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共享充电宝,我没注意一年充了1200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共享充电宝,我没注意一年充了1200元

压岁钱都没收这么多。

文 | 真故研究室 林秋艺

编辑 | 龚正

2023,全民都在精打细算过日子,但可能有一项,你从未算过,那就是在共享充电宝上花了多少钱。

有人习惯自带充电宝,花费为0。有人常年在各处奔波,没电了就扫一个,平时4元、6元不在意,一年到头打开APP一算,才发现竟然花了几百、上千元。

2023年涨价的东西不少,从可乐到麦当劳,大家反应都很大,很多人选择不再喝不再吃。但唯独共享充电宝,大家抗拒不了,它做的就是一个救急+刚需的生意。

01、一年充电花了1200元

在又一次忘记归还共享充电宝、被扣了40元后,心痛不已的王亮终于意识到,这一年下来,自己可能不知不觉中花了一笔“巨款”。

王亮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一周之中,常常到处拜访客户,用到共享充电宝的时刻很多。

临近年关,王亮给自己算了个共享充电宝的年度消费报告,他知道不会少,但当看到全年消费竟然高达1200元时,他还是震惊了。

1200元是个什么概念?他的B站会员费、视频平台会员费等,全部加起来,竟然都花不到1200元。

1200元的支出,主要来自美团、怪兽充电、街电、来电等平台。其中,美团充电宝就花了840元,有2次是因为忘了还充电宝,被顶格扣费99元。

这有点让他抓狂,自己明明可以花99元将充电宝直接“全款拿下”,为啥还要还回去。这样的犯傻,王亮至少有两次。

图 | 王亮在朋友圈的吐槽

其实,王亮也买过自备充电宝以防不时之需,但每次出门都会因为“忘记带”“忘记充电”“太重了”等理由,懒得背。

经过此事,王亮觉悟了,“别看每次4-8元/时的扣,这才是自己工作多年没攒下一点身家的罪魁祸首。要怪只能怪自己对小钱的毫不在意。”

借充电宝费钱,还充电宝也是一个运气活。想借的时候充电站里一个充电宝也没有,想还的时候却是满舱、找不到地方还。

林莹就遭遇了这个尴尬,并为此付出99元的“惨痛”代价。

今年五一期间,林莹满腔热血登顶泰山,刚拍完日出美景,手机电量就宣告game over,连忙托朋友扫了个街电。

从泰山顶坐缆车到山脚,林莹发现电量还没充到10%,她想着高铁站里肯定有还充电宝的地方,结果,这个充电宝陪伴她从泰安乘坐高铁到了济南,又从济南站到下榻酒店,再从酒店特地打车到3公里外的健身房门口,终于还上了。

在将充电宝插回充电舱的那一刻,林莹是激动的,下一秒看到扣费99元的消息,她是崩溃的,“99元是不是相当于我已经把它买下来了?”林莹对朋友发出了疑问。

图 | 林莹的订单

这两个故事,都只是共享充电宝费钱的两个侧面,归总起来,网友们的意见主要有:

●扣钱很麻利、充电慢悠悠,无形之中延长了充电宝的使用时长;

●商业街等地充电宝扣得贵一些,偏僻之处便宜一点;

●还充电宝不容易,有的充电宝APP里的地图漏洞百出,以至于找不到归还的地方。

02、充电宝是年轻人在打吊瓶

共享充电宝这几年究竟涨了多少,有网友算过。

2017年时,共享充电宝多还是1元/小时,如今多在4元/小时及以上,5年多时间,至少涨了3倍。

别看是小数目,这个涨幅比楼价都涨得快。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涨价呢?除了物价涨幅(包括人工费等)原因之外,我们还能通过“回头看”,看到互联网经济是怎样一条发展逻辑?

先说结论:互联网经济已经过了烧钱抢用户阶段,正迎来向用户收钱、以赚钱盈利为最重要目标的阶段。以后的共享充电宝,可能会继续涨价也说不定。

烧钱抢用户阶段主要是2017年-2021年前。这个阶段,市场主要玩家—“三电一兽”,即来电、小电、街电和怪兽,计费标准多在每小时1元左右。

2017年,成立仅一年的小电科技率先发起“1分钱充电1小时”的价格战活动,因为这一年,市场上突然多了许多重量级的竞争对手。

这一年,原美团众包总经理徐培峰成立了怪兽充电。虽然成立比小电科技晚,但后来者居上,率先于2021年4月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夺得共享充电第一股的宝座。

同是这一年,聚美优品的陈欧也在主业危机四伏的状况下,斥资3亿元收购街电,并花1亿元为街电购买了发明专利权,开启第二曲线。

各家为争夺用户, 在资本的垫付下,纷纷开打价格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争夺用户规模,做大企业估值,击鼓传花的游戏才能玩下去。

然而价格战完全没有核心壁垒。“你1元1小时,我就1分钱不要。甚至还倒送ofo、饿了么、E袋洗、艺龙的吃喝品牌券。” (陈欧的街电)

2021年—至今,共享充电宝开始调价,多个品牌涨到2元/小时,不到一年,部分品牌跑步进入3元/小时阶段,在一些餐厅等服务场所,3-6元充一小时电,甚至4-8元/小时,已经不鲜见。

为啥要涨势汹汹呢?因为长期烧钱不盈利的抢市场阶段已经过去了,全社会上下,开始把盈利挣钱当作第一要务。简言之,资本要回血、要盈利;创业者也知道旧有的模式已经到头了。

其实,过去3年,涨价的不单单是一个共享充电宝。作为快乐肥宅水的可口可乐自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几乎没给大众留下涨价的强烈印象。但从2021年起,可口可乐迈入3.5元阶段,今年很多地方的可乐价格早已达到了3.8元-4元区间。

还有麦当劳也在涨价。麦当劳中国于2023年12月27日起调整了部分产品价格,平均涨幅约3%。

在北京,大鸡排从14元涨到14.5元,上海的麦香鸡套餐从25元涨到27元,麦辣鸡翅也普遍涨了5毛,价格达到了15元。

消费者对每一款产品的涨价,反应都是大的,但这几款产品却又有所不同。

在普遍钱包变紧的时代,可乐可以不喝,麦当劳可以少吃,但共享充电宝因为其刚需+救急性质,这个钱不得不花。

没有电,年轻人就会焦虑上身;没有手机,年轻人就扫不了码,坐不上车,收不到工作微信,安全感就会直降为0。

曾有网络段子,想知道狗狗被链子拴着是什么感受吗?就是你手机没电需要边充电边打电话的感受,一米长的充电线就是你的活动半径。

更有一句话说得贴切:共享充电宝就是你在打吊瓶。没有它,年轻人就会没有呼吸。

向往自由的年轻人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于是只好在充电宝上变花样。从个人充电宝到共享充电宝再到磁吸充电宝,每一个演变都是年轻消费者对自由随性的进一步向往。

03、共享充电宝的钱不好挣

有人说,共享充电宝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手机的电池还不够好。很多网友都有一个疑问:明明厂商每年都在说提高了电池容量,但为什么电量还是越来越不耐用?

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5G手机电池平均容量为4768毫安,相较于2019年提升了7.4%。不过,随着手机内移动应用程序不断增多,同时手机配置不断增强,因此2022年5G手机的续航能力相较2019年反而有所下降,相同使用时间后,2019年5G手机平均剩余电量为53.7%,而2022年仅为36.6%。

这怨不得谁,时代要发展,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深,只能说手机电池的迭代,没有赶上年轻人中的手机的毒。

看来,人们只能接受给手机打吊瓶的命运。这个大趋势,只能顺应,不能逆反。

或在这样的判断之下,就连老罗这样曾全方位吐槽过充电宝是“荒唐的外置电池产业、厚厚的破电池”的人,都开始带起了充电宝的货,甚至还在直播间里拍卖起了杭州西湖景区58个公共厕所的共享充电宝经营权,被网友调侃是“卖58个黄金坑的充电大权”。

如此义无反顾,原因无它,刚需、好挣。

在价格普涨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公司的业绩也在加速改善。作为目前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怪兽充电,在2023年一季度终于扭亏为盈,虽然依靠的是利息收入,但这并不妨碍它业绩持续改善。

在最近的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怪兽充电营收为6.135亿元,同比下滑24.7%,但净利润达到了5000万元,而2022年同期净亏损9580万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利润为5520万元,而2022年同期调整后的净亏损为8860万元。

在好预期的感召下,从东方证券到华兴、花旗,纷纷给怪兽充电以“买入”评级。目前,怪兽充电的股价为0.518美元,市值1.35亿美元,而花旗给的目标价是13美元,怪兽充电暂时实现了从业绩到资本市场的正向联动。

可以说,年轻人有多么不在意充电这个小钱,共享充电宝的生意赚得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这个行业挑战还是很大的。

突出表现在要扩大规模,就得不断增加投入,包括硬件投资以及高额入场费、以及越来越高的分成费。

网上有关于怪兽充电的推广信息称,6个充电宝的8口机柜的行业一般售价为798元。而怪兽充电2023年一季度POI(点位)突破了100万,单纯意义上的设备投入就要大几十个亿。

如果入商户,与商家合作,前3个月所有收入都归商家。第4个月起,按点位的收入来给商家分成,分成比例从30%—50%之间。

而据小电科技最近一次的招股书显示,小电科技年分成费率从2018年的24.2%增长至2020年的38.2%,而进场费率则从1%增长至16.3%。

从这些数据来看,共享充电宝行业,某种程度上似乎已经失去了特别大的想象,本质就是一个辛苦活。

当觉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可能大家更愿意忍辱负重,直接背一个2万毫安的充电宝在身上,又备不时之需,又锻炼了身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怪兽充电

380
  • 来电科技创始人涉国有资产流失传闻,这家公司如何从高光坠落?
  • 怪兽充电调整业务模式,全面转向代理加盟模式

美团

4.9k
  • 美团在云南成立科技新公司,含智能机器人研发业务
  • 美团、哈啰、青桔发布郑州共享单车使用联合公告:超区骑行将强制锁车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共享充电宝,我没注意一年充了1200元

压岁钱都没收这么多。

文 | 真故研究室 林秋艺

编辑 | 龚正

2023,全民都在精打细算过日子,但可能有一项,你从未算过,那就是在共享充电宝上花了多少钱。

有人习惯自带充电宝,花费为0。有人常年在各处奔波,没电了就扫一个,平时4元、6元不在意,一年到头打开APP一算,才发现竟然花了几百、上千元。

2023年涨价的东西不少,从可乐到麦当劳,大家反应都很大,很多人选择不再喝不再吃。但唯独共享充电宝,大家抗拒不了,它做的就是一个救急+刚需的生意。

01、一年充电花了1200元

在又一次忘记归还共享充电宝、被扣了40元后,心痛不已的王亮终于意识到,这一年下来,自己可能不知不觉中花了一笔“巨款”。

王亮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一周之中,常常到处拜访客户,用到共享充电宝的时刻很多。

临近年关,王亮给自己算了个共享充电宝的年度消费报告,他知道不会少,但当看到全年消费竟然高达1200元时,他还是震惊了。

1200元是个什么概念?他的B站会员费、视频平台会员费等,全部加起来,竟然都花不到1200元。

1200元的支出,主要来自美团、怪兽充电、街电、来电等平台。其中,美团充电宝就花了840元,有2次是因为忘了还充电宝,被顶格扣费99元。

这有点让他抓狂,自己明明可以花99元将充电宝直接“全款拿下”,为啥还要还回去。这样的犯傻,王亮至少有两次。

图 | 王亮在朋友圈的吐槽

其实,王亮也买过自备充电宝以防不时之需,但每次出门都会因为“忘记带”“忘记充电”“太重了”等理由,懒得背。

经过此事,王亮觉悟了,“别看每次4-8元/时的扣,这才是自己工作多年没攒下一点身家的罪魁祸首。要怪只能怪自己对小钱的毫不在意。”

借充电宝费钱,还充电宝也是一个运气活。想借的时候充电站里一个充电宝也没有,想还的时候却是满舱、找不到地方还。

林莹就遭遇了这个尴尬,并为此付出99元的“惨痛”代价。

今年五一期间,林莹满腔热血登顶泰山,刚拍完日出美景,手机电量就宣告game over,连忙托朋友扫了个街电。

从泰山顶坐缆车到山脚,林莹发现电量还没充到10%,她想着高铁站里肯定有还充电宝的地方,结果,这个充电宝陪伴她从泰安乘坐高铁到了济南,又从济南站到下榻酒店,再从酒店特地打车到3公里外的健身房门口,终于还上了。

在将充电宝插回充电舱的那一刻,林莹是激动的,下一秒看到扣费99元的消息,她是崩溃的,“99元是不是相当于我已经把它买下来了?”林莹对朋友发出了疑问。

图 | 林莹的订单

这两个故事,都只是共享充电宝费钱的两个侧面,归总起来,网友们的意见主要有:

●扣钱很麻利、充电慢悠悠,无形之中延长了充电宝的使用时长;

●商业街等地充电宝扣得贵一些,偏僻之处便宜一点;

●还充电宝不容易,有的充电宝APP里的地图漏洞百出,以至于找不到归还的地方。

02、充电宝是年轻人在打吊瓶

共享充电宝这几年究竟涨了多少,有网友算过。

2017年时,共享充电宝多还是1元/小时,如今多在4元/小时及以上,5年多时间,至少涨了3倍。

别看是小数目,这个涨幅比楼价都涨得快。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涨价呢?除了物价涨幅(包括人工费等)原因之外,我们还能通过“回头看”,看到互联网经济是怎样一条发展逻辑?

先说结论:互联网经济已经过了烧钱抢用户阶段,正迎来向用户收钱、以赚钱盈利为最重要目标的阶段。以后的共享充电宝,可能会继续涨价也说不定。

烧钱抢用户阶段主要是2017年-2021年前。这个阶段,市场主要玩家—“三电一兽”,即来电、小电、街电和怪兽,计费标准多在每小时1元左右。

2017年,成立仅一年的小电科技率先发起“1分钱充电1小时”的价格战活动,因为这一年,市场上突然多了许多重量级的竞争对手。

这一年,原美团众包总经理徐培峰成立了怪兽充电。虽然成立比小电科技晚,但后来者居上,率先于2021年4月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夺得共享充电第一股的宝座。

同是这一年,聚美优品的陈欧也在主业危机四伏的状况下,斥资3亿元收购街电,并花1亿元为街电购买了发明专利权,开启第二曲线。

各家为争夺用户, 在资本的垫付下,纷纷开打价格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争夺用户规模,做大企业估值,击鼓传花的游戏才能玩下去。

然而价格战完全没有核心壁垒。“你1元1小时,我就1分钱不要。甚至还倒送ofo、饿了么、E袋洗、艺龙的吃喝品牌券。” (陈欧的街电)

2021年—至今,共享充电宝开始调价,多个品牌涨到2元/小时,不到一年,部分品牌跑步进入3元/小时阶段,在一些餐厅等服务场所,3-6元充一小时电,甚至4-8元/小时,已经不鲜见。

为啥要涨势汹汹呢?因为长期烧钱不盈利的抢市场阶段已经过去了,全社会上下,开始把盈利挣钱当作第一要务。简言之,资本要回血、要盈利;创业者也知道旧有的模式已经到头了。

其实,过去3年,涨价的不单单是一个共享充电宝。作为快乐肥宅水的可口可乐自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几乎没给大众留下涨价的强烈印象。但从2021年起,可口可乐迈入3.5元阶段,今年很多地方的可乐价格早已达到了3.8元-4元区间。

还有麦当劳也在涨价。麦当劳中国于2023年12月27日起调整了部分产品价格,平均涨幅约3%。

在北京,大鸡排从14元涨到14.5元,上海的麦香鸡套餐从25元涨到27元,麦辣鸡翅也普遍涨了5毛,价格达到了15元。

消费者对每一款产品的涨价,反应都是大的,但这几款产品却又有所不同。

在普遍钱包变紧的时代,可乐可以不喝,麦当劳可以少吃,但共享充电宝因为其刚需+救急性质,这个钱不得不花。

没有电,年轻人就会焦虑上身;没有手机,年轻人就扫不了码,坐不上车,收不到工作微信,安全感就会直降为0。

曾有网络段子,想知道狗狗被链子拴着是什么感受吗?就是你手机没电需要边充电边打电话的感受,一米长的充电线就是你的活动半径。

更有一句话说得贴切:共享充电宝就是你在打吊瓶。没有它,年轻人就会没有呼吸。

向往自由的年轻人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于是只好在充电宝上变花样。从个人充电宝到共享充电宝再到磁吸充电宝,每一个演变都是年轻消费者对自由随性的进一步向往。

03、共享充电宝的钱不好挣

有人说,共享充电宝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手机的电池还不够好。很多网友都有一个疑问:明明厂商每年都在说提高了电池容量,但为什么电量还是越来越不耐用?

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5G手机电池平均容量为4768毫安,相较于2019年提升了7.4%。不过,随着手机内移动应用程序不断增多,同时手机配置不断增强,因此2022年5G手机的续航能力相较2019年反而有所下降,相同使用时间后,2019年5G手机平均剩余电量为53.7%,而2022年仅为36.6%。

这怨不得谁,时代要发展,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深,只能说手机电池的迭代,没有赶上年轻人中的手机的毒。

看来,人们只能接受给手机打吊瓶的命运。这个大趋势,只能顺应,不能逆反。

或在这样的判断之下,就连老罗这样曾全方位吐槽过充电宝是“荒唐的外置电池产业、厚厚的破电池”的人,都开始带起了充电宝的货,甚至还在直播间里拍卖起了杭州西湖景区58个公共厕所的共享充电宝经营权,被网友调侃是“卖58个黄金坑的充电大权”。

如此义无反顾,原因无它,刚需、好挣。

在价格普涨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公司的业绩也在加速改善。作为目前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怪兽充电,在2023年一季度终于扭亏为盈,虽然依靠的是利息收入,但这并不妨碍它业绩持续改善。

在最近的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怪兽充电营收为6.135亿元,同比下滑24.7%,但净利润达到了5000万元,而2022年同期净亏损9580万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利润为5520万元,而2022年同期调整后的净亏损为8860万元。

在好预期的感召下,从东方证券到华兴、花旗,纷纷给怪兽充电以“买入”评级。目前,怪兽充电的股价为0.518美元,市值1.35亿美元,而花旗给的目标价是13美元,怪兽充电暂时实现了从业绩到资本市场的正向联动。

可以说,年轻人有多么不在意充电这个小钱,共享充电宝的生意赚得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这个行业挑战还是很大的。

突出表现在要扩大规模,就得不断增加投入,包括硬件投资以及高额入场费、以及越来越高的分成费。

网上有关于怪兽充电的推广信息称,6个充电宝的8口机柜的行业一般售价为798元。而怪兽充电2023年一季度POI(点位)突破了100万,单纯意义上的设备投入就要大几十个亿。

如果入商户,与商家合作,前3个月所有收入都归商家。第4个月起,按点位的收入来给商家分成,分成比例从30%—50%之间。

而据小电科技最近一次的招股书显示,小电科技年分成费率从2018年的24.2%增长至2020年的38.2%,而进场费率则从1%增长至16.3%。

从这些数据来看,共享充电宝行业,某种程度上似乎已经失去了特别大的想象,本质就是一个辛苦活。

当觉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可能大家更愿意忍辱负重,直接背一个2万毫安的充电宝在身上,又备不时之需,又锻炼了身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