也卖到了10元/斤……令人悲伤的事实是,我们的收入涨幅也许还跑不过水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2.9%,而鲜果价格上涨了12.9%。

正所谓罗马非一日铸成,水果的高价也非一夕形成。从外因上来说,作为舶来品,进口水果本就自带高价基因。比如被誉为葡萄界“奢侈品”的阳光玫瑰,只有产自日本冈山县、达到一定标准的阳光玫瑰才能冠以“晴王”称号,一枝只会生长一串,且全程采取人工精细管理,卖到300元一串,算是“有据可循”。

再看智利车厘子,更是个“娇气包”,怕热、怕干、怕水、怕碰擦,为了保持新鲜,要从遥远的太平洋另一端坐飞机过来,价格虽然一度高达90元/斤,追根溯源也说得通。

再者,供需关系决定市场,当供应量当供应量满足不了需求时,价格就会水涨船高。以榴莲为例,国内70%的榴莲来自泰国,作为金枕榴莲的主产区,泰国榴莲的成熟存在区域轮动,一个产区的流量成熟后进入市场,而其他产区的流量尚未成熟,就会出现“缺货期”,这时市场价格就会一路走高。

从内因上来说,消费者对于水果品质和卖相的偏好,以及由消费行为引导的种植信息的偏差,在更大程度上加重了水果价格的狂飙。

当水果行业走向精品化升级,价格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拿收购环节来说,成熟的水果会按照规格、果径、果面和果损等分级,以及通过对水果的硬度、糖分和新鲜度进一步界定,从而进行不同等级划分,等级越高,价格越贵。

在港交所上市的“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百果园,就有一套自己的果品标准。它将水果按照“四度——味——安全”分级,即从“糖酸度、鲜度、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的指标角度,分成“招牌、A 级、B 级、C 级”共 4 个等级,把好的水果挑出来待价而沽。

图/网易数读

举个例子,如果是A级品质的水晶富士,售价可以高达 16.5 元/斤,相当于一个 330g 左右重的水晶富士苹果就要 10 块钱。过去只要有得吃,现在要求吃得好,代价就是付出更多的钱。

最重要的是,这种分级措施让水果不再散卖,而是增加了一层层的流通环节,中间要经过收购、批发和销售多个渠道,每个环节都会给价格层层加码,也就造成了“水果越来越贵”的局面。

就在人们满腹牢骚,以为水果的价格会一路“昂扬”下去之际,局面却又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转。

02 贵价水果走下神坛,为何突然身价暴跌?

作为水果种植大国,以及种植户之间的“内卷”,在潜移默化间,将贵价水果的价格“打”了下来。

作为苹果中的“扛把子”,又红又耐存的“富士系”苹果也曾风靡一时。1980年,中国将红富士引入山东省,由于山东的气候环境极其适合红富士生长,红富士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连连攀升,高峰时突破3000多吨。

几乎每个80后都是吃着山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富士长大的,种的多了,再稀有的品种也就归于寻常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6年,日本育种的阳光玫瑰正式进入中国,南京农业大学通过国家948项目将这款葡萄引入,开启了其在中国的“葡生”。

此后十年,虽然各地相继引入种植,奈何栽培技术始终不过关。直到2016年,阳光玫瑰的本土化栽培技术终于成熟,国产阳光玫瑰开始了疯狂扩张之路。

据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只有几万亩,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80万亩,目前阳光玫瑰的总种植面积预计已超百亩。原本八至十月才是最佳食用季节的阳光玫瑰,也因此实现了全年几乎无间断的供应。

从阳光玫瑰走下神坛的那刻起,价格也就迎来了“大跳水”。要知道,2017年,一串1.5公斤的晴王零售价要接近1500元还供不应求,水果供货商甚至需要自抬收购价,才能抢到几串。

但在过去的三年,阳光玫瑰的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2020-2023年,阳光玫瑰的最高批发价从60元/斤跌至25元/斤,已经不再是那个高不可攀的葡萄界“爱马仕”了。

同样地,“人气王”草莓也是如出一辙的降价路径。过去草莓多依赖进口,但随着国内温室技术的发展,草莓生长的光照和温度都变得可控,入局草莓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草莓的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78.1千公顷“陡然”上升至2021年的139.97千公顷,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草莓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但如此,如今的中国还是世界上蓝莓产量第一的国家;牛油果更是已在云南多个地区推广种植成功,甚至“水果之王”榴莲也悄悄在海南进入首次产果期……正因为种种不遗余力的“本土化”,2023年的中国市场,蓝莓跌至7.99元一盒,牛油果稳定在30多块钱4个,吃起来不再觉得那么“肉疼”。

正是因为成倍扩大的种植面积、蓬勃增长的产量,本质上打破了“物以稀为贵”的客观规律,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价格也随之迎来了下跌。

然而,当“贵族水果”们排着队走下神坛时,消费者们却在激情剁手后发现,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

03 从量变到质变之路,水果自由任重道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水果自由”确实近在咫尺了。

如果说阳光玫瑰、牛油果的“平价”是中国规模化种植的结果,那么车厘子、榴莲的降价,则要归功于中国跨境物流的功劳。

生鲜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备,不仅减少了仓储和在途时间,还进一步降低了损耗率。智利果农可能难以想象,今天刚摘下来枝头的车厘子,两天后就可能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手中。

2021年12月3日,随着中老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现在的榴莲从泰国冷链运到中国昆明只需要3天时间,几乎赶上了国内快递的运输速度,运输成本减少了,价格也就降下来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产量井喷之时,质量把控问题也随之而来。今年夏天,在“阳光玫瑰没落”引起热议的同时,有关“阳光玫瑰变便宜也变难吃了”的舆论也是甚嚣尘上。

虽然依旧还是个头大、粒粒饱满,但很多人吐槽果肉吃起来要么齁甜,要么就是有股酸涩感,就连硬脆的果肉也变得绵软,甚至还不如普通葡萄。

事实上,要想种出合乎一等果的阳光玫瑰,并不是一件易事,必须保证种植环境和种植技术的双重达标。不少果农为了节省成本,使用磷肥、钾肥等无机肥,让阳光玫瑰的口味打了折扣;还有不少果农为了抢占市场会提前采摘,但往往此时葡萄还没熟透,糖分根本不够;另有一些果农舍不得整穗、整果,只想着拉高产量,让阳光玫瑰彻底失去了原来的风味。

这也恰恰从侧面反映了另一个问题:我国的水果种植依然存在很多,种苗品质、栽培管理、产业加工等环节还不够完善,仍然仍重而道远。

最重要的是,我国的水果产业,其实依赖性很强,长期以来一直“受制于人”。2018年,奇异果生产巨头新西兰佳沛公司发起诉讼,理由是华人果农高浩宇从新西兰农场私自带回两款黄心猕猴桃的藤条并卖给中国种植户,最终高浩宇夫妇被判赔偿佳沛公司15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6516万元)。

2021年4月,日本实行了历史上最严格的《新种苗法》,用于防止日本的优良品种流向海外,共涉及1900多个品种,若有人私自将有关种苗带出日本,将被处以10年以下徒刑。

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我们吃的很多“网红”水果,如“春见(粑粑柑)”、“爱媛果冻橙”、“红颜草莓”、“梅珑蜜瓜”,其实都是日本研发。而种苗被禁止输出后,国人吃水果遭遇“卡脖子”的机率将大大增加。

虽然这场没有硝烟的“种子战争”,会倒逼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发展,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显然要靠时间来沉淀。

由此看来,国人想要迎来真正的“水果自由”,可能还需要再耐心等上一等了。

参考资料:

1.网易数读《现在的水果,怎么越来越贵啊!》

2.市界《一斤只要10元!今年的草莓价格为啥一路狂跌?》

3.三联生活周刊《从300元暴跌到10元,网红葡萄“阳光玫瑰”为何跌落神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草莓价格腰斩,车厘子暴跌不休:久违的“水果自由”,要回来了吗?

水果自由任重道远。

文|快刀财经 朱末

从2023到2024,水果的降价一轮接着一轮,人们求而不得的“水果自由”,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不管是葡萄中的贵族“阳光玫瑰”,还是中产最爱的车厘子,再到年底的草莓,这些昔日“高攀不起”的贵价水果,如今却一反常态,接地气的飞入寻常百姓家。

就在不久前,“草莓价格大跳水”的话题冲上热搜,包括红颜、甜宝、宁玉等在内的多个品种的草莓,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波动。以甜宝(牛奶)草莓为例,2023年12月14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平均售价为15.5元/斤,而2022年同期平均售价为30元/斤,价格直接腰斩。

在某电商平台百亿补贴频道,一盒20枚装的丹东99草莓只需要18.88元,买3斤红颜草莓只需要27.8元。另一家更便宜的电商平台,不管是什么品种的草莓,均价都是10元/斤起,几家头部店铺的订单数量已经以10万为单位。

图/电商平台截图

不仅是草莓,车厘子的处境同样也是“跌跌不休”。同样是来自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统计数据,2023年12月31日,智利进口车厘子的平均售价为每斤60元,到1月10日,车厘子最低价为30元/斤,简直不可思议。

2023年末-2024年初车厘子行情 图/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

在线上渠道,车厘子的售价也有明显下降:盒马app上,所有品类的车厘子均显示“14天最低价”;在小红书上以“车厘子降价”为关键词搜索,全是商家在做团购,甚至还出现了99元5斤的价格。

此外,冬季最大宗水果类柑橘也降了,其中走货量最大的砂糖橘从每公斤20元降至12元,降幅超过三成,成为冬季热销果品的主力军。

犹记得不久前,消费风向还是“月薪过万吃不起水果”,网络上更是充斥着大量对于“水果刺客”的声讨,而今久违的降价来得猝不及防,让人不禁心生疑惑:“这到底是大势所趋的常态,还是障眼法式的短暂狂欢?”

01 越卖越贵的水果们,谁才是背后推手?

从牛油果、奇异果到阳光玫瑰,从蓝莓、榴莲到车厘子,虽然网红水果的C位换了又换,但有件事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太贵了。

随便剪一串红提就是二三十元,一小把樱桃要30元,就连司空见惯的苹果和梨,也卖到了10元/斤……令人悲伤的事实是,我们的收入涨幅也许还跑不过水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2.9%,而鲜果价格上涨了12.9%。

正所谓罗马非一日铸成,水果的高价也非一夕形成。从外因上来说,作为舶来品,进口水果本就自带高价基因。比如被誉为葡萄界“奢侈品”的阳光玫瑰,只有产自日本冈山县、达到一定标准的阳光玫瑰才能冠以“晴王”称号,一枝只会生长一串,且全程采取人工精细管理,卖到300元一串,算是“有据可循”。

再看智利车厘子,更是个“娇气包”,怕热、怕干、怕水、怕碰擦,为了保持新鲜,要从遥远的太平洋另一端坐飞机过来,价格虽然一度高达90元/斤,追根溯源也说得通。

再者,供需关系决定市场,当供应量当供应量满足不了需求时,价格就会水涨船高。以榴莲为例,国内70%的榴莲来自泰国,作为金枕榴莲的主产区,泰国榴莲的成熟存在区域轮动,一个产区的流量成熟后进入市场,而其他产区的流量尚未成熟,就会出现“缺货期”,这时市场价格就会一路走高。

从内因上来说,消费者对于水果品质和卖相的偏好,以及由消费行为引导的种植信息的偏差,在更大程度上加重了水果价格的狂飙。

当水果行业走向精品化升级,价格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拿收购环节来说,成熟的水果会按照规格、果径、果面和果损等分级,以及通过对水果的硬度、糖分和新鲜度进一步界定,从而进行不同等级划分,等级越高,价格越贵。

在港交所上市的“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百果园,就有一套自己的果品标准。它将水果按照“四度——味——安全”分级,即从“糖酸度、鲜度、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的指标角度,分成“招牌、A 级、B 级、C 级”共 4 个等级,把好的水果挑出来待价而沽。

图/网易数读

举个例子,如果是A级品质的水晶富士,售价可以高达 16.5 元/斤,相当于一个 330g 左右重的水晶富士苹果就要 10 块钱。过去只要有得吃,现在要求吃得好,代价就是付出更多的钱。

最重要的是,这种分级措施让水果不再散卖,而是增加了一层层的流通环节,中间要经过收购、批发和销售多个渠道,每个环节都会给价格层层加码,也就造成了“水果越来越贵”的局面。

就在人们满腹牢骚,以为水果的价格会一路“昂扬”下去之际,局面却又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转。

02 贵价水果走下神坛,为何突然身价暴跌?

作为水果种植大国,以及种植户之间的“内卷”,在潜移默化间,将贵价水果的价格“打”了下来。

作为苹果中的“扛把子”,又红又耐存的“富士系”苹果也曾风靡一时。1980年,中国将红富士引入山东省,由于山东的气候环境极其适合红富士生长,红富士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连连攀升,高峰时突破3000多吨。

几乎每个80后都是吃着山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富士长大的,种的多了,再稀有的品种也就归于寻常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6年,日本育种的阳光玫瑰正式进入中国,南京农业大学通过国家948项目将这款葡萄引入,开启了其在中国的“葡生”。

此后十年,虽然各地相继引入种植,奈何栽培技术始终不过关。直到2016年,阳光玫瑰的本土化栽培技术终于成熟,国产阳光玫瑰开始了疯狂扩张之路。

据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只有几万亩,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80万亩,目前阳光玫瑰的总种植面积预计已超百亩。原本八至十月才是最佳食用季节的阳光玫瑰,也因此实现了全年几乎无间断的供应。

从阳光玫瑰走下神坛的那刻起,价格也就迎来了“大跳水”。要知道,2017年,一串1.5公斤的晴王零售价要接近1500元还供不应求,水果供货商甚至需要自抬收购价,才能抢到几串。

但在过去的三年,阳光玫瑰的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2020-2023年,阳光玫瑰的最高批发价从60元/斤跌至25元/斤,已经不再是那个高不可攀的葡萄界“爱马仕”了。

同样地,“人气王”草莓也是如出一辙的降价路径。过去草莓多依赖进口,但随着国内温室技术的发展,草莓生长的光照和温度都变得可控,入局草莓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草莓的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78.1千公顷“陡然”上升至2021年的139.97千公顷,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草莓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但如此,如今的中国还是世界上蓝莓产量第一的国家;牛油果更是已在云南多个地区推广种植成功,甚至“水果之王”榴莲也悄悄在海南进入首次产果期……正因为种种不遗余力的“本土化”,2023年的中国市场,蓝莓跌至7.99元一盒,牛油果稳定在30多块钱4个,吃起来不再觉得那么“肉疼”。

正是因为成倍扩大的种植面积、蓬勃增长的产量,本质上打破了“物以稀为贵”的客观规律,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价格也随之迎来了下跌。

然而,当“贵族水果”们排着队走下神坛时,消费者们却在激情剁手后发现,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

03 从量变到质变之路,水果自由任重道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水果自由”确实近在咫尺了。

如果说阳光玫瑰、牛油果的“平价”是中国规模化种植的结果,那么车厘子、榴莲的降价,则要归功于中国跨境物流的功劳。

生鲜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备,不仅减少了仓储和在途时间,还进一步降低了损耗率。智利果农可能难以想象,今天刚摘下来枝头的车厘子,两天后就可能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手中。

2021年12月3日,随着中老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现在的榴莲从泰国冷链运到中国昆明只需要3天时间,几乎赶上了国内快递的运输速度,运输成本减少了,价格也就降下来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产量井喷之时,质量把控问题也随之而来。今年夏天,在“阳光玫瑰没落”引起热议的同时,有关“阳光玫瑰变便宜也变难吃了”的舆论也是甚嚣尘上。

虽然依旧还是个头大、粒粒饱满,但很多人吐槽果肉吃起来要么齁甜,要么就是有股酸涩感,就连硬脆的果肉也变得绵软,甚至还不如普通葡萄。

事实上,要想种出合乎一等果的阳光玫瑰,并不是一件易事,必须保证种植环境和种植技术的双重达标。不少果农为了节省成本,使用磷肥、钾肥等无机肥,让阳光玫瑰的口味打了折扣;还有不少果农为了抢占市场会提前采摘,但往往此时葡萄还没熟透,糖分根本不够;另有一些果农舍不得整穗、整果,只想着拉高产量,让阳光玫瑰彻底失去了原来的风味。

这也恰恰从侧面反映了另一个问题:我国的水果种植依然存在很多,种苗品质、栽培管理、产业加工等环节还不够完善,仍然仍重而道远。

最重要的是,我国的水果产业,其实依赖性很强,长期以来一直“受制于人”。2018年,奇异果生产巨头新西兰佳沛公司发起诉讼,理由是华人果农高浩宇从新西兰农场私自带回两款黄心猕猴桃的藤条并卖给中国种植户,最终高浩宇夫妇被判赔偿佳沛公司15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6516万元)。

2021年4月,日本实行了历史上最严格的《新种苗法》,用于防止日本的优良品种流向海外,共涉及1900多个品种,若有人私自将有关种苗带出日本,将被处以10年以下徒刑。

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我们吃的很多“网红”水果,如“春见(粑粑柑)”、“爱媛果冻橙”、“红颜草莓”、“梅珑蜜瓜”,其实都是日本研发。而种苗被禁止输出后,国人吃水果遭遇“卡脖子”的机率将大大增加。

虽然这场没有硝烟的“种子战争”,会倒逼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发展,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显然要靠时间来沉淀。

由此看来,国人想要迎来真正的“水果自由”,可能还需要再耐心等上一等了。

参考资料:

1.网易数读《现在的水果,怎么越来越贵啊!》

2.市界《一斤只要10元!今年的草莓价格为啥一路狂跌?》

3.三联生活周刊《从300元暴跌到10元,网红葡萄“阳光玫瑰”为何跌落神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