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全面两孩政策。然而,许多家庭对是否生二孩顾虑重重。
2016年12月22日,全国妇联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53.3%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调查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等这四项公共服务资源状况,是影响生育二孩决策的重要因素。其中,83.7%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入园、入学、升学情况,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可见,要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期目标,仅仅调整生育政策远远不够,还需要完善相关公共服务政策。
今年上海两会,上海市妇联主席、上海市人大代表徐枫递交了《关于在“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建立公共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议》的议案。她指出,从上海的情况来看,本市家庭对幼儿托管服务的需求显著、缺口很大。
据2015年上海市妇儿工委调查,67.5%的上海市户籍0-3岁儿童家庭有入托需求。
2016年11月,上海市妇联开展了一项针对上海市户籍0—3岁婴幼儿托管需求的微信调查,共回收问卷7422份,显示有88.15%的家庭需要婴幼儿托管服务,73%的父母希望把托管点放在小区内。
据初步匡算,上海市有托管服务需求的2-3岁本市户籍幼儿约10万,但目前全市仅有集体办和企事业单位办的独立法人托儿所39个。截至2015年12月底,上海市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招收的幼儿不到2万名。
托育机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徐枫指出,上海市现有的托育机构的建设标准,仅能参照2005年版《上海市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和2006年《上海市民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准入门槛过高,不符合实际,致使托育机构发展面临困境,也制约了市场、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目前,由上海市妇联牵头,市教委、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共同参与的“新建20个社区幼儿托管点”已纳入201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但这仅仅迈出了建立公共托育服务体系的第一步。
由此,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托育服务发展规划。开展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的调研,明确政府在保障公共托育服务需求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托育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家庭照料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构建以家庭照料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资源托底的托育服务体系。尽快制定适合于上海城市发展和人口布局的托育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本市托育服务设施布局的总体目标、规划总量、空间布局。
同时,她建议在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0-3岁公共托育法规政策与标准的制定,逐步完善支持托育服务业发展的建设标准、管理规定、税费政策、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快保育员队伍发展的政策等,鼓励、吸纳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探索机构办托、企业办托、家庭办托等多元模式,建立覆盖人群广、服务层次丰富、供给渠道多样的托育服务体系。
鉴于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平台,是贴近百姓需求、集合社会资源、就近就便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徐枫认为,在当前托育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而社会呼声又十分强烈的情况下,依托现有的社区资源,为百姓提供就近、就便、小型化的幼儿托管服务,不仅有助于解决幼儿家庭的燃眉之急,也是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实践。
因此,她建议,下一步以201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为突破口,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上海市幼儿提供看护服务,推动政策、制度、规范的创新,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上海实际和家庭需求的托育服务模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